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只剩四家,為什麼是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新的格局在大洗牌中逐漸成型,遲遲無法量產的玩家逐漸被資本拋棄,走向破產,而成功量產,受到市場認可,並在股票市場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則受到資本的繼續追捧,股價一路走高。也因此在今年的下半段,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出現了TOP4的說法,即: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造車新勢力上半場量產之爭可謂基本塵埃落定。

至於為何大浪淘沙中,僅頭部「四小龍」的無限風光,可以成功?原因很簡單,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造車新勢力,首先至少要有一款被市場認可的產品,TOP4均是如此。

並不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能靠首款產品一炮打響,像蔚來就經過了ES8市場遇冷,幾經坎坷後,靠隨後推出的ES6才扳回一城,成為蔚來最暢銷的產品。接再厲對ES8進行改款重設定,現在的ES8已經今非昔比,當運營上了軌道,EC6這種車推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

小鵬的第一輛車是2017年IDENTY X,當時就只是靜態展示都能發現許多瑕疵,外觀不夠高檔,設的首款產品G3市場反響也一般,直到P7的橫空出世,小鵬才重新回到主流公眾視野中,並被資本市場所認可。

理想初期曾經試圖以車和家的品牌推出小型代步車,最終產品下馬。是理想one這款中型SUV讓理想成功獲得市場的認可。

威馬也是經過前面EX5、EX6的市場開拓,如今投放第三款車已經沒有最初的顧慮和挑戰,依靠百度Apollo,不僅投資上做到了可控,技術上至少能保證始終處於一線水準,逐步摸清了對自我定位的完整形態。

縱觀以上諸強,它們的產品布局是在主流細分市場上,如中型SUV,或者中型轎車細分市場,推出一款產品力優秀,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絕對主力產品。從而才能進一步建立品牌口碑,切入更多細分市場。

但那些苦苦掙扎或者銷聲匿跡的品牌:要麼是產品細分市場有問題,或者乾脆就沒能成功推出首款量產車。

如前途首款產品是電動超跑,定位極其小眾的細分市場,雖然宣布上市,實際上未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量產。

博郡是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自己置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和一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獲得生產資質,結果惹上了一身債務,不得不退出市場。

拜騰在自己的概念車上堆了太多概念和成本,這些概念創造了很多噱頭,但始終沒有產品推出來的,沒有產品,這些就是空中樓閣,得不到市場檢驗,一切憧憬都是美好的,只能是泡沫。

總之,沒有產品推出的公司,鐵定死翹翹,FF也是如此。

其次,是各有特色。在同一時間,新勢力造車品牌百家爭鳴,在風口下每家都能湊點錢開個發布會宣布一下品牌發布,但是最終它們都被問了這個問題:憑

什麼是你?

蔚來的打法是從中高端市場車入手,之後逐步降低產品定位走銷量,這點和特斯拉比較像,但蔚來還有個核心競爭力,那就是蔚來為每一位蔚來車主提供的服務,對!是服務,是尊享服務,遠超所謂的傳統車車的BBA的尊享服務,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建立22家蔚來中心和近100家蔚來空間,預計到年底將建立200家蔚來空間。

小鵬汽車則是主要從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內目前與特斯拉自動駕駛水平最接近的造車新勢力,甚至在自動泊車功能的場景數量、識別率方面超過特斯拉,尤其是針對中國特色駕駛場景和用戶習慣自主研發的軟體算法,在「自動化」和「本土化」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這一點不僅是小鵬長期以來堅持發展的方向,也是小鵬目前最大的依仗。中國需要這樣的車企,也需要有車企主動承擔起新四化的責任,只要戰略定位不變,在第二場競爭中應該問題也不大。

理想同樣有著體現差異化的功能——增程式技術,雖然目前理想官方已將其稱之為混動技術。而需要注意的是,增程式電動車不僅是市場中少有的新能源車型,同時也是當前可以很好減輕續航焦慮的一種解決方案。

此外,理想汽車CEO李想對於產品的認知,也讓留給了消費者深刻的印象。通過收集各方的意見以及建議,在理想ONE交付之前,就對產品進行了改進。更讓人意外的是,在產品交付之後,理想還對產品進行了座椅硬度的檢測更換和後懸架升級。這種對於產品的態度,理想近來表現出後來者居上的態勢。

再次,是威馬,強調循序漸進,這種務實的思路表示我先把車做出來,科技配置技術、智能體驗再一一更新改善,所以威馬第一款純電動車威馬EX5反而是槽點是最少的,並且不斷修正,不斷改善,從而帶動品牌的建立,也成為了當下用戶心目中最可靠的新勢力品牌。

