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港府於2011年實施最低工資標準,帶動香港整體勞動市場,令本已長期人手不足的飲食業更難請人。面對人手壓力,餐館只好各出奇招應對,包括加薪請人、以現金支薪、以機器代替人手、改用一次性餐具,甚至大批聘請新來港飲食業的「新丁」等,務求令餐館得以繼續經營下去。
但有餐館卻另有生存之道,有飲食業老闆表示,縱然人手緊也要堅持現場手制點心,期望以質量及口碑吸引更多顧客。有飲食業界人士表示,員工的工資已經 「加到沒得再加」,直言對飲食業前景不太樂觀。
嫌酒樓「老土」 青年常「劈炮」
目前經營3間酒樓的名薈酒家飲食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黃浩升表示,現時飲食業請人非常困難,除了因最低工資引發的漣漪效應,也因年輕人怕辛苦、不願入行,令傳統酒樓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
黃浩升表示,「年輕人認為酒樓較『老土』,即使投身飲食業也會選擇西餐廳及酒店,加上他們較易怕辛苦,現場『劈炮』的情況十分常見,寧願選擇投身其它較舒適的行業,令流失率大增」。
報導說,年輕人不願入行可以預見,但有多年經驗的熟手師傅也因為工時過長及薪金問題,轉行當保安等較為輕鬆的職業。黃浩升指出,近年澳門流行港式茶餐廳,也令部分師傅轉到澳門發展,令香港飲食業人手更為短缺。
堅持人手現做點心增負擔
黃浩升指出,香港餐館數量不斷增加,要維持競爭力,就要保持餐館的特色,故旗下3間酒樓一直堅持現場手工做點心,有別於其它事先在中央工場制好,再運往到酒樓的做法。
黃浩升指出,雖然現場人手製作點心是酒樓的一大賣點,但此舉無疑進一步加重人力負擔,「員工需要在清晨便回酒樓準備食材,最早上班的更是清晨4時,肯定比其它酒樓早得多」。
為了有足夠人手應付龐大工作量,黃浩升指薪金一定要比市面高,「現時酒樓洗碗工時薪已高達50元(港版,下同),才勉強請到人,早班同事也要相應提高工資,他們才肯這麼早上班」。
黃浩升表示,單靠高薪請人並不足夠,酒樓也推出更多兼職服務員職位,期望吸納更多區內家庭主婦每天做數小時,減輕人手壓力。他又說,新來港「兵團」也是酒樓的招攬目標,「新來港人士普遍較港人更為刻苦,要求也比較低,不過酒樓就需為他們作針對式培訓,消減內地與香港的文化差異」。
老闆「好聲氣」 改善勞資關係
除了要提供具吸引力的薪酬,黃浩升指也須在改善勞資關係上「出招」,「以往老闆們可以直接差使員工,但現在要『不好意思前、不好意思後』;人手真的缺乏時,只能希望員工能幫公司頂班」。
黃浩升慨嘆,近年飲食業在面對租金、食材及薪金等各項經營成本不斷上升,雖然加薪請人為最基本解決人手不足的辦法,但同時也製造了惡性競爭,「現在為了搶人又要不斷加人工,加上愈來愈多點心專門店開業,令傳統酒樓愈來愈難經營」。
「出價再高也請不到人手」
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表示,近年租金太貴,再加上最低工資實施,令很多餐館都無法經營下去,在面對缺乏人手的情況下,員工的工資已經「加到無得再加」,甚至出價再高也請不到人手。
張宇人直言,對飲食業前景不太樂觀,「人手不足不單令其他員工倍加辛苦,而且更會降低服務質素,影響香港美食天堂的美譽」。他期望政府不要再提高最低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