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摩擦指望第三方斡旋,拜登將如何避免站隊

2021-01-08 第一財經

僵持了一年半的日韓貿易摩擦,有沒有可能在今年破局?

2021年伊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了2020年全年韓國的對外貿易成績單。其中,2020年韓國累計出口5128.5億美元,同比減少5.4%,不過,這已經是韓國連續第4年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進口方面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韓國累計進口4672.3億美元,同比下滑7.2%。

自此,韓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達到了456.2億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為17.3%。這也是韓國連續第12年出現貿易順差。

產業通商資源部在聲明中表示,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導致韓國去年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隨著去年下半年各國陸續解封,需求逐漸復甦,韓國的出口額放緩幅度好於預期。

疫情疊加貿易摩擦

就細分國家來看,2020年韓國對日貿易逆差208.4億美元,較上年增加16.8億美元。其中,韓國對日本出口額為250.8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11.8%;自日本的進口額為459.2億美元,較上年減少3.5%。

從具體項目來看,汽車零部件、石油化工產品等是韓國對日減少出口的主要項目。其中,韓國對日本汽車零部件出口減少34.9%,石油製品出口減少了32.5%,石油化學製品出口減少了25.1%。此外,鋼鐵等項目的出口也大幅減少。

對此,韓媒認為,對日貿易逆差增加,一方面是因韓國對日主力產品出口受疫情的影響而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始於2019年年中的日韓貿易摩擦仍在發酵,且疫情下的雙方並沒有緩解對立的態勢。

2019年7月初,日本政府因二戰期間勞工賠償問題未果,宣布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原材料加強管控。這三種半導體原料(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氟化氫),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面板以及電視液晶屏,同時光刻膠也是半導體產品的核心材質。韓方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出口平均佔韓國出口總額的25%,而日本在這三種材料上佔全球比例分別為90%、87%和60%。因此,日本此舉被視為「掐住」了韓國經濟的咽喉。

隨後,這場日韓間的出口管制爭端迅速蔓延至經濟、貿易、文化等多個領域,日韓間的緊張態勢驟然升級。

其中,韓國民間還由此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運動,諸如快消品牌優衣庫、車企尼桑等日本企業在韓國連連受挫,致使企業在韓國市場的業績驟然下滑,關門、閉店成為了日企在韓躲避貿易摩擦的直接選擇。

除了民間的對立,雙方還將對方移除各自的貿易「白名單」,並把一紙訴狀遞交至世貿組織(WTO),以期通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討個公道。韓國政府曾在2019年11月暫停就日本出口管制措施訴諸WTO。兩國隨後就出口管制議題恢復對話。然而,韓方在2020年6月初宣布重新尋求WTO作出裁定,原因是日方缺乏以對話化解貿易爭端的意願。

日媒認為,鑑於WTO如今面臨仲裁法官人員更替問題、總幹事競選等各種變數,雙方在WTO的較勁恐怕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

目前,日韓兩國依舊受到疫情的困擾,且抗議形勢依然嚴峻。本周,日本局部地區將再次進入「緊急狀態」,韓國疫情重災區的首都圈則仍維持在僅次於疫情最高級3級的2.5級。

指望拜登?

日媒認為,2021年日韓雙邊關係仍將處於低谷,指望雙方通過各自妥協緩和當前局勢並不現實,因此需要第三方的斡旋。而誰最適合擔任這調停的角色?日媒認為,莫過於即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

日韓皆為美國的盟友。在此前雙方貿易摩擦不斷激化時,韓國政府一度指望美國總統川普介入,緩解盟友間的矛盾。川普本人也在多個場合表示,收到了韓方的信息,但令韓方失望的是,川普並沒有積極介入,而僅派遣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分別到訪了日韓兩國,聽取了雙方的訴求。史迪威在行前就明確表示,美國願敦促日韓兩國通過對話解決當前貿易爭端,但並沒有介入的打算。

日媒認為,拜登或利用時任總統歐巴馬政府中的經驗,在日韓貿易摩擦中扮演一個幕後調停者的角色。一位日本資深外交官表示:「相信拜登領導的美國新政府會強化與盟友間的關係。但問題是,他對於日韓關係的改善究竟有多少期許?」

在此前競選時,拜登曾指責川普政府在過去的四年中將日韓等盟友的關係搞得一團糟,因此,修復與盟友的關係是新政府的當務之急。為此,拜登已提名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擔任他政府中的國務卿。布林肯曾在歐巴馬政府中出任過副國務卿一職,當時積極遊走在美日韓之間,深化了三方關係。