汽車作為一種差異化極大的產品,新品牌想獲取市場認可的唯一手段是在產品力。TOP4之所以成為TOP4,在於他們共同具備正確的戰略規劃、至少一款獲得市場認可的量產車,以及自己獨特的差異化定位,這些相加在一起才構成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也正是這種對於產品、市場和用戶端積極的態度,讓新勢力四強今年來的銷量表現逐漸站穩了腳跟。蔚來2020年11月銷量:5291輛,1-11月累計銷量:36721輛;理想2020年11月銷量:4646輛,1-11月累計銷量:31144輛;小鵬2020年11月銷量:4224輛,1-11月累計銷量:21341輛;即使是排最最後的威馬,2020年11月銷量也維持在了3018輛,並且1-11月累計銷量達到18880。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四強的年度銷量表現,均是經過疫情封鎖期之後就開始了逐步復甦,經歷了持續的增長,並在第四季度創下新高。

而銷量的增長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燒錢屬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決定著能否健康的發展,單純依靠外部輸血並非長久之計。就目前四強的表現而言,確實能夠看到他們具備長期發展的能力,也有那麼點兒強者恆強的意思。

反觀其他少數幾家有量產產品的造車新勢力,銷量表現都是一言難盡。更不用說那些遲遲無法實現首款產品量產的車企,基本上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最終只道是殊途同歸,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總是有意無意走了一條相似的道路,雖然每個人的理念不同,但腳下的路卻是相通的。至於那些沒有走到終點的,除了茶餘飯後還會被人提起,也沒什麼特別好惦記的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

