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對於中醫界來說,是提振信心的一天。
這天,已經「封城」15日的武漢,迎來立春後的首次降雨,陡降的氣溫讓原本停滯的城市更顯冷清。而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武漢市中醫醫院,分別有18名和5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患者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於當日痊癒出院,為這座城市帶來一絲暖意。
作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受益者,出院患者李靜起初對吃中藥是拒絕的。在她固有印象中,中藥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見效。當時她已經住院多時,對中藥並未抱有太大希望,但在醫生勸說下服用幾天後,明顯感覺呼吸有改善。
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病區內。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1月29日起,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負責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兩個病區,李靜是該病區的患者之一。在這兩個病區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中醫藥為主的中西醫結合療法。
「部分患者一開始確實不理解,不願意服用中藥。」廣東省中醫院醫生王軍飛對媒體坦言,「我們的醫生護士頂著壓力,告訴患者一定要喝。他們連續服用幾天後,氣喘、咳嗽等症狀得到很大的緩解。」
「患者不是傻的,有效的治療他才會去配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近日在武漢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中醫的療效和口碑是從患者往外傳的,他們的感受是最好的評價。
截至2月15日,全國中醫藥系統共同向湖北派出醫療隊員數量達到2220人,中醫醫療隊堅持中西醫結合,突出中醫藥的特色,湖北省一半以上的確診病例都使用了中醫藥治療。
中醫界的預警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首次對外宣布新冠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
而中醫界接收到的預警,顯然要更早一步。
就在「人傳人」獲確認的前一天,1月19日傍晚,張忠德就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電話,請他搭乘當晚的飛機去北京,參加20日一早舉行的專家會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開始著手制定。
第二天,與會專家根據湖北當地醫生提供的臨床資料,制定了一份初稿。現在回憶起來,張忠德對澎湃新聞坦言,當時獲取的臨床資料還是有缺陷的,主要體現在臨床一線病例樣本還太少。
開會的同時,第一批中醫專家已經抵達疫區武漢。
1月21日,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聯合指派,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抵達武漢。
劉清泉稍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1月21日到達武漢後,他們直接去了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當時住院病人比較多,他感覺到相關綜合醫院的應對還處於不是特別順暢的狀態。
在金銀潭醫院,劉清泉一行對患者發病情況、發病時的症狀情況以及病情演變、舌苔和脈象的變化進行了詳細的診察。一下午時間,他們會診了60多位病人,包括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和普通病房的輕症患者。
經過與湖北省專家組專家討論,21日晚8時許,一份再經完善的中醫診療方案框架基本搭建起來,並提交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供北京的專家組討論和分析。
張忠德記得,1月22日,他已回到廣州,通過視頻遠程參會,與幾十位專家一直開會到凌晨兩三點。1月23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形成了中醫診療方案的雛型,不少內容都是包括張忠德在內專家們凌晨討論的結果。
1月23日,張忠德再次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電話,請他和另外3位中醫專家去武漢一線實地了解情況。「大年初一一早,我們就到武漢的臨床一線去診察,在隔離區內待了四五個小時,拿到第一手的資料。」張忠德說,第二天,專家們又分別去了不同的醫院採集資料,病例樣本越來越多,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也愈發客觀。
在張忠德看來,經過全國各地中醫專家再長時間的討論後,1月28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的中醫診療方案比之前的更實用、更貼近臨床、操作性更強。
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樓雙黃連「插曲」儘管國家層面的診療方案在不斷完善,但在今年春節期間,不斷攀升的患者數量仍然讓全社會感到疫情的形勢緊迫,並因此強烈期待一種特效的方法可以抑制疫情蔓延。
