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食物是萬病之源,鹼性食物更健康?常說的酸鹼食物到底是啥?

2020-12-20 三九養生堂

一直以來,網上都流傳著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的說法。可翻遍古書典籍,人的九種體質中,並沒有酸鹼體質之說。

所謂的「酸鹼體質」,和PH值是相關的。在一些不專業人士的眼裡,酸性體質就是PH值小於7的體質,PH值小於7就是酸性體質。在化學上,酸性越強,腐蝕性越強,酸性體質就被認為是不好的。

然而,人體液內的PH值是恆定的,大約在7.35—7.45之間。少部分在生病時,PH值會偏低,呈酸性,比如腸胃不好,胃酸多,PH值就會偏低。所以,PH值和酸鹼體質實際上沒有關係,也不存在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之說。

酸鹼體質沒有,但有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之分。酸性食物不是吃起來酸的食物,也不是古人說的「性酸」食物。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後,分解出的氮、碳、硫、氯等物質居多的食物,這類食物包括了牛肉、羊肉、雞肉、鴨肉、豬肉等。總之一句話,酸性食物主要以肉類為主。

肉類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屬於滋補品,偶爾吃點能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可人們吃肉很難有節制,大部分都以肉類為主食。肉類的危害,就要比其營養價值更大。

脂肪、膽固醇以及熱量,是肉類產生危害的源頭。吃肉多的人,基本都會發胖,到中年以後,還會因為膽固醇大量堆積,使得血管退化,血液變得粘稠。越是上了年紀的人,越要控制住肉類攝入量。

鹼性食物和酸性食物是相對的,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後,或者燃燒之後,所得的成分之中,富含的鉀鈉鈣鎂等物質居多的食物。這些物質在溶於水後,液體會呈現出鹼性,故而被稱為鹼性食物。

鹼性食物相對來說是更為健康的食材,其原因就在於鹼性食物更多分布於蔬菜、水果之中。蔬果類食物一直以來是養生的選擇,其營養物質含量高,脂肪、熱量以及膽固醇等物質相對較少,從來都是養生人士飲食必備。

鹼性食物具體下面幾類:

蔬菜類:馬齒莧、金針菇、番茄、竹筍、海帶、蓮藕、甜菜、蘿蔔、茄子、生菜、菜花、茭白、蘑菇等。

瓜果類:黃瓜、絲瓜、冬瓜、佛手瓜、苦瓜、南瓜、西瓜、菜瓜、哈密瓜、獼猴桃、桑葚、香蕉、荸薺、蘋果、無花果、芒果等。

草藥類:石斛、決明子、西洋參、何首烏、桂花、黃芪、當歸、白朮、菊花、薄荷、白芍、黨參、甘草類。

從具體的食物來看,鹼性食物也確實要比酸性食物更為健康。而且在搭配合理的情況下,還能起到防病之效,特別是草藥類的鹼性食物,也可用於日常養生調理中。

一個人選擇鹼性食物,還是酸性食物,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判斷。一些人體弱多病,就不適合經常吃鹼性食物,而要多吃肉類、堅果等酸性食物,提升機體的免疫力。相反,已經肥胖、存在血管問題的中老年人,應該更偏向於選擇鹼性食物。

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夠對酸鹼食物有個全新的認識,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吃什麼食物。

