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跑」

2020-09-06 創新重慶

8月18日,重慶市政府與北京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此前,清華大學也加強與我市高校合作,支持重慶在智能技術與系統、寬帶通信、先進電子與光電子等領域的科研能力提升,助力重慶「雙一流」建設。

像這樣的「大手筆」,近年來還有不少。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對加快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建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發揮「頭雁」效應

今年3月,科技部批覆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聚焦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兩大領域,開展基於傳統工業基地改造升級的智能製造試驗示範及基於山地城市獨特場景的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場景構建示範,打造西部人工智慧創新資源集聚區、人工智慧激勵政策試點區、推廣應用模式示範區。

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

6月,《重慶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部署「4+1」重點任務,即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行動、人工智慧基礎支撐行動、人工智慧賦能提升行動、人工智慧融合應用行動4項行動,以及人工智慧政策優化工程。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將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溢出帶動性強的「頭雁」效應,推動汽摩產業轉型升級、裝備製造業提振、「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構建和智慧城市高質量建設

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我市將加快推動長安汽車、金康汽車等企業的L3/L4智能汽車產業化,促進5G、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汽車上的融合應用,開展城市級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綜合性應用示範,提升汽車產業發展能級。

金康兩江智能工廠焊裝車間

在裝備製造領域,加快融合人工智慧新技術,推進裝備產業智能化、動態化、系統化轉型升級,打造數控工具機、先進通機、風電裝備、智慧機器人等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有VR(虛擬實境)太極、VR滑雪體驗、彈鋼琴機器人等打卡景點的禮嘉智慧公園,可以「一部手機玩武隆」的智慧旅遊平臺,生態環境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數位化、在線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廣陽島數字孿生平臺……一系列人工智慧特色應用場景不斷推進,將促進人工智慧與各個行業領域融合應用

人工智慧輔助臨床勾畫放療靶區將大幅提高診療效果

聯盟搭平臺加速產業協同發展

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成立的重慶市物聯網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自2017年9月獲批成立以來,已聚集300多家物聯網相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

該聯盟會員通過承擔國家、市級重大科技計劃和項目的實施,開展物聯網產業分析研究等,累計參與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項,連續4年形成《重慶市物聯網產業藍皮書》及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圖譜,成為支撐和引領產業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另外,重慶聚焦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24個重點高新技術領域,
分別成立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並協調重慶高新區等我市4個國家級、7個市級高新區聯合建立了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
,連結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五省市資源牽頭組建中國西部物聯網聯盟。
目前,這些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已吸納會員1934家,涵蓋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其中高新技術企業829家、高校院所346家,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科技研發平臺430個,加速推動大數據智能化領域創新資源聚集和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政策「組合拳」推動創新資源集聚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市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中的創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徵集了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企業孵化及創新園區項目、產業化重大項目等試驗區重大示範工程658項,經論證和評審,已形成了試驗區建設首批73項重大項目,總投資約296億元

8月,川渝兩地首次聯合啟動重點研發項目申報,共同出資2000萬元予以資助。其中,人工智慧是此次支持的兩大領域之一,單個項目最高支持200萬元。

此外,我市還積極打造科技研發平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科技型企業,對大數據智能化相關產業的發展給予支持,不斷增強全市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技術供給能力。

根據年初出臺的《重慶市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2019—2022年)》,我市將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國家級科研平臺深入合作,壯大高端創新主體,吸引「高精尖缺」團隊和人才落戶,形成高端創新資源聚集。同時,將設立高端研發機構、共建聯合研發基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心)或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合作推動「雙一流」建設、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等列為五大重點任務。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籤約引進世界知名高校11所,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20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8所,國家級知名科研院所8家,世界500強企業研究院11家。

這些引進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世界500強企業結合自身優勢特長,建設了各類科研平臺70個,集聚各層次科研人才800餘名。其中,相關研發機構在大數據、智能製造、網際網路等領域成功轉化科研成果138項,孵化科技型企業38家,形成核心關鍵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56項,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合川區錢塘鎮大柱村,柑橘示範園裡的無線閥門統控器可通過5G實施遠程遙控施肥澆水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還將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通過政策「組合拳」,讓更多大數據智能化創新資源在重慶加速聚集。

