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艙:傳遞溫暖也表達愛——走近武漢方艙醫院

2020-12-04 中國網新聞中心

多個方艙醫院,如此大規模地收治病人,在中國尚屬首次。

2月5日22時,位於武漢市江漢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開始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這座「方艙醫院」名為江漢方艙醫院,床位數1600張。新華社記者熊琦攝

2月8日,醫務人員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查房。新華社發

2月8日,從空中俯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全景。新華社記者 李賀攝

2月10日早上7點,在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輕症患者小李來到這裡4天了。他起得比在家裡早一些,洗漱完之後,在床邊坐了一會兒,護士就送來早飯。吃完飯,他打開隨身攜帶的一本書讀了起來。

上午10點,來自廣西的護士黃婷取了藥,跟醫生核對無誤。來到小李的床邊,黃婷詢問小李:「好點了嗎?」「今天情況好多了,體溫正常了。」小李說。黃婷低頭看了一眼床頭卡,又核對了小李的腕帶信息,才把藥遞給他,叮囑他按時服用。

「考慮到方艙醫院床位比較多,僅送藥這個環節,我們規定護士必須核對兩次以上。」作為隊長的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張麗豔說,流程上不能有絲毫馬虎。

這幾天,武漢的各個方艙醫院已經投入使用,不少醫院擴容之後,也陸續收治了輕症患者。有人說,面對疫情,這是「生命之艙」,給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什麼是方艙醫院?據專家介紹,方艙醫院是為解決當前大量新冠肺炎確診輕症患者的收治問題,充分利用既有建築,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成本建設和改造的臨時收治場所,從而實現有效控制傳染源、最大限度收治患者的目標。

運轉:井井有條 越來越好

凌晨1點多,一陣咳嗽聲打破了江漢方艙醫院病室的寧靜。正在休息的值班醫生劉曉春趕緊起身整理了一下防護服後前去查看。17床,一個30歲的年輕小夥兒正用被子捂著嘴,儘量降低咳嗽聲,怕驚擾其他熟睡的病人。「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多久了?」劉曉春趕忙問。

「20多分鐘了,覺得有點呼吸困難。我看你們忙了一晚上,想自己忍忍不再折騰你們了。」聽到這番話,劉曉春一陣揪心。

劉曉春立即叫來同事為他測血氧飽和度,並推來氧氣瓶,還開了些藥。過了一會兒,小夥子漸漸恢復了平靜,安然入睡。

劉曉春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廣東)援助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醫生。與劉曉春一同援鄂的醫生呂小燕說,每天每位醫生平均照顧80位患者,需要不停地巡視。

下午2點多,連續工作近40個小時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江漢方艙醫院負責人孫暉稍微歇了一會兒後,又來到病房給醫護人員開會。「醫院運轉越來越有序,患者狀態也越來越好了。比如,這幾天網上熱傳的『讀書哥』就在這裡就醫,他這種樂觀的心態讓我很佩服!」

孫暉提及的「讀書哥」姓付,今年39歲,老家在湖北孝感,博士畢業後到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任教。這兩天,付先生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網絡,他戴著口罩,安靜、專注地閱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不少網友被他這份淡定、從容所打動,在社交媒體上紛紛為他點讚、送祝福。

「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我和家人都『中招』了。」付先生回憶,自己開始有些咳嗽、發燒,經CT、核酸檢測確診後一直在隔離。2月5日晚,作為首批患者轉到江漢方艙醫院治療。「現在感覺還好,沒有發燒,只是有點咳嗽。相信只要配合治療,自己一定會好起來。」

2月10日是何女士住院的第五天,她顯得十分樂觀。「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曬自己的狀態,不僅經常看書,還偶爾在病房裡跳舞鍛鍊身體。我會盡最大努力與病魔抗爭。」

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餐食供應團隊專門根據餐飲專家建議設計菜譜,儘量保證多數菜品在一周內不重複,還確保讓患者吃上熱飯。「後勤保障越來越充分,各類醫護配置逐漸齊備,相信很快就會有患者痊癒出院。」孫暉說。

