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頻降價的特斯拉引發熱議,被網友稱為「割韭菜」。
特斯拉Model S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均降價2.3萬元,這已經是今年特斯拉對Model S 進行第二次調價,今年7月份,特斯拉將Model S 從售價76.49萬元下調至75.69萬元,降幅為8000元。
Model 3的降幅則更大,一年時間內的降價幅度已超過10萬元,從最初的35.58萬元下降至24.99萬元。
冒著得罪老用戶的風險,特斯拉一降再降是為何?
關於最近這次降價,特斯拉官方給出的聲明中稱「得益於先進的軟體技術和效能優化」,從而使得國產Model 3在續航裡程方面有所提升。
也就是說,特斯拉能夠憑藉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比如新款Model 3採用寧德時代供應的磷酸鐵鋰電池,比之前所用LG所提供的三元鋰電池成本能夠下降10%。
但特斯拉為什麼願意降價呢,增加利潤不好嗎?
特斯拉在中國採取價格戰,能夠增加銷量,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進一步打擊對手,鞏固自己銷量第一的地位。
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近9萬輛汽車,其中中國市場3.1萬輛,貢獻了近乎三分之一的份額。營收貢獻度也在增加,特斯拉在華營收為23億美元,佔120.21億美元總營收的比例為19.13%。
Model 3降到25萬以下,直接對國內造車新勢力造成壓力,同樣價格,你是會選比亞迪漢和小鵬P7。還是特斯拉呢?
來源 / 蔚來、理想、小鵬官網
不過特斯拉並非能夠壟斷國內電動車市場,在特斯拉的「鯰魚效應」下,也激發了國內新勢力的潛力。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紛紛上市,股價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合計交付量達到了3.4萬輛,市場份額提升到13%,其中蔚來1.4萬輛、威馬0.8萬輛、小鵬0.4萬輛。
目前市場潛力巨大,特斯拉完成了教育用戶的工作,未來,國產汽車品牌也許能像小米、華為一樣,在蘋果的衝擊下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