為了督促自己學習和思考,專門開闢一個系列用來記錄讀到的一些不錯的研報以及自己一些簡單的想法,這些研報一般偏行業、策略和宏觀。
公司研究會專門像【蘋果產業鏈研究系列】這樣,雖然裡面大部分的內容也是來自券商研報,但是這樣讓自己條理更清晰一點。未來準備再做一個公司跟蹤系列,這樣就可以不斷記錄上市公司的成長,讓時間去驗證邏輯。
今天先從天風證券電子團隊近期發布的《電子製造:未來三年誰會勝出》開始。
1、蘋果手機:目前蘋果有約10億左右存量用戶,華為事件空出的高端機型份額有望被主流品牌瓜分為蘋果銷量提供一定彈性,蘋果有望持續進行外觀ID大創新,判斷21年蘋果銷量有望超2.3億部。
2、安卓手機:根據 SA 預測,今明年華為銷量將為 1.93、0.59 億部,yoy-20%、-69%。華為退出的市場份額中低端機型部分利好小米、OV 等品牌。疊加疫情恢復、遞延需求釋放、5G 換機等因素,判斷明年三星、小米、有望出貨 3.1、2.2 億臺。
3、可穿戴設備:假設airpods2020年出貨9500萬部,累計銷量2.04億部,測算滲透率約20.4%,中長期展望年出貨2億部,維持和手機1:1比例,判斷未來airpods維持年25%的增長率,21年、22年出貨1.2億、1.5億部。iwach維持年15%左右增長,預計21、22年出貨4000萬、4500萬部。
1、蘋果產業鏈:未來三年關注中遊模組到下遊組裝的滲透。海外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
2、安卓供應鏈:未來三年看上遊材料、晶片國產化滲透(如卓勝微、兆易創新等),整機組裝將向龍頭企業集中(如聞泰科技等)。
1、臺灣電子企業為什麼開始沒落:產業遭遇瓶頸、激勵機制缺乏致人才流失、投資謹慎、創新步伐慢。
2、大陸企業對比:選取了 A 股蘋果產業鏈的主要標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 信維通信、藍思科技、鵬鼎控股,從估值、業績體量、經營質量、發展路徑進行對比,最 後按照公司各發展板塊、asp、份額對 23 年營收空間進行一個測算。
3、結論:上述一二線標的業績彈性(23 年空間/19 年營收)從高到底分別為比亞迪電子 3.56、領益智造 2.93、立訊精密 2.88、歌爾股份 2.73、信維通信 2.53、藍思科技 1.98、鵬鼎控股 1.5。因此,展望至 2023 年,首選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結合估值水平來看,明年重點推 薦領益智造。
1、VR/AR(虛擬/增強現實)
2、AIOT(智能物聯網)
3、新能源汽車的電子化
4、醫療信息化
整體上看,個人還是比較贊同天風電子團隊的判斷,包括我之前寫的蘋果產業鏈研究系列基本上也是看重模組化、系統化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過去產業鏈上大家都是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享受行業成長的紅利,但是隨著行業逐漸進入到瓶頸,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優秀的企業不斷向平臺型企業擴張,行業不斷進行洗牌。一般能夠做成平臺型企業的離不開兩點:其一是優秀的自動化能力;其二是卓越的管理能力。上遊的投資機會主要來自於國產化替代的浪潮,這個主要看的就是研發能力。總而言之,未來的主要的機會主要在於上遊的替代、下遊的滲透,新領域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