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逐日,國網甘肅電力跑出新能源消納「加速度」

2020-12-28 澎湃新聞

1909年,隴原大地上亮起第一盞點燈,那部6千瓦220伏的直流發電機從比利時漂洋過海而來,點亮了整個西北近代工業的希望,也拉開了甘肅有電的歷史。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下稱「國網甘肅電力」)用百年時間,書寫了甘肅發展的恢弘篇章。進入21世紀以來,國網甘肅電力更是進入了飛速發展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新能源安全消納已經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來,甘肅大力發展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電力,在優化西部能源結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國網甘肅電力從加強電網建設、解決電網調峰、以及火電和新能源消納矛盾入手,用創新的思維、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破解難題、積極促進新能源利用,取得了長足發展,成效顯著。

不斷加強電網建設,提高跨省輸電能力

11月的河西走廊,陽光和著凜冽的風,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傾倒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透過高速行駛的動車的車窗,可以看到成片的風力發電機和藍色的光伏板點綴在黃褐色的戈壁灘上,或捕風,或觸光,然後將大自然的饋贈轉化為無形的電流,最終抵達全國各地。

▲河西走廊上的風力發電機

富有的風、光資源,已經成為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甘肅,亮向世界的另外一張嶄新名片。甘肅省新能源發展速度快、開發潛力巨大。隨著全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及3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在甘肅落成,新能源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產業基地,截至今年10月,甘肅省發電總裝機容量5267.98萬千瓦,其中風電1297.19萬千瓦,光伏923.5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佔比達42.35%,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7位,並且超過火電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甘肅電網已發展成為典型的「綠色電網」。

然而,隨著甘肅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在能源結構中佔比不斷攀升,因具有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的特點,新能源難以大規模消納的世界性難題,也在甘肅日益凸顯。此前,由於甘肅省內消納空間有限、外送通道不暢等因素,甘肅曾成為全國棄風棄光最嚴重的省(區、市)之一。消納手段不足成為新能源管理的主要瓶頸,棄風棄光成為困擾甘肅新能源發展的一大難題。

「走出去」,是甘肅能源產業必須實施的重大戰略。

「依託電網平臺,把能源轉化為電力,再通過電網輸送到華東、華中等地,從而實現甘肅的經濟發展。」這是國網甘肅電力發展策劃部專責陸軍對「走出去」戰略最直白的理解。從他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作為「走出去」的通道,網架的建設成為了決定交流外送能力的關鍵。

「2017年6月,甘肅建成±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工程,甘肅電網跨入交直流混聯電網的時代,」陸軍介紹說,這是全國首個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祁韶直流投運以來,輸電能力不斷提升,外送電量快速增長,甘肅清潔電力送及湖南、湖北、河南、上海等多個省市。截止2019年底,祁韶直流累計外送電量超過400億千瓦時,有力促進了甘肅各類電源利用小時數的不斷提升,實現新能源消納水平連續三年「雙升雙降」的目標。

「十三五」以來,甘肅境內電網投資達到523億元,除了祁韶直流,還建成了750千伏第一、二通道和一系列330千伏送出工程,滿足了新能源項目接入和送出需要。2019年750千伏河西走廊第三回線加強工程建成投運,大大提升了甘肅外送能力。

▲河西750千伏第三回線加強工程施工人員在高空作業

甘肅通過西北地區的10條特高壓直流通道實現甘電大規模跨區外送,通過18條750千伏線路實現與新疆、陝西、青海、寧夏聯網運行,並通過早廣線與四川聯網運行,形成堅強紐帶支撐多省互濟、大規模泛在互聯。2019年新能源外送電量達136.91億千瓦時,佔甘肅全部外送電量的32.44%,位居全國第一,實現了甘肅新能源在全國範圍內資源優化配置的跨越式新突破。

據陸軍介紹,國網甘肅電力目前正在全力推進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前期進度,力爭2022年建成投運;積極推動河西第二條特高壓直流工程研究,力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研究範圍;超前謀劃酒泉第二條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積極擴大「隴電外送」規模。同時,繼續加強750千伏電網發展,強化西北區域省間電網互濟及資源配置能力。

市場規則+保障機制,實現新能源消納最大化

如果將新能源電力的消納過程打通來看,也可以形象地看成「生產-調控-市場」的一套流程,而將這套流程標準化的,便是介於三者之間的「無形之手」——規則和機制。

立足甘肅新能源開發現狀,國網甘肅電力加速完善以市場化手段消納新能源的政策機制。在「1+7」市場規則體系與「1+4」保障機制體系的雙重指導下,建立健康、有序的電力交易市場,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最大化。

