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修繕保護古厝古民居

2020-12-19 新華網福建頻道

  近日,福清市出臺《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集中摸排發現的78棟古厝以及鄉村中空置的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

  在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福清組建專家庫,作為古厝、古民居保護的技術力量,在摸排整治過程中提出技術建議,保證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資金保障方面,福清市通過鄉賢自願出資、村民自發修繕、鎮街財政撥款等方式籌集資金,市政府專項安排1100萬元作為配套資金,用於古厝、古民居保護修繕工作。

  修繕保護之後,福清計劃對古厝、古民居實施合理利用。對古厝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結合本地特色,發展特色旅遊項目、文化遺產參觀點、紅色記憶宣傳點等,進一步挖掘文化資源,宣傳本土英雄事跡,打造旅遊產業。對古民居堅持修復修繕、修舊如舊,充分挖掘古民居人文資源,改造修繕成養老幸福院、鄉村健身點等符合鄉土氣息的活動場所,在保留鄉土文化的同時,傳承鄉村人文血脈,讓古民居成為守望相助、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地方,煥發古民居的活力。(記者 卞軍凱)

相關焦點

  • 福清78棟古厝古民居將修繕
    福州新聞網4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日前記者從福清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獲悉,為保護文化遺產,保留古厝,福清市出臺了《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存在房屋安全隱患的78棟古厝、古民居進行修繕。
  • 福清全鏈條推進古厝保護:守護歷史 不容「厝」過
    隨著福州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展開,福清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擴大保護範圍,從摸清家底到活化利用,全鏈條穩步推進保護工作,讓老宅子、老街區綻放新光彩。福清市根據《貫徹落實福州古厝保護工作方案》,結合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有序高效推進古厝摸排;今年計劃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和開展相關保護性工作。
  • 福清: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打通古厝修繕、管理、運營全鏈條,吸引鄉賢返鄉投資、創業,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冬日的周末,福清市鏡洋鎮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迎來旺盛人流
  • 古民居、鄉愁,你記憶中的那些美好,福清幫你留著
    因此,新厝鎮物盡其用,發現和挖掘轄區內的古厝,將古厝修繕一番,實地實景作為鄉土館、民俗館、鄉賢館、文化大院等文化館場的選址,通過展示具有福清味、莆仙味、古早味的東西,把老華僑特色、傳統民俗展示給大家。新厝鎮提升古厝保護力度,挖掘好古厝的文化典故,因地制宜地發揮好古厝的文化底蘊,讓古厝迎來新生的做法,正是我市加強古民居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好縮影。
  • 福建福清市:古厝保護性開發 應擇善而從
    這個道理可以適用於廣泛的領域,比如對古厝的開發。  下和洋是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下轄的自然村,有保存較為完好且相連成片的13座古厝和3座學堂舊址。如何保護開發這些古厝?下和洋村古厝合作社應運而生。這是我(福建)省首個農村古厝合作社。  下和洋的古厝雖然規模不大,但有自己的特點——兼具南洋風格和福清特色的六扇厝和四扇厝多,歷史特色鮮明,學堂曾出過院士,華僑多等。
  • 福清投入800萬元修繕!這座古厝將煥發新生
    據當地何氏族人介紹,舊寨建於康熙年間,較新寨要早30多年,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專家認為舊寨堪稱「福建明清古民居的典範」。舊寨坐東朝西,目前主要由門樓、內坪、主座、護厝、附屬建築組成,門樓正對著前方的筆架山,主座大門正對著前方的元寶山,風格獨特,整體保存較好。
  • 古厝新生,看連江三落厝如何成為網紅古厝
    「圖片來源:連江古民居」每個四合院之間均有過水渠相連,水渠清澈見底,水渠裡有很多魚蝦田螺,為古民居增添了一份神奇與樂趣。「圖片來源:連江古民居」四百多年來的額風雨洗禮,古厝裡依然將觀景閣、納涼凳、練武石、石磨等保存完好。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
    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計劃 正在全力推進 對福州市遺產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義井古民居建設持續推進 舊屋區大變身 鼓樓區正在進行修復的義井古厝 是金輝金茂鼓樓金茂府 與政府達成保護文化的協議後
  • 福州這個公園「飛」來一座清代古厝!
    是福州市少有的保留較為完整的清代末年傳統古民居被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去年,由於塔頭路建設施工上社10號古厝修復中使用了臺東62號的一些保存尚可的木構件,這是我市歷史建築構件活用的寶貴實例。