細節:處處彰顯人文關懷

與金銀潭醫院一路之隔的是武漢客廳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中南醫院神經內科的高永哲正捧著盒飯,來到室外,隨便找個地方坐下,吃了幾口。「我5號就趕過來了,參與方艙醫院的前期規劃和建設。」高永哲對記者說,「聽說網友對醫務人員的精神很感動,我們反而沒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工作一忙,沒時間看手機,也就沒有什麼感覺了。」

放在一旁的對講機,對話不斷,「我們需要一些材料,麻煩外面送一下!」「好的,我馬上安排!」高永哲拿起對講機說了一句,他把飯盒一收,戴上口罩,扭頭就走去方艙醫院室內。

僅用了36個小時,他們就把武漢客廳會展中心改造成了方艙醫院。此時,公眾非常關心,方艙醫院是否安全?來到方艙醫院內部,順著高永哲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十幾根直徑一米粗的通風管道,大概有七八層樓高。「我們對原有的通風設備進行了改造,請專家論證設計,讓場館內的空氣流動起來,必須保證安全。」他說。

通風的同時也要保證患者的舒適性,高永哲介紹,設施非常人性化,進風口送進來的是熱風,保證室內能達到10~15攝氏度,同時還在每個床位上專門準備了一條電熱毯,保證患者的取暖需求。

記者在現場看到,方艙醫院給每個患者都發了收納箱、牙刷、拖鞋等生活物品,這些都是當地政府採購的。與其他醫院不同,方艙醫院的被褥顏色並不是統一的白色,而是花花綠綠,顏色非常鮮豔。

「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細節,你看,場館都是冷色調,為了緩解緊張情緒,被褥一定要鮮豔,用的多是暖色調。」高永哲介紹。

類似細節還有很多,「我們設置這些隔斷,就是為了保護患者的隱私,必須男女區域分開。」高永哲說。

「現在大家的安全意識很高,很多患者擔心傳染給家人,大部分人都主動過來。」這幾天,高永哲了解情況後得出結論,「我之前還擔心他們來了生活不適應,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包容性蠻強的。」

要做好細緻的服務,對於醫護人員挑戰不小。高永哲每天的步數在2萬步左右,「這幾天的工作量,感覺比平時一兩個月的還多。」每次醫院收治,都要接兩三百人,儘管分批開放,他都得帶著護士到方艙醫院的門口接患者,讓他們儘快入院,「怕他們在室外,受不了」。

「大家只看到了裡面的醫護人員,其實外面的工作人員也很辛苦,每個環節都在有序運轉,武漢現在不是空城,很多人在外圍默默工作。」高永哲對記者感嘆。

心態:積極的態度也是免疫力

「積極的心態是最好的抵抗力。」一名入住方艙醫院的網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寫到,記者對這位網友進行了採訪。

「我是湖北人,平時在雲南工作,兩年沒回家了。今年一回來過年,就碰上了這個疫情。」趙坤對記者說,「我是沒有症狀的確診患者,1月28日發燒了,吃了藥就好了。之後,我老婆孩子也發燒,就去檢查,發現雙肺感染。」

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一家三口身處不同的醫院,但在趙坤的文章中沒有傷感,反而很積極向上。

在方艙醫院,收治的主要是確診輕症患者,病患往往也都能活動自如,相比在家隔離,方艙醫院因為有醫護人員可以隨時就診,這一點對於病患有很強的安慰作用。

「你看,一張護士姐姐送的卡片,滿滿的正能量。」趙坤說。他床頭的卡片上寫著:「有人抱怨,也總有人在行動,傳遞溫暖,表達愛。」

「我帶了筆記本電腦,上午還剛乾了點兒活,這又下載了一套會計課程,自學一下吧。」趙坤語帶一種湖北人特有的從容。

不過,相對於病患來說,醫護人員就不太輕鬆。已過零點,記者還在等待楊文忠醫生。「剛剛洗完澡,吃完飯,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一臉疲憊的楊醫生抱歉地說。

49歲的楊文忠,是中建三局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臨床經驗豐富的他,是第一批加入火神山醫療防疫工作團隊的成員之一。才從火神山、雷神山的項目上下來,他就志願加入了洪山石牌嶺方艙醫院的醫護隊伍裡。