相關焦點

  • 人體有酸鹼體質之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物才行?
    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迅速的就能獲取到很多信息,比如很多人的朋友圈裡可能都出翔這樣的話語:為什麼你經常得病,或是酸性體質惹的禍、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等,可能你不是很相信,但父母長輩們深深地相信著,於是乎家裡堆了很多鹼性食物。人體的體質真有酸鹼之分嗎?酸性體質不好?
  • 【紫牛新聞】「酸鹼體質理論」被打臉,酸性鹼性食物到底該怎麼吃?
    而這位羅伯特·歐·陽就是大名鼎鼎的酸鹼體質理論的創始人。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罰天價罰款  「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酸性體質會導致各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症。糾正偏酸的體質,就能治癒疾病、維持健康。食物也有酸鹼之分,我們要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物能變成鹼性體質?揭秘體質真相
    在社交網站上,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發一些關於酸鹼體質的言論,他們宣揚鹼性體質,認為身體健康與否,取決於你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鹼性體質好,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想要變成鹼性體質應該多吃鹼性食物。這些理論看似都很有道理,說得一套一套的,但其實都是歪理。大家應該聽說過酸鹼體質這種說法,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提出酸鹼體質理論的人,被罰了1.05億美元。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酸鹼體質這種說法。酸鹼度是化學上的一種說法,中學化學都學過,判斷物質酸鹼度要看該物質的PH值,PH值小於7,呈酸性;等於7,呈中性;大於7,呈鹼性。
  • 「酸鹼體質」與「酸鹼食物」無關
    □ Colin/文    「你是酸性體質嗎?」「你吃的是酸性食物嗎?」近年來,種種所謂的「酸鹼體質」和「酸鹼食物」的說法左右著人們的思維,讓很多消費者深信:「酸性」意味著「危險」,「鹼性」意味著「健康」……似乎合理膳食就是追求「鹼性食物」,規避「酸性食物」;似乎身體健康就是基於「鹼性體質」,遠離「酸性體質」。
  • 酸鹼體質、酸鹼食物……外來的騙局,我們卻深信不疑
    楊是自然療法學說之人,曾經發表過《PH奇蹟》一書並受到了很多關注,書中強調癌症等疾病來源與「酸性體質」,並且也指出可以通過鹼性的食物來改善酸性體質甚至能夠保持健康。某癌症患者對羅伯特?楊的理論深信不疑並嘗試用鹼性療法治療癌症,結果癌症沒治好反而加速了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針對這個情況美國法院就對羅伯特?楊作出裁決並需要向患者賠償1.05億美元。
  • 人體有18斤宿便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
    近日,有不少養生言論稱,便秘和宿便都是健康和美麗的禍首;飲食的失衡會使腸道變質,使人體逐漸向酸性體質轉變,而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  對此,女報養生評審會專家認為,這純粹是「偽科學」,是不懂醫學常識的表現。今天,女報邀請到的養生評審會專家為山大二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林森、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中醫專家周霞。○宿便有7大危害?
  • 什麼是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多吃鹼性食品身材苗條皮膚好,還能提高智商。而酸性食物攝入過多會產生消化不良、口臭、長色斑、肥胖等讓人不愉快的症狀。  要注意的是:並非味覺上呈酸性就是酸性食品。強酸性食物:蛋黃、乳酪、甜點、金槍魚、比目魚、烏龜子、柴魚。
  • 於康:「酸鹼食物」的認識誤區
    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部營養科副主任於康人體酸鹼調節體系難被食物左右,人體內的酸性和鹼性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人體在不停地新陳代謝過程中會不斷地攝入和產生酸性或鹼性的物質。正常情況下,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於7.35~7.45範圍內。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不斷增強與包括食物在內的外界環境相適應的能力,由此建立和完善了一套非常完整和強大的緩衝系統和調節系統。
  • 多吃鹼性食物就能降尿酸?太天真!
    但也留意到,很多網頁上也建議吃鹼性食物。 看完以後張先生有些疑惑:什麼是鹼性食物呢?鹼性食物能降尿酸嗎? 一、什麼是鹼性食物? 所謂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是以食物進入人體後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產物的酸鹼性來判定。
  • 酸鹼食物真的存在?食物酸鹼性可直接影響人體嗎,看了就知道了
    提到酸鹼食物這個詞,人們首先冒出的念頭就是這可能指的是食物的味道,但是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社會上都在宣傳人體的健康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很大的關係,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吃什麼了。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酸鹼食物以及食物的酸鹼性對體內酸鹼平衡的影響,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酸鹼食物方面相關的知識。在生活中,很多人因為不知道酸鹼食物指的是什麼,所以經常被商家所誤導,酸鹼食物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酸鹼食物並不是根據食物的味道來劃分的,它是根據食物的PH值來劃分的,主要是通過對食物燃燒之後溶於水形成的溶液的PH值進行測定來判斷食物酸鹼性的。
