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遭遇「晶片圍城」,圍剿下的中國科技何去何從?

2020-09-04 媒介360

「今年,可能是我們的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的公開表態,讓華為再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

圖片來源:觀視頻工作室

在不斷升級的美國技術禁令下,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在9月15日之後將無法製造。一時間,國人對中國科技行業的關注達到空前的高度,對於未來中國的高科技行業該何去何從眾說紛紜。而作為國內最強的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在5G跑道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此次卻在人們的眼皮底下被鎖死了未來,至少在短期內的先進位程賽道上,麒麟或將無法正常參賽。
不難看出,現在美國對華為動手,手段之卑鄙野蠻超出一般貿易衝突的範疇。高科技衝突如何演繹?華為會不會倒下?美國為何拿華為下手?中國軟體會不會受制於美國?全球未來的科技動向又會怎麼發展?

麒麟晶片或將成絕版

由於美國的制裁,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40系列將搭載絕版的麒麟9000晶片,而在9月15日之後,華為可能將無晶片可用。在近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高層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坦露晶片業務的艱難。因為一直以來,華為在半導體製造方面主攻的是晶片設計,而不是晶片製造。


2019年5月, 川普籤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要求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生產的電信設備。自此,華為便開始遭遇美國的制裁封鎖。進入2020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進一步升級,迫使採用了美國技術的晶片製造企業對華為斷供晶片。
而在美國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再次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生產的產品。與此同時,為打擊華為對商用晶片的獲取,該禁令還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地區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美國已將華為152 家子公司被列入了實體清單。


晶片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個環節,龐大而複雜,因為四個環節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龐大而複雜的產業體系,因此,現階段國內在高端晶片方面主要還是依賴於進口。但此次美國晶片禁令範圍擴大,意味著華為將更難買到高端手機晶片,不管是手機作業系統還是應用生態都將受到嚴重打擊。
餘承東表示,在晶片領域的探索,華為從10多年前的嚴重落後經歷了「比較落後、有點落後、趕上來再到領先」的過程,但遺憾的是,華為在半導體製造方面並沒有參與重資產的投入。在半導體產業和終端產業的核心技術方面,我國與美國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追趕也需要時間。因此,在這段追趕的時間裡,如何保持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影響力,這是華為必須認真思考的關鍵問題。

5G手機銷量向好,供應鏈卻遭遇困境

前不久,華為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而在華為上半年營收的結構中,消費者業務收入2558億元,同比增長15.8%;運營商業務收入1596億元,同比增長8.9%;企業業務收入3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從華為上半年業績報告可以看出,三大業務營收均實現了一定的增長。其中,消費者業務挑起的大梁不能忽視,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佔比達54.4%,今年更是逆勢上漲,佔比達到56.3%。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與風波夾雜下,華為上半年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實屬不易,表現出了其具有的獨特韌性。
但為了防止華為通過第三方業者獲得以美國技術開發、製造的晶片,美國此次升級禁令無疑使華為手機業務供應鏈受到巨大衝擊。智慧型手機本就是一個既依賴上遊產業鏈、又依賴下遊渠道的行業,因此禁令之下,華為上遊供應鏈受到了扼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對華為來說不幸的是,不管是高通、三星,還是聯發科、索尼,幾乎所有晶片供應商都在使用美國的技術,包括軟體、智慧財產權、以及晶片設計工具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華為無法解決晶片來源問題,靠著之前積極備貨的晶片備料或許能夠撐到年底,但進入2021年或將真的面臨退出高端手機市場的危機。

美國表面針對華為,實則爭奪5G時代主導權

美國看似只鎖定華為,但其實真正劍指的是背後更多類似華為這種掌握高科技核心技術的中國企業。就拿5G技術來說,5G是一場革命,它所產生的影響力將會超過電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因此,誰掌握了5G標準,誰就掌握了未來科技競爭的話語權。5G將取代有線聯網技術,為設備的線上連接與更新提供更多可能,包括家用電器和工業機器。如自動駕駛汽車、工業機器人、醫用設備通過5G都可以實現高速運轉。