方艙醫院的病患可以輕鬆笑談,但是這裡的醫護人員卻不能有半點的疏忽大意。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防護服,在發熱門診與時間賽跑,在病房床前與病魔決戰。連續工作數小時,不能喝水,不能吃飯,護目鏡因為消毒劑而刺眼,口罩會勒得難受……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這正是他們身上的使命感。

溫暖:病友黨支部 互幫助康復

記者來到位於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看到場館外,搭建了數十頂白色應急醫療帳篷,場館兩側還放置了幾十個移動廁所。如今,這裡的三個艙已經開放,一共有800個床位。

記者看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昌方艙醫院醫療隊隊長馬永剛正在忙碌。從2月5日晚上開始,第一批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入住這裡。

最近,這裡有什麼新變化?「剛開始條件不太完善,現在好多了。」馬永剛說。回想起前幾天,他說了一個小插曲,有的患者來了方艙醫院有顧慮,覺得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他主動和患者聊天,「你看我是武漢人民醫院的醫生,好多專家都來了,你就放心吧。」

馬永剛說:「患者們相互之間也會聊天,迷茫和緊張的情緒就很快消散了。」

記者在這裡遇到了患者郭剛勇,他正在看書,護士走過去給他送藥,記者看到他吃的是連花清瘟膠囊和鹽酸阿比多爾片,桌上還放有一劑溫熱的「新冠肺炎1號方」的中藥。

郭剛勇告訴記者:「2月2日我拿到核酸檢測結果,已經確診了,不過症狀就像得了感冒一樣,就在家自我隔離,2月6日我來到這裡治療,現在症狀已經消失了。」

前幾天,身體好轉的病友,在這裡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他笑著告訴記者:「我是黨員,擔任了臨時黨支部的組織委員,我們發現病友們有一些日常問題需要反饋,如果挨個向護士反映,擔心幹擾他們正常工作,我們就承擔起收集病友需求的工作。」

病友們缺少衛生紙、牙膏和一些藥物,黨員們分成小組進行手機匯總後向護士們反饋,領完東西後向病友發放。還有排隊領飯,也是黨員分小組主動承擔,黨員的參與讓方艙醫院更加井然有序。

下午4點,記者看到,武昌方艙醫院東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兵帶著病症好轉的病友,一共20多位黨員,幫著護士撿拾垃圾,還順帶著宣傳醫院垃圾分類的知識。如果發現病友的情緒有波動,他們還主動做起疏導工作。

「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點事情,這是黨員應該承擔的。」郭剛勇拿出手機給記者看微信群,這群年齡不一的黨員自發地行動起來,給方艙醫院帶來更多活力,也讓病友們感受到更多溫暖。

「有的患者症狀已經消失,昨天我們給86個患者做了核酸檢測,其中有75個人顯示為陰性,明天打算再做一次。」馬永剛介紹,按照流程如果顯示兩次陰性,這些治癒的患者就可以儘快出院回家。

「應收盡收」的措施落地後,相比於前幾天,目前他們收治的輕症患者更加精準。馬永剛發現,在前期收治的患者中,還有一些症狀較重患者被送到這裡,因此,每天從這裡轉入定點醫院治療的重症病例有五六個人,並不都是新冠肺炎加重,還有人是合併症加重,比如之前就患有心梗、腦梗等疾病,病重後他們可以隨時無條件地轉到定點醫院治療。

不過,讓馬永剛感到欣慰的是,不少患者心理狀態比較穩定,有的年輕人在方艙醫院還拿著電腦打遊戲。「我們也會提醒,時間不要太久。」他說,患者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如果心理狀況穩定,睡眠足,吃飯規律,對於輕症患者的儘快康復有很大幫助。

如記者採訪的一位上了年紀的病患所言,在方艙醫院的這幾天,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希望疫情趕緊過去,我們可以與家人團聚,還可以繼續跳起廣場舞。」

(光明日報武漢2月10日電 報導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章正、李盛明、晉浩天、盧璐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1日 04版)

