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談及我個人對義大利外賣騎手的粗淺認知。
1.在義大利生活十七年,我點外賣的次數可能一共不超過20次,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最近這幾年,2012年以前從未有過點外賣經驗。
2.義大利的外賣是最近五六年才開始明顯增多的,這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情況類似。2018年底的一項數據表明,義大利6000萬人口當中,有400萬人經常叫外賣,800萬人有過叫外賣的經歷,加起來1200萬人叫過外賣,超出總人口1/6。到了2020年2月,這個百分比增加到1/3,也就是說大約3個義大利人當中有至少1人點過或吃過外賣,儘管並不是常點常吃。新冠疫情期間,點外賣的義大利人又更多了。
3.然而,絕大多數歐洲人尤其是義大利人仍然不習慣叫外賣。米蘭、羅馬、博洛尼亞、那不勒斯、佛羅倫斯這些大城市裡工作忙碌離家又遠的上班族除外,他們是這一新興產業的主力消費人群。
4.在義大利,大多數上班族仍習慣自帶午餐用微波爐加熱,或者在公司樓下的Bar(義大利的bar是咖啡館的意思)裡用簡餐,不是所有的bar都提供熱餐,有的是簡單的panini(意式三明治),兩片麵包裡夾個Mozzarella奶酪和幾篇西紅柿,或者一片生火腿、熟火腿之類的。有熱餐(tavola calda)的bar裡面,通常可以點套餐,比如義大利麵+肉(或魚)+咖啡(或其他飲料),在佛羅倫斯非旅遊景點區,這種bar午餐套餐的價格通常在11-15歐元左右,價格高低視bar的位置而定。也可以只點一份義大利麵,或單點一份肉類,再要點麵包,價格會更低。米蘭和羅馬的價格稍高一些。
佛羅倫斯一家可以吃午餐的Bar
bar裡的午餐
大多數義大利人不愛點外賣的原因:叫外賣對普通工薪族來說仍然算貴的服務,在佛羅倫斯每叫一次外賣都要付出2.5-4歐元不等的送外賣費;其二,很多義大利人認為叫外賣是一種非常不環保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健康隱憂,外賣餐盒更可能對環境帶來極大危害。
5.我看到2019年底的一個數據,義大利外賣騎手總數大約在1萬名左右,與西班牙相差不下,但義大利人口有6000萬,西班牙只有4700萬,這說明西班牙人還是比義大利人更愛點外賣。法國人更愛點,法國的外賣騎手人數大約是義大利的2倍左右,而法國人口是6700萬左右,只比義大利多出700萬人。
6.在義大利,乃至歐洲大多數國家,外賣騎手很少是全職工作,大多數都是兼職。義大利外賣騎手的3大類從業人員:打工掙零花錢的學生、找不到其他工作的外國移民、失業在家的義大利人。通常情況下,歐洲的外賣騎手年齡都很輕,2019年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義大利外賣騎手平均年齡為27歲,其中10%為女性。
女騎手
7.義大利主要外賣平臺有以下幾個:Deliveroo, Just Eat, Uber Eats, Glovo(2018年收購Foodora)。這幾個平臺在西歐大多數國家都有業務,但在每個國家,他們與騎手之間的勞動關係有很大差別。在德國,法律承認外賣騎手是外賣平臺的正式僱員,因此他們可以享受正式員工的各種權利和福利,比如最低薪資保障,社會和意外事故保險等等。在義大利和法國,外賣騎手仍被視作」自由職業者「,或者」自主經營者「,他們享受的法律保護更少,但因為有相當的自由度,仍然吸引了很多想快點掙到零花錢的年輕人。
8.根據jobbydoo.it網站的數據,義大利外賣騎手每月收入平均為850歐元(稅後),比義大利平均工資稅後1550歐元低了700歐元。但是要注意的是,義大利外賣騎手並不是全職工作,他們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長不到30小時。如果願意增加工作時長,或者在平臺上的可信任度排名靠前,有的騎手每月可以掙到1300歐元甚至更多。有一位米蘭的騎手表示,他狀態好的時候,每小時掙25歐元。
