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太難:港股收糧「遇冷」,上市前夜遭沽空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節點財經

1999年初,正值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波浪潮滾滾而來,中華網、新浪、網易、搜狐等一批門戶網站異軍突起,通過提供豐富的資訊和便利的應用,助推上網「衝浪」成為一種新時尚。當一種新事物襲來,往往意味著機會就在其中。

一頓稀鬆平常的飯局間,季琦與梁建章、沈南鵬等上海交大校友就網際網路經濟、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納斯達克上市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幾個年輕人萌生了做一個向大眾提供旅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的想法。

1999年5月,攜程旅行網誕生,季琦任總裁,梁建章任執行長,沈南鵬任財務長,範敏任執行副總裁,人稱「攜程四君子」。僅僅4年後,攜程便在納斯達克上市。

隨後的十多年內,四個人慢慢分化。季琦在發現快捷酒店的創業機會後便離開了攜程,之後深耕酒店業,先後創辦了如家酒店集團、漢庭集團(後更名為華住集團),並帶領兩家公司成功赴美上市;沈南鵬則一頭扎進風投圈,成為了時至今日都一時無兩的VC大佬,投資了諸如阿里、京東、美團、360等眾多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企業;梁建章和範敏依然堅守攜程,並把攜程做成了中國最大的旅遊網站。

2020年9月22日,在季琦的帶領下,華住集團二次赴港敲鐘。但不同的是,這次的聲音有點嘈雜,上市前夜被沽空新秀博力達思研究直指「財務造假」,華住集團一度站上「風口浪尖」。

/ 01 /

沽空新秀「瞄」上華住集團

直指「財務造假」

美國時間9月21日晚,沽空機構博力達思(Bonitas Research)突然發布報告稱,華住集團謊報其酒店投資組合的所有權以製造虛假財務報表。

說起博力達思,估計很多人不知道。畢竟2018年剛剛成立,知名度尚無法比肩渾水、香椽、格勞克斯等老道選手。

但實際上,資歷尚淺的博力達思一出道便來勢洶洶,曾狙擊過浩沙國際、P2P龍頭中新控股、恆安國際、波司登、晶科能源等上市公司。

我們來看看博力達思這次「瞄準」華住集團,又說了點啥?

博力達思稱在北京和上海的實地調查證實,華住集團沒有按照規定披露一些由華住現任員工和其他未披露的關聯方擁有的特許經營酒店,並且對這些秘而不宣的加盟酒店提供了秘密的運營費用支持。

具體而言,包括了如下證據鏈:截至2019財年,華住集團實際上控制著1952家酒店,佔集團所有酒店數量的比例達35%左右,但華住對外宣稱的酒店數量只有688家,佔比約為12%;截至2019年年底,商務部的特許經營登記顯示華住旗下共有3020家獨立特許經營商,比華住報告的4930家管理和特許經營酒店少37%;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記錄顯示,華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中起碼低報了至少16%的僱員人數。

圖片來源:博力達思研究報告

此外,博力達思還稱,華住批准的酒店建築承包商名單中包括多名未披露的現任華住員工。兩家未披露的關聯方承包商的信用報告顯示,收入可觀,卻沒有利潤或資產,可能是被用作通過建築成本洗刷虛假現金的幌子。

基於此,博力達思研究認為,華住集團利用未披露的關聯方交易隱瞞經營費用,人為誇大報告利潤,其虛假利潤在其2019年末資產負債表上以20億元(3億美元)的虛假廠房及設備(PP&E)呈現,相信華住的實際財務表現證明其股價應該遠低於當前水平才是合理的。

該報告一出,華住在美股的股價立馬繃不住了,22日盤中一度跳水6%,截至當日美股收盤,華住報40.48美元/股,跌3.66%。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針對博力達思的指控,華住方面回應稱,公司已知悉該沽空報告。基於對報告的初步審查和評估,公司認為「該報告沒有依據,它包含許多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和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回溯資本市場的歷次沽空往事,無論報告是否屬實,基本都會波及到市場情緒,進而導致公司股價下跌。尤其今年以來受瑞幸咖啡事件牽連,中概股審計和信息披露問題被嚴重放大,華住集團這波無關痛癢的回覆,恐難打消投資者的疑慮。

更甚者,該沽空報告發布在華住集團赴港上市前的幾小時內,投資者不免擔憂,華住「頂得住」嗎?

