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早在遙遠的商朝,中原地區就開始有人出洋。自此,歷朝歷代,都有不同規模的海外移民活動。但大規模的移民高潮,發生在清末民初。鴉片戰爭后土地流失,人民賦稅嚴重,生活艱辛;而當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先後發現金礦,掀起了「淘金熱」。同時,西方殖民者在南洋大肆發展種植業和工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於是在當時的東南沿海地區,就出現了出國打工潮。
現在,中國最著名的僑鄉有四個:泉州、潮汕地區、梅州和臺山。前三個僑鄉的華僑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只有臺山(包括開平、恩平、新會、鶴山在內的五邑地區)的華僑主要分布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當時新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西方文化圈。
如果說泉州、潮汕地區和梅州的華僑為當地所引進的文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唯獨五邑僑鄉能夠看到中外文化的交流;這一特點在中國的僑鄉中罕見,因此這也是臺山被稱為「全國第一僑鄉」的原因之一。
臺山市地處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邊陲,是江門市下轄的縣級市。南瀕南海,毗鄰港澳,海岸線長697公裡,沿岸有廣海灣、鎮海灣兩大海灣,這一地理條件大大方便了臺山人進行海外交往和出洋謀生。臺山人出國追溯到清朝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40多年歷史。根據最近一次數據統計,臺山現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有163萬多人,分布在世界六大洲110個國家和地區,比全市常住人口94.1萬多人還多。
受海外華僑的影響,臺山文化集嶺南古韻與海外風情於一體,形成了臺山獨具風格的「僑」文化,是五邑僑鄉文化的傑出代表。臺山遺存大量的以洋樓、碉樓和騎樓為代表的近代華僑建築,是臺山華僑文化最精彩的載體,比如梅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它們的最大特點是中西合璧,外表很「洋氣」,美輪美奐。雖歷經風雨洗禮,但華僑建築早已成為臺山僑鄉文化毋容置疑的精華和閃亮的名片之一。
除了「僑鄉」這一人文名片,海島、溫泉、漂流也是臺山的旅遊特色資源。臺山海島眾多,多達500多個海島,其中有兩個大型海島比較出名:那就是廣東第二大島上川島,廣東第六大島下川島。這裡海灘平緩開闊,海水清澈見底,陽光充足,沙質細軟,遊客可以盡情沐浴風浪。
溫泉代表臺山的溫度。富都溫泉、頤和溫泉、康橋溫泉都是臺山比較受遊客歡迎的溫泉區。它們大多遠離城市的喧囂,空氣清新、樹木蔥蘢,遊客可以放下一切疲憊,感受海濱城市的鳥語花香。一到周末節假日,廣州、東莞、佛山等周邊的城市的遊客,都會過來臺山遊玩。
一方水土,誕育一方文化,也塑造了臺山獨特的歷史人文底蘊。那麼,你來過臺山嗎?對臺山印象如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僑鄉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