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看了《生命·方艙》嗎?晃動的鏡頭記錄下最真實的武漢方艙醫院

2020-12-17 新民晚報

昨晚,在武漢解封之日,上海推出的紀錄片《生命·方艙》在東方衛視播出。該片全景式記錄了武漢方艙醫院從決策到收治、運維,再到3月10日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的全過程,通過方艙醫院裡的醫生、患者和記者三種視角展現了方艙醫院裡那些令人動容的點點滴滴。

圖說:紀錄片《生命·方艙》昨晚播出 官方圖

防護服 移動的畫布

紀錄片記錄下從病患進艙時的惶恐無助到出艙時的自如微笑,從醫生進艙時全副武裝的緊張忙碌到休艙卸下"盔甲"後露出勝利的喜悅……最盼離別時,又最怕離別時的一個個動情時刻。先來看看醫生們的感受。

「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情況很複雜,這是一座體育館,人員的入口出口,跟我們醫院『院感』的入出口流程非常不匹配。」這是華山醫院馬昕對方艙醫院的第一印象,「這麼大的一個醫院,所有人都沒有見過。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肯定會有一個很大的衝擊。」

圖說:紀錄片從醫生、患者和記者三個視角出發 官方圖

「大家都說疫情可能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世間的百態。有時候,我們只要在患者面前一晃,他們就心定了。很多的治療不在於我給了他一片藥,或者我給他靜脈輸了液,而是我們每一句話、每一種身體語言所帶給他的鼓勵。」醫療隊包麗雯的觀察體悟和回憶描述,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方艙裡的氣氛,「穿上全套防護裝備30分鐘,我的護目鏡就起了霧,在N95口罩的保護下,再怎麼喘氣也覺得缺氧。但(我們)必須省著使用防護服,目前的情況下,每一件防護裝備都非常的珍貴。」

提起防護服,那可以算是醫生和患者的一片開心小天地。透過影像可以看到,一開始在防護服上寫名字是用來標記醫護人員的姓名,畢竟重重包裹之下,難以把人分辨清楚。但到了後來,防護服就成了一塊「畫布」,年輕的醫護人員會寫上自己是誰的粉絲,有的人會寫上「我是一個漂亮的小妹妹」,患者也會在上面留下感恩和愛的印記,這一塊塊移動的「畫布」,不僅放鬆了醫生和患者的心情,也溝通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圖說:大家在防護服的背面寫上名字 官方圖

熱元宵 驅散那不安

「人們都說方艙醫院關掉了疫情蔓延的『水龍頭』,其實這背後決策、收治、完善,直至休艙的過程,有太多令人揪心的細節。因此用影像記錄下方艙醫院最真實的一面,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深度報導板塊負責人李振宇介紹了這部紀錄片聚焦方艙的用意。

患者都是平凡人,都會害怕和惶恐。有位老太太剛來的時候,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其實不光是她,透過鏡頭,觀眾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剛進來時眼神中的焦慮。醫護人員在給予他們專業的醫療照顧的同時,也在安撫他們的心情。元宵節那天,醫護人員為大家端去了元宵,讓每個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溫度。不過,這一片段礙於篇幅沒有被剪到最後播出的成片中去。李振宇說:「我們拍了50個小時的影像素材,像這樣感人的畫面太多了,只能做一些取捨。」

圖說:攝製組在工作中 官方圖

50個小時的素材積累,其實並不容易,和醫生患者一樣,紀錄片團隊也是第一次經歷方艙醫院。記者全副武裝進入方艙內部後,只能全程進行不停機的跟拍,攝像機的景別也因此不能自如地進行變焦等操作,畫面沒法追求精細。攝製組成員表示:「專業攝像設備在酒精消毒後出現過數次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大家都很擔心之前拍攝的素材會丟失,因此很多時候記者只能用手機進行拍攝。」此外,醫院也有樂觀積極的患者,譬如患者阿布就是疫情期間在網際網路端比較活躍的上傳者。於是團隊在聯繫她後,獲得了其在方艙20多天的自拍畫面,構成了患者的故事,從而豐富紀錄片的內容。

