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花山小鎮:從落寞僑鄉到「國字號」殊榮,未來可期!

2020-12-24 澎湃新聞

【歷程】花山小鎮:從落寞僑鄉到「國字號」殊榮,未來可期!

2020-12-02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初冬的陽光透過樹葉

在青磚地面投下斑駁的影子

庭院裡的繁花在微風中輕擺

寂靜聆聽著茶客們的歡笑或低語……

小鎮的下午,柔和而寧謐

讓任何一顆匆忙的心在經過這裡時

都忍不住駐足漫步

自2000年撤市建區以來

花都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起高樓、興產業、強文旅……

在滿足了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之後

花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從破舊落寞、近乎被遺忘的百年僑鄉

到重煥榮光的文創網紅打卡點

在美麗鄉村政策的引領下

花山小鎮的華麗蛻變

是花都20年蛻變的一個縮影

也是花都人以新姿態

昂首闊步邁向幸福宜居新生活的真實寫照

(來源:花都區融媒體中心)

獨具僑鄉風情

每棟碉樓都承載著一段歷史

花山鎮洛場村是著名的僑鄉

位於花山鎮東部

距離花都城區10公裡

距離廣州白雲國際機場10公裡

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

建國初期的1950到1955年

曾是花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花縣人民政府舊址

洛場村歷史悠久

於清朝乾隆十六年立村開建

是傳統的鄉村聚居地

擁有百年歷史的僑鄉

保留有在特定歷史中築建而成

並保存百年的碉樓群落

共有華僑碉樓45座,青磚房200多間

獨具僑鄉人文風情特色

從鹹豐年間始,洛場村村民開始漂洋過海出國謀生,大量的村民出國,足跡遍布東南亞、南洋、巴拿馬、美國等地。民國初年(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僑居美國的洛場村僑胞回鄉建屋置業,築建獨具中西元素形態和風貌的碉樓,形成僑鄉華僑碉樓群。

洛場碉樓既有中國的傳統特色

又滲入海外僑居地的風土人情

獨具濃鬱的僑鄉文化特色

活化開發

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2013年

在區、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

洛場村充分發揮深厚的華僑文化底蘊

和便捷的地理優勢

開始了花山小鎮文旅小鎮的開發建設

花山小鎮項目

總規劃面積約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首期開發面積3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洛場僑鄉華僑碉樓群及鄉村生態等,現已開發8棟碉樓(包括彰柏家塾、澄廬、開誠樓、活元樓、靜觀廬、鷹揚堂、津仁樓、活欽樓)和21間青磚屋、泥磚房和民居樓房。

項目建設保持花山小鎮的文化創意

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定位和特色

政府推動,企業運作

引進社會資源力量和相關企業機構

進行適度的文化創意建設

花山小鎮以原生態鄉土民俗為基礎,以華僑歷史文化為內涵,以碉樓古建築為載體,摒棄傳統大拆大建的做法,注重對碉樓古建築的保護、修繕和利用,保留古村落原生態,新舊村民和諧共處。利用、保護和發揮碉樓特色及僑鄉歷史文化。

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花山小鎮項目圍繞「四美一化」建設目標,積極探索保護歷史文化村落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將美麗鄉村創建工作與花山小鎮的經營建設工作結合起來,注重文明創建、生態環境面貌的保護,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幾年來

華僑碉樓的保護活化、華僑歷史文化的傳承

與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三者得到有機的融合

百年碉樓的古村落煥發出生機

使傳統古村落變成了美麗鄉村「花山小鎮」

成為融合碉樓古村落原生態鄉土民俗

和僑鄉風情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園區

初具規模

探索農村產融發展新模式

2012年,洛場村被定為花山鎮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和試點村之一。

2014年被選為廣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試點村,為廣州市授予第七批「文明示範村」。

2016年,洛場村花山小鎮獲頒十大「廣州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獲評「珠三角最美鄉村」,成為「廣州美麗鄉村遊」精品線路的旅遊景點。

2018年7月,花都區政府在印發了《花山小鎮建設(2018-2022年)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了花山小鎮的持續發展。

花山小鎮對農村產融發展模式進行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開發和拓展了古村落的多功能性,賦予農村農業和產業提升價值,這個案例經驗已作為發展典型列入到國家發改委編印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中。中國僑聯、省、市僑聯有關領導多次到花山小鎮進行專題調研和實地考察,充分肯定洛場村花山小鎮建設發展的工作成效。

今年

中國僑聯授予洛場村花山小鎮

「中國華僑文化國際交流基地」牌匾

花山小鎮成為廣州市首個

「中國華僑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這是展示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