/ 02 /

港股「收糧」

華住「遇冷」

9月10日,華住集團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了主板上市招股書,欲募集資金用於支持公司的資本支出及開支,償還美元循環信貸融資,增強公司的技術平臺等用途。

僅僅10餘天,華住集團即完成了從聆訊到掛牌的過程,堪稱「神速」。9月22日,華住集團港股上市首日,發售價297港元/股,最終報收310港元/股,上漲4.38%,總市值達984億港元。

大體來看,華住集團算是「頂」住了博力達思的沽空狙擊。

不過,與近期廣受追捧的農夫山泉相比,華住集團的本次港股行頗顯「冷清」,認購保證金、發售價、募資總額都受到「冷遇」。

據悉,華住集團此次招股期限為9月11日至9月16日,但是到9月14日,認購保證金僅為1.22億元,認購尚不足額;最終香港公開發售獲3.39倍認購,國際發售獲6.6倍認購,IPO發售價為每股297港元,低於此前公布的每股368港元的最高公開發售價,而在9月21日的暗盤數據顯示,華住在富途收盤價僅比發行價略微上漲了0.27%;募資總額約60.65億港元。

相較「大肉籤」農夫山泉,散戶投資者超額認購1147倍,國際配售部分的機構投資者超額認購60倍,上市首日股價高開85%的亮眼成績,反差之大一目了然。

另外,比之10年前華住酒店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登陸納斯達克交易,其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63%,募集資金達1.1億美元,華住集團此番也未能復刻"「美股高姿態"。

作為僅次於錦江的中國第二大酒店集團,為何市場對華住的熱度不高?不妨從招股書及財報中探尋一二。

據招股書顯示,2017至2019年,華住集團淨收入分別為82.29億、100.63億及112.12億,對應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2.28億、7.16億及17.69億。整體業績表現算得上穩健。

數據來源:華住集團招股書,節點投研所

但從數據增長情況來看,同期華住集團淨收入對應的同比增速約22.3%、11.4%、-15.7%,呈逐年下滑趨勢;淨利潤對應的同比增速約58.66%、-41.7%、147.1%,呈波動狀。

2020年初突然襲來的疫情「黑天鵝」,亦讓華住集團業務展露出脆弱的另一面。

今年一季度,因臨時關閉酒店數千家,華住集團錄得淨收入20.13億元,同比下降15.67%,淨虧損21.35億元,同比下降超21倍。

二季度,隨著疫情逐漸消散,華住酒店的整體入住率提升至68.8%,淨利潤下滑速度有所收窄,但虧損狀態未改。其淨收入19.53億元,同比下降31.7%,歸屬於公司淨利潤為-5.48億元,同比下滑189.4%。

業績的慘澹僅僅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華住集團還面臨著龐大的債務壓力和行業成長空間有限的「天花板」。

/ 03 /

債務壓頂

行業趨近「天花板」

「攜程四君子」中,梁建章曾這樣評價季琦,「季琦擅長做一個很小的創業公司,同時又很擅長做一個很大的航母公司」。

如今的華住,確如梁建章所言,成為了一家很大的航母公司,手握6000多家自營酒店,位列全球第九大酒店集團。

背後,離不開季琦激進的「買買買」戰略。

2013年收購星程酒店;2017年以36.5億拿下桔子水晶全部股權;2018年以4.6億取得花間堂71.2%股份;2020年1月,華住動用7億歐元將德意志酒店全部股份收入囊中。

通過併購,華住實現了規模擴張,但也推高了債務。

據華住集團9月14日發布的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總負債達565.37億元,資產負債率92.17%。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節點投研所

其中,短期債務58.21億元,主要包括於2022年到期的可換股優先票據及1.8億美元的銀行貸款;長期債務92.40億元,主要包括於2026年到期的可換股優先票據、4.4億歐元及2億美元銀團貸款、10億元銀行貸款的非流動部分。

同時期,華住集團帳面上的現金只有36.99億元,完全不足以覆蓋債務,且二季度現金流情況不容樂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5.12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0%以上。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節點投研所

併購亦讓華住背負了沉重的商譽,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6月30日止,華住集團的商譽分別為22.65億元、26.30億元、26.57億元和54.0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住集團2017年至今從未對商譽進行過確認減值,若後續疫情反覆或存在其他減值跡象,可能造成商譽的估值假設有所變動,從而產生減值費用,影響淨利潤。綜合多方消息,目前歐洲第二波疫情已經開始。

展望未來,季琦還是一如既往地選擇了擴張,曾在2019年12月對外稱:「未來3年內,華住計劃將開店數量提升至10000家,真正實現『萬家燈火』。」也就是說,2020-2022年,華住每年的平均開店數量要達到1000家以上。

