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
——日韓貿易戰一年後日韓何去何從
2020年7月26日,韓國民間最大的經濟團體——大韓商工會議所發表了以《日本出口限制1年對韓國產業界影響及應對政策》為題的報告。報告顯示,自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措施近一年以來,韓國經濟對日本進口依賴度不升反降。顯然,在過去的一年,日本對韓的經濟制裁併未如其所願,取得成效。
在此背景下,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於8月4日下達命令,扣押二戰中強徵韓國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公司)的在韓資產。在日韓貿易戰進入白熱化的一年後,韓國再次向日本發起「主動攻擊」,這是否意味著日韓兩國將會爆發新一輪外交和經濟戰?是否又會給東北亞關係帶來新的變化?不妨在思考上述問題前回顧日韓貿易戰開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
一、近年日韓關係的發展與貿易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2015年以前,日韓兩國因領土爭議、歷史問題等原因關係持續惡化。日本對韓投資、赴韓旅遊人數和韓國對日出口額逐年下降。與此同時,日韓出口結構卻趨向重合,出口相似性指數從2000年的20%增至2013年的50.1%,兩國出口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此外,韓國國內反日情緒不斷發酵,而日本國內也掀起「嫌韓」熱潮,雙方在政治和民意上都形成了對立,日韓關係陷入「政冷經冷」的僵局。
2015年,時值日本戰敗70周年,也是日韓邦交正常化50周年。當時的樸槿惠政府重新調整對日外交手段,從原來的「原則外交」轉向「雙軌外交」,將歷史問題與其他議題切割,日韓關係因而逐漸回暖。歷史問題作為日韓關係的主要障礙,其中「慰安婦問題」最具象徵性意義。韓國以日韓關係好轉為契機,呼籲日本認真面對和解決「慰安婦問題」。隨後,在美國積極斡旋和推動下,日韓兩國政府突然宣布:雙方已達成「慰安婦協議」,表示「慰安婦問題」將通過協議履行得到「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與政府態度截然不同的是,韓國國民對韓國政府的解決方式表示強烈的憤怒。因此,文在寅政府上臺便成立「慰安婦協議」專案小組,調查該協議籤署過程,並向日本表明其對協議的不滿。2017年12月28日,韓國政府證實樸槿惠政府時期與日本達成的「慰安婦協議」存在「幕後交易」,並非得到圓滿解決。
二戰時期「強制徵用勞工」事件是影響日韓兩國關係的另一個重要歷史問題。1965年,韓國為1032684名二戰期間被日本徵用的勞工,向日本提出總計3.64億美元的補償款。雙方最終商定由日本提供3億美元無償援助、2億美元有償援助,以及3億美元商業貸款,「一次性解決」受害者索賠問題。而韓國則放棄「索賠權」,接受「經濟合作」。但韓國認為,該協議籤訂於樸正熙獨裁執政時期,有違國民意志,政府也並未將補償款交予真正的受害者,便一再否定當時協議。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仲裁決定,如果新日鐵住金公司不向二戰期間被其徵用的4名勞工進行單獨賠償,將強制扣押並變賣其在韓境內財產。日本對此極其不滿。兩國因歷史問題再次隔空喊話,將衝突升級。
Tips1:什麼是雙軌外交?
將歷史問題與韓日關係的其他議題分割,堅持本國固有原則立場的同時,以務實的態度恢復與日本在安全和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調整對日關係。
二、 日韓貿易戰中雙方政策演進
2019 年 6 月 28 日,在 G20 大阪峰會上,東道主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文在寅上演了「八秒交情」,短暫握手後拒不交流,象徵著日韓關係跌入冰點。次日,日本宣布對韓國「禁運制裁」。8 月 2 日,日本政府通過新版《出口貿易管理令》,宣布將韓國從友好國家「白名單」中剔除,自8月28日起停止向其出口三種享有優惠待遇的半導體材料氟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氧化氫。自此,日韓貿易戰正式爆發。面對日本對韓國半導體產業鏈的「精準打擊」,韓國立即做出了相應的反制裁措施。韓國國民則通過「No Japan」(抵制日貨)等運動展開對抗。至今日韓兩國仍在各方面摩擦不斷。
韓國反制裁三張外交牌
日韓貿易戰中雙方政策時間線
Tip2:什麼是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
該協定是於2016年11月籤署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NSC)常任委員會的決定文件,也是1965年日韓兩國關係正常化後兩國籤署的唯一的軍事協定。該協定籤署後,日韓兩國共享朝鮮核武器、飛彈等2級以下軍事機密。
Tip3:什麼是氟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氧化氫?