在有些焦慮的情緒氛圍下,1月31日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對外發布研究成果,他們認為,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研究者稱,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中醫認為,這三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表裡雙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之一。
這一成果的發布瞬間引發輿論強烈關注。當晚,各大網絡銷售平臺的雙黃連口服液曾一度出現斷貨,有市民連夜去藥店排隊購買。
這一晚,武漢人劉敏的微信「炸開了鍋」。作為90後中醫人,她畢業後在一座南方城市的中醫院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她回家過年的計劃,醫院要求所有人在崗位待命,她也時刻關注著這場發自她家鄉的流行病風波。
只是令她沒想到的是,一直潛心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中醫,因一種中成藥的研究發布成為眾矢之的。
「有一些非醫學專業的同學、朋友那天晚上都跑來問我是不是真的。」劉敏告訴澎湃新聞,中醫講究對「證」用藥,和「症」的概念有些不同,一組症狀被總結為一個證型,中醫是分證型用藥,西醫則是分病用藥。拋開中醫基礎去談藥,就不是中醫了。
雙黃連帶給劉敏的困擾,在此後幾天內得到了諸多中醫專家的解釋。
2月1日,劉清泉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特地回應了雙黃連事件。他表示,雙黃連對新冠病毒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還需通過臨床觀察研究的過程,是否有真正好的療效還沒有結論。針對新冠肺炎,目前中醫沒有藥,西醫也沒有藥。
2月3日,在湖北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不主張沒病吃藥,新冠病毒暫無合適的藥預防。雙黃連在藥理學試驗中發現有抑制作用,臨床未證明它可預防、治療新冠肺炎。
再重新復盤雙黃連給此次中醫治療新冠肺炎過程帶來的影響,2月14日,張忠德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雙黃連事件只是「插曲」,是個案,不影響中醫探索的大方向。「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有效,這個大方向不會改變,不能讓一些個案來否定全局。」
「非典之鑑」的信心張忠德對中醫參與新冠肺炎治療的信心,不僅源於他個人的專業研究,還在於他的切身經歷。他直言,「如果沒有中醫,我早就變成一個雕像。」
17年前「非典」一役,張忠德的同事、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工作中不幸被感染後離世。2003年5月12日,葉欣的紀念雕像在她生前工作的地方揭幕。這一天,也是張忠德感染「非典」痊癒後,再回急診科上班的日子。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2003年,作為廣州地區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廣東省中醫院,共接診了103例患者。除7人死亡外,其餘全部痊癒出院,包括77例重症患者。
當時,身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的張忠德在工作時,突遇一位患者病情急轉直下,非常危急,他急跨幾步奔到床頭指揮搶救,並親自給患者行氣管插管,這個救他人性命的動作讓他中招了。
「我當時的情況很嚴重,和現在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人一樣,身體動不了,喘不了氣,吃不下飯,血氧很低,血壓也不穩定。」張忠德告訴澎湃新聞,緊急時刻,在他入院不到三個小時,一份中藥治療方案就擺在了他的面前,他與病魔的「戰爭」就此打響。
據他介紹,治療早期,中藥主要是幫助他保持免疫力,拼命吃一些固正氣的藥。到後期「決戰」時刻,會不停消耗他的正氣,這時就要補充能量。「當時中醫想了很多辦法,獨參湯、健脾開胃的藥等等,都在不停地為我補充正氣,用中醫的思維方法幫我補充能量。」
近20天過去後,張忠德突然感覺一口氣能吸進去了,他頓時明白,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但與此同時,他的身體也虛弱到無法站立,喝一口水,心跳都會加速。這時,病魔的「主戰場」已經開始往後退,這時用藥就要細水長流,補而不傷。
「當時全國的專家都來幫我會診,我病得不是一般重了,就按照中醫的這種方法在堅持。」2003年4月4日,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的張忠德出院。又過一個月,2003年5月12日,他就重新回到急診科上班。
17年後的除夕,他帶著一身與「非典」病魔鬥爭的豐富經驗逆行武漢。
「中醫藥臨床療效是實踐過、用過的患者能夠感覺到的。」張忠德認為,中醫是一種學科,是一種醫療體系,繼承任何的學科都是在不斷繼承中發揚,而不是揪住以前的不好來否定的。中醫永遠是在當時的社會下吸收當時的生產成果、技術成果、文明成果來為其自身服務。
「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西醫可以去試,為什麼中醫不可以?」張忠德始終倡導的是,用中醫的臨床思維方法治療患者,結合現代醫學成果提高臨床療效,讓中醫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武漢市中醫醫院患者出院「對證用藥」見療效毋庸置疑,最能直觀感受到療效的方式,就是有患者出院。
2月6日,在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武漢兩家中醫院的23名患者集體出院,這在當時可謂是武漢當地出院人數較多的一次。