但問題是,市場還有多大空間?畢竟,歷經十餘年高速增長後,中國酒店行業已顯「天花板」。

根據公開數據,當前中國酒店市場供給龐大,擁有81萬家酒店、2000萬間客房,人均客房數與美國相當。這意味著酒店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華住的經營模式與成長空間都非常有限,留給資本市場的想像空間也非常有限。

考慮多方因素,身居疫情打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自身虧損還在持續,負債不斷攀升,又被博力達思「臨門一腳」,屬於華住和季琦的投資故事真不好講。

相關焦點

  • 掛牌前夜遭沽空,華住集團港股上市首日開漲超4.5%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9月22日,華住集團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份代碼為1179.HK,成為今年第四家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上市前夜,華住集團遭遇沽空,並進行了緊急澄清。上午9時30分,華住集團在香港正式上市交易,開盤價報305港元。
  • 【新股IPO】還未上市就遭做空?!華住集團港股首掛前遭沽空機構狙擊
    鳳凰網港股|華住集團(01179)將於今日在港掛牌上市,然而昨夜卻遭沽空機構Bonitas Research狙擊,指該公司透過虛報酒店數量及員工支出製造虛假盈利。Bonitas Research稱,通過在北京和上海的實地調查,發現華住酒店秘密向由其員工或未披露第三方控制的加盟店提供運營費用,從而虛增了財務報告中的利潤數據。
  • 港股上市前夜遭沽空,華住集團澄清公告來了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8日電 港股上市前夜遭沽空的華住集團28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針對博尼塔斯報告提出五大指控逐條澄清。華住集團認為,博尼塔斯報告內許多有關本公司業務和運營之指控均屬不準確、具誤導性且未經證實,因此博尼塔斯報告實屬毫無依據。
  • 沽空機構失手?這家公司的港股首秀沒有跳水
    港股新股市場最近有多火爆?沽空機構也來湊熱鬧,這次盯上的是港股二次上市的酒店運營商華住集團。  9月22日,華住集團在港股二次上市。隔夜,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發布報告稱,華住利用未披露的關聯方交易隱瞞經營費用,人為誇大利潤。
  • 華住今日港股掛牌,回應上市前夕沽空
    9月22日上午,華住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住」,HTHT.NASDAQ;1179.HK)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其發售價定為每股發售股份297.00港元,公司將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59.248億港元。
  • 港股漲美股跌!華住酒店回港二次上市前夜遭做空,官方緊急回應
    紅星資本局聚焦資本市場,專註上市公司,提供投資服務10年前,華住酒店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NASDAQ:HTHT)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63%,募集資金達1.1圖據漢庭酒店官網10年之後,華住集團回香港二次上市,成為今年第四家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9月22日,華住酒店集團(華住)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股份代碼1179.HK。
  • 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 華住緊急回應
    原標題:中國第二大酒店華住集團上市前夜遭做空,公司緊急回應來源:紅星新聞10年前,華住酒店的前身漢庭酒店集團(NASDAQ:HTHT)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63%,募集資金達1.1億美元。
  • 「攜程四君子」 季琦名望難追沈南鵬,千億市值華住上市前遭做空
    9月22日,53歲的季琦迎來了人生的第四次敲鐘——在此之前,他參與創辦了攜程、如家、漢庭,這3家公司均成功上市,且市值超過百億。季琦掌舵的華住集團,9月22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港股上市首日開漲超2.69%,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
  • 上市前夜突遭做空:華住集團止步千億港元市值 60億淨流動負債待償
    中國科技新聞網訊 9月22日訊(陳勇敢) 9月22日,赴港二次上市的華住集團止步於千億港元市值下方,截至當日收盤,每股股價報311港元,總市值987億港元。上市前夜,華住集團遭遇沽空機構研報阻擊。9月21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尼塔斯研究有限公司 (Bonitas Research)發布報告,指控華住集團利用未披露的關聯方交易隱瞞經營費用進行財務造假,並表示正在做空這家公司。這一操作,在資本市場引發股價反應。9月21日晚,美股上市的華住低開低走,全天跌幅3.67%,或許也抑制了華住集團在香港上市首日的表現。
