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2020-12-18 生物谷



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和器官形成,最終發育成個體的過程。其中,

幹細胞

持續的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是組織器官形成和個體發育的基礎。因此,

幹細胞

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

遺傳

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

幹細胞

ips

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R-loop在許多物種中保守存在,且參與調控染色質修飾、DNA複製和基因表達等多種生物學過程。然而,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包括

幹細胞

分化和重編程)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確。

7月7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和曲靜研究組、清華大學孫前文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為獲得同基因型(isogenic)的研究體系,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體系,將人胚胎幹細胞(hESC)定向分化為神經幹細胞(hNSC)、間充質幹細胞(hMSC)、血管內皮細胞(hVEC)和血管平滑肌細胞(hVSMC)等多譜系人類細胞。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通過細胞重編程技術將神經幹細胞(hNSC)重編程為誘導多能

幹細胞

(h

ips

C)。利用這些細胞模型,研究人員繪製了多譜系人類細胞的DNA鏈特異性的全基因組R-loop圖譜,並且建立了相應的轉錄組、染色質開放性、DNA甲基化以及包括H3K27ac、H3K4me3、H3K36me3、H3K27me3等組蛋白修飾在內的一系列表觀基因組圖譜。研究結果表明,人胚胎幹細胞特異性富集的R-loop往往伴隨著多能幹性基因(如OCT4和NANOG)的活躍轉錄;而在胚胎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類型特異性富集的R-loop與激活型組蛋白修飾共同參與調控了譜系特異性基因的表達。此外,在特定譜系的分化細胞中,一部分R-loop與抑制型組蛋白修飾H3K27me3共同富集於多能幹性基因和非目標譜系特異性基因的區域,提示R-loop可能參與調控這些基因的沉默從而促進目標譜系基因的表達和特定譜系分化狀態的維持。而在神經幹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過程中,僅部分R-loop被重塑回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狀態;與之相對,大約三分之一的R-loop未被重編程,而是作為親本細胞一種特殊的「表觀

遺傳

記憶」形式持續存在;此外,重編程過程中還會形成一部分異常的R-loop。這些未被重編程和被異常重編程的R-loop隨著誘導多能

幹細胞

的連續傳代逐漸丟失,該過程可能與染色質狀態的進一步重構相關。

該研究繪製了人類

幹細胞

分化和重編程相關的多譜系多維表觀遺傳圖譜,提出R-loop可能介導了一種調控人類細胞命運決定的新型表觀遺傳機制,並作為一種全新的細胞表觀遺傳記憶發揮功能。這些新發現不僅加深了相關領域對於細胞命運調控的認識以及對細胞表觀

