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也獲得美國商務部的供貨華為的許可了,不過只是顯示面板,就是屏幕。
據路透消息,三星電子旗下三星顯示獲得美國有關部門的許可,可以繼續向華為供應某些顯示面板。目前尚不清楚三星顯示是否能夠向華為出口OLED面板,因為供應鏈上其他製造面板所需組件的公司也必須獲得美國的許可證。
雖然華為在除了晶片之外的器件供應 上,幾乎絕大多數都能找到替代供應,但三星面板的恢復獲供,至少也讓華為面板供應了,多了一個選擇。
這是繼AMD、英特爾獲得電腦端晶片供貨許可之後,又一華為關鍵供應鏈的許可被恢復。但讓普遍關心華為的人士遺憾的是,華為最迫切需要的核心關鍵,5nm高端製程下的手機晶片,仍然不在美國零星放行的許可範圍之內。
梳理下來,不難發現,AMD和英特爾能供應的,是華為手機晶片之外的大屏終端晶片,此前被透露的臺積電部分供貨也是國內已經掌握的中低端晶片製造,這一次的三星的屏幕供貨,同樣也是,華為最關鍵的核心,高端晶片上,無論是採購還是製造,仍然不能獲得。
難道華為的高端手機晶片,真的再也買不到、造不了了?
當然不會。
此前在AMD、英特爾宣布獲得許可、光刻機巨頭ASML也宣稱DUV光刻機可以供貨中國、高通正在積極尋求獲得供貨華為許可的時候,通信業內知名人士項立剛先生就曾說過,"我相信半年之內,美國也會開給華為供晶片,如果失去這個大市場,甚至培養出整個中國晶片產業,那就沒什麼可以向中國出口的了。"
畢竟,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在中國,我們一年吃掉晶片份額3000億美金,而3000億當中有2000億是美國核心的7家半導體公司關聯生產的,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美國會拒之門外?
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稱,丟掉了中國的市場,這些美國企業也將會走在死亡的道路上!那 些半導體企業又甘願當這個炮灰?
對企業來說,股東要利益,企業要生存、要業績增長,才能活下去。
從AMD、英特爾,到臺積電,再到ASML說DUV光刻機也可以供貨,現在是三星面板,相信不久以後,美國晶片的龍頭企業高通也會獲得許可的。
所以,華為的晶片的外部供應獲得問題,相信不久就會得到解決。
當然,項立剛所言的"半年之後都會有",其實還是指供應鏈上的獲得,無論是從高通採購,還是臺積電的恢復代工華為麒麟晶片,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根本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只有一條路,中國靠自研自產擺脫美國控制的技術體系。
當前首當其衝,一力承擔半導體製造的根能力不足巨大陣痛的,正是華為,但華為沒有等待。
任正非早已下定決心,華為正在全面紮根"半導體製造產業鏈",不但早就布局了光刻機的專利,更是成立半導體投資公司,深入產業鏈引導技術能力的國產替代化。
華為更是加大研發上的戰略投入,比如海思最新的招聘崗位中,晶片類的崗位就有26個,包括晶片架構、半導體工藝開發、半導體封裝、EDA開發、半導體材料、晶片測試等,幾乎涵蓋了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細分領域,這也就能看出華為在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宏大布局了。
當然,半導體製造 上的缺芯之痛,不是華為一家能扛得起來的。
舉國之力辦大事,向來是咱們的優良傳統。
面對核心科技能力被斷供,國家隊也相繼發力,從中科院的攻關清單到十四五規劃的集成電路布局,再到地方上的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不斷,以及華為領銜、小米、OPPO、比亞迪等紛紛在晶片研發和製造產業鏈的上的投入,相信要不了三五年,我們自己的晶片製造能力,就能突破美國的封鎖,實現高端晶片的自主供給。
其實,華為明白,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界也都明白:等靠要是實現不了晶片自主的,唯一的辦法,只有靠自己。
美國對中國和華為的晶片斷供、半導體製造的技術封鎖,只會讓我們放棄幻想,更加發奮圖強,用造原子彈的精神和勇氣,再一次實現中國核心製造能力的突破。
到那時,"中國企業幹出來了,什麼不是白菜價?"
通信行業人士項立剛表示,"我相信半年之內,美國也會放開給華為供晶片,如果失去這個大市場,甚至培養出整個中國晶片產業,那就沒什麼可以向中國出口的了。"
也正如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此前所言,三五年後,中國自己的晶片將會滿大街都是,美國的晶片也就沒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