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在整個的晶片產業中,一共分為上中下遊三個領域,每一個領域負責的晶片環節都是不同的,也因此誕生出各自領域的巨頭企業。比如上遊的晶片設計,誕生的公司有海思、高通、聯發科等等。
這些都是負責設計晶片的,中遊產業是晶片製造,包括的企業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等。這類企業對晶片製程技術的掌握最為關鍵,負責加工生產上遊公司提供的晶片設計圖。
而到了下遊就是晶片封裝,代表公司有日月光。相對來說,晶片製造對技術的要求最為嚴格。包括單單是EUV光刻機設備,就難倒很多企業。
雖然美在半導體產業有很大的話語權,可是在晶片製造方面,同樣是依賴於臺積電和三星的。美國的格芯,英特爾能夠自產的晶片,還不足以支撐其國內企業的需求。而且在晶片製程技術上,英特爾這位巨頭還止步於7nm,無法更進一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突然官宣新決定,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美決定投入250億美元,用於扶持本土的晶片製造企業。
這一舉動意圖很明顯,豪擲250億美元,就是為了擺脫對亞洲關鍵技術的依賴。不難發現,蘋果、高通、AMD、英特爾等眾多美企巨頭的晶片,都是臺積電生產的。
在美官宣決定以後,業內紛紛將目光集中在了臺積電身上,因為臺積電大部分的客戶都是來自於美企。蘋果更是成為了臺積電最大的客戶,要是美晶片製造產業因此崛起,臺積電是否會妥協?
據5月份傳來的消息,臺積電在美的邀請下,最終決定赴美建廠。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晶片的工廠,總投資大概在120億美元。
一旦臺積電成功赴美建廠,那麼美晶片市場會成為一個閉環。高端晶片的生產也不用擔心了,這座工廠的定位是5nm製程,按照5nm高端製程工藝來看,至少在5年以內都不會過時。
但是臺積電的選擇真的就確定下來了嗎?並沒有。要知道在傳來建廠消息之前,臺積電提出過三點要求。分別是符合經濟效益、成本有優勢、人員及供應鏈要完備。
按照美目前的情況,yi情還沒有解決,人員的供應鏈因為缺少向某些客戶供貨的條件,這赴美建廠恐怕會發生變故。而臺積電大概率會選擇逐漸減少對美技術的依賴,所以就算妥協建廠了,也不會是最先進的。因為到時候臺積電3nm,2nm也突破了。
美決定在晶片製造產業投入250億美元,這決定也是一個信號。別人已經在重要產業上行動了,我們也應該把晶片製造產業提上日程。儘早攻克不足的地方,幫助需要的客戶解決供應問題。臺積電是否會妥協,等到國產晶片崛起的那一刻,都不重要了。
對美投入250億美元扶持晶片製造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