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很多人家裡三餐吃麵條多過於吃米飯,因為麵條做起來簡單也好吃,而燜米飯還要配搭炒菜,在廚房悶熱的地方得待好久,那種汗流浹背的感覺,相信掌勺人們都深有體會。
麵條種類有很多,但大家都更愛吃手擀麵,因為它口感勁道。怎樣在家做出好吃的手擀麵呢?最開始的和面餳面是關鍵。
美食君今天就來給大家細緻講講如何做手擀麵。
第 一 章:和 面
▲麵粉和水的比例
麵粉250g,清水110ml。這是兩人份的用量,多人吃就按這個比例往上加水和麵粉的用量。
▲鹽和鹼面的作用
鹽和鹼面可以讓麵條更加勁道爽滑。一小撮鹽是手擀麵的靈魂所在,一定記得放。
鹼面沒有可以不加,或者用小蘇打混合熱水代替,水涼後再慢慢倒入麵粉中。
▲和面技巧
緩慢加水,邊倒邊用筷子不斷攪拌,直到無乾麵粉成絮狀為止。
這個步驟可以讓麵粉均勻地充分吸收水分和鹽,和面也會更容易一些,也能讓麵團更好地產生筋性。
第 二 章:揉面 & 餳發
▲揉面方式
麵粉加水攪拌成無乾粉絮狀之後,雖然看著很乾,但用力一捏,它們是可以被揉在一起的。
首次揉面,成團就可以了,不需要揉得十分光滑,坑坑窪窪也不要緊。
▲餳面的必要性
餳發次數越多,麵團就會越鬆弛越好揉,也越省力氣。所以揉面成團之後要做的事,就是用保鮮膜包裹麵團,靜置餳發。
首次餳發半小時後,揭開保鮮膜隨便揉搓幾下,就能輕鬆揉出表面光滑的麵團。然後覆上保鮮膜繼續餳發半小時後揉面。擀麵前,最後再覆上保鮮膜餳發一小時。
前一個小時的麵團餳發,大家也可以每隔十五分鐘揉面一次。
(揉面、擀麵都是力氣活)
不追求完美的勁道口感的話,也可以只餳發15-20分鐘,直接進行下一步操作。
第 三 章:擀麵 & 切面
▲擀麵方式
在案板上撒上幹澱粉,放上餳發好的麵團,先用手壓扁,再用擀麵杖從中心向邊緣擀,再將麵團擀薄一些,可以卷在擀麵杖上的程度。
卷在擀麵杖上之後,手將擀麵杖向前推的同時也要向下壓,擀一次換一個角度,不斷地重複此類操作之後,麵皮就會慢慢越擀越大,也越擀越薄。
▲幹澱粉的作用
因為麵粉含筋性,所以在擀麵的過程中,更推薦使用無筋性的幹澱粉,時不時地在案板及麵皮上撒一些幹澱粉,可以讓面片裡外層、麵條不粘連。
▲摺疊切面
面片擀好之後,利用擀麵杖將麵皮摺疊起來,摺疊的時候注意將上面那層疊得比下面那層窄一些,這樣切麵條的時候就不容易錯位了。
切麵條的寬細,取決於你自己的喜好,油潑麵可以切寬一點,岐山臊子麵可以切細一點。
麵條切好,及時抖散。像上述操作一樣一步一步擀好的麵皮,切好之後,輕輕一抖就能弄散,甚至都不需要撒幹澱粉。
總 結
麵粉250g+清水110ml+鹽1小勺(兩人份),緩慢加水,攪成絮狀,揉成麵團,覆上保鮮膜,餳發-揉-餳發-揉,多次餳發揉面,最後擀麵前餳發一小時。
由內向外擀壓麵團,擀薄之後,卷在擀麵杖上,向前擀的同時也向下壓,不斷轉換角度,重複操作,麵皮就會越來越薄越來越大。摺疊後再切,切好及時抖散。
和面時也可以打入雞蛋,但水量要適量減少。儘量現做先吃,放冰箱最多只可冷藏三天,儲藏前記得多撒些澱粉防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