靜岡縣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小針進(Susumu Kohari)則直言,菅義偉政府不會與韓國方面達成和解協議或者雙邊關係在他的任期中出現緩和,因為在此前擔任官房長官期間,菅義偉對於韓國領導人並不信任。「即便美國方面希望日韓關係緩和,但對於日韓雙方而言,戰時賠償問題是個繞不過的坎,美方最好的做法就是避免站隊。」他說。

此外,拜登本人也在2016年接受美媒採訪時坦言,日韓關係調停並不容易。小針進認為,短期內,日韓之間的僵局依舊無解,尤其是今年,菅義偉面臨10月大選是否連任的問題,而韓國各黨派方面也在為此後的大選布局、尋找合適的候選人,可見各方都不會示弱和讓步。

相關焦點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歷史問題作為日韓關係的主要障礙,其中「慰安婦問題」最具象徵性意義。韓國以日韓關係好轉為契機,呼籲日本認真面對和解決「慰安婦問題」。隨後,在美國積極斡旋和推動下,日韓兩國政府突然宣布:雙方已達成「慰安婦協議」,表示「慰安婦問題」將通過協議履行得到「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與政府態度截然不同的是,韓國國民對韓國政府的解決方式表示強烈的憤怒。
  • 日韓貿易摩擦升級!日本將韓國踢出「白名單」,是出於報復?
    輯:葉風校對:陳城近日,日本和韓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正在逐漸加劇,日本政府決定將韓國從享受貿易便利的名單中徹底剔除。日韓貿易摩擦是歷史積怨韓國曾經是日本貿易白名單中唯一的亞洲國家,但是如今也成為了第一個被日本政府所正式除名的國家。日本的這一措施,如果真的落實,那麼將對兩國之間的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受到影響的產業裡面還包括了類似手機,汽車等關鍵行業。
  • 中德兩國同意協商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針對中德兩國領導人日前就推動協商解決中歐光伏產業貿易摩擦達成的共識,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9月1日晚發表談話稱,中德兩國應積極落實兩國總理達成的共識,大力推動雙方業界通過協商、合作的方式,妥善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 日韓貿易戰一年 誰最受傷
    如今,一年已過,日韓不僅沒能重歸於好,反而在這個問題上越纏越深。日韓貿易關係本就如履薄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又讓企業再受一擊,無論是韓國半導體企業,還是深受韓國抵制的日本企業,日子可能都不好過。世貿組織(WTO)恢復面對面工作後的首次爭端解決機制理事會,被日本和韓國「拿下」了。
  • 中美貿易摩擦:本質、影響、進展與展望
    但是,我們在一開始就鮮明提出了一些與市場流行觀點不同但被後續形勢演化所不斷驗證的判斷:「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這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中美貿易摩擦,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略定力」。美國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自己,如何解決民粹主義、過度消費模式、貧富差距太大、特裡芬難題等。
  • 日韓半導體爭端一年後摩擦再起,兩國關係再陷「戰後最差」?
    對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副教授王簫軻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日韓關係趨於惡化,但並非沒有改善的機會,如果鄰國斡旋,維持地區的經濟合作,或能促使日韓兩國緩和矛盾。另外,如果日韓繼續交惡,美國也會對韓國施壓。
  • 歐盟撤銷對華電信反補貼調查 中歐經貿摩擦「降溫」
    在中歐高層的斡旋下,中歐電信設備爭端案的解決方式在業界人士的意料中,跟去年的光伏產品爭端案一樣——達成了和解。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第28屆中國-歐盟經貿混委會上說,中歐雙方就歐盟撤銷對華無線電通信設備反補貼案取得共識。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表示,中歐雙方在多項議題上達成共識,歐方承諾立即啟動撤銷無線電通信設備反補貼案內部程序。這是繼中歐光伏案、葡萄酒案、多晶矽案之後,中歐通過高層磋商和談判後,又一樁「和解」的貿易摩擦。
  • 廉德瑰:中美貿易戰與日美貿易摩擦及同盟悖論
    一、摩擦與自主限制中美貿易戰實際上是日美貿易摩擦的翻版,美國是在用過去打壓日本的方法打壓中國。日美雖是同盟關係,但兩國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經常不一致,經濟摩擦一直不斷。紡織品摩擦,即紡織品貿易摩擦是日美同盟悖論的最初表現形式。20世紀50—60年代,日本通過戰後恢復,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
  • 貿易摩擦升級,韓國飛日本票價居然降至不到10美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溫家越】日韓貿易摩擦升級,兩國緊張關係不斷升級,影響也輻射至旅遊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10日報導稱,近期從韓國飛往日本的機票價格竟低至10美元以下。自日韓爆發經貿摩擦以來,韓國民眾的反日情緒日漸升溫,赴日韓國遊客不斷減少。韓國最大航空公司大韓航空7月29日宣布,將從9月3日起停飛韓國釜山至日本北海道札幌的航班。該公司表示,停飛首爾至北海道旭川的航班也在考慮之中。此外,韓國廉價航空公司德威航空、易斯達航空和釜山航空也相繼宣布削減或停飛韓國至日本的航班。