也許紀錄片裡呈現的鏡頭時有晃動、不夠完美,但這卻是最真實的方艙、最現實的武漢戰「疫」。當街頭慢慢復甦,交通恢復運營、店鋪有了煙火氣,人們期待的尋常日子來了,我們不該忘記那些一起在生命方艙託舉起的愛與信任的時光。(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20家「方艙醫院」馳援武漢!「方艙醫院」是什麼?一文了解
    另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家「方艙醫院」正馳援武漢,收治觀察病例和輕症疑似病例的診療檢測工作。(詳情閱讀:國家衛健委:調集20家方艙醫院、3個移動P3實驗室支援武漢)  央視新聞帶你一文看懂  「方艙醫院」是什麼  「方艙醫院」是解放軍野戰機動醫療系統的一種,由若干可以移動的模塊建成。  這些模塊可以是真正的房屋,也可以是帳篷等可以臨時搭建的處所,在各種應急救治中廣泛使用。
  • 武漢方艙醫院有多牛?看了這些就知道了
    IT之家2月4日消息 昨晚連夜開工建造的三座武漢市方艙醫院目前已建造完成。不少人還對「方艙醫院」為何物不是十分清楚,今日武漢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官方也通過微博向大家介紹了「方艙醫院」的詳細情況。方艙醫院是什麼?
  • 武漢「解封」,《生命方艙》託舉起愛與信任
    在國內疫情告急之時,我國做出建立啟用方艙醫院這一關鍵之舉。方艙醫院建設快、規模大、成本低,是解決收治這一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更是舉國戰「疫」期間託舉起生命的方舟。4月8日,在武漢解封之日,東方衛視將於22時黃金時段推出紀錄片《生命·方艙》。
  • 生命之艙:傳遞溫暖也表達愛——走近武漢方艙醫院
    黃婷低頭看了一眼床頭卡,又核對了小李的腕帶信息,才把藥遞給他,叮囑他按時服用。「考慮到方艙醫院床位比較多,僅送藥這個環節,我們規定護士必須核對兩次以上。」作為隊長的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張麗豔說,流程上不能有絲毫馬虎。這幾天,武漢的各個方艙醫院已經投入使用,不少醫院擴容之後,也陸續收治了輕症患者。有人說,面對疫情,這是「生命之艙」,給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 在快手看武漢方艙醫院休艙,這是最讓老鐵們開心的「關門大吉」
    2020年3月10日下午14點12分,武昌方艙醫院裡,一位醫生向武漢市最後49名收治於方艙醫院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喊出了出院通知。作為武漢首批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於2月5日晚投入使用,陸續收治了1124名患者,其中833人出院,291人轉院,是全市16家實際投用的方艙醫院中,最後一家仍在運行的醫院。
  • 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澎湃新聞記者趙思維運行一個多月後,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之一的「江漢方艙醫院」將正式休艙。3月9日上午,江漢方艙醫院外,兩名負責院感的醫護在艙外留念。她們已在此工作一個月。
  • 方艙醫院裡的「特種兵」
    這家方艙醫院共有1500張床位,是武漢建立的第3家方艙醫院。中日醫院救援隊是第一批進艙接診患者的醫療隊伍,開艙的當天晚上就接診了217名患者。2月16日,中日醫院救援隊奉命從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撤出,轉戰到武漢籌建的第12家方艙醫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以下簡稱「光谷方艙醫院」)。
  • @武漢·接龍⑬|我的方艙一月
    《@武漢——抗疫故事接龍》是澎湃新聞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聯合推出的特別策劃,以新聞人物報導接龍的方式,記錄正在武漢與疫情搏鬥的人們,呈現出相互聯繫的他們在疫情之中的經歷、心情與感悟,以及面對生命考驗的自我重建。
  • 武漢「方艙醫院」內部照片令人震驚
    據了解,「方艙醫院」是機動醫療場所,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種功能。供圖/新華社人物杭州女孩做志願者幫助組裝床位2月3日晚10點左右,身在武漢的杭州女孩小束得到消息,說武漢在建的一所「方艙醫院」武漢市洪山體育館的床位搭建需要志願者幫忙。隨後,小束便和父親開車趕到了武漢市洪山體育館。
  • 記者觀察:方艙醫院35天記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月3日,2月3日接到改建方艙醫院的緊急通知後,志願者和工作人員開始連夜將體育館、會展中心改建成具有二級醫院收治能力的方艙醫院,從2月5日晚上收治首批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開始,江漢、武昌、東西湖方艙醫院的啟動標誌著武漢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 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