而華為是中國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通信設備商,英國人揚格講過一句大實話:「5G技術基本上以中國技術,主要是華為技術為基礎。」英國大型運營商英國電信集團首席網絡架構師尼爾•麥克雷表示,「華為是目前唯一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其他公司還需要努力追趕。」
就算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仍然是通信行業全球老大。據研究公司IHS Markit Ltd.的數據,華為全球市場份額為22%、諾基亞13%、愛立信11%,中興通訊佔10%,排在第四。華為還是世界第一的通信服務商,四大通信設備商中,華為還是收入、盈利最多的一家,增長最快的一家。


美國制裁華為的目的就是要扼殺中國在移動互聯領域的研發能力。如今的世界,生產力不再由土地人口和鋼產量決定,而是科技研發的能力。美國人在爭奪的不是一兩個企業或者財團的利益,而是人工智慧的賽道。畢竟掌握了未來科技競爭的話語權,誰就擁有了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的基本要素,也就擁有了未來20年30年甚至100年的領導權。

華為遭遇「晶片圍城」,世界化的科技發展何去何從?


從0到1,中國「芯」正缺一個迭代崛起的機會
三年前,中國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幾乎為0,但國產晶片在很多領域很早都已經存在。有權威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不是中國設計不了晶片,是因為當下沒有晶片迭代的條件。
任何大公司的第一代晶片都很難用,但是可以迭代,最後才會出現好用的晶片,國產晶片生存比較困難,一方面,市場已經存在性能優越的晶片,甚至成本也低。另一方面,人們沒有耐心去等國產的晶片去迭代,這直接限制了中國的晶片設計能力的提升。


國產晶片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是一個生態問題,國內的一些企業在晶片設計上未必就差,只是缺少相對的或實驗的機會。
下一個十年,人工智慧是制勝關鍵
人工智慧無疑是未來科技新的爆發點之一,而在該領域,中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差距並不像集成電路行業那麼大。
政府早在2017年便制定了全球人工智慧主導地位的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引領世界。
2017年中國科技部確定了一系列人工智慧重點發展公司,BAT都在列。BAT中,從百度的自動駕駛到騰訊的智慧醫療、阿里的智慧城市,以及各自的雲業務布局,中國人工智慧已經在世界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慧時代,突圍的關鍵在於建立技術護城河
未來世界的競爭,不是經濟競爭,而是科技競爭。
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將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業形態、人們生活方式等帶來深刻影響,也必將重塑世界科技競爭格局。
為適應技術和產業變革,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應對舉措,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等應運而生。在這一場智能時代的新競爭中,中國已經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


在智能產業研究步入「深水區」及「無人區」之時,中國只有率先建立技術護城河,才能真正突圍,引領國家競爭力。
不止是中國,亞洲、全球都面臨著新一輪機遇
不止是晶片和人工智慧這一對組合券,也不單單是中國,全球都將迎來新一輪機會。網際網路時代讓美國的數字地球村正在瓦解。
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正與美國的Google/Alphabet,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以及日本的SoftBank進行全球性的競爭。所有人都在積極爭取全球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份額、物流和供應鏈技術。
CB Insights曾在Twitter發起了一項投票,參與投票的網友普遍認為,亞洲將超越美國,成為下一個十年全球最大技術創新公司的發源地。

寫在最後:
多年以來,華為憑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堅苦卓絕的努力,逐漸成長為世界科技巨頭,中國科技行業的代表。在當下的大環境下,華為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中國科技的未來之路。

