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壓華為5G,美國開始對華為的晶片產業鏈下手,導致華為的晶片受損嚴重。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有多家供應鏈宣布恢復晶片供應,但是華為需要的5G晶片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這導致華為手機業務因為缺芯陷入困境。
為此,中國半導體展開了一場自救行為。我們之所以在半導體領域和美國差距大,是因為我們缺人才,缺技術。為此,我們成立了晶片大學,通過培養人才來攻克相關技術。同時,為了解決國產晶片中材料問題,國家也開始著手加速這一領域的材料研究。同時,中科院明確表態將會入局半導體相關領域,推動國產晶片的國產化進程。
如果這種核心技術無法掌握在自己手裡,那就只有被卡脖子的命運。華為的遭遇讓歐洲國家也開始了產業鏈的自救行為。最近,芬蘭、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13個歐洲國家開始抱團,籤署了一份協議。
據協議中透露的消息顯示,這些國家將聯手研發半導體的核心技術,從而實現去美化。不僅如此,13個國家將半導體技術的研發上升到了國家層面,試圖實現晶片去美化。因為華為事件已經讓全球看清了美國的真實面目,如果不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那麼歐洲未來的半導體產業也將會被卡脖子。
但是對於歐洲來說,自身本來就有極強的半導體基礎,ARM晶片架構公司就是歐洲的,就算蘋果、高通都離不開ARM的架構技術。所以從技術基礎來看,歐洲在半導體領域有其自身的優勢。
而美國的禁令不僅將自己的優勢拱手相讓,還會讓全球更多的國家加入到晶片去美化的進程中,屆時,美國一家獨大的技術優勢將不復存在。
美國不會想到,一次對華為的晶片禁令,會讓自己成為全球半導體的敵人,而這次禁令,最終也將會葬送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而對於華為以及中國半導體來說,這次一次挑戰,更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