    近日,武昌方艙醫院再有16人出院、留艙僅161人,離「關艙」的日子愈來愈近。圖為武昌方艙醫院「管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對外聯絡部牽頭負責人沈嵐。武大人民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中新社武漢3月8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方艙女管家:110噸物資託舉「生命之舟」作者 楊程晨 任藝萱
  • 武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最多的方艙醫院休艙
    3月9日,最後一位走出江漢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逯翀(前)在醫院門口留影。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影新華社武漢3月10日電(記者王作葵 樂文婉)「很高興你成為江漢方艙醫院的最後一位出院患者,你的出院標誌著這家醫院即將休艙。」
  • 武漢搶建三處「方艙醫院」
    2月3日晚,3所「方艙醫院」在武漢開建,至4日早上,已搭起數百張臨時病床。2月3日晚,武漢客廳正在改建中。武漢將把該市的一處體育館和兩個會展中心改建成三所「方艙醫院」,以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為主,將提供3400張醫療床位。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資料圖。來源:湖北日報而在昨天上午,武漢另外一家方艙醫院宣布,合艙!3月5日上午,一陣陣的「加油!加油!」聲從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內傳來。
  • 浙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連續轉戰武漢4家方艙醫院!隊長何強:方艙...
    浙江救援隊已轉戰武漢4個方艙醫院浙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何強介紹,這次馳援武漢,浙江醫療隊隨著武漢市方艙醫院的建設不斷變化軌跡。「2月4日抵達武漢,參與建設江漢方艙醫院。2月11日前往黃陂建立守家方艙醫院,將黃陂區體育館改造為方艙醫院。我們又帶領核心醫護人員,2月21日參與建設光穀日海方艙醫院。
  • 央視《開學第一課》充滿武漢元素:在曾經的方艙醫院開講,三個武漢...
    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首次在武漢設置了分會場,武漢課堂所在地為曾經的方艙醫院所在地洪山體育館。一群親身經歷了戰疫的武漢伢們,也參與了節目錄製,更加意義非凡。昨晚,全省中小學生集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錄製時坐在「武漢課堂」觀眾席上的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十七小學生熊恩豪,盯著電視認真看完節目,他說「永遠記得讓我們這個城市重啟的每一個人!長大了也要做祖國需要的人!」
  • 武漢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雲南這支隊伍受全國表彰
    見證著一場場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的「生命保衛戰」雖然方艙醫院休艙了但在短暫的方艙時間裡每天都有動人的「方艙人物」和溫暖的「方艙故事」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師張定芝說,那幾天,晚上12點都還有「戰友」在不斷練習。經過前期專業化的操作、理論培訓和充分準備,2月8日護理醫療隊開啟在江漢方艙醫院的奮戰模式,護理隊被編為10個小組,實行24小時4班倒制度,每一班安排10人進艙。「因方艙醫院收治的是都是輕症患者,護理工作主要圍繞生活照護、基本生命體徵監測、心理疏導等多方面展開。」
  • @武漢·接龍|離開方艙,離開隔離點,我回到了家裡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下,每個人的悲歡離合,無奈與抗爭,都是一份獨特的命運體驗。《@武漢——抗疫故事接龍》是澎湃新聞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聯合推出的特別策劃,以新聞人物報導接龍的方式,記錄正在武漢與疫情搏鬥的人們,呈現出相互聯繫的他們在疫情之中的經歷、心情與感悟,以及面對生命考驗的自我重建。
  • 連線武漢 | 他們的方艙「時間表」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而此時此刻  馳援武漢的常山醫護人員
  • 方艙醫院是什麼意思 方艙醫院收治什麼病人多少錢一天?
    現在疫情發生,某些地區開了方艙醫院,大家知道方艙醫院是供給患者治療的地方。那麼2月5日武漢方艙醫院收治什麼病人?方艙醫院是誰提出的,方艙醫院多少錢一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