來源:重慶日報

記者:張亦築 夏元

相關焦點

  • 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跑」
    此前,清華大學也加強與我市高校合作,支持重慶在智能技術與系統、寬帶通信、先進電子與光電子等領域的科研能力提升,助力重慶「雙一流」建設,還將在智能化產業、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像這樣的「大手筆」,近年來還有不少。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對加快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 科技創新推進新基建發展的現狀與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從2018年12月至今密集召開會議加快推進新基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中央會議上親自對新基建工作作出部署,指出「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 中國移動「5G+」,加速推進數位化轉型與創新
    開展5G+Eco計劃,建設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和產業數位化聯盟,擴大5G合作圈,啟動「雙百億」計劃,整合內容、終端、智能硬體、雲端、DICT行業應用,從而拉動整體產業鏈。加速數位化轉型,推進數位化創新在建設數位化社會的道路上,中國移動通過打造「線上化」、「智能化」、「雲化」三種方式,從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理、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五大場景進行經濟社會加速滲透,促進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
  • 騰訊與清華大學產學研協同創新 推進新基建數據中心智能化發展
    騰訊聯合高校攜手推進新基建領域技術創新及應用落地早在2006年,騰訊就圍繞人才培養、聯合研究和學術交流三條主線啟動了騰訊高校合作項⽬,並先後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成立聯合實驗室,且與眾多領域專家開展產學研合作。
  • 中國移動"5G+",加速推進數位化轉型與創新
    開展5G+Eco計劃,建設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和產業數位化聯盟,擴大5G合作圈,啟動「雙百億」計劃,整合內容、終端、智能硬體、雲端、DICT行業應用,從而拉動整體產業鏈。加速數位化轉型,推進數位化創新在建設數位化社會的道路上,中國移動通過打造「線上化」、「智能化」、「雲化」三種方式,從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理、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五大場景進行經濟社會加速滲透,促進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
  • 堅持科技創新 驅動突破發展——地信中心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紀實
    堅持科技創新 驅動突破發展——地信中心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紀實 2020-09-08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推進 多地點燃數字經濟發展引擎
    著力推進「城市大腦」建設與應用,初步建立了以應用場景為突破口的大數據應用體系,努力打造數據供應鏈,大數據應用指數全國第一。 ✦四是優化升級,著力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率先制定並實施5G+行動,加快推進5G商用,積極推動IPv6規模部署,覆蓋用戶達9269萬戶,積極推進傳統設施智能化改造,發展物聯網用戶1.19億戶,實現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全覆蓋。
  • 崑山高新區創新生態建設正在「加速跑」
    11月27日晚,在崑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崑山高新區)「國批」十周年高質量發展匯報會上,崑山市委常委,崑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管鳳良用這組數據,勾勒出崑山高新區10年間的創新生態建設成效。
  • 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 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深入謀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繼黨的十九大作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之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描繪了到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宏偉藍圖。
  • 成都如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都日報資料圖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成都堅持創新引領,正全面深化校院企地合作,全力做強創新引擎,著力構建策源牽引、彈性適應的動能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11月24日,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一期園區在成都天府新區正式啟用。
  • 借「智」全球大咖 助力重慶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引領發展
    本次論壇由國際信息安全數據分析協會、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重慶交通大學承辦,旨在聚焦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跨界、跨學科、跨領域」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為有力推動數字產業的發展,聚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服務重慶,當天,由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發起,並有國內外眾多單位參與的「全球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研究聯盟」正式成立。
  • 重郵:建設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的實驗場,打造人才和科技高地
    重慶郵電大學:建設大數據智能化的實驗場人工智慧時代,"數據"成為世界的基本生產資料,是數字經濟與智能創新的基本要素。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郵憑藉多年來在數據領域的深厚積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大數據智能研究的前沿工作。
  • 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助力科技創新發展
    上海交大自1985年開始建設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基地,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重要支撐,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5年來,上海交大更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科技創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發展,以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為目標,系統布局和全力打造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
  • 以科技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如何加快傳統產業科技創新,嚴防「底盤」變「底泥」?委員們就農業和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建議。要按照現代市場經濟規律和機制,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以規模化引領形成產業鏈;以科技創新來推動,引導更多的農業科技人員年復一年地把科技成果寫在荊楚大地上,加快全省農業現代化發展。
  • 京東雲又一創新中心揭牌,以「網際網路+」帶動產業創新發展
    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表示:「本次籤約既是京東集團與南通合作共贏的戰略之舉,也是雙方在網際網路領域開啟全面合作新徵程的重要標誌,雙方以此次籤約為新起點,在網際網路+、大數據、5G大規模應用場景開發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進以京東云為代表的「雲生態」產業落戶,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互利共贏。」
  • OCP成員論道開放計算 以標準化加速數據中心創新發展
    而數據中心技術升級的另一個動力則是新興的業務需求,如雲計算、大數據、AI、5G,而OCP的成員也正是在這些新應用領域投入多、技術成熟的廠商。對於任何行業而言,想要更快地發展,就需要制定行業標準。而開放計算項目的目的就是通過制定相應的開放標準,來加速各種創新應用的落地。
  • 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專家解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
    透視全球科創中心成功關鍵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創新資源的國際流動,深刻地改變了創新資源的空間配置格局,並促使網絡中的一些節點區域或城市成長為創新能級高、對外輻射功能強勁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勁指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就是城市逐步成為創新的有效載體,城市科創中心的建設是推進城市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 我市全面推進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設
    創新決勝未來,人才引領發展。記者11月20日從全市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現場推進會上獲悉,我市將全面推進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規模、層次,提升創新能力,我市加快推進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貫通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助力解決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關鍵問題、行業共性痛點問題、中小企業個性服務問題,推動原創性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加速製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
  • 改革創新 | 要建設什麼樣的科技創新體系,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近年來,綠色、智能化發展推動食品產業從注重數量增長向生態、綠色、健康品質化轉變,科技對食品產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 60%。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人口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綠色、生態、安全農業的發展需求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
  •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下一步將從五方面著手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徐美慧)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專場發布會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