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2020-12-24 3xmaker合越智能

新型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電晶體是控制電流開/關的重要元件,它內置於PC和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中。實際使用中的大多數電晶體由諸如矽之類的硬質無機材料製成,並且以較少的能量穩定地工作,但是近年來,可以在更廣泛的應用中使用的柔性器件已經變得柔性。與當前的矽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晶體相比,基於有機導體的系統可能更加靈活柔性且易於安裝。但是其缺點是可通過的電流量很小。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作為解決此問題的一種裝置而出現,它可以承載的電流是傳統有機電晶體的1000倍,但電流開/關時的響應速度更快。有一個問題,它非常慢。

為了克服電化學電晶體的這種問題,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由導電聚合物製成的離子凝膠,創建了一種新的碳基電子器件,即π離子凝膠電晶體(PIGT)。

這項工作(Advanced Materials,"利用原位π離子凝膠的快速響應有機超分子電晶體")可能會導致更便宜,更可靠的柔性可印刷電子產品。

有機導體是可以承載電流的碳基聚合物,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電子設備的製造方式。這些導體具有可以通過化學修飾進行調整的特性,並且可以輕鬆地印刷為電路。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種通過形成"離子凝膠"來保留有機導體電學特性的新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聚(對亞苯基亞乙炔基)(PPE)鏈周圍的溶劑被離子液體代替,然後變成凝膠。使用共聚焦螢光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能夠驗證有機導體的形態。"我們證明了π離子凝膠的內部結構是PPE的納米纖維網絡,它非常擅長可靠地導電",作者Yohei Yamamoto教授說。

所產生的電晶體可以在不到20微秒的時間內響應電壓變化而導通和截止,這比以前的任何此類器件都要快。

PIGT的設備結構如圖所示。它的製造過程非常簡單,因為只需要在帶有預構圖電極的基板上形成π離子凝膠即可。門是位於接點旁邊的外部針。不需要堆疊介電層,因為內部IL充當內部電容器(有關詳細協議,請參見實驗部分)。建議的功能機制如下:一旦柵極受到負偏壓,內部陽離子和陰離子就會分別移動到柵極和觸點。在觸點和π離子凝膠的邊界處形成雙電層,從而實現歐姆接觸(圖 b)。歐姆接觸感應p對PPE進行摻雜,然後通過過量的陰離子來補償和穩定摻雜區。所述p摻雜的接觸和膨脹到整個凝膠開始如從摻雜的器件的黑色明顯(圖 c )。因此,期望體積電導率以及OECT。

建議的PIGT功能機制。a)PIGT的設備結構。施加柵極電壓後,離子會解離並在觸點上形成雙電層(EDL),b)允許注入載流子。c)整個凝膠被電化學摻雜,通道變成3D導電的。

山本教授解釋說:"我們計劃利用超分子化學和有機電子學的這一先進技術設計出一系列靈活的電子設備。" 快速的響應時間和高導電率為柔性傳感器開闢了道路,這些傳感器在不犧牲速度或性能的前提下,易於與有機導體相關的製造。

結論:

π離子凝膠的內部結構是PPE的納米纖維網絡,最大可容納100倍大的離子液體。這種原位π離子凝膠既可以充當有源層又可以充當內部柵極電容器。集成的離子液體充當光纖的電容器並觸發電導率。PIGT顯示了基於累積模式電化學電晶體的最快響應時間(<20 s)。通過使用微觀超分子組件為器件製造提供合理的平臺,以使宏觀器件性能最大化,從而在超分子化學和有機電子學的跨學科領域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凝膠的柔韌性和不存在介電層是PIGT的其他優勢,使其可以應用於柔性印刷電子產品。