  • 酸鹼食物表毫無意義!「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判罰1.05億美元
    圖片來源: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新聞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鹼性環境。這個說法聽過沒有?酸鹼性食物改變人體酸鹼度也是無稽之談要知道,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胃裡的酸、腸道裡的鹼相比,弱得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原本就穩定的酸鹼值。與人體相關的四大酸鹼性認識誤區酸性體質更易生病,鹼性體質更健康?
  • 酸性體質,難長壽,易得癌?鹼性食物更健康,長期吃,易長壽?
    蘇先生最近走起路來腳底生風,原來他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文章,上面說酸性體質很難壽命長,而且對於癌症的抵抗力也很差,經過對照,蘇先生發現自己並不是酸性體質,於是心底很高興,行動上難免就帶了出來。文章裡也介紹了鹼性食物長期吃會更加的健康,於是蘇先生這幾天買菜做飯也變得格外的仔細,挑挑揀揀,一直吃著鹼性的食物,生怕不小心買到酸性的食物,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然而,真的有酸性體質這個說法嗎?鹼性就代表著一定健康?其實這些說法根本沒有數據支撐,純屬無稽之談。我國科普專家於主任就對此作出了解釋。
  • 人是酸性體質,所以喝「鹼性水」更健康?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要問身體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是「酸性體質」。而在日常生活中,關於酸性體質的傳言有很多,如酸性體質是亞健康狀態、更容易患上癌症、是百病之源等等。由此人們還推出喝鹼性水,能夠起到中和作用,從而幫助機體對抗體內酸性物質。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鹼性體質能延年益壽?闢謠:別怪錯了對象
    對於人的體質問題,日常生活中存在兩種說法,一個是鹼性體質,另一個是酸性體質。說酸性體質是容易生病的人,是百病之源。而鹼性體質的人,則是可以延年益壽。難道人真的能區分酸鹼體質嗎?酸鹼體質反而是人們的一種錯誤想法罷了。還有人們經常說的酸鹼食物,還有的人會用食物的味道來判斷。如近來總是說的一個謠言,其中就說到痛風人群不能吃醋, 理由就是醋是酸性的物質,而痛風人群又是因為體內積攢了大量的尿酸。在這種情況下吃醋,豈不是會對身體健康更加不利。其實,醋裡面比較多的成分是乙酸,但經過人體的腸胃,小腸、大腸吸收消化之後,醋最終的代謝產物是鹼性的。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鹼性體質壽命長,真是如此嗎?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平時最常聽說的就是兩種體質,一種是酸性體質,還有一種是鹼性體質。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鹼性體質的人,身體素質更高一些,不容易受損,壽命更長一些,而酸性體質的人,身體易受損,會將之稱為百病之源,那真的是這樣嗎?一起探究一下。
  • 鹼性食物有哪些?鹼性食物大全與生男孩的關係
    常常聽說多吃鹼性食物對健康更有利(特別是孕婦多吃鹼性食物有利於生男孩),這個說法是否靠譜呢?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酸性食物,另一種是鹼性食物。健康專家經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過於多吃酸性食物,或者過多食用鹼性食物,對健康都不利。只有鹼性食物和酸性食物合理搭配,是健康身體的最佳保障。
  • 怎麼判斷食物的酸鹼性?
    2003年8月8日,在京召開「人體健康與體內酸鹼平衡」專題研討會中,國內知名專家就曾呼籲:「要預防疾病,首先要預防酸性體質;要治癒疾病,必須改善酸性體質」。生物學家謝勤教授所著的《誰是健康的大敵》一書中說:「人類健康的大敵就是酸性體質」、「當人的體質長期處於酸性狀態下,不病才是不正常」。
  • 闢謠:鹼性體質比酸性體質更健康?看完這4點,你就知道答案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女老少,認為人體有酸鹼體質區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許多養生保健產品及節目曾經大力宣傳「鹼性體質比酸性體質更健康」,「酸性體質容易得病」,甚至還有「吃肉會導致酸性體質更加嚴重」等理論。甚至出現了「酸鹼飲水機」、「酸鹼淨水器」、「鹼性藥片」等一系列衍生產品,掀起了一段時間「嗜鹼狂潮」。
  • 酸性體質真的是百病之源嗎?是科學還是謠言?一文說清楚
    這些年,網上議論最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體質酸鹼理論」。這個理論是由美國人羅伯特·楊提出的。理論指出:人體是弱鹼性的,人體在鹼性環境下最健康。酸性是大部分疾病甚至癌症的原因,而食用鹼性食物便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隨著這種理論的盛行,網絡購物平臺裡面也出現了鹼性食品、鹼性水以及與相關的書籍等產品,並且銷量一路高歌。
  • 科普來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這是真的嗎?
    對於體質和食物的酸鹼之分,很多人都覺得是無稽之談,甚至有人提出疑問,如果體質和食物分酸鹼,那豈不是喝點醋就能讓我們的身體變酸?還有人說我們的體內有強大的胃酸,即使是吃喝了不少鹼性的食物,到了胃裡也會把它變成酸的。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