相關焦點

  • 2019年的造車新勢力們過得怎麼樣?蔚來、威馬、小鵬篇
    幾年前,大家都在關注是不是PPT造車,接著大家開始關注能不能量產,後來大家關注的是車什麼時候交付。就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廠家被淘汰出局,現在上蔚來、威馬、小鵬三家成為了目前市場上的三強,在淘汰賽中佔得先機。
  • 理想、威馬「召回」,蔚來為用戶兜底,造車新勢力的態度值得肯定
    任何事物從出現到被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的造車新勢力則正是處於這個過程之中。因此,人們在看待造車新勢力以及它們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時,都不免會用「放大鏡」去看問題,這雖然有點吹毛求疵的意味了,但卻是能很好地督促造車新勢力們往良性的道路發展,讓它們在「謹小慎微」中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受消費者認可。這不,最近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就謹小慎微了起來,既解決了問題,又俘獲了用戶的心。
  • 同是有實力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與威馬,你更看好誰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大量汽車帶動了新勢力的誕生和發展,蔚來、小鵬、威馬、這三個新勢力,是造車新勢力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筆者認為,在這三種汽車的新勢力中,筆者最在意的是小鵬汽車。我們先從產品方面分析,蔚來汽車的首批產品是蔚來ES8,這輛車的價格是34.8萬元到4.8萬元,這樣高的價格不是一般消費者能消費的,另外,蔚來汽車是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用這麼多錢給消費者朋友買新的汽車品牌的車型,這個可以說非常難,另外,我們來談談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小鵬汽車發售小鵬G3,威馬汽車發售威馬EX5,這兩輛車是平民化的價格路線,產品本身也很受歡迎。
  • 資本豪砸2000億造車:收穫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合眾五個IPO?
    在特斯拉和蔚來股價的狂飆,也引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引發了造車新勢力的IPO躁動。在美國,Fisker要在納斯達克借殼sha上市,Nikola則已經借殼上市成功,Rivian尚未有消息。 在中國,更是迎來了造車新勢力集體上市的高潮。
  • 威馬擬登陸科創板,造車新勢力「四小龍」格局出現
    威馬、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日前陸續公布了今年前11月創紀錄的銷售數據。威馬銷量創下年內新高,連續兩個月站上3000臺大關。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銷量相加已超過特斯拉,行業內已形成「一超四強」格局。
  • 小鵬、威馬搶灘登陸戰,誰才是造車新勢力TOP 3
    沈暉坐不住了,作為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曾和理想汽車背後最大的資本——美團 CEO 王興打賭,「誰才是造車新勢力TOP 3」。當然,評價一個企業是行業TOP 3的維度有很多,但是大家最能接受的,無非是看哪個企業先上市。
  • 李想:新勢力活下來三家,我希望是理想、蔚來和小鵬
    中國這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如果最後只能活下來三家,我們肯定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家,而我們希望身邊的戰友是蔚來和小鵬。這是我和王興、張穎一直在說的觀點。抱歉,這麼說肯定得罪其他新勢力了。」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其他的新勢力心裡可不是滋味。上百家新勢車企不假,說明未來預估的市場容量肯定是有的,不然不會友這麼多人,拿著真金白銀投到新能源上。
  • 特斯拉頻繁「割韭菜」,蔚來、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慌了嗎?
    但特斯拉為什麼願意降價呢,增加利潤不好嗎?特斯拉在中國採取價格戰,能夠增加銷量,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進一步打擊對手,鞏固自己銷量第一的地位。Model 3降到25萬以下,直接對國內造車新勢力造成壓力,同樣價格,你是會選比亞迪漢和小鵬P7。還是特斯拉呢?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新能源汽車概念...
    威馬、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日前陸續公布了今年前11月創紀錄的銷售數據。  威馬銷量創下年內新高,連續兩個月站上3000臺大關。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銷量相加已超過特斯拉,行業內已形成「一超四強」格局。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負責人何勇表示,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渡過了資金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到產品導入期。
  • 造車新勢力:蔚來 理想相繼在美上市 威馬汽車如何為自己正名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輝,沒有小鵬、理想、蔚來汽車的創始那樣有著豐富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長期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加盟吉利,帶領團隊完成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最大海外併購「吉利收購沃爾沃」 ,並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威馬汽車與小鵬、理想、蔚來汽車來說,缺少了網際網路的基因,但更多的是國際化的基因。可以說威馬汽車出生就是一個國際化的產物。2015年1月,威馬汽車正式對外宣布成立,並在德國設立了研發團隊。
  • 理想、蔚來、小鵬桃園三結義,新勢力報團取暖成趨勢?
    ,毫無疑問就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了。近日,自主造車新勢力車企之一的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其個人微博上曬出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理想汽車 CEO 李想三人的合照,並配文稱"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照片中三人面帶微笑,李斌坐在中間並雙手搭肩另兩位,可見這三家自主造車新勢力車企大佬之間的關係也是很不錯的。
  •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EV新動力 發表於 2020-12-21 13:50:04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 蔚來、理想、小鵬,造車新勢力的三國殺與五大維度對比
    但這三家企業雖被看成明日之星,但其中的實力卻差距巨大,我將做對比,看看三大造車新勢力的具體情況。上百億的融資,確保蔚來、小鵬、理想三大造車新勢力的研發和量產,而在其中,蔚來汽車以370億的規模佔得先機。
  • 小鵬汽車赴美IPO,三家造車新勢力再聚首
    小鵬汽車此次IPO若是順利,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將會再次相聚。為什麼要說再次相聚呢?與蔚來相同,小鵬同樣是目前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2019年汽車銷量16608輛,排在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三名。雖然理想汽車剛開始在已交付數量上明顯低於這些造車新勢力,但近幾年來也表現出了後來者居上的態勢,數據顯示在4月份的時候理想ONE已交付用戶超過2600輛,超過了小鵬G3以及威馬EX5的銷量,僅次於蔚來ES6。
  • 造車新勢力股價漲瘋了!理想汽車漲28%創新高,蔚來今年以來漲409%...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只有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和合眾汽車五家造車新勢力產品交付量超過1萬輛。同時,在今年上半年,這五家企業分列造車新勢力銷量排名的前第五位,五家車企銷量總和佔造車新勢力總銷量的91%,並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趨勢。
  • 造車新勢力悲喜交加的一周
    作者:龔進輝眾所周知,蔚來、威馬、小鵬是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無論是銷售規模還是輿論聲量,它們都牢牢佔據造車新勢力前三位置,儼然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風向標。而沈暉一向喜歡立Flag(不切實際居多),足見他對治下的威馬信心滿滿,自然無法忍受外界唱衰,尤其是王興這種有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大佬,沈暉一言不合就打賭來證明威馬是有前途的造車新勢力代表。今年1月,美團點評掌門人王興如是點評中國車企格局:3+3+3+3角逐下兩輪,3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
  • 多家造車新勢力銷量上漲勢頭喜人
    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一些造車新勢力已處在生死邊緣,但是仍有一些造車新勢力保持著良好的勢頭。而剛進入12月份,就有不少新勢力車企迫不及待公布11月份的銷量數據,數據顯示,蔚來、理想、小鵬、威馬、零跑等多家新造車勢力的銷量上漲勢頭喜人。下面我們來看看新勢力中銷量排名前五名的新能源車型。
  • 洞察|造車新勢力「三劍客」:理想和小鵬乘勢吸金,蔚來還遠嗎?
    特斯拉市值破6000億之際,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也毫不落後。今年下半年分別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理想汽車(LI-US)和小鵬汽車(XPEV-US),最近都有意通過承銷方式公開發售ADS融資。於是,大家也開始猜測,蔚來(NIO-US)是否也來湊熱鬧。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一邊是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頭部「四小龍」:蔚來從生死線翻身,市值接連上漲超越通用、寶馬;理想、小鵬前後腳赴美上市,市值看漲;威馬融資100億元,擬登陸科創板。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 新冠疫情的黑天鵝效應:造車新勢力被下最後通牒
    事實上,去年以來,新勢力為錢發愁已成常態:前途、博郡深陷欠薪漩渦,威馬取消員工年終獎,理想和小鵬衝刺IPO也是為了拿錢續命。退潮之後方知誰在裸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向造車新勢力下最後通牒。2019年被稱為新造車企業的洗牌之年,但洗牌速度顯得有些龜速,而2020年的突發疫情來了個神助攻,加快了這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