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1日 0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天壇公廁免費廁紙被過度使用」,今年以來被媒體多次報導,天壇公園為了應對過度用紙的現象,3月在多個公廁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取廁紙必須先「刷臉」。同時,一個人9分鐘內無法在同一臺廁紙機上第二次取廁紙。
「五一」小長假遊客增多的情況下「人臉識別廁紙機」使用情況如何?這種機器使用以來效果又如何?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身著深色衣服的女士先後三次取廁紙
廁紙使用量每天少了一半
「五一」小長假天壇公園的遊客比平時多了不少。公園南門附近的公共廁所內,不少遊客來此如廁。男女衛生間的入口處分別安裝了一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如果需要取廁紙,遊客只需站在地上的識別區內,將臉部對準機器上人臉識別的顯示屏,成功識別之後,機器會緩緩「吐」出一段60釐米長的廁紙。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安裝了這種「刷臉」廁紙機之後,她所在的公廁每天的捲紙使用量減少了一半以上,現在一天大概只需要10卷左右,不文明行為也少有發生。
未安裝 廁紙機的公廁仍有人「蹭」紙
天壇公園內並不是所有公廁都安裝了「刷臉」廁紙機,天壇公園東門附近、回音壁西側、祈年殿南側的幾處公廁都還是傳統的開放式捲紙筒,供遊客免費取用。由於沒有任何限制,「蹭」紙的行為仍然存在。
4月29日11時左右,在回音壁西側的公廁內,有七八名女遊客在女廁門口排隊。一位身著藍色衣服,並用鴨舌帽、墨鏡將自己遮擋得嚴嚴實實的中年婦女進入公廁後,先是在隊尾排了一會兒隊,隨後便走到捲紙筒旁邊抽取廁紙。「藍衣婦女」快速劃拉了四五下,一段兩三米長的廁紙便取了下來,她把廁紙壓成一團迅速裝進了包中,完成這些動作之後,又回到了隊尾排隊。
不一會兒,有十來位外國遊客進入公廁內,在捲紙筒旁邊等候取紙,廁所大廳內一下子變得亂鬨鬨的。此時,這位「藍衣婦女」又趁亂跑到了捲紙筒旁邊,用同樣的手法抽取了一大截廁紙塞進了包中,裝包時還不忘抬頭看看四周。裝好之後,她又鎮定自若地回到了隊尾。但不到一分鐘,這位「藍衣婦女」第三次回到捲紙筒旁邊,取走了大量廁紙之後直接離開了公廁。
北青報記者還注意到,北門的公廁將兩臺「刷臉」廁紙機安裝在位於公共區域的洗手間內,有的遊客會在兩臺機器上取兩次廁紙。
遊客「刷臉」四次才取出紙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不是所有遊客「刷臉」一次就能成功。一位老大爺用時大約十分鐘,在兩臺機器上反反覆覆嘗試了四次才成功取到廁紙。
「刷臉」廁紙機還有一些不便之處。機器安裝在廁所的牆壁上,但並沒有很明顯的指示,一些外地遊客不知道有這個設備,也就無法第一時間取廁紙。機器安裝的位置是以成年人的身高來設計的,一些兒童由於身高較矮,無法將臉部對準識別器,只能讓家長抱起來「刷臉」。
此外,由於沒有任何英文提示,很多外國遊客進入公廁後會忽略這個機器。北青報記者採訪時看到,一位外國遊客因為看不懂機器上的提示字樣,戴著帽子和墨鏡「刷臉」,最終沒有取出廁紙。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李澤偉
攝影/本報記者 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