▲「1+7」市場規則體系

「因為負荷是無法控制的,我們無法控制你家裡開燈還是關燈,所以只能是你用一度電,我們就發一度電,從而做到實時平衡。」調度控制中心調控處副處長李全茂說,常規能源基本上能做到適時平衡發電,而新能源則存在很大的波動性。「比方說,這時候突然來了一陣風,新能源發電上來了,就把常規能源減下去,相當於在一條直線上挖了一個坑,再用風電將這個坑填上,最終做到發電側和用電側仍然處在一條平衡的直線上。」李全茂形象地描述調峰,「挖的坑有多大,調峰的空間就有多大。」

但是,調峰的過程中,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火電是不能停機的,要想使火電「挖的坑越大」,只能對發電設備進行靈活性改造,而對於改造的成本投入,國網甘肅電力制定了「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在原本減到50%的義務之下,新能源發電企業給予相應的補償。通過這種有償深調的方式,最終達到雙方受益。

據介紹,通過輔助服務市場的運作,2019年甘肅增發新能源16.58億千瓦時,火電受益9個億。「今年更是將深調輔助服務市場擴大到整個西北區域,跨省調峰使得整個市場越來越完善,進一步增加新能源消納。」

▲榜羅鎮四新村的光伏電站

「1+4」則是指積極貫徹落實1項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建立4大配套機制,其中包括在安排年度發電計劃時,儘可能為新能源發電預留空間,安排新能源優先發電。此外,針對保障性收購計劃外電量,優先調用新能源增發,促進新能源滿發多發,以及對調峰空間的不斷挖掘。

在健全的機制之下,實行內消與外送並舉,不斷擴大甘肅新能源電力產品的市場份額。

比如,依託現有園區、工業集中區,培育省內新能源消納優質用電負荷,挖潛新能源消納內需規模;聯合供熱公司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煤鍋爐供暖,在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的同時,促進大氣環境有效改善;創新聯合自備電廠,開展發電權置換,實現以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替換低效率、高汙染的自備電廠火電等……其中任一舉措的實施,最終都取得了可觀的效果。據國網甘肅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夏天介紹,國網甘肅電力2019年幫助酒鋼集團優化內部電網運行方式,升級完善自動裝置,提高酒鋼電網與主網功率交換能力,將酒鋼電網下網能力由68萬千瓦提升至130萬千瓦。因此,酒鋼集團2019年消納新能源電量比2018年增加16.2億千瓦時。

「我們還積極尋求省外自備電廠替代,首次與上海寶鋼集團自備電廠清潔替代交易1億千瓦時。」夏天說,2019年,國網甘肅電力開展自備電廠替代交易電量71.33億千瓦時,其中置換新能源55.8億千瓦時,佔全年新能源總發電量的16.08%。

創新靈活的市場交易模式,現貨交易取得長足發展

今年以來,甘肅新能源出力、發電屢創新高,新能源利用率持續保持增長。事實上,作為新能源消納的最後一環,電力交易市場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激發風能、光伏場站與電力需求方積極參與新能源消納交易,國網甘肅電力引入市場化手段,制定3個類別、6個維度的電價交易機制,設計相應盈利模式,促進新能源供需精準匹配,實現由「政府統一定價」向「市場為導向」的靈活價格體系轉變。

針對新能源消納中長期交易,提供雙邊協商、集中競價、掛牌交易三種交易模式;針對新能源短期及超短期交易,設置日前現貨市場和日內平衡市場,分別採用分時分區電價與日內二次報價機制;建立「新火打捆」送出交易模式,將不同發電特性的風、光、火電能匯集到一起,在最大化送出新能源的基礎上搭配火電聯合外送,確保新能源充分消納和外送電量穩定可靠……「我們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創建了26個品種交易,數量居全國之首。」李全茂介紹說。

▲國網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技術支持系統用戶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甘肅省就被列為全國現貨交易8家試點單位之一。國網甘肅電力結合自身運營現狀,自主開發電力現貨交易平臺,開展新能源現貨交易,並通過兩大創新支撐交易順利落地:創新設計安全約束機組組合和安全約束的經濟調度程序核心算法,此算法在行業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獲取專利;研發科學的中長期交易電量曲線分解技術,將中長期電量逐步細化分解,形成切實可行的電力計劃,支撐中長期電量交易在日前市場順利交割。

「今年以來,國網甘肅電力穩步做好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4月在全國第一家完成為期一個月的長周期結算試運行。8月份開始,現貨市場連續投入運行,這在全國也是首家。」說到現貨交易取得的成績,李全茂頗為自豪。