相關焦點

  • 蘋果傳來兩個好消息,臺積電順水推舟,失去晶片的華為何去何從?
    在手機市場上,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國產手機,但是在國產手機當中,直接競爭者卻是華為。因為華為和蘋果在產品上有不少都是對標的,競爭之勢非常明顯。然而美國再次升級了華為的晶片限制,這一次不允許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企業向華為提供合作。
  • 美禁令圍剿,華為挺過了,中芯也沒倒下,聯想卻遭殃了
    如今,華為是5G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暫時在5G領域領先全球科技霸主美國。而中芯則是國內半導體製造業的領頭羊,不斷追趕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和英特爾。但是,一直以世界科技霸主自居的美國,肯定不會任由華為和中芯這兩個「刺頭」這樣繼續下去,動搖其霸權地位。
  • 華為的遭遇,成為國產晶片發展的契機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預期未來數年中國的低端手機將普遍用上國產晶片,這主要是因為受華為的遭遇影響,國產晶片將得到大力發展,而國產手機品牌也希望支持國產晶片的發展以免再受遏制。華為對產業鏈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它還大力投資國產晶片,例如模擬晶片行業的聖邦科技就得到了華為的支持,推動聖邦科技的股價翻倍上漲。
  • 西方國家:中國晶片科技即將自研成功,我們該何去何從?
    ,但是不知不覺中,中國的科技已經開始趕超他們了,這讓他們覺得不能再放任中國技術繼續發展了。這就是美國打壓華為晶片的由來。美國直接從根源處切斷華為的晶片研究。,華為不能使用美國研發出來的架構去設計晶片,臺積電也不能使用美國的技術去幫助華為代工晶片。
  • 華為,何去何從?
    今年3月份買了個華為mate30 pro 5G,當時6千多,用了2個月不小心把屏摔破了。6月份問了下銷售,說沒買破屏險,換屏要1500,當時一是嫌貴,二是剛好有閒置的手機用,一直沒拿去換。和銷售聊起來,她說這幾個月來所有華為的產品都漲價。也是,華為能不漲價嗎? 在美國世界範圍內的集體絞殺下,華為的處境已是極其艱難。原材料要麼拿不到貨,要麼價格奇高。五天後,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將正式生效,9月15日起,三星、LG、SK海力士將停止向華為提供面板、存儲晶片。
  • 晶片斷供啟動 華為該何去何從?
    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禁令生效的時間。截至記者交稿,美國方面沒有傳出任何新的聲音,這意味著禁令沒有延期,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臺積電、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企業將不再向華為供應晶片和「含有美國技術的零部件」。華為該何去何從?
  • 晶片斷供啟動,華為該何去何從?
    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禁令生效的時間。截至記者交稿,美國方面沒有傳出任何新的聲音,這意味著禁令沒有延期,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臺積電、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企業將不再向華為供應晶片和「含有美國技術的零部件」。華為該何去何從?
  • 餘承東:華為晶片罄產,今後將何去何從
    華為晶片因制裁罄產,華為將何去何從昨天在 中國信息化百人峰會2020峰會 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進行了《扎紮實實 贏取下一個時代》的演講,其透露華為因為美國的兩輪制裁,麒麟晶片將在今年年底不能再進行生產。
  • 華為再被「鎖緊」,聯發科晶片也不能用,華為該何去何從?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該何去何從呢?現在來看,華為要想保證千億的手機市場份額,就必須把晶片加入到南泥灣項目了。華為該何去何從?華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除了勝利,已無任何退路。如果有一絲退縮,就不會堅持到今天了。那麼華為實現自主供應,去美國化的晶片自研有多大可能性呢?
  • 晶片斷供後,華為手機未來將何去何從
    臺積電正式宣布將在9月14日對華為斷供晶片,華為的麒麟晶片面臨命運之戰。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晶片製造來打壓華為在高端晶片方面的設計水平,避免華為設計水平超過美國。晶片斷供對華為高端手機的打擊程度,完全可以用「致命」來形容。如果晶片一直斷供,那麼華為該將何去何從?
  • 就晶片遭遇,華為總裁道出關鍵,中國企業該拋棄幻想了