相關焦點

  • 姐妹護士長王碩、弭豔旭:在方艙醫院,傳遞唐山人的愛
    根據安排,原來負責B艙區的隊員進行短暫休整後,將進入其他艙區繼續參與護理工作。這裡面,就包括河北唐山灤州市人民醫院的呼吸科護士長王碩、神經內一科護士長弭豔旭。這一對姐妹護士長自2月7日進入武昌方艙醫院工作以來,無微不至地護理患者,將唐山人的愛傳遞給他們。同時,兩人在方艙醫院都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 武漢青山方艙醫院B艙清艙
    【解說】近日,由於武漢青山方艙醫院新冠肺炎入院病人數減少3月5日中午,青山方艙醫院B艙213張床位病人全部「清零」,剩餘63名病人合併進A艙。  合艙病人離開前,與B艙內的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鄭州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上演了一段難忘的「比心T臺秀」。
  • 方艙醫院,全體休艙大吉!進擊的「諾亞方舟」,願後會無期!
    有人稱它為「生命之艙」,據統計,武漢方艙醫院運行一個多月以來,共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1.2萬人;王辰院士將它比作「諾亞方舟」的「艙位」,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改動,最快地擴大收治容量;也有人說它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職責,大家匯聚於此,風雨同舟、同心抗疫…… 自2月5日投用收治首批患者至3月10日全部休艙,方艙醫院,這個「戰疫」非常時期的創新之舉
  • 「你有多美」用愛守護生命之「艙」
    ——來自一名方艙醫院出院患者的心聲方艙醫院中的韓金豔這幾日,韓金豔的臉上多了一些喜悅,少了一些陰霾與壓力。「回家囉!回家囉!2月15日,在韓金豔和隊友們的見證下,他們負責的病區又有12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經過治療,順利出院,走出了武昌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洪山體育館內,方艙醫院也被稱為生命之「艙」。2月4日下午,青海省第二批救援隊從西寧出發馳援湖北。
  • 方艙最後一夜,與病人道別!復旦白衣戰士的愛與溫暖永在
    3月10日下午,最後一批49名患者從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出院,這家從2月5日起在16家方艙醫院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在運行了35天後,宣布休艙。至此,方艙醫院,這一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擺渡過萬千生命的方舟,靠岸,謝幕。
  • 武漢「解封」,《生命方艙》託舉起愛與信任
    在國內疫情告急之時,我國做出建立啟用方艙醫院這一關鍵之舉。方艙醫院建設快、規模大、成本低,是解決收治這一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更是舉國戰「疫」期間託舉起生命的方舟。4月8日,在武漢解封之日,東方衛視將於22時黃金時段推出紀錄片《生命·方艙》。
  • 你昨晚看了《生命·方艙》嗎?晃動的鏡頭記錄下最真實的武漢方艙醫院
    昨晚,在武漢解封之日,上海推出的紀錄片《生命·方艙》在東方衛視播出。該片全景式記錄了武漢方艙醫院從決策到收治、運維,再到3月10日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的全過程,通過方艙醫院裡的醫生、患者和記者三種視角展現了方艙醫院裡那些令人動容的點點滴滴。
  • 武漢青山方艙醫院B艙清艙 剩餘63名病人合併進A艙
    武漢青山方艙醫院B艙清艙) 近日,由於武漢青山方艙醫院新冠肺炎入院病人數減少,出院病人數增多,住院總人數整體下降。3月5日中午,青山方艙醫院B艙213張床位病人全部「清零」,剩餘63名病人合併進A艙。
  • 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
    近日,武昌方艙醫院再有16人出院、留艙僅161人,離「關艙」的日子愈來愈近。圖為武昌方艙醫院「管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對外聯絡部牽頭負責人沈嵐。武大人民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中新社武漢3月8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作者 楊程晨 任藝萱
  • 武漢第二家方艙醫院休艙,實現三個「零」!
    今天(3月6日) ,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患者,正式休艙!下午,最後21名患者痊癒出院被轉運到隔離點進行隔離後再回家另有1名患者轉診處理光谷方艙醫務人員和最後一批出院患者一起舉行休艙儀式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從2月17日下午5點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6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數875人,累計治癒出院691人,累計轉院184人,實現了患者零回頭、
  • 在快手看武漢方艙醫院休艙,這是最讓老鐵們開心的「關門大吉」