據介紹,通過結算結果分析,火電、水電及光伏發電均在市場獲益,風電受預測準確性影響,在不考慮增發電量補貼獲利情況下,現貨市場度電均價比中長期收益少10元/兆瓦時左右。政府主管部門及市場主體普遍認可運營結果。

「甘肅電網調峰能力不足、新能源消納矛盾等問題突出,我們通過現貨市場長周期結算運行形成的分時價格信號,以及價格背後的電力調峰需求,引導火電機組開展靈活性改造,不斷提高系統調峰能力,最終提高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站在調控中心的「調控雲平臺」前,李全茂介紹說,這個數據平臺可以全景展示電網實時運行數據、新能源預測數據、客戶側用電數據。

▲調控雲平臺

日益加強的電網建設、推陳出新的市場化手段、不斷更新的技術支持……國網甘肅電力多措並舉,有效破解了甘肅新能源消納的困局。根據國家能源局2020年3月發布的新能源預警結果,甘肅省風電預警結果總體為橙色,其中河東地區為綠色;光伏評價結果河西地區為橙色,其他地區為綠色。由此也代表著甘肅省自2016年開始的新能源紅色預警正式解禁,為甘肅省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如今,甘肅售出的新能源電力產品成功打上了穩定性高、預測精度高、智能控制、實時平衡的標籤,有效適應了新能源發電不穩定、預測難等客觀因素。