    國內晶片製造的就只有中芯國際拿得出手,關鍵是中芯國際也是用了美G的技術,還有技術上也遠不如臺積電。根本沒辦法給華為生產晶片,種種因素加起來,讓華為晶片遭遇陷入了供貨不足的境地。道出關鍵總之晶片遭遇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晶片遭遇,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道出關鍵,王成錄表示在晶片問題上,是否可以讓中國企業清醒過來,拋棄幻想了。
  • 白宮再次給華為挖坑,不但限制臺積電代工晶片,聯發科也不能倖免
    科技領域資訊早知道,歡迎關注作者,更多精彩內容為您呈現。自己的麒麟晶片遭遇難產,只好向臺灣聯發科採購晶片,從華為新近發布的手機可以看出,未來華為手機的麒麟晶片將全面替用為聯發科晶片。這對聯發科來說可是大好機會,本來在 4G 晶片時代已被擠入犄角,不想機緣巧合在 5G 時代竟然死灰復燃。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華為向聯發科下 1.2 億顆晶片訂單後,助力聯發科 5G 晶片市場佔有量成功超越高通,位居行業第一。
  • 華為出售榮耀手機,這是在美國「圍剿」下的,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至暗時刻,地失人在人地皆得過去的兩年,美國對華為圍追堵截,以一國之力,耍流氓的方式對華為展開了極限施壓,利用長臂管轄制度讓華為獲取不到晶片產品,晶片產業是集全球各國最頂尖科技的精華產品,但是美國掌控了最核心的按鈕,日本掌握了原材料(日本是美國的小弟),中國臺灣和美國掌握了生產技術,荷蘭掌握了生產設備(背後還是美國在掌握),美國掌握了設計軟體(EDA
  • 華為即將面臨晶片缺貨境遇,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近,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業務CEO餘承東先生表示,由於美國的第二輪制裁的開始執行,華為的麒麟高端系列5nm晶片將在本年的9月15日之後,臺積電停止代工;而且由於華為本身的庫存有限麒麟高端系列將面臨著「消失」的處境。
  • 美國傳出壞消息,華為麒麟被「三方圍剿」,糟糕的情況來了
    從華為的5G出來以後就被美國各種針對,最近美國對外宣布壞消息,華為的麒麟晶片被「三方圍剿」大家都知道晶片製作手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華為因此這事造成影響,局面情況也變得很糟糕。自從華為的5G出來以後,各國心裡就很質疑,為什麼我國的5G科技研製的這麼快,不管是5G手機還是其他方面科技,我國的科技發展一直保持著飛快的速度,華為5G並不是研究很快,是因為手機方面的個別原因,比如說晶片方面,這次華為採用的晶片是麒麟晶片,新一代旗艦晶片,以之前的晶片有了更多更強的提升,但研製這種晶片的材料總是很短缺,導致我國在前兩年沒有提前研製出來
  • 華為遭遇晶片危機,三星欲重返中國市場,我們該拿什麼支持華為?
    導讀:華為遭遇晶片危機,三星欲重返中國市場,我們該拿什麼支持華為?眾所周知,最近這一段時間,華為公司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晶片斷供危機,作為中國第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華為公司雖然早就進入到了半導體晶片領域發展,但是華為這麼多年來只具備了晶片的研發能力,並成為了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片設計公司,但是華為卻並不具備任何的晶片生產能力
  • 麒麟9000晶片獨給華為,小弟榮耀品牌旗艦將何去何從
    自從美國制裁華為後,前兩輪華為憑藉自己扛了下來,可是這第三輪制裁導致華為手機沒有晶片可以使用,這可是讓華為消費者業務遭遇重創。此前餘總在大會中親口承認,麒麟晶片無法繼續量產,最後一代產品叫麒麟9000.
  • 美光正式確認9月14日後斷供,華為要何去何從?
    美光作為世界第三大內存生產商,斷供華為,明顯是受到國際形勢壓力的不得已之舉,畢竟華為可是美光的大客戶之一,若美光斷供華為,將直接減少其20億美元的營收,弊端顯而易見。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遭遇連續斷供的艱難時刻,DRAM現貨市場價格也出現了逆轉性的上漲。
  • 臺積電決定斷供華為第四季度海思晶片,中國科技之路令人堪憂
    根據臺灣媒體最新報導,臺積電已撤銷了華為第四季度的訂單,並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已開放給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其他大客戶。那麼未來的華為該何去何從,中國的高科技之路又將命運如何呢。
  • 美國為何動用舉國之力圍剿華為?
    中國的公司成千上萬,高科技公司也是多如牛毛,但是美國為何動用舉國之力偏偏圍剿華為公司? 這並不只是因為華為公司的5G技術有多麼牛逼,而是因為華為公司是一家時刻想著在高科技領域要生「根」、扎「根」的中國科技企業。 什麼是現代社會的「根」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