相關焦點

  • 《大分子》自修復加工的離子導電超分子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設備
    這裡,MUI充當超分子交聯劑,而鐵離子充當明膠和PSS官能團之間的離子交聯劑。水凝膠顯示出優異的拉伸性和出色的離子傳導性。動態氫鍵以及離子和金屬配位相互作用的可逆性使水凝膠具有自修復能力,強附著力和快速的電性能恢復能力。事實證明,Fe3+濃度的變化會影響水凝膠可加工性的時間窗口,並允許調整水凝膠的機械性能和離子導電性能。
  • 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有機電晶體」與「混合導電顆粒材料」
    Gelinas 領導的團隊正在開發生物相容的新型柔性電子器件,並保證它們在人體上長期、高效、穩定地運行,以克服傳統電子器件的局限性。去年2月,他們開發出了首個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電晶體,其速度快到足以實時感知並刺激腦部信號。
  • 《大分子》瞬態金屬配位,自愈可塑型的聚(惡唑啉)超分子水凝膠
    【科學背景】2,2':6',2''-三聯吡啶(TPy)衍生物因其對過渡金屬離子的高結合親和力,通用的修飾,發光特性和穩定性而被認為是製備新的超分子結構的一類有吸引力的配體因此,近年來已經證明了TPy單元在構建超分子結構中的用途,例如有機凝膠和超分子聚合物。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已經討論了電子和離子導電凝膠,其在各種電子設備中具有應用價值,例如,有機場效應電晶體,軟機器人,離子皮膚和傳感器。此處已舉例說明了含碳納米材料的聚合物雜化凝膠的性質,以關注在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光電流轉換等方面的應用。一些天然聚合物凝膠的性質和應用的最新趨勢,用於生產隔熱和隔音材料,討論了藥物輸送工具,自愈材料,組織工程等。
  • 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
    本報告涵蓋了印刷和柔性電子領域的廣泛材料及其應用,具體包括: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 有機光伏材料(OPV) ■ 有機光電探測材料(OPD) ■ 有機薄膜電晶體材料(OTFT) ■ 碳納米管(CNT) ■ 半導體鈣鈦礦 ■ 量子點(QD) ■ 功能性無機油墨 ■ 組件連接材料,包括各向同性/各向異性導電粘合劑和低溫焊料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的碳材料,具有特殊的柔性、二維、超薄的結構特性以及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以及強機械性等物理化學化特性,是構建零維、一維和三維碳質材料的基本單元。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港中深朱世平、張祺團隊AFM: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開關」
    離子器件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而成的新領域,基於離子傳導的新型柔性離子器件(如可穿戴觸控面板、柔性電致發光器件等)極大地豐富了電功能器件的種類,實現了傳統電子技術難以甚至不可能實現的功能,為柔性電子、軟體機器人的技術革新以及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近年來,柔性離子開關、離子二極體、離子電晶體等得到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以匹配基於電子傳導而開發的各類功能器件。
  • 哈工大:一種高效策略,助力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在眾多的鋅離子陰極材料(錳基衍生物、普魯士藍類似物、有機化合物和釩基氧化物)中,V2O5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基於雙電子氧化還原反應的589 mA h g-1)、典型層狀結構和儲備量豐富而被廣泛認為是ZIBs的一種極具前景的陰極候選材料。然而,直接應用V2O5在微納和分子水平上都會因其電導率低和結構穩定性差兩個問題而受到限制。
  • 哈工大《Nano Energy》:一種高效策略,助力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在眾多的鋅離子陰極材料(錳基衍生物、普魯士藍類似物、有機化合物和釩基氧化物)中,V2O5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基於雙電子氧化還原反應的589 mA h g-1)、典型層狀結構和儲備量豐富而被廣泛認為是ZIBs的一種極具前景的陰極候選材料。然而,直接應用V2O5在微納和分子水平上都會因其電導率低和結構穩定性差兩個問題而受到限制。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應用
    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大範圍的應用。本文,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柔性突觸電晶體的突觸特性包括長期/短期可塑性,尖峰幅度相關的可塑性,尖峰寬度相關的可塑性,成對脈衝促進和尖峰時間相關的可塑性。
  • 技經觀察|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三)柔性電子器件柔性電子是將有機/無機材料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相對於傳統電子,柔性電子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滿足設備的形變要求。除優異的電學性能外,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的光學、力學性能也使其適用於柔性電子器件的製造。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三)柔性電子器件柔性電子是將有機/無機材料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新興電子技術。相對於傳統電子,柔性電子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滿足設備的形變要求。,柔性能源系統,該類系統的定義為柔性甚至可伸縮的能源裝置,包括超級電容器、電化學電池(例如鋰電池、鈉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光伏裝置和發電機等;透明導電薄膜類應用,該類應用包括柔性觸摸板、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等。
  • 製造可摺疊屏手機的「柔性電子技術」在未來會怎樣的發展
    首先,柔性電子在不損壞本身電子性能的基礎上的伸展性和彎曲性,對電路的製作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其次,柔性電子的製備條件以及組成電路的各種電子器件的性能相對於傳統的電子器件來說仍然不足,也是其發展的一大難題。
  • 劉洪亮/楊樺/江雷《應用材料界面》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
    最近,煙臺大學劉洪亮,吉林大學楊樺,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合作採用潤溼誘導的可縮放溶液可加工方法來製造具有導電離子凝膠(ionogel)和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即石墨烯/ionogel@PEDOT:PSS(G/ionogel@PEDOT:PSS),用於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
  • 3D列印的蛋清水凝膠勝過現有柔性電子材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系統、「隱形界面」和綠色能源採集的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需要透明、無滯後、工業上可行且高度可拉伸的導電材料。由於相對分層和粘彈性,離子水凝膠的實際潛力受到明顯滯後和有限傳感範圍的挑戰。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傳統上,這些技術由小的有機分子或金屬絡合物組成,對於生物醫學和環境監測,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分析物響應型水凝膠已成為一項新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
  • 新加坡通過「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研發水凝膠分子傳感器
    傳統上,這些技術由小的有機分子或金屬絡合物組成,對於生物醫學和環境監測,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分析物響應型水凝膠已成為一項新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
  • 柔性低壓高頻有機薄膜電晶體
    過去幾十年來,在非傳統基底上的電子應用需要低溫加工方法,這推動了有機薄膜電晶體(TFT)的發展。這類應用主要需要高頻開關(電子開關執行功能的速率)或在低工作電壓下進行放大。然而,大多數有機TFT技術表現出有限的動態性能,除非研究人員應用高工作電壓來克服其高接觸電阻和大的寄生電容(即電子元件或電路中的部件或電路之間因相互接近而存在的電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