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中科院揭示SIRT7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新型表觀遺傳機制

2020-12-27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中科院揭示SIRT7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新型表觀遺傳機制

2020-06-09 0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SIRT7是沉默調節蛋白家族成員,與衰老和疾病有關,是代謝和應激反應的調節劑。SIRT7如何影響人類體幹細胞群體尚不清楚。

2020年6月6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宋默識研究組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IRT7antagonizes human stem cell aging as a heterochromatin stabilizer」的研究論文,發現SIRT7能夠通過與核膜和異染色質蛋白互作,穩定異染色質結構,進而抑制天然免疫通路並延緩人幹細胞的衰老。

Sirtuins是酵母Sir2蛋白在哺乳動物中的同源蛋白家族,是一類進化高度保守的NAD+依賴的去乙醯化酶。因最初發現Sir2具有延長釀酒酵母壽命的作用,因此Sirtuins又被稱為長壽蛋白家族。在哺乳動物中,Srituins家族有7個成員(SIRT1-SIRT7),其中SIRT7通常被認為定位於核仁,並在諸多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迄今為止,SIRT7能否調控人幹細胞的衰老尚且未知。

研究人員發現SIRT7在衰老的人間充質幹細胞中表達下調。敲除SIRT7後,人間充質幹細胞中核膜蛋白與染色質的互作減弱、異染色質蛋白丟失,使得異染色質區域的基因組變得更加開放,進而引發逆轉錄轉座子LINE1的轉錄激活並發生更頻繁的轉座。同時,LINE1的反轉錄產物激活了cGAS-STING天然免疫信號通路,進一步觸發I型幹擾素反應及衰老相關分泌表型,最終誘導人間充質幹細胞加速衰老。過表達SIRT7或加入LINE1逆轉錄酶抑制劑3TC(一種抗HIV藥物)均能有效延緩人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

圖:SIRT7通過穩定異染色質和LINE1抑制人幹細胞衰老(圖源自Protein & Cell )

該研究首次發現SIRT7通過調控「heterochromatin-LINE1-cGAS-STING」通路,在人幹細胞穩態維持和衰老調控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證實了SIRT7基因增強和逆轉錄酶抑制劑對於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有效性。這些發現為衰老相關疾病的幹預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靶標。

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等機構合作完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劉光慧研究員、宋默識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員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畢詩佳和劉尊鵬為並列第一作者。該工作同時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任捷研究員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姚豔教授的合作與支持。

