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2020-12-15 央視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

  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部分網友評論。微博截圖

  「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

  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部分城市甚至把它當黑科技宣傳,在2020年5月,南京某媒體報導《公廁用上黑科技 刷臉3秒取廁紙》,「周邊居民大都認為人臉識別取紙機好玩且便利。」

  刷臉取廁紙只是人臉識別應用的冰山一角,在現實中,貸款、取款、順風車、倒垃圾、在線課堂,甚至註冊個APP有時候都需要人臉識別。「我已經麻木了,要麼你別用,要麼就人臉識別,你選。」有消費者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使用過人臉識別,六成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黑灰產滋生,你的臉可能只值幾毛錢

  有人可能說,「不就是刷個臉嗎?又傷不了你一根毫毛。」可是人臉信息一旦遭洩露,可能對你造成重大損失,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出現。上述報告就指出,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據央視報導,今年9月,廣西南寧市好幾位市民在和置業顧問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

部分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演示用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截圖

  記者在多家社交平臺發現,「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的案例屢見不鮮,「兄弟萌,救救救。我的信息貌似被盜用,名下突然多出五張電話卡。」類似求助帖子也經常出現,即便是iPhone,也曾被曝人臉識別被騙過的案例。

  不僅僅是黑灰產,還有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殺熟的。有房企用人臉識判斷購房者是「自然到訪售樓部客戶」還是「渠道客戶」,以確定促銷佣金如何發放,最後逼得用戶「戴頭盔看房」,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但你天天用各種高級護膚品保養的「臉」,在網上卻很廉價,甚至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人的人臉信息。此前多家媒體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就有人臉信息售賣,5毛錢一份;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別安全認證措施之一。

  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有不願具名的人臉識別方案提供商對中新網記者稱,其實人臉識別是一種加密技術,更安全便捷,隱患風險在於存儲安全,因為不少應用將人臉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電話、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

  「目前人臉數據一般存儲於人臉識別應用的運營方或技術提供方的資料庫中。無論是在本地伺服器還是在雲端,一旦伺服器遭到入侵,人臉數據就面臨著洩露風險。」

大部分人臉識別設備都支持本地存儲。電商平臺截圖

  記者調查發現,人臉識別的機器很便宜,多家電商平臺上顯示,便宜的幾百元就能買一臺,種類多種多樣。有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人臉識別測溫、人臉識別開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器大部分都自帶存儲,部分甚至支持內存擴展和雲存儲等。

  據了解,目前一張高清圖片(1920*1080)約佔用空間幾百KB,即便按1MB計算,以常見的擴展64GB內存為例,也能存儲高清照片超6萬張。

  至於盜刷的隱患,上述提供商稱,「人臉識別分等級,金融級別原則上是最高級別(具體精準率要看不同的金融機構定製)。一些行業出現人臉識別盜刷,可能是精準率不夠造成的,畢竟不是每個行業都要用金融級別人臉識別,成本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要「臉」和不要「臉」相互博弈

  目前看,什麼應用場景該刷臉,什麼場景不該用,精準率要達到多少,誰也說不好。如,取廁紙需要人臉識別的一個初衷就是有市民「薅羊毛」,據了解,部分公廁剛放上去的廁紙可能很快就被人拿走了。那該不該用人臉識別呢?

  有消費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認為,判定該不該人臉識別,關鍵在於看它是否有必要搜集人臉信息,「你說我就看個視頻聽個音樂,需要人臉識別幹嘛?」

  「如果為了安全便捷,比如公共場合無差別測溫,可以人臉識別,進而方便快速發現體溫異常用戶,且這不和消費者隱私信息綁定;但如果搜集用戶人臉信息並將該信息和用戶隱私信息綁定則不妥。」還有消費者表示。

  不過,現實中,不少人臉識別都和個人隱私信息綁定,例如小區人臉識別,幾乎都和業主姓名、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要麼用,要麼別進小區」是消費者面臨的尷尬處境。

  未來,刷臉應用或不能任性了。工信部近日發布的《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顯示,規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臉信息。工信部還會推動將團體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

  國家網信辦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12月初,國家網信辦也出臺相關細則並徵求意見,擬規定,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App,無須個人信息就能使用。

  中國信通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婕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個人信息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全方位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之間齊抓共管、協同治理、良性互動。

  你用過哪些人臉識別項目,擔心個人信息洩露嗎?