(作者:趙化利,王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網傾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難題
    國網甘肅電力/供圖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正由裝機規模高速增長向高比例消納時代邁進,風電、光電也從過去的「微不足道」變為「舉足輕重」。業內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併網必將對電力系統特性帶來顯著影響,而通過構建廣泛互聯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升級新能源涉網技術來支撐電網電壓、頻率穩定成為趨勢。
  • 海上追風,鹽城跑出新能源發展加速度
    鹽城靠什麼打破東部沿海城市能源困局,奠定新能源發電「半壁江山」基礎? 依託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近幾年來,江蘇省鹽城市持續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新能源產業逆勢走強,跑出了「鹽城加速度」。記者近日獲悉,上半年,該市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00.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19%,佔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37.56%,佔全市用電量高達62.94%。
  • 國網甘肅電力外送電量突破443.64億千瓦時
    作者:李璇12月18日,記者從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了解到,2020年1-11月底甘肅外送電量突破
  • 全國勞模、國網甘肅電科院鄭偉:把科技擔當書寫在電網建設之中
    1994年,鄭偉從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畢業後到國網甘肅電科院工作,一幹就是26年,前後參與6項國家、國網技術標準編制,牽頭或參與省部級及以上課題研究5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獲得專利授權
  • 追風逐日 築夢隴原——訪甘肅省科技功臣汪寧渤
    日前,記者前往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對這位長期奮戰在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甘肅省新能源運行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進行了採訪。汪寧渤,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正高級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
  • 追風逐日「風光」無限——隨縣殷店鎮新能源項目剪影
    殷店鎮充分用好風能、光能優勢,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型能源產業,趟出一條「追風逐日」促轉型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華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隨州分公司累計在殷店鎮建設風機84臺,總投資15億元,裝機容量132.5MW,年發電量約2.87億度,年繳納稅收約3900萬元。  徐徐轉動的「風車」,不僅給企業和地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把更多的投資「吹」向殷店。華電光伏、鴻錦新能源燃氣等一批新能源風電項目「聞風而至」,相繼落戶殷店。
  • 國網甘肅電力公司全力服務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
    「為美好生活充電 為美麗中國賦能」新聞發布會中國甘肅網8月6日訊(本網記者 張玉芳 實習生 魏晨辰 文/圖)6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為美好生活充電 為美麗中國賦能」新聞發布會,國網甘肅電力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孫濤等有關負責人就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服務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復工復產的情況進行介紹
  • ...成就巡禮】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 助力新能源消納再上新臺階
    作者: 張彥琪「十三五」期間,破解甘肅高比例新能源集群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高效消納難題、實施甘肅新能源發展創新戰略成為國網甘肅電科院科技創新中的重中之重。在科技助力甘肅新能源發展徵程中,國網甘肅電科院秉承緊盯難題,埋頭苦幹的作風,堅持「科技+生產」雙驅動模式,一手抓科技、一手抓生產,攻克技術難題,搶佔技術制高點,全力破解甘肅新能源消納困境,助力甘肅新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 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關鍵在於消納高比例新能源_世紀新能源網 Century...
    電力系統低碳轉型的關鍵在於消納高比例新能源遠期來看,低碳電力系統的發展更加有賴於技術創新突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此,應通過設置不同路徑,探討未來電力低碳發展情景。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是實現碳中和願景的必然要求,電力系統低碳轉型的關鍵在於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納利用。
  • 追風逐日「綠電」惠民
    國網青海電力總經理祁太元介紹說,「綠電」期間,無論民用電,還是企業用電、市政亮化等,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產生的清潔能源,實現用電零排放。不同於以往,今年「綠電」活動在空間維度上集中在三江源地區,覆蓋三江源地區40萬平方公裡的16個縣,涉及23萬用電客戶,共計讓利1500萬元。
  • 國網寧夏電力:新起點千帆競發
    2020年,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各項決策部署,精準承接戰略目標,推動「兩個標杆」落地見效,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可靠電力保障。在落實公司戰略目標中,國網寧夏電力編制了國家電網戰略寧夏落地實施方案及宣傳手冊,不斷提升廣大幹部職工用戰略指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 2020年三季度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評估分析
    日前,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新能源開發與消納利用情況。風電、光伏裝機增速大幅提升,截至9月底風電、光伏併網裝機均達到2.2億千瓦。三季度風電新增裝機700萬千瓦,同比增長37.5%,增速較上季度提升25.2個百分點;光伏新增裝機720萬千瓦,同比增長56.2%,增速較上季度提升43.3個百分點。
  • 國網經營區2019年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增三成
    其中,省間新能源消納高速增長,交易電量8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8%。對於汛期西南水電、黃河上中遊水電大發情況,《年報》指出,通過德寶-祁韶、德寶-吉泉等通道增送西南水電、黃河水電,全年西北水電外送147億千瓦時,全年四川富餘水電外送規模303億千瓦時。
  • 甘肅電力「網上國網」精準護航幸福美好新甘肅
    ,由營銷部組織策劃、營銷中心與酒泉公司製作的「網上國網走進城市」、「曲子戲唱出網上國網」以優異成績獲評「年度最佳創作獎」,甘肅電力作為唯一一家單位在僅十個獎項中同時獲得兩個,展現了甘肅電力的良好形象。國網甘肅營銷服務中心渠道運營組員工楊曉軍介紹。  怎樣豐富「網上國網」運營手段,持續吸引新用戶成為工作組的主攻方向,因此誕生了端外線上活動引流,通過國網積分e+小程序,以專題、公告等形式開展宣傳,用活動福利引導用戶形成自發分享,推動甘肅用電用戶積極參與活動。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王偉勝:我國新能源消納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四)市場成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有力手段電力市場化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省間電力交易、現貨市場等將快速發展,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新能源電力將越來越多通過市場來消納,市場將成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有力手段。
  • 山東電科院開展年度新能源消納分析
    山東電網併網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450萬千瓦。國網山東電科院協助省調開展了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消納回算及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消納形勢分析計算工作。開展新能源消納計算工作有助於分析新能源消納面臨的局面。
  • 全國人大代表祁春風:促進新能源消納科學有序發展
    人民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2020全國兩會特別報導對話代表委員,我是主持人立軍,這一時段我們要對話聯線的是,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承德供電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祁春風,歡迎您,祁主任。祁春風: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人民網:今年全國兩會您帶來的建議是什麼呢?
  • 國網甘肅電力預計為80餘萬戶客戶節約電費4.62億元
    4.39萬元,免收張掖市萬盛中小企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市華瑞祺新能源供暖有限公司等15戶企業電費違約金8507.76元。」3月2日,國網張掖供電公司營銷部專責胡瑩正在統計該公司2月份減免電費數據。經過測算,在執行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期間,僅張掖一個市公司就減免電費支出2301.55萬元,惠及用電客戶5.85萬戶,這也是國網甘肅電力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國網公司應對疫情影響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相關舉措的一個縮影。
  • 國網冀北電力打造「綠色引擎」 為美麗中國賦能。
    破解新能源難題,技術創新拓展消納空間6月4日,國網冀北風光儲公司舉辦了一場關於儲能電站運行技術的網絡研討會,會議討論的重點內容是:如何解決大容量電池儲能電站控制運行難題,實現電站安全、可靠、高效、經濟運行。研討會上,國網冀北風光儲公司提出的「大容量電池儲能電站建模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創新成果贏得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 甘肅新能源送出再添重器 常樂1號100萬千瓦機組正式併網發電
    今天11點40分,甘肅常樂電廠1號100萬千瓦機組首次併入甘肅大電網一次成功,機組開始正常發電。該機組的投運為甘肅河西新能源送出提供了亟需的調峰和補充容量,這是繼7月5日常樂750千伏升壓站投運後,甘肅河西新能源外送再添新重器,為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