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置否,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是超前的,但是對華為的另眼相看,讓眾多國人為之憤慨,除了阻斷自己國家的企業給華為供應晶片,而且還將手伸到了其他企業,堪稱是用一己之力破壞半導體行業的正常運行。為此,之前美半導體行業已經發出警告,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當前美半導體營收減少3成,其領先地位已經拱手讓給日韓。
面對美的咄咄逼人,華為方面表現得不卑不亢,而更重要的是,打壓華為讓國內的半導體行業迎來警醒。人才儲備上,國家將集成電路設立成一級學科,並且成立了對應的晶片大學,為行業未來的人才需求奠定基礎。設備上,中科院會將「卡脖子」清單變成研發清單對待,尤其是在整個產業的布局過程中,華為和眾多企業做出了實際舉動。
華為方面,據悉企業的晶片工廠正式迎來封頂,這意味著華為兌現深耕半導體行業的最初諾言。另外,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國內有近萬家企業更改業務經營範圍,都開始轉型或者入局半導體行業。有分析指出,國產半導體做出的舉動未來潛在的投資可能上萬億,而核心目的就是不在受制於他人,而當下的局面更像是美企也中企之間的一場賽跑。
讓人意外的是,在中企和美企之間勝負未分的情況下,歐洲13個國家也參與到半導體行業當中,這讓晶片行業徹底亂套。據媒體報導,在歐洲地區,德國和法國等13個核心國家宣布決定,明確表示將對晶片行業和半導體領域進行投資,以便增強歐洲在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邏輯來說,歐洲13過此次宣布的決定並不符合常理。就以美國來說,他們的商業邏輯是用技術行天下,不需要參與製造的研發過程,只需要把握好技術關,就能在行業中擁有話語權,這種行為正是華為目前所承受的。有外媒指出,因華為而出手阻撓整個產業鏈,歐洲各國明白了,美只會在意自己的利益,對於其他國家企業的訴求基本聽不進去,如果任由其發展,恐怕以後歐洲各國也會被牽著鼻子走。
其實美在打壓華為之餘,還沒有放棄對自己版圖的彌補和擴展,悄悄打起了如意算盤。出臺「十年計劃」對整個產業進行數百億補貼,不希望讓行業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徹底旁落。另外,在尖端技術上,開始接二連三遊說臺積電赴美建廠,意圖近水樓臺先得月。尤其是在英偉達的「世紀併購」案上,更是異想天開。
此前英偉達併購ARM就產生400億美金的資金,但這些資金在英國部分專業人士面前不值一提,甚至他們公開呼籲要進行阻止,而國內的專家也認為要投反對票。畢竟ARM在此之前處於行業的中立地位,而一旦併購成功,立場便轉變為美企,屆時行業超過9成的晶片架構都需要聽美國的了。
不得不說,隨著歐洲13國的出手,美國的如意算盤恐怕要泡湯了,而他們的或許也沒想到會是這結果,打壓華為後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要知道現階段,不僅中企開始走向去美化的道路,而且現在還加入了13個歐洲國家,局面真的是越來越難控制了。可以預見的是,歐洲13國集團入局半導體行業,美想保持行業的領先地位,肯定不會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