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種植 陳驥旻 攝
廣州僑鄉小鎮的致富「密碼」:盆栽銷海外空中瓜果香
作者蔡敏婕
「傳統種地賺不了幾個錢,每年每畝地收入僅3000元,通過發展盆景產業,村民收入獲得提升,可以置業購車。」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該鎮瑞嶺村村民朱昌意稱,「因為太窮,以前老一輩尋找出路,把形狀好的松樹做成盆栽挑擔子拿到城區叫賣。40年來,越來越多村民從事盆景產業,逐漸形成產業鏈,其中小型盆栽,受到海外歡迎」。
收穫瓜果 陳驥旻 攝
朱昌意從小跟著長輩學習盆景種植和雕刻技術,多個作品獲得粵港澳臺盆景藝術博覽會獎項,2017年9月被評為廣東嶺南盆景藝術大師。
花都區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廣東僑鄉之一,旅居巴拿馬的華僑華人大多數來自花都。
遊客拍攝盆栽 陳驥旻 攝
赤坭鎮位於花都區的農林生態片區,盆景產業已有過百年歷史,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發源地,也是洪拳創始人洪熙官的故裡。目前規模種植苗木等超過3萬畝,涵蓋瑞嶺、竹洞等11條村,從業人員近萬人,具有一定規模的園藝場500多個,年銷售額超4億元。
其中「瑞嶺」盆景歷史悠久,目前全村八成農戶從事盆景綠化苗木種植。
在赤坭鎮竹洞村的盆景小鎮,記者看到造型各異的盆栽被規整地擺放在小鎮道路兩旁,供遊人賞玩,有的蒼勁古樸,老乾虯枝;有的枝葉扶疏,橫條斜影。
盆栽小鎮 陳驥旻 攝
據統計,今年1至6月,花都區出口盆景31批次,共38.6萬株,主要出口地為荷蘭、西班牙和義大利。這為赤坭鎮開拓盆景產業銷售領域、帶動盆景小鎮品牌化和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產業振興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產業,赤坭鎮擁有百年歷史的盆景產業,要以此為基礎發展品牌化和高端化種植。」赤坭鎮鎮長徐容雅介紹,中國盆景行業的市場規模及需求旺盛,盆景小鎮將依託區域內的盆景產業、洪熙官故裡等自然人文資源,通過植入盆景藝術文化節、盆景藝術大師工作坊、電商直播中心等元素,打造全國盆景產業品牌。
據介紹,嶺南盆景小鎮現有建設項目共36項,其中約40%已進場施工,約84%計劃今年10月底前完成,小鎮將構建「產-加-研-運-銷-旅」產業鏈條。
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在赤坭鎮藍田村中洞片的溫室種植基地裡,記者看到,一排排香瓜和小西瓜懸掛「空中」。
「通過懸掛式溫室種植技術,加上生態農業技術的運用,瓜果產量高,收益好。」據徐容雅介紹,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上述新方式節約土地並提高產量。
此外,赤坭鎮還引進全自動蔬菜水培技術,蔬菜在傳送帶上自動完成播種、催芽、施肥等種植流程,蔬菜播種、育苗和收割等過程依靠物聯網系統,整個周期約45天,實現四季循環複種,年畝產量可達到20噸。 徐容雅表示,將計劃打造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鄉村振興示範鎮,建設九曲河小鎮和嶺南盆景小鎮兩個特色小鎮,推進農家樂提升和民宿工程建設等,振興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