  • 華住的「世界第一」執念:負面纏身也要「買買買」?
    " 國內酒店集團中,能跟萬豪爭世界第一的,也就錦江和華住了。"9 月 22 日,看完華住港股二次上市的慶典直播後,一位酒店行業資深人士對 ZAKER 新聞表達了感慨。" 香港二次上市是一個起點,華住勇攀新高峰的徵程已經開始。" 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 CEO 金輝在慶典上再次強調了華住的 " 世界級 " 夢想。
  • 華住集團港股二次上市首日突遭空頭狙擊
    今天(9月22日),原本是華住酒店集團在港二次上市的好日子,但一份發表在開盤前的沽空報告指責華住偽造財務數據,讓這家連鎖酒店集團的「大喜之日」蒙上了一絲陰影。一家名為博力達思研究的機構在港股開盤前發表沽空報告,稱華住集團通過謊報其集團資產的所有權製造了虛假財務報表,利用未披露的關聯方隱瞞營業費用,2019年人為虛增利潤約20億元。
  • 華住二次上市首日漲4.71%,指做空報告「包含大量錯誤」
    9月22日,華住酒店集團(華住集團-S)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份代碼為1179.HK。華住集團回港「二次上市」前夕,突然遭到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發布報告,稱華住集團謊報其酒店投資組合的所有權以製造虛假財務報表。根據博力達思研究發布的報告,其在北京和上海的實地調查證實,華住秘密支持「帳外酒店」的運營成本,從而在財務報告中虛增2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 國慶假期國內遊客或達5.5億人次 華住CFO回應沽空事件
    華住CFO回應沽空:缺乏事實依據 存在大量錯誤 9月29日上午,華住集團CFO趙汝泉對媒體回應了博力達思Bonitas Research發布沽空報告事件。他表示,沽空者的這輪攻擊已經化解,「賣空者虧了點錢」。「沽空機構是資本市場必要的一環,但這次的沽空缺乏事實依據,存在大量錯誤。」趙汝泉說。
  • 曾經不敗神話渾水戰績到底如何:沽空港股多次慘敗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4月8日消息,中概股頻繁暴雷或引發信任危機,這令人想起十年前做空機構大獵殺。2010年3-4月,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通過反向收購轉板上市企業財務問題和審計機構,數次提出針對中國概念股的質疑。同年6月,剛剛成立的渾水公司即發布關於東方紙業的做空報告。此外,綠諾科技、東南融通均被質疑。
  • 港股沽空風起雲湧 市場新現四大特徵
    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國際沽空機構,他們到底是什麼來頭?成功狙擊問題上市公司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獨門秘籍?面對沽空,上市公司是否只能束手就擒?與港股市場聯動日益密切的A股市場,可以從這波沽空潮中汲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 沽空「殺人鯨」下手,海寧「皮革王」港股慘案,半日大跌90.07%
    11月21日,二隻港股遭沽空機構阻擊,做空勢力張狂下釀成港股市場慘案,卡森國際跌90.07%,雅高控股跌97.94%,多少投資者欲哭無淚。21日上午,港股上市公司卡森國際遭沽空機構殺人鯨狙擊,稱卡森國際虛報資本支出,還讓董事長家族拿走上市主體最有價值業務,完全不值得投資。慘!
  • 智通港股沽空統計|12月29日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智通港股沽空統計|12月29日 2020-12-29 08:37:01 來源:智通財經
  • 中概股3分鐘 | 京東健康確認赴港上市;華住回應遭做空
    編輯/Viola 周一美股低開低走全線收跌,因新一輪刺激計劃仍陷僵局、市場擔憂疫情惡化,但尾盤跌幅大幅收窄,道指收跌500點,盤中一度跌超900點,銀行股領跌。 行情來源:富途牛牛 > 焦點回顧 華住回應沽空:基於初步調查認為該報告沒有依據
  • 港股沽空比率觸及年內新高,是崩盤還是大底?
    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這天的上漲,並不能改變港股整體的頹勢。在此之中,投資者的信心和耐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沽空金額和沽空比率逐漸攀升。當日,港股全日沽空金額約133.16億港元,沽空比率(沽空金額相當於主板成交)為14.60%,處於較高水平,且有抬升的趨勢。
  • 2019港股沽空大盤點:雅高控股(03313)暴跌97%,安踏(02020)真金不怕...
    來源:智通財經APP(全文約3700字,讀完需要約11分鐘)2019年,香港市場的沽空狙擊頻繁出現,各大做空機構發出的沽空報告引爆了的一個又一個的「地雷」。面對沽空報告的襲來,上市公司的應對策略比以前卻嫻熟多了,無論如何先否認,接著停牌,再準備材料逐一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