9.不同外賣平臺對騎手的支付方式不同,有的是「基礎時薪+每單報酬」,有的則是以"基礎時薪+公裡數」為計算標準,不同城市的支付標準也不盡相同。比如,米蘭騎手的每單收入要高於都靈或其他中小城市。以Deliveroo為例,在米蘭大約是在5,60 euro的時薪+每單1,50歐,都靈則是同樣時薪+ 0,80歐每單。在被Glovo平臺收購之前,Foodora平臺採取的是完全的計單支付,每單3.6歐元。另外,Deliveroo平臺還會考慮騎手的交通工具:摩託車騎手的時薪比自行車手要高1.5歐元,摩託車手需要一定油費補助。平臺願意支付一定油費,因為騎摩託車效率更高。
10.歐洲各國騎手收入高低不等,這與該國平均收入水平有關,也與該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根據義大利truenumber.it網站的數據,瑞典的外賣騎手在歐洲國家當中,是單位時間內收入最高的,周中平均時薪11歐元,周末平均時薪13歐元。法國騎手周中時薪平均7.5歐元,周末時薪11.5歐元,但時薪之外還要加上每單2歐元的收入。奧地利的外賣騎手可以是平臺正式員工,也可以是自由職業者身份,兩種身份的收入方式不同。前者是平均時薪7.6歐+每單0.6歐,後者是4歐時薪+2歐每單。
11.義大利外賣騎手自認為在歐洲範圍內是收入水準較低的,並且交通事故發生率也很高。根據Agi.it網站提供的數據,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25日,將近11個月的時間裡,全義大利發生了25起外賣騎手交通事故,4人因此喪生,21人受傷(其中6人傷勢較重)。騎手們在雨天的接單更多,但也更加危險。
米蘭的一次外賣騎手交通事故
12.義大利騎手可以在最後一刻拒絕跑單,但是各大平臺也有自己的騎手信用度排名,一般情況下,只要騎手準時履行了跑單任務,這一排名很快就能上升,此後該騎手接單機會會越來越多,收入也會逐步增加。反之,如果一名騎手總是拒單,他的信用度排名也會逐漸降低。我在佛羅倫斯這個30萬人的中型城市點外賣,他們往往總能提前5分鐘到達,就算沒準時到,我也很少去投訴抱怨的,除非實在晚得無以復加,目前在我身上還沒發生過這種情況。平臺上也有可勾選項:此單送達提前、準時還是遲到?我不想勾選,首先是因為我在家辦公,沒有必要去計較這個幾分鐘的時間,此外,如果你多次選擇他提前到了,以後系統或許就會默認為騎手理應在更短的時間內到達,無形中我也充當了擰緊系統的一份子。我不想那樣。
13.義大利騎手(不僅義大利,其他歐洲國家也常發生)時常會組織起來爭取自己的法律權益,上街,罷 工,尤其是在工作安全保障、最低勞動薪資的保障等方面。2019年10月,義大利騎手自發組織的全國工會Snar宣布成立,短短數日就有近千人籤名參與。這是義大利首個新興零工經濟(gig economy)勞動者組織的工會。
義大利騎手組 織 罷 工
13.義大利政府曾在2019年出臺過一個Decreto Rider(騎手法案),旨在規範這一新興行業的勞資關係,保障騎手的基本權益。但是該法案一出,遭到各方批評,包括騎手在內。首先,該法案要求各大平臺為騎手保障最低收入(包括在無單可接的情況下的基本收入),但又沒有從法律的高度認定騎手的僱員身份,同時還限制了騎手的最高接單數量。很多騎手非常擔心,這一新法案會導致幾個後果:一是大型外賣平臺怕經營負擔太重而撤離義大利,二是限制最高接單數量會讓一些原本勤奮肯幹的騎手收入不增反減。很多騎手表示,如果立法不能使得現狀更好,還不如保持現狀。不少從事這一行的年輕人表示喜愛騎手這一職業的自由度,也有很多人對現狀表示滿意。未來,有關騎手法案的補充和完整還將繼續引發熱議。
14.個人感受:時常在佛羅倫斯的古城石板路上或者環城自行車道上看見騎手們箭一樣射出的身影,背上背著一個方形的食盒。最開始幾年,我還以為他們是一群特殊的自行車愛好者,準備去哪兒野餐的。這些騎手往往都很年輕,腿部肌肉緊實,有時候騎得快了他們的臀部幾乎不著坐墊。也時常會看見深膚色的西非人騎手,他們的腿長得像是更適合馬拉松賽。有的一頭金髮,發稍漏出頭盔之外的部分隨風飄揚,遠去的背影顯得飄逸,他或許是佛羅倫斯大學文學系的一名學生吧。無論在哪裡,外賣騎手的神情總是專注的。無論在哪裡,外賣騎手都是在用體力、時間付出誠實勞動。
本文作者:汪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