參考消息: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38-020-00728-4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iNature」(Plant_ihuman)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中科院揭示SIRT7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新型表觀遺傳機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衰老生物學:尋找人生「不老藥」
    現代醫學和生物學認為,衰老若能得到延緩,將可能從根本上抑制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不可能」已經變成了「可能」,生命科技領域已經向人類最大的敵人——衰老和死亡,發起挑戰。「不老藥」的研究在當代並非虛無縹緲、遙不可及,雖然長生不老難以實現,但是延緩衰老、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疾病,從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在科學上是可行的。
  • 廣州生物院揭示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
    該研究工作揭示了多梳蛋白PCGF5調控胚胎幹細胞向神經前體細胞分化的相關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幹細胞特性及細胞命運轉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梳蛋白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因子首先在果蠅中被發現,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調控因子。
  • 科學家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其中,幹細胞持續的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是組織器官形成和個體發育的基礎。因此,幹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國學者揭示長壽基因表達的沉默是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重要驅動力
    據中科院網站5月6日消息,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症)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伴隨衰老而發生的血管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改變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由於不同來源的血管壁細胞存在高度異質性,目前尚不明確人類老年血管的細胞組成和分子特徵,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人類血管衰老機制的深入理解,並制約了心血管衰老及相關疾病幹預手段的發展。
  • 腦科學日報:普遍存在的表觀遺傳缺陷;生長激素水平的升高易致癌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基因組中的表觀遺傳缺陷或普遍存在!來源: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普遍存在的表觀遺傳缺陷,同時還揭示了引發遺傳性疾病的數百個基因中所發生的表觀遺傳缺陷
  • 【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
    【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然而,單細胞克隆擴增產生異質的甲基化組,因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儘管不斷發生表觀遺傳漂移,DNA甲基化組仍保持穩定。
  • 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延緩衰老?
    因為 DNA 甲基化是從外部修飾基因表達而並不會改變基因序列,所以這個過程被稱為表觀遺傳。起初霍瓦斯認為表觀遺傳與衰老無關,所以他並沒有認真研究與表現遺傳相關的數據,以為看了也是白看。但是在 2009 年的某一天,霍瓦斯改變了想法。他通過分析人類基因組中 27000 個位點的甲基化水平發現了令他自己倍感驚訝的結果。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在細胞分裂複製的過程中,基因組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同時表觀遺傳修飾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以維持細胞的狀態。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表觀遺傳在代間的傳遞是不精確卻穩定的(Cell Research丨衰老或腫瘤中為何DNA甲基化異常?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因此,要避免與年齡有關的健康水平的下降,首先必須探明涉及細胞健康、系統性衰老、年齡相關疾病及其基礎共病的調節機制。本文將探討導致衰老的某些過程(特別是細胞衰老、晝夜節律和端粒酶調節)如何與幹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SCEVs)及其中的miRNA(SCEV-miRNA)相關聯。
  • 【學術前沿】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合作揭示Dux可介導修復SCNT胚胎...
    該研究基於對正常受精胚胎,體細胞核移植胚胎,以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TSA處理後的核移植胚胎的H3K9ac組蛋白修飾的平行分析,發現H3K9ac修飾異常是核移植胚胎重編程的重要表觀遺傳障礙,鑑定出一系列以H3K9ac標記的重編程異常區域(aberrantly acetylated region, AAR),並首次揭示了TSA挽救核移植胚胎發育受限於體細胞原有表觀遺傳特性。
  • 研究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因此,幹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科學家解碼人類皮膚衰老機制
    儘管已有研究指出皮膚衰老是由於彈性組織的損失和皮層變薄,但從微觀角度,由於皮膚各類細胞的高度特異性,傳統方法難以準確揭示這一現象背後的細胞特異性分子及其作用機制,這阻礙了我們對皮膚衰老的理解及對於相關疾病的幹預。
  • 「生物信息學暨表觀遺傳學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培訓
    各有關單位: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可遺傳變化的一門遺傳學分支學科。目前,已知的表觀遺傳現象有DNA甲基化基因組印記母體效基因沉默RNA編輯等。DNA(主要是CpG的)甲基化是其遺傳機制和表型效應最為明確的表觀遺傳性機制。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已成為基因組測序後的人類基因組重大研究方向之一。這一飛速發展的科學領域從分子水平揭示了複雜的生物學現象,為解開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奧秘、造福人類健康帶來了新希望。
  • 【學術前沿】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
    【學術前沿】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2020-05-14 0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合作解碼人類皮膚衰老機制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新技術揭示影響CRISPR-Cas9全基因組活性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
    新技術揭示影響CRISPR-Cas9全基因組活性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7 22:27:49 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Shengdar Q.
  • 腦科學日報:首張人類小腦圖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2,PNAS | 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的液-固相轉化與聚集的分子機制 來源:BioArt 3,Nat Metab | 童青春和束剛/江青豔合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來源:BioArt 下丘腦弓狀核作為食慾調控中樞,主要由GABA能神經元構成。
  • 又一篇Nature揭示維生素C抗癌機制:調節幹細胞功能
    「我們已經知道,維生素C水平低的人患癌風險增加,但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是為什麼。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部分解釋,至少對造血系統而言。」 CRI的主任Sean Morrison博士說。他們預計,缺乏抗壞血酸可能會導致幹細胞功能的喪失,然而卻驚訝地發現相反的情況——幹細胞的功能實際上增加了。然而,隨之而來的代價是增加了白血病的風險上升。抗壞血酸缺乏限制了TET2的功能「幹細胞使用抗壞血酸來調節DNA上的某些化學修飾豐度,這是表觀基因組的一部分。」
  • 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歷時六年攻關研究,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對幹細胞研究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今天(2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維持生命的始祖細胞,但其造血功能需要成功歸巢到特定的造血微環境中才能發揮,由於這一生命過程時空跨度非常大,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歸巢在體內生理情況下究竟如何發生?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肖軍研究員的大力促成及鼎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安諾優達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籌辦的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