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君科訊 排版 | C君科訊
頭條號原創文章,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眾所周知,美國在半導體技術領域是有著許多專利技術的,但是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廠商卻是非常少的,甚至到了缺乏的地步。
而這一點亞太地區則和美國完全相反,由於亞太地區較低的人工成本,所以大部分的晶片工廠都設立在了這裡,久而久之就誕生出了一些實力超強的晶片廠商,例如臺積電、三星電子等,就連美國的很多企業也看中了亞太地區的人口紅利,將工廠遷移到這些地區。
而這樣的區域分配特點導致美國的晶片專利技術比較強大,但是具體的實操方面非常薄弱,而這引起了美國的憂慮,美國擔憂一旦亞太地區的晶片製造企業對美國進行斷供,會導致美國出現沒有晶片可以被製造的局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2019年開始,川普就在極力促成臺積電、蘋果等公司在美國建設工廠,並且根據9月26日日經亞洲評論網消息顯示,美國還提出,提供250億美元的資金,大力發展該國的晶片製造業,鼓勵更多海外企業將生產線遷移到美國,據悉平均下來每個項目可以獲得30億美元。
不得不說,單從這30億美元來看的確是相當誘人的,但是具體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呢?
其實,吸引力並不是太好,就拿英特爾來說,當下英特爾是目前美國少有的幾家將晶片製造廠還留在美國的企業,但是就是這樣的企業也開始打算將自家的晶片製造業務外包出去了。
早在之前,英特爾就和臺積電之間達成合作表示,2021年英特爾將使用臺積電的6nm工藝代工自家的GPU晶片,體量共計為18萬片。
而在美國250億美元的激勵行動宣布後,10月5日根據外媒方面的消息顯示,英特爾又宣布了新決定,將3nm工藝的晶片代工也交給了臺積電。
這也就是說美國給予的250億美元的政策最終都沒有留住英特爾,不得不說美國這次實在是「輸了」。
其實造成英特爾這種選擇的出現也實屬正常,首先,無論是6nm工藝還是3nm工藝,當下的英特爾的確無法達到,當下英特爾自家的10nm工藝還處於艱難時刻,而想要追上競爭者AMD,英特爾必須將自家的晶片外包出去進行代工。
其次,拋去了自主代工的過程,英特爾晶片的製造成本將大大降低,畢竟臺積電代工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成本控制的要比英特爾好太多,而一旦英特爾晶片成本降低,那麼未來英特爾在晶片市場上將有更加彈性的定價空間,這些空間將為英特爾賺取更多的利潤,長此以往下去英特爾必定會逐步脫離自造業務。
而這也意味著英特爾的舉動將和美國的計劃背道而馳。
既然自己一直堅守的晶片巨頭都不在乎250億美元的晶片激勵計劃,美國想要以此來吸引大巨頭進入美國市場參與晶片工廠的建設,那難度估計就更大了。
再加上現如今美國一系列的逆全球化的發展行動都讓海外企業對於美國市場望而卻步,美國想要吸引海外晶片廠商的進入自然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如果美國一直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相信美國的晶片憂慮也不會出現,如今的憂慮完全是在擔心遇到像自己一樣無視規則的存在。
你覺得最後會有多少晶片巨頭願意選擇進入美國市場建立晶片工廠呢?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