  • 松下電器本間哲朗:全球營運的企業,避免不了貿易摩擦的影響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集團代表董事專務、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在年會上表示,作為全球營運的企業,實在避免不了貿易摩擦的影響。
  • 在Twitter上,三大央媒是如何做「中美貿易摩擦」報導的?-虎嗅網
    這意味國際受眾對中美貿易摩擦的討論熱度高、範圍廣,同時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負面輿情,這些都對主流媒體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報導與傳播提出了挑戰。作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主流媒體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究竟應該如何報導,選擇怎樣的形式來呈現經濟議題,以及如何進行有效傳播,諸此種種都是值得探討的研究性議題。
  • 貿易摩擦2.0
    >● 某種程度上看,現在就處於中美摩擦1.0階段是貿易摩擦,以《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告終。而且騰訊本身也有網際網路投行的角色,在美國投資的公司也有大幾十家了,這些業務又該如何規避風險?
  • 俄外長:如接到請求俄方不會拒絕為中美從中斡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0日消息,俄羅斯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表示,如果接到有關請求,俄方不會拒絕為中美兩國從中斡旋。拉夫羅夫在「普裡馬科夫報告會」網絡會議上說:「如果請我們這樣做,如果有這樣的興趣,我們不會拒絕。
  • 日韓貿易戰一年 中美怎麼看?
    日韓是全球兩個科技有影響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貿易戰,全球自然備受關注。中美是全球兩個科技有決斷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任何衝突,更可能改變世界科技格局。所以,我認為中美,有必要關注日韓貿易戰一年得失,規劃好自己之後的行動。
  • 232,301:中美貿易摩擦中最火的兩個數,是什麼意思?
    在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中,有兩個高頻詞:「301調查」和「232措施」。這兩個詞到底指什麼?又有什麼力量竟然可以挑起中美兩大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我認為301調查也好,232措施也好,都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快速崛起,而232措施針對的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更只是一個藉口。」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
  • 日韓互相「拉黑」 昔日夥伴為何「拔刀」相向?
    近日,日韓貿易摩擦升級。8月2日,日本政府決定把韓國從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中除名,28日開始施行。作為反制,韓國政府當天表示,也將把日本移出本國的貿易「白色清單」,並將加速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日方出口管制。一名韓國外交部前官員表示,韓日關係眼下的「最低點」與先前的「最低點」有「質的不同」,韓日夥伴關係「已經脫軌」。
  • 日韓矛盾難以緩和!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貿易戰兩敗俱傷
    歷史問題的存在本就讓雙方生了間隙,再加上近一年來的貿易戰,韓日兩國再次爆發嚴重摩擦。事實上,日韓雙方的貿易戰實則是一場兩敗俱傷的鬥爭。此前,就有媒體指出,日本對韓實施的限制出口措施或將導致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近4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28億元),這相當於三星集團三分之一的全年營收。在這場貿易戰中,日本也很難獨善其身,據估計,日本也將面臨1700億韓元的損失。
  • ...張玉環:從應對貿易摩擦到預防經濟脫鉤:2019年中國經濟外交形勢...
    (四)第三方市場合作發展迅速第三方市場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興方式,這是中國「一帶一路」外交的重要創新。2019年,中國先後與阿拉伯國家、英國、奧地利等國談及或達成了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
  • 中美開年貿易摩擦頻繁 計算機家電等將受衝擊
    由於川普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隨著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外界正關注是否會有越來越多中國產品被施以懲罰性關稅。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這類產品金額約為11億美元。  新年伊始,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頻繁,中美之間貿易摩擦會升級為貿易戰嗎?哪些行業將受衝擊?中國企業怎樣應對?
  • 斡旋造句和解釋_斡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斡旋(wò xuán)。近義詞有:調停,調解,排解,調處,轉圜,挽救。周旋;奔走活動。[郭沫若《小皮篋》:「(央克列維奇)想把他歷年來所搜藏的中西書籍拿來躉賣。他曾經託我為他斡旋。」]也指調解、調停。[他們兩人矛盾很深,你從中斡旋斡旋。]斡旋參考例句:1、經過他的居中斡旋,這件事總算完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