↓↓↓

如今

花山小鎮進駐的企業機構有20多家

包括有文化創意、美食娛樂

度假休閒等各種業態

開設經營的業態有書畫展覽、文創設計、工業設計、影視製作、陶藝香道、手作工藝、太極拳文化、藝術培訓等文化業態;

還有特色西餐、創意中餐、紅酒咖啡、傳統食品、茶藝花藝、鄉村民宿(業已經營的民宿有3家)等特色經營商戶。

初步形成了融合碉樓古村落原生態鄉土民俗和僑鄉風情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園區,是集文化創藝、博物展覽、美食娛樂、度假休閒於一體的文創旅遊小鎮,成為花都文化旅遊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目前花山小鎮項目正在進行二期的規劃開發

隨著融創文旅城的開發和輻射帶動

在政府的引導下

小鎮的規劃思路也作了相應調整

目前正在洽談引進

一些高品質的民宿商家

預計到春節前

有六家民宿可以對外開放

來源:花都區融媒體中心

圖文:馮理聰 江紹成 通訊員 王景媛

原標題:《【歷程】花山小鎮:從落寞僑鄉到「國字號」殊榮,未來可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廣州花山小鎮掛牌
    花都又添一「國字號
  • 文旅融合小鎮範本,雲棲未來可期
    小鎮產業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探索一鎮一品的特色小鎮景區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大力實施小鎮文化基因解碼,從硬體建設、文化挖掘、積蓄勢能著手,推動產業、人文和旅遊融合,打造「雲棲看雲」的品牌,讓數位技術變得可觸摸、可感知。
  • 廣州僑鄉小鎮的致富「密碼」:盆栽銷海外 空中瓜果香
    溫室種植 陳驥旻 攝廣州僑鄉小鎮的致富「密碼」:盆栽銷海外空中瓜果香作者蔡敏婕「傳統種地賺不了幾個錢,每年每畝地收入僅3000元,通過發展盆景產業,村民收入獲得提升,可以置業購車。」花都區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廣東僑鄉之一,旅居巴拿馬的華僑華人大多數來自花都。
  • 綠地國科小鎮:「三駕馬車」驅動城市「全生命周期」
    洞察到這一點,綠地也為青島帶來了一座以全國級高端學府為引擎的綜合大城:立於白雲山腳下的綠地國科小鎮,是一座以政、教、企三方共同攜手打造的新城;而這其中的「教」,就是著名的「國字號」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
  • 得物App獲「黑貓投訴2019年度最佳服務企業」殊榮,未來可期
    得物App能夠同時在兩個榜單上擁有姓名,足以見得得物App對於投訴反饋的重視性以及解決問題的高效性,售後服務頻繁被誇贊也是有因可循的。同時得物App還榮獲了「黑貓投訴2019年度購物平臺行業最佳服務企業」的殊榮,能夠在一眾購物平臺中脫穎而出,收穫肯定,與得物App長期以來注重服務品質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 國安未來兩大引援人選浮出水面,一人曾是國字號隊長,可接班王剛
    所以人和在保級附加賽上輸給新疆隊,降級到中乙聯賽,讓飽受欠薪困擾的球隊,已經沒有任何活下來的希望。未來等待人和的就是解散命運,而隊中多名主力球員,屆時將成為中超轉會市場上的香餑餑。這其中不乏像曹永競、劉博洋、劉健、張文釗等國字號級別的球員。
  • 立達信物聯科技小鎮一期項目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2020年3月12日,立達信物聯科技小鎮一期項目在長泰縣經濟開發區臺灣工業園隆重舉行。   漳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泰縣委書記方木榮,漳州市政協副主席吳芳華,長泰縣長蔡綠璇,長泰縣人大主任葉亞強、長泰縣政協主席曾劍平等縣委、縣政府、縣直有關部門領導與立達信集團董事長李江淮先生及集團部分高管等出席奠基儀式。
  • 霑益花山:美了一方水土 富了一方百姓
    近年來,花山街道把發展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一些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美了一方水土,富了一方百姓的脫貧新圖景逐漸展現。工業花山花山的知名度,緣於花山的工業,緣於在花山最早啟動建設的雲南維尼綸廠。1971年,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位於花山水庫下遊一個荒山包,打下了第一根樁,挖開第一鏟泥土,從此拉開了花山工業基地建設的序幕。兩年之後,1973年10月,另一個化工企業,雲南霑益化肥廠也在花山破土開工。十年一劍,經過建設者們篳路藍縷的奮力開拓,一個嶄新的工業小鎮孕育了;鳳凰涅槃,經過歷任領導改革創新及積極實踐,一個新的花山工業形象誕生了。
  • 廈門澳頭巧打「僑鄉牌」 漁港小鎮闖出了餐飲大王
    廈門新店鎮澳頭社區:漁港小鎮闖出了餐飲大王澳頭社區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近年來,隨著廈門跨島發展,東海域綜合治理推進,澳頭社區共徵地533畝,海域退養500多畝,以蔣重慶為代表的漁民退耕退養、「洗腳上岸」,生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青年漁民很多選擇了外出打工,年老的留守鄉土,何去何從曾一度彷徨。
