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這些漢字竟然都被外國人拿走做了表情包

2021-01-05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顏文字、表情包、Emoji,近年已經成了社交平臺的溝通必備。古希臘的「倉頡」或許不會想到,他造字的收官之作——ω,居然被後人拿去賣萌.......

(喵嗚~~~)

出於思維慣性,大家可能會覺得文字的這種妙用源自「萌死人不償命」的二次元,但是並不然:這其實是三次元情趣智慧的傑作......

1881年3月30日,

在PUCK雜誌上刊登了被稱為

「TYPOGRAPHICAL ART」(印刷藝術)

四個顏文字

Joy(開心)

Melancholy(憂鬱)

Indifference(冷漠)

Astonishment(驚奇)

這是顏文字在世界上的第一次系統性記載。

儘管受到活字印刷技術上的技術限制,

但那時人們腦子也和今人一樣活泛:

幾個標點一通華麗的排列組合,

栩栩如生的表情便躍然紙上。

顏文字同樣深受科技大拿的喜愛。1982年的某天,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 (Scott E Fahlman) 留下了一個句子「我要講笑話的時候就用這個符號 :-)」

I propose tha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 sequence for joke markers::-)Scott E Fahlman / 19-Sep-82 11:44

之後,顏文字伴隨網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千家萬戶。

As SMS and the internet became widespread in the late 1990s, emoticons beca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were commonly used on text messages, internet forums and e-mails.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簡訊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顏文字變得越來越流行,並普遍用於簡訊、網絡論壇和電子郵件。

顏文字極大潤滑了文字表述,讓書寫變得不那麼枯燥、生澀。在表情包和符號表情誕生之前,這些簡單的線條、常見或者古怪的符號,一直扮演著大家「鍵盤上的面孔」。其中的一些經典表情還留存到了今天,被常常使用。

An emoticon short for "emotion icon", also known simply as an emote, is a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f a facial expression using characters—usually punctuation marks, numbers, and letters to express a person's feelings or mood, or as a time-saving method.

emoticon(顏文字)是emotion icon(表情、符號)的縮寫,也被簡稱為emote,是一種用字符(通常是標點符號、數字和字母)來表達一個人的情感或情緒的方法,也是可以節省時間的方法。

In Western countries, emoticons are usually written at a right angl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text.

在西方國家,表情符號通常與文字閱讀方向成直角。

比如:-) 和 :-( ,雖然對大家的頸椎不太友好,但大家也能一眼看出來,哪個是哭、哪個是笑。

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外國朋友更多地接觸到了漢字,並且驚喜地意識到,這種來自東方古國的奇妙符號,竟也是一個組成顏文字的素材寶庫。

而且,不認得漢字也讓外國網友們擺脫了字義上的束縛,從而「望形生義」,啃出了各種新姿勢:

「皿(mǐn)」就是器皿的皿。

本義是指碗、盆一類的食器。

因為看起來像是咬牙切齒的樣子,

所以多用在表達憤怒的顏文字中,

比如:

(╬ ̄皿 ̄) ヽ(o`皿′o)

( 皿 ) || ( 皿).

外國小夥伴用得也是很順手了——

還有人會加在網名裡,

或許用來表示自己的小暴脾氣

不過單單一個「皿」字,

有時候還Get不到那麼多的憤怒值。

這時候就得用上「皿」的升級版↓

在表情包界你就可以看到——

(`益′╬) (;益`)

( °益°) 彡 ┻━┻

つ益つ ─=≡ΣO))AAAA...

外國小夥伴是這麼用的

受限於語言水平,

我們多數人看不太懂寫的是啥,

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字裡行間,

透著一股「無能狂怒」的氣質......

再看看下面這個字

「個」能變成啥樣的表情包?

(個_個)

多看兩秒,像不像水汪汪的大眼睛?