遺傳

複雜性的理解,同時也提示清除異常R-loop對於提高

ips

C質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對

再生醫學

研究具有潛在價值。(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類胚胎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細胞重編程過程的全基因組R-loop圖譜、轉錄圖譜及多維表觀遺傳修飾圖譜,首次揭示了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並提出R-loop可作為一種新型的表觀遺傳記憶發揮功能。
  •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0:55:25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Sarah A.Teichmann、Muzlifah Haniffa和比利時根特大學Tom Taghon課題組合作提出人類胸腺發育的細胞圖譜定義T細胞庫的形成。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他們使用單細胞RNA測序在整個人類生命周期內進行胸腺細胞普查,並重建T細胞分化軌跡和T細胞受體(TCR)重組動力學。
  • Science|人類前腦發育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變化圖譜
    撰文 | 十一月人類前腦發育是從妊娠期到出生後持續存在的一個漫長而充滿動態變化的過程【1】。該時期包括腦部皮質擴展、神經祖細胞多元分化與擴增以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形成和成熟等多種過程。多種細胞發育過程高度同步化,如果這種發育過程被破壞的話,會在人體腦部引起多種疾病比如自閉症和智力發育缺陷【2】。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2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émy Bosselut及其小組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2:16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Jason R. Spence小組研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
    張學敏說,細胞自身會呈現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現象,這種細胞的生命屬性也被概括為細胞命運。細胞命運的決定、轉變和重塑,即細胞可塑性,貫穿於多細胞生物機體的重大生理、病理過程。「生命的執行最終是落到細胞,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張學敏以肆虐的新冠病毒為例,「病毒狡猾且不斷變異,我們要從防控角度找到病毒的共性機制,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何理解細胞的可塑性?
  • 一文讀懂表觀遺傳學研究利器——ATAC-seq技術及應用丨深度長文
    染色質可及性又稱染色質開放程度,反映了染色質的轉錄活性狀態,是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方向,在表觀遺傳圖譜繪製、細胞分化和發育及各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18年,來自史丹福大學多部門的研究人員聯合在Science上發表了人類原發性癌症的染色質可及性圖譜。通過TCGA的410個腫瘤樣本中生成了高質量的ATAC-seq數據,確定了23種癌症類型的不同監管環境,極大的拓展了人類已知的DNA順式調控元件庫。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涵蓋八大系統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臺,繪製出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這項成果26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在過去,科學家主要利用顯微鏡和流式分析等技術,依靠若干表型特徵對自然界裡不同物種的細胞進行分類和鑑定。
  • ...高紹榮課題組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
    近日,同濟大學高紹榮教授團隊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特邀綜述「Insights into epigenetic patterns in mammalian early embryos」,詳細總結了近年來利用微量組學的方法對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重塑機制研究的最新進展,比較了這些重編程事件在小鼠和人類之間的異同,並探討了表觀修飾如何調控體細胞核移植過程中細胞命運的轉變
  • 人體細胞如何分工 這張圖譜帶來新的認識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團隊公布繪製成功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的這項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系統性地繪製了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了人體100多種細胞大類和800多種細胞亞類,研究團隊還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從細胞研究中要答案
    張學敏說,細胞自身會呈現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現象,這種細胞的生命屬性也被概括為細胞命運。細胞命運的決定、轉變和重塑,即細胞可塑性,貫穿於多細胞生物機體的重大生理、病理過程。「生命的執行最終是落到細胞,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張學敏以肆虐的新冠病毒為例,「病毒狡猾且不斷變異,我們要從防控角度找到病毒的共性機制,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何理解細胞的可塑性?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從細胞研究中要答案
    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有助治癒糖尿病「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張學敏說,細胞自身會呈現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現象,這種細胞的生命屬性也被概括為細胞命運。細胞命運的決定、轉變和重塑,即細胞可塑性,貫穿於多細胞生物機體的重大生理、病理過程。
  • 生科湯富酬課題組攜手北醫三院喬傑課題組首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
    細胞身份識別和命運取決於其基因表達網絡,同時該網絡受到複雜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等機制調控。解析人類胚胎細胞基因表達的時空特異性模式對於了解胚胎早期發育過程至關重要。將單細胞解析度組學檢測技術應用於人類胚胎發育研究使人們精確認識這一過程成為可能。
  • 細胞圖譜最新研究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Nature:構建出人類肺部的細胞圖譜,為理解和治癒肺部疾病奠定基礎doi:10.1038/s41586-020-2922-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人類肺部的細胞圖譜,該細胞圖譜突出了構成肺部不同部分的幾十種細胞類型。
  • Nature 封面:科學家用「重編程」逆轉生命之鐘,恢復小鼠喪失的視覺
    重新改變細胞的命運這篇論文題為 Reprogramming to recover youthful epigenetic information and restore vision(通過重編程技術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及視力
  • 幹細胞技術抗衰領域最新突破:將114歲老人體細胞「返老還童」!
    [1],《iPSCs將衰老細胞返老還童,改善老年小鼠肌少症》[2]。最近幾天,iPSCs在抗衰老研究領域可是博足了眼球,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把時間回溯到2006年8月25日,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他的團隊發現,通過誘導表達幾種特定的蛋白質,可以將成年體細胞重編程至幹細胞狀態[3],這項技術就是近年來生物科學領域的最大突破之一: 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
  •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
    該項研究基於對正常受精胚胎、體細胞核移植胚胎,以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TSA處理後的核移植胚胎的H3K9ac組蛋白修飾的平行分析,發現組蛋白H3K9乙醯化(H3K9ac)修飾異常是核移植胚胎重編程的重要表觀遺傳障礙,鑑定出一系列以H3K9ac標記的重編程異常區域(aberrantly acetylated region, AAR),並首次揭示了TSA挽救核移植胚胎發育受限於體細胞原有表觀遺傳特性。
  • 首張人類骨骼肌「發育路線圖」,推動幹細胞製造肌肉細胞
    Pyle實驗室和很多機構的研究人員已經有能力從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生成骨骼肌細胞,這些細胞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發展成身體中的任何細胞類型。然而,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辦法確定這些細胞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