氟聚醯亞胺:製造無色透明、傳到屬性良好的智慧型手機屏幕的上佳材料。
光刻膠:半導體製作過程中的核心材料。
高純度氧化氫:半導體產業關鍵性的基礎化工材料之一,常用於晶片等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的清洗。
三、日韓貿易戰對日韓兩國影響
日韓貿易戰對韓國的影響
大韓商工會議所7月26日發表的《日本出口限制1年對韓國產業界影響及應對政策》報告顯示,日本採取出口管制措施後,韓國產業界整體對日進口比重呈曲折下降趨勢。具體來看, 2019年第一季度韓國對日進口在整體進口產業中所佔比重為9.8%,日本對韓實施出口限制後,同年第四季度,該比重下降至9.0%。
該報告指出,日本此次出口限制對韓國企業造成的直接影響,幾乎「無關痛癢」。此外,大韓商工會議所聯合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對302家日貿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4%的受訪企業表示在日本出口限制中未受損失。而真正遭受損失的受訪企業僅佔總體的16%。其中,主要損失項依次為交易時間延長(57%)、交易規模縮小(32%)、交易中斷(9%)。
意味著日本雖將韓國剔除「白名單」後,使得過去日本企業向韓國出口的1120種戰略物資的「公開一般許可」在未來三年內將失效。但當韓國企業與日本「內部合規計劃」(ICP)企業進行商業貿易時,即使日本企業未持有「公開一般許可」,也能獲得類似於過去的優待。且以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等為首的韓國大企業,皆已與日本ICP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因此,日本對韓所採取的出口限制實際上並未對日韓兩國大企業間進出口貿易產生太大的影響。此前雖有專家對韓國半導體產業作出發展不良的預測,但即便在日韓貿易戰爆發後,韓國國內仍有一定的原材料庫存可滿足企業生產,因此半導體行業短期內並不會停產。另外,鑑於對韓完全「禁運」也會給日本產業發展造成損失,因此日本也逐漸展開了對韓出口審批手續的調整,降低貿易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藉由此次日韓貿易爭端讓韓國半導體產業結構中存在已久的問題浮出水面。此前,韓國在其半導體製造工藝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後,對半導體上遊材料和設備產業的投資熱情呈下降趨勢,韓國政府對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的扶持力也明顯下降。如2009年,貿易工業與能源部對半導體研發支持預算為1003億韓元,到17年卻減少到了314億韓元,進而造成行業人才短缺問題。且韓國半導體產業原材料進口渠道相對單一,過於依賴日本(2019年1月到5月,對日本光刻膠、氟化氫、氟聚醯亞胺三種產品依賴度分別達到93.7%、91.9%和46.3%),導致韓國企業在面對如日本半導體材料出口限制等突發情況時只能處於被動局面,未能有效分散相應風險。
日韓貿易戰對日本的影響
在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後的一年,日本表現得極為乏力,並未展現出有力打擊韓國的外交牌。部分學者認為,日本此次對韓國進行的經濟制裁是出於對本國企業利益考量而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日韓出口結構趨向重合,出口相似性指數逐年增長讓日本開始重視韓國這一「小國」,希望在韓國未完全發展壯大之前進行制裁。
此外,從氟化氫供應鏈來看,韓國對日依賴度由2019年5月的42.4%,至2020年5月已下降至9.5%,日本半導體供應商在韓市場佔有率大幅下降,中國及韓國本土供應商佔有率則急速增加。而也因為韓國至今仍持續發酵的「No Japan」運動,2020年4月韓國進口日本消費品同比下降率高達37.2%。正如在貿易戰伊始,日本細微加工研究所CEO兼所長湯之上隆所預測的,「最終結果上來看,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只會讓日本半導體產商失去與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大企業之間的信任,影響日韓經濟貿易。(中略)簡單來說,日本政府不過是自掘墳墓,且其代價將會極大」。
四、 日韓貿易戰與東北亞國際關係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日韓作為全球產業鏈關鍵一環及中國的近鄰,雙方爆發貿易戰必然會給致力於構建中日韓自由經濟貿易區(FTP)、希望維持東北亞平衡的中國帶來複雜的影響。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有「機」有「危」
韓國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京燁分析稱,日韓經濟糾紛若擴大,兩國電子電器行業都將受損,而中國相關產品產量可能將因此增加2.1%。