相關焦點

  • 【清網】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清網】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國家網信辦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 【網信聚焦】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網信聚焦】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國家網信辦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 人臉識別被濫用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處處「刷臉」有必要麼?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刷臉」時代,誰來保護我的個人信息安全
    「男子戴頭盔看房」曾引發網絡熱議,起因是 「樓盤用上人臉識別設備,為保護個人信息不得不戴著頭盔看房 」。「人臉識別」取廁紙 拷問公共管理精細化12月上旬,廣東東莞一公廁「人臉識別供紙機」引熱議,市民只需站在取紙機前3秒,通過機器自動「刷臉」功能,便能得到設定好的紙量。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刷臉!杭州這些人臉信息去哪了?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日前,《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走訪了部分小區和售樓中心,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很常見。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要刷臉!這些人臉信息都去哪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進小區,人臉識別;住酒店,人臉識別……在刷臉時代,你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微博截圖「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乘客問:我的人臉數據會被偷走嗎杭州火車東站回應:人臉信息短暫識別,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乘客問:我的人臉數據會被偷走嗎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人臉信息短暫識別,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人臉識別,目前已經在我們的生活裡被廣泛運用,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登錄解鎖,都能見到人臉識別技術的身影。
  • 通州潞河醫院「刷臉」取廁紙,刷臉3秒出紙80釐米!
    在人臉廁紙機前一站,3秒鐘後,就能得到一定長度的廁紙,現在取廁紙也要人臉識別了! 最近,有市民發現,在通州區潞河醫院門診大樓內的衛生間裡裝上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後方可免費領取廁紙。如想連續取紙,得耐心等待1分鐘。記者了解到,這種人臉識別廁紙機官方售價在每臺9500元。
  • 公廁刷臉才能取廁紙,我們的人臉信息什麼時候這麼不值錢了?
    道理我都懂,但是想要達到同樣的效果,掃二維碼可不可以?為什麼一定要人臉識別呢? 就拿小區門口人臉識別來說,以前用門禁卡,刷卡才能進,不刷卡就只能打電話找物業。 但是用了人臉識別就不一樣,小區門口和單元樓門口都裝上了人臉識別設備,只要是錄入過信息的居民,刷臉就能進。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不過,在刷臉的過程中,除了便捷以外,你的「臉」真的安全嗎?這些新技術應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信息採集與安全性方面的擔憂。尤其是在「刷臉」過程中,用戶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甚至用戶在不同情境狀態下的情緒等大量信息都被採集並儲存。
  • 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多地開始禁用人臉,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等唯一的生物特徵信息作身份認證。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進小區要「刷臉」?居民:我的個人信息安全誰保障?
    家住海澱區長河灣小區的多位居民近日反映,小區門口安裝了「刷臉」設備,業主需要人臉識別。部分業主拒絕錄入個人敏感信息。記者隨即展開調查,那麼,如果接受了人臉識別的方式,居民提供的個人信息存在哪?又流向哪?居民的個人信息安全能夠保障嗎?
  • 北京多社區安裝「刷臉」門禁 小區業主:誰來保護隱私安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京多個社區安裝「刷臉」設備,需上傳身份證、戶口本、房本、學歷等信息,多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刷臉」小區業主:誰來保護「我的臉」?西城區廣外街道的源屋曲小區,下午五六點鐘,接送孩子和下班的人漸漸多起來,居民往機器面前一站,不足一秒,識別成功,閘門自動打開。
  • 「刷臉」取廁紙?廣州一公園已上線!但街坊擔心……
    而在廣州海珠湖 也有街坊發現 這裡一個月前有四個公廁同時啟用了 刷臉取紙機自助拿到廁紙
  • 「刷臉」技術不能成為脫韁野馬
    在「刷臉」時,權利人未必明白擬辦理的業務,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刷臉」辦理了相關業務。因而,在「刷臉」時代,絕不能為了一時便利而忽視了安全。對於與人身財產安全聯繫緊密的事項,理當謹慎而為,不能一味交給「刷臉」來解決。如提高圖像採集、人臉識別設備製造、使用門檻,避免機構或者個人任意採集人臉信息並開通「刷臉」權限。
  • 進小區、取廁紙都得刷 人臉識別濫用風險需警惕
    新華社上海8月4日電 題:進小區、取廁紙都得刷 人臉識別濫用風險需警惕  新華社記者楊有宗、何欣榮、龔雯  點完餐看一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住酒店刷臉後才能登記,上公廁用廁紙也得刷個臉才能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
  • 公廁刷臉後廁紙用量減半 未安裝的仍有人「蹭」紙
    」,今年以來被媒體多次報導,天壇公園為了應對過度用紙的現象,3月在多個公廁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取廁紙必須先「刷臉」。公園南門附近的公共廁所內,不少遊客來此如廁。男女衛生間的入口處分別安裝了一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如果需要取廁紙,遊客只需站在地上的識別區內,將臉部對準機器上人臉識別的顯示屏,成功識別之後,機器會緩緩「吐」出一段60釐米長的廁紙。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安裝了這種「刷臉」廁紙機之後,她所在的公廁每天的捲紙使用量減少了一半以上,現在一天大概只需要10卷左右,不文明行為也少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