    2020年3月10日下午14點12分,武昌方艙醫院裡,一位醫生向武漢市最後49名收治於方艙醫院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喊出了出院通知。作為武漢首批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於2月5日晚投入使用,陸續收治了1124名患者,其中833人出院,291人轉院,是全市16家實際投用的方艙醫院中,最後一家仍在運行的醫院。
  • 【地評線】中安時評:開艙「大義」休艙「大吉」同心抗「疫」迎勝利
    幾乎所有「方艙醫院」都是依託城市原本的公共設施,連夜趕工建成,建設時長以小時計。方艙醫院以「應收盡收」為目標,發揮最大效能,因此也有人稱它為「生命之艙」。據統計,武漢方艙醫院運行一個多月以來,共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1.2萬人。
  • 武漢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雲南這支隊伍受全國表彰
    見證著一場場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的「生命保衛戰」雖然方艙醫院休艙了但在短暫的方艙時間裡每天都有動人的「方艙人物」和溫暖的「方艙故事」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師張定芝說,那幾天,晚上12點都還有「戰友」在不斷練習。經過前期專業化的操作、理論培訓和充分準備,2月8日護理醫療隊開啟在江漢方艙醫院的奮戰模式,護理隊被編為10個小組,實行24小時4班倒制度,每一班安排10人進艙。「因方艙醫院收治的是都是輕症患者,護理工作主要圍繞生活照護、基本生命體徵監測、心理疏導等多方面展開。」
  • 方艙醫院休艙 武漢郵政為援漢醫療隊免費郵寄物資
    本報訊 從2月5日武漢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第一批輕症患者,到3月10日最後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出艙,武昌方艙醫院在運行了35天後休艙。至此,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隨著武漢市方艙醫院陸續休艙,自3月1日起,武漢市郵政分公司鄭重承諾:為外省援漢醫療隊提供免費寄遞服務(見圖)。
  • 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澎湃新聞記者趙思維運行一個多月後,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之一的「江漢方艙醫院」將正式休艙。3月9日上午,江漢方艙醫院外,兩名負責院感的醫護在艙外留念。她們已在此工作一個月。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資料圖。來源:湖北日報而在昨天上午,武漢另外一家方艙醫院宣布,合艙!3月5日上午,一陣陣的「加油!加油!」聲從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內傳來。
  • 上海桃鄉俏姑娘馳援武漢 方艙醫院裡青春無悔
    凝心聚力 2月4日高彩萍隨著上海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星夜馳援,一行55人駐紮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作為武漢市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醫療隊所在的B廳就有419個床位。根據防疫標準,防護服一經脫下就不能再使用,為了節約寶貴的防護服,大家在艙內不吃不喝,連續工作幾小時;方艙醫院不像正規醫院那樣完備,在裡面沒有護工、沒有外勤,沒有設備科、沒有信息科,什麼事都是由護士自己來。身著厚重的防護服,高彩萍帶領著這個15人的年輕護理團隊,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 【武漢戰「疫」】生命中的愛與溫暖!
    【武漢戰「疫」】生命中的愛與溫暖!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音樂的力量傳遞愛與溫暖
  • 青山方艙醫院A、B艙合艙
    (視頻和圖片由河南日報記者提供)3月5日上午,在武漢市青山區方艙醫院,河南援鄂醫護人員幫助B艙的63名患者轉移到A艙。B艙從此關閉,A、B艙正式合艙。當天,合艙過程平穩有序。艙內比往常熱鬧,患者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開心,紛紛表示感謝河南醫護人員這段時間的醫治和照護,期待這裡早日清零、關艙大吉。鄭州人民醫院普外三科主治醫師仝麟龍介紹,合艙的主要原因是出院病人多,在院病人減少,醫護人員討論後決定並艙。B艙目前已全部清艙完畢,合艙,意味著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青山區方艙醫院每天出艙治癒患者平均20多人。
  • 武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最多的方艙醫院休艙
    3月9日,最後一位走出江漢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逯翀(前)在醫院門口留影。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影新華社武漢3月10日電(記者王作葵 樂文婉)「很高興你成為江漢方艙醫院的最後一位出院患者,你的出院標誌著這家醫院即將休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