《日本經濟新聞》稱,包括經由香港在內,中國半導體存儲器進口的48%來自韓國企業。中國企業也可以向美國美光採購DRAM,但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能在多大程度上從美國進口替代品仍是未知數。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中國或許能借日韓經貿摩擦獲得競爭優勢。報導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過去數十年,韓日壟斷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如今市場出現空白,中國的新興企業或許會成為新選擇。
對東北亞經濟地緣政治的影響
國際問題專家、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敦球在《韓日貿易戰:東北亞地緣政治轉型陣痛的產物》一文中分析稱,各種統計數據表明,日本發起對韓貿易制裁,並不是由日韓貿易結構對日本不利而引起的,而是「日本對韓國的政治報復」。韓日貿易戰的實質,是政治鬥爭和外交戰略較量的延伸。目前的韓日矛盾全面爆發也絕非偶然。韓日矛盾的集中爆發,就是地緣政治陣痛的具體表現之一。只有在完成東北亞地緣秩序重組、實現東北亞經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之時,東北亞地區才能更好地融合,並走向和諧發展。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孫興傑在《日韓對立與東北亞靈活三角外交時代》一文中分析稱,日韓關係出現如此劇烈變化的原因在於日韓關係出現了重大裂解與重構,東北亞的冷戰冰川在消融,可能是新秩序的開始,東北亞走向混沌階段,為靈活的三角外交創造了條件。當然,靈活三角關係並不是混沌無序,而是為各方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重大問題提供了條件。比如中日韓三方的合作與會晤可以超越經濟議題,將半島無核化也納入其中;從地區秩序構建角度吸納朝鮮加入到東北亞經濟合作之中,等等。靈活三角關係既是一種過渡狀態,也是構建新秩序的契機,更是區域內各個國家外交智慧的考驗。
小結
距日本打響日韓貿易戰第一槍已一年有餘,在此期間內日韓雙方就經濟、外交等方面擦槍走火,處處皆是戰場。在近年來急劇變化的全球化背景之下,韓日雙方爭執不斷,不僅不利於兩國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也對建構中韓日東北亞三國友好互助的三邊關係產生了負面影響。
作為東北亞地緣政治中的一對至關重要的雙邊關係,日韓關係將來如何演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乃至整個東北亞地緣經濟政治格局都將帶來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此次貿易戰若能在雙方可以接受的範圍下畫上句號,或將成為解決韓日兩國多年糾葛的契機,進而推動中日韓三國互為平等、尊重的「正三角形」關係的構建,引領東北亞地緣政治局勢由「混沌」走向「新秩序」。
END
參考資料
文獻:
張玉嬌:《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6月。
金載勳:《限制於反限制:韓日半導體貿易摩擦中的雙邊博弈》,《日本研究》,2020年第1期
李婷婷:《貿易摩擦與日韓關係新變局》,《現代國際關係》,2019年第8期
網站:
http://korea.people.com.cn/n1/2019/0917/c407882-31357978.html
https://style.nikkei.com/article/DGXZZO54644540R20C20A1000000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001ec13479ecec81ef4124ed1dd86112f1a19c8f
https://eetimes.jp/ee/articles/1907/10/news027_4.html
https://www.nishinippon.co.jp/item/n/622209/
http://korea.people.com.cn/n1/2020/0730/c407882-31803219.html
https://www.zhihu.com/market/paid_magazine/1180593735723962368/section/1180593882743697408
http://cjkeizai.j.people.com.cn/n1/2020/0525/c368505-31722566.html
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907/16/244631.html
http://m.ce.cn/gj/gd/201907/16/t20190716_32627681.shtml
http://cjkeizai.j.people.com.cn/n1/2020/0525/c368505-31722566.html
http://www.korcham.net/nCham/Service/Economy/appl/KcciReportDetail.asp?SEQ_NO_C010=20120933032&CHAM_CD=B001
文案:
李 桓
何牧嶺
屠子琳
周一諾
設計:
周一諾
李 桓
繪圖:
林奕妮
監製:
方柔尹
往期明察秋毫
求分享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