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售假奶粉、過期奶粉的報導,均與事實嚴重不符。在嬰幼兒奶粉上,拼多多平臺從未出現假奶粉或是過期奶粉」
「拼多多上市當天,創維未做任何溝通突然下架全部商品」
……
7月31日,拼多多召開媒體溝通會,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聯合創始人達達等負責人就外界關心的電商平臺是否應該售賣「臨期奶」熱點話題作出回應。
上市前後,這家飽受爭議的社交電商平臺,始終處於「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中。一面是3年內把市值做到近300億、聚集3.44億活躍買家和百萬商家等令人矚目的強勢增速,另一面持續陷入輿論「漩渦」之中。
近期,朋友圈充斥這樣的吐槽。
拼多多股價受到影響一路下滑,目前約249億美元的市值,較上市日最高峰近300億美元,下跌了近50億美元。
但在黃崢看來,在「井噴式的輿情」壓力下,平臺的銷售業績並未受到顯著影響,「銷售額可能還上升了,因為關注度明顯高」,不過面臨客戶投訴的增多,拼多多下一步將以電器和奶粉商品為管理重點,推出相應優化方案。
溝通會現場視頻↓↓
與創維合作在先為何遭遇突然下架
7月28日,「創維電視」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嚴正聲明,稱近期「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要求其停止所有假冒產品的展示與銷售活動;
29日,「童話大王」鄭淵潔在社交媒體上曝光拼多多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侵犯其著作權。
回顧戳↓↓
鄭淵潔舉報拼多多售假、觸犯刑法!拼多多回應了
近期又有知乎網友表示,拼多多上所銷售的標註售價為7.5元的「貝因美」奶粉,對應的產品實為菊花晶(可兌於牛奶中、或作清涼飲料飲用)。
對於上述問題,拼多多方面分別給出了理由。
聯合創始人達達透露,創維曾在拼多多上線官方旗艦店,並與拼多多建立合作關係,但在拼多多上市當天,創維未做任何溝通前提下,突然下架全部商品,導致了網絡上輿情的發生。此外他還提到,「白牌機」(小廠商生產的無牌產品)的存在是行業的固有的問題,類似產品在淘寶等其他平臺上同樣存在。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提到,未來願意攜手中國所有品牌電視機廠商徹底梳理電視機「傍名牌」現象治理方案,以及聯合中國白牌電視機產業帶,探討品牌化發展策略。
不過針對這一回應,創維CTO王志國表示,創維之前確實有和拼多多合作,「我們會找各種流量通道合作。」不過王志國強調,因為拼多多上面有很多仿冒產品,特別會仿冒創維的,「我們之前在6月份就一直跟拼多多那邊溝通讓他們下架盜版產品,但是一個月時間的溝通他們都沒有下架,那麼我們只能自己下架了。而且我們也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僅僅發表了一個聲明。」創維方面稱,現在也不抗拒與拼多多繼續合作,只要他們把盜版產品下架了就行了,「沒有相互尊重的合作不長久。」
「臨期商品和假冒商品是兩回事」
針對於7月29日盜版書銷售的指控,拼多多表示,平臺已關閉銷售店鋪、將其列入黑名單,凍結資金,並責成盜版書商向中華慈善總會捐款,「拼多多平臺分眾多品類,例如書籍等都有專門投訴渠道」。
至於奶粉問題,達達對南都記者表示,平臺從未出現假奶粉或是過期奶粉,7.5元的標價實為商家引流時使用的菊花晶的標價,平臺上的低價奶粉很多只是臨期商品,此類商品安全、可食用,但由於中國父母習慣以新鮮與否作為奶粉質量判斷標準,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臨期奶粉」與「假奶粉」、「過期奶粉」幾個概念在認知上的混淆。拼多多方面稱:「會率先在行業更新更高的標準,在罐體圖片上強制以醒目方式添加『此為臨期奶粉,請謹慎購買』字樣。」
事實上,拼多多在上市前提交招股書之際,也曾經捲入一場海外訴訟中,據報導,一家叫「爸爸的選擇」的中國公司向美國聯邦法院提交訴訟申請,指控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況下,仍然銷售印有該公司商標的產品。針對該事件,拼多多法務負責人表示了對該企業曝光動機的質疑,聲明存在多個語焉不詳的表述,似乎存在「蹭熱點」之嫌。
「山寨問題比假貨問題更為嚴重」
價格低、假貨多、商家準入門檻低……這是電商平臺拼多多成立三年以來留給外界最多的印象,但這似乎並未妨礙他們高增長的步伐。
此前拼多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其活躍買家數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0.68億快速增長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3.44億,活躍商家數則在一年間增長了約930倍;用戶端,基於其拼團砍價等社交電商銷售模式,微信小程序對拼多多的引流甚至超過了通過APP的訪問下單;此外,拼多多營銷投入從2016年的1.69億元猛增至2017年的13.45億,2018年一季度的營銷投入幾乎就已達到去年全年投入總額,其「燒錢」式的廣告營銷投入,也為自身帶來了充分的曝光度。截至目前,拼多多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已從674元增至763元。
但基於微信的低成本獲客模式和近乎「零門檻」的商家準入,也為拼多多培育了「山寨產品」和「假貨」滋生的土壤。對此,拼多多也採取過一系列措施,如設立專門的打假部門,擴展到商家管理、風控、智慧財產權侵權處理等多個領域;將「假一賠十」寫進平臺協議,通過大數據自動識別虛假交易、延遲發貨等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違規商家必須履行承諾賠付消費者;藉助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產品鑑別體系,成立「志願者買手」隊伍,鑑定產品真偽。
在媒體溝通會上,拼多多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自成立至今,已下架1070萬件問題商品,攔截4000萬條侵權連結,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125倍,聯合400餘品牌取證打假,並設立了1.5億元消費者保障基金。
「今天其實是把山寨問題和假貨問題混在一起了」,黃崢並不諱言平臺售假問題的存在和打假能力的不足,但他提到,「從銷售比例上面來講,真正假貨、能夠被定義為假貨的量肯定比媒體想像的要少。因為它很大程度上是客單價決定的」,相比而言,山寨的問題更為嚴重。他對記者坦言,「當輿論進一步提高的時候,把所有的商家問題都變成了假貨問題。」
黃崢以具體的產品進行比對解釋稱,紙巾品類、拖鞋、衣服等非標品山寨問題較少,品牌集中度低,但電器品牌山寨問題卻十分顯著,主要在於其較高的品牌集中度,令山寨問題進一步凸顯,他表示,希望在未來一個月之內,針對電器、奶粉等類目,制定出初步的解決方案,並將打假予以持續推進。
最新消息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回應「拼多多」售假:
展開調查,構成違法將嚴肅處理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微博消息,總局網監司高度重視媒體反映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已經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約談平臺經營者,並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關地方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對媒體反映的以及消費者、商標權利人投訴舉報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檢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表示,不管是第三方平臺還是平臺內經營者,只要構成違法,都將依法嚴肅處理。
猛戳下方圖片
說說你的看法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報導
採寫/視頻:南都記者 傅曉羚 孔學劭 實習生 易紅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部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星+置頂南方都市報
一秒找到南都君
▼
覺得本文不錯的,點亮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