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部分接管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是這兩家中醫院之一,這家醫院的醫生張繼先被媒體稱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的第一人」。
作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受益者,50歲的出院患者李靜起初對吃中藥是拒絕的。在她固有印象中,中藥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見效。當時她已經住院多時,對中藥並未抱有希望。
「部分患者一開始確實不理解,不願意服用中藥。」廣東省中醫院醫生王軍飛對媒體坦言,「我們的醫生、護士頂著壓力,告訴他們一定要喝。他們連續服用幾天後,氣喘、咳嗽等症狀得到很大的緩解。」
「這是中醫為主的治療取得的初步效果。」張伯禮在評價當日23名患者集體出院時談到,目前這些出院患者均是採用國家已經公布的治療原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和西醫的支持療法,搭配中藥的使用,治療的情況和過程也都差不多,所以這個方法還是具有普適性。
張伯禮所指的治療原則來自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該方案指出,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並根據臨床不同時期,給出了蒼朮、藿香等處方,喜炎平注射劑、血必淨注射劑等中成藥方案。
在當前西醫、中醫都沒有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特效藥時,中醫正在用其經驗之道探索針對性更強的治療方案。
「中醫醫的是什麼?中醫的思維不是為了殺死病毒,而是醫治症狀,所有的症狀好了,這個病毒就可以被抑制。」張忠德告訴澎湃新聞,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症狀出現緩解,到一段時間以後核酸檢測也會出現轉陰。症狀都不緩解,核酸檢測轉陰可能性不大。
他進一步解釋道,中醫在醫治新冠肺炎患者時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患者身體的邪氣很重,需要祛邪,二是正氣不足,即所謂免疫力不足,就需要扶正。新冠肺炎在中醫中表現為溼毒,需化火清熱,有寒就驅寒。而邪氣重、正氣不足等病證並非是新冠肺炎才有的,中醫已經有相對應的方子來對證用藥。
張忠德率領的廣東省醫療隊在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已經取得不錯的「戰果」。
該團隊提供給澎湃新聞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月13日12時,該團隊負責床位70張,累計收治116例(輕中症8例,重症85例,危重症23例),在治患者66例 (輕中症 0例,重症52例,危重症14例 ),其中,累計症狀改善(包括乏力、發燒、咳嗽、咽痛、納差等改善和影像學改善)105例,累計出院19例,累計轉出22例(符合出院標準轉至緩衝病房的患者)。
江夏方艙醫院內破中西醫壁壘當前,中醫治療的推廣也正在全面加速。
兩天前,在武漢市江夏區,一座主打中醫治療的方艙醫院正式開始接受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澎湃新聞2月14日實地探訪時注意到,一些裝有中藥方子的紙箱已經擺在了醫院內。
目前,張伯禮率領的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209人醫療團隊已進駐該方艙醫院,與江夏區中醫院現有醫生進行混編,對入住的患者展開救治。
「和其他方艙醫院不同的是,我們這裡主要是中醫藥團隊,保證每個人都能服用上湯劑,同時結合中醫理念,為有需求的患者進行針灸、按摩以及八段錦教學。」張伯禮在江夏方艙醫院現場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中醫方艙醫院的出現對於中醫的臨床觀察會更有效果,將會有更好的經驗總結。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賀勝2月15日上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目前已經派出了3支國家中醫醫療隊,並且組織全國的中醫藥系統共同向湖北派出醫療隊員,現在達到了2220人。中醫醫療隊堅持中西醫結合,突出中醫藥的特色,湖北省一半以上的確診病例都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中醫藥還積極參與了社區的防控,為有需求的群眾發放中藥。
江夏方艙醫院首批患者入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稍早前透露,目前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率達75%以上,其他地區超過90%,湖北省武漢市應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精準的手段,讓中醫藥深度參與,擴大救治面。
黃璐琦表示,在國家層面,已經制定了中西醫聯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會診制度,我們應按照這些要求與西醫同仁一道,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救治的質量,減少死亡,減少重症變成危重症的發生率。
「不要去比較中醫、西醫到底誰好誰壞。」劉清泉稍早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直言,在中國發生的疾病按照中國的原則和中國人的智慧治好就可以了。西醫期待找到抗病毒的藥,中醫希望儘快把病治好,兩種醫學的指導理念略有差異,綜合在一起就能夠加速病人痊癒。
「在西醫還找不到有效的抗病毒藥時,中醫的治療自然就仍在發揮它的作用。」劉清泉說。
(李靜、劉敏為化名,實習生夏夢潔、胡友美、閆彩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