  • 福清前華村86號:走出聯合國高官的漁村古厝
    前華村86號:走出聯合國高官的漁村古厝  記者 劉琳 翁宇民  福清江鏡鎮前華村86號,是一座外觀平凡無奇的古厝。  它建於120多年前,有著福清漁村近300年來「四扇厝」民居的典型樣式。如今,這樣的古厝在福清所剩不多,但也並不罕見。
  • 閩侯白沙李宅嘗試「古厝認養」 修繕工作進入收尾階段
    江月英一邊撫摸著修繕一新的窗框和雕花一邊講述李宅的故事昨日,在位於閩侯縣白沙鎮林柄村的百年古厝李宅裡,江月英一邊撫摸著修繕一新的窗框和雕花,一邊向身旁的年輕人孔祥鋒講述李宅的故事。近年來,省、市、縣都在開展文物認領工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古厝保護。看到李宅變得如此破敗,孔祥鋒十分痛惜。去年,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江月英作為老房代表和孔祥鋒籤訂了認養協議。根據協議,孔祥鋒作為社會力量代表認領李宅,成了這裡的新主人。「李宅雖然有點破敗,但是大體結構相對完整。我們計劃最大限度上還原李宅的舊貌,將它打造成古建與研學、非遺展示、國學相結合的教育基地。」
  • 新厝江兜鄉土館 百年古厝聚鄉愁
    福清市新厝鎮鄉土館位於新厝鎮江兜村,館區選用江兜村百年華僑古厝——王高宗祖屋進行保護性修繕,於2017年10月開始籌建,2018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新厝鎮政府與古厝房東籤訂了15年免費借用合同,由鎮政府出資進行保護性修繕和布展。
  • 「拼音之父」廈門故居年底修繕 有200多年歷史
    同安盧戇章故居修繕方案出爐。歷經200多年歲月的洗禮,這座古民居出現了瓦片缺損、牆體脫落等問題。昨日,記者從同安區大同街道辦事處獲悉,盧戇章故居修繕保護工作已納入今年同安區「共同締造」項目,同安區將投入150萬元修繕盧戇章故居,預計年底可動工。
  • 福清江鏡鎮南城村:連綿古厝藏著部英雄家譜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翁宇民/文 陳暖/攝近日,記者一行到福清江鏡鎮南城村進行古厝人文調查。南城村男丁都姓王,是王審知九世孫王悅道長子王元益的後人。說著,村支書就要帶我們去探訪這些英雄住過的古厝。近4個小時穿梭於古厝之中,仿佛是在閱讀一部福清人革命鬥爭史,閱讀王家人的英雄家譜。古街上刻著的革命印記南城村有一條成於明興於清的商業古街,至今保存著當鋪、米店、油坊、客棧等老建築。
  • 福清還藏著一座近百年古厝,曾花800萬修繕過
    福清哥 在這裡,讀懂福清 記者獲悉, 近日,經福清市人民政府批准, 石溪沁園六扇邸 以及草山堂書院遺址等 兩處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蹟 確定為我市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並明確文物保護範圍。
  • 永泰白雲鄉力鈞故居:古厝修繕牽出一段墾荒史
    修繕後的力鈞故居盛夏時節,田地中的玫瑰悄然盛放,優雅的氣息映襯著村裡的一棟古厝——力鈞故居。這是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古厝,有著298年歷史,去年底完成修繕後,它引起了不少福州文史愛好者的關注。  這棟古厝中,不僅走出了清代名醫力鈞,還有一位墾荒先行者力鏘。百餘年前,力鏘與著名僑領黃乃裳一起,帶領福州同鄉開拓馬來西亞詩巫。
  • 永泰這座古厝修繕 牽出一段墾荒史
    盛夏時節,田地中的玫瑰悄然盛放,優雅的氣息映襯著村裡的一棟古厝——力鈞故居。這是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古厝,有著298年歷史,去年底完成修繕後,它引起了不少福州文史愛好者的關注。這棟古厝中,不僅走出了清代名醫力鈞,還有一位墾荒先行者力鏘。百餘年前,力鏘與著名僑領黃乃裳一起,帶領福州同鄉開拓馬來西亞詩巫。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
    「文物古民居」認定有講究「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宣判首例行政案件本網訊 建於民國的祖屋到底算不算文物?文物認定又有哪些要求?近日,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審結了首起涉及文物認定的行政案件。2019年4月,洪某向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申請,要將自己與親戚居住的三處祖屋申請認定為文物建築群。市文旅局勘察後認為該古民居不具備文物應有的素質,遂作出不予認定的決定書。洪某不服,於2019年9月向省文物局提出裁定申請,省文物局維持了不予認定的決定。
  •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一落落煥然一新的古厝 不僅留住了城市記憶 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 更成了「社區精神家園」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至今,西頭1.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仍保存著43座古厝,這些古厝多為明清建築,它們連成一片,厚重典雅。西頭村希望通過重新規劃煥發傳統村落光芒。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始建於1369年的張氏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穿鬥式古厝,建築面積近400平方米,其中東西進深38米,南北面寬10.5米,由門廳、天井、兩廊和祀廳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