  • 自媒體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不負當下,未來可期!
    分享自己的歷程吧: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從事建築行業近20年。雖然收入逐年提高,但是未來的生活質量(包含家庭幸福感、收入、未來生活質量)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毅然決然的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第四個項目做一個優質自媒體創作者,開啟自己的奮鬥歷程!展望未來:幼教行業看好,兩年內可以盈利。自媒體創作信心滿滿,未來兩年+V沒有問題,粉絲破百萬是目標。學習、奮鬥、機遇:自媒體可以讓人加快成長,眼界開闊,認識更多的朋友,及時得到更多的信息,機遇會隨時而來。
  • 首批「甘肅特色氣候小鎮」今日授牌 7鄉鎮獲殊榮
    中國天氣網訊 10月25日上午,首批「甘肅特色氣候小鎮」授牌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蘭州錦江陽光大酒店召開,包括隴南市康縣陽壩鎮等在內的7個鄉鎮獲此殊榮。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李照榮、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巡視員張華、中國天氣網副總裁張碩等出席活動。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汕頭髮揮僑鄉優勢,探索開發新格局
    源源活水,「僑」湧汕頭 汕頭髮揮僑鄉優勢,探索開發新格局  南海之濱,三江奔湧。  提及汕頭,「僑鄉」和「港口」是銘刻在這座城市歷史血脈中的印記,是潮人文化中重要的符號。因僑而立,以僑而興,汕頭尤最。
  • 炫耀性消費:基於僑鄉文化的分析
    在對溫州地區主要僑鄉的實地考察以及自身在溫州移民主要移居國荷蘭的經驗的基礎上,李明歡(1999)較早之前就從相對失落、炫耀性消費等學理性層面,對溫州移民現象與潛在移民群體的心理進行研究,以考察僑鄉社會的「文化小傳統」如何對移民潮推波助瀾。她認為,僑鄉潛在移民群體的「相對失落感」與僑鄉人習慣性地將身在異域的奮鬥者作為比較群體有關,並因為後者的「炫耀性消費」而使「失落感」更強烈。
  • 北京15所學校摘得「國」字號文明校園
    2016年以來,北京市近2000所大中小學校積極參與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共有15所學校摘得「國」字號招牌,372所獲評首都文明校園,首都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北京要聞北京15所學校摘得「國」字號文明校園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北京市11所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
  • 發揮僑鄉優勢 汕頭做好「僑」字文章勇開特區新局
    澄海是著名僑鄉,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超過100萬人,僑居地分布在東南亞、柬埔寨、緬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澄海區僑務局以國內僑務工作為基礎、以國外僑務工作為主導,以僑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多措並舉推進各項海外統戰工作,努力促進僑務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助力澄海經濟社會振興發展。
  • 國藥監新年第一推文:不存在所謂「械字號面膜」
    今日(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藥監」)官方網站上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一文,對面膜品類,尤其是近年大熱的「械字號面膜」提出官方立場的指導意見
  • 葉貞琴常委為「僑字號」優質農產品點讚——江門市上百種優品亮相...
    」農產品赴渝集中亮相,向前來觀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國際友人呈現獨具特色的僑鄉農味。江門市新會區岡州陳柑普茶有限公司為遊客送上正宗的柑普茶,其選用現代農業規範種植的地道新會柑,配合優質茶葉原料,經手工製作、陽光生曬及柴火烘焙等傳統工藝而成,讓遊客品味最為地道的僑鄉風味。
  • 江門《炎黃天地》雜誌創刊100期——中國新聞網·廣東
    12月16日,江門(五邑)炎黃文化研究會舉辦《炎黃天地》雜誌創刊100期暨《炎黃天地》電子雜誌及「江門炎黃文化微信公眾號」開通誌慶儀式。23年來,《炎黃天地》立足五邑大地,情系海內外鄉親,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江門五邑僑鄉文化中,與時俱進,緊貼時代,開拓創新,反映僑情,敘說鄉音,溝通僑胞,服務社會,助力發展。至今,《炎黃天地》已發展成為紮根五邑僑鄉、面向全國和海外華僑、有連續出版刊號的為數不多、享譽內外的綜合性僑鄉文化期刊,成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五邑的一張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