各國網友也是玩得不亦樂乎

「罒(wǎng)」一般指利用網狀物捕捉獵物。

而網友們用它來表現

沒有神採的死魚眼,(罒 д 罒)

或者嘻嘻的這種齜牙:

(罒`)(*罒`*)

「灬(huǒ 或 biāo)」原指烈火,

是由「火」演變而成。

可在廣大網友的眼中,

「灬」更像是蠢萌蠢萌的小鬍鬚,

有時候也可以當害羞的紅暈。

( 灬 ) (-灬-『)

( ˙灬˙ ) (*●灬●)

(灬 艸灬) (灬ω灬)

川 最早是「汗」的意思,

也會被用來模擬飄逸的頭髮。

不過在普通顏文字

加上兩邊的小順毛之後,

呆萌程度更是直線上升——

(ω`)→川ω`川

(QдQ`)→川QдQ`川

「弌(yī)」 是「壹」的異體字寫法,

現在已經被淘汰了。

不過這個字在表情包界就厲害了。

雖然單獨看還看不出啥,

但如果多個連用,

就可以模擬動作、光波、水柱等特效。

大家一起用心感受一下:

文字版的「龜派氣功」和「魔貫光殺炮」

是怎樣的的一種視覺體驗:

(д)σ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弌

乙( ° ° )σ弌弌弌弌弌弌弌 (;;ω;; э)З

( -ω)▄︻┻┳══━弌弌弌弌

還有一些漢字,看起來非常像某個物品,它們也被用表情裡。

◆「滷」常被老外用來表示殺蟲劑。

畫風通常都是這樣的:( ▼▼)/滷

不過仔細看這個字,確實有點像殺蟲劑的瓶子,還是按壓噴霧式的。

◆「自」看起來就像是插了根吸管的杯子:( ^_^)o自

碰杯:( ^_^)o自自o(^_^ )

還有很多這樣「漢字活用」的例子

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是有一個字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英國的西漢姆球迷中,

許多的推特名都帶著「父」字。

相信不看球的朋友

都不容易參透其中玄機,

直到看到了他們的隊徽……

牆裡開花香的不僅是牆外,中國網友們也在重定義著自己的文字。比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囧」,現在看到之後都會條件反射出一張「囧臉」,恰好讀音又是「窘迫」的「窘」字,簡直就是完美的文字表情。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集形象、聲音和意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信達雅」是對漢字詞語的考量標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漢字的作用不僅是表意,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傳承方式。每一個漢字以及詞組的形成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直以來,

漢字在外國人心目中都是

酷、潮、時髦的代表,

很多老外不懂漢字的意思

但是這些體現漢字魅力的顏文字

老外們在日常生活中卻用的非常順手

在「漢語熱」的熱潮之中,漢字的力量正在逐漸地顯現出來。作為古老悠久,且音、形、義結合的文字,漢字的學習固然是有難度的。可它的難度卻抵消不了它的熱度,正如歌裡所唱的「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出現「全世界都在寫漢字」的盛況。

當你有機會走到更大的世界,帶著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把中國文化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用國際語言傳播中華文化,向更多外國人講述地道中國故事,你需要一本經典又實用的中英雙語中國文化故事讀本。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組織國內外教育界、翻譯界權威專家編寫。本書採用漢英對照形式,通過不同級別內容的變化,幫助青少年中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雙重提升。

相關焦點

  • 表情包為什麼在中國這麼火?!外國人也用表情包嗎?
    (被網友「玩壞」的張學友)(教授精選較流行的表情包)沒想到表情包還可以這樣玩姚明表情包火到了國外「姚明囧臉」在中國火了好幾年,令人震驚的是,它竟然火到了國外!埃及盧克索的路牌,標牌上的文字是:不要逆行,當地導遊表示這個表情包很火。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
    這幾個漢字只有一筆,卻很少有人認識:「丶(zhu)」「丨(shu)」「亅(jue)」「乚(hao)」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同樣也是博大精深,漢字這麼多,大家肯定不會都認識,比如一些筆畫特別多的漢字。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漢字表情包」要有正確打開方式
    ,可以快速、簡潔表達觀點的各種「表情包」一直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近日,由漢字組成的「表情包」也開始在內地網絡流行,年輕人根據漢字的外形,賦予其新的意義,如用「尖」字代表正在飛行的飛機,「點」字為一輛側面停放的坦克,「叢」字則是海裡的帆船。(2月7日中新社)   網絡語言層出不窮,每一年都會掀起新的熱潮。對待網言網語,人們的態度也在發生著轉變,從最初的難以接受、不能理解,到現在坦然面對甚至樂在其中。
  • 外國人咋學中國網絡流行語 玩轉表情包助力學中文
    「洪荒少女」傅園慧在裡約奧運會遊泳比賽後接受採訪時充滿個性的誇張表情,被網友配上文字製作成表情包;韓國小網紅宋民國萌化人心的可愛動作也被製作成動態圖片,成為無數女生微信聊天時的必備表情。不知不覺間,中文表情包已然成為一套通用、流行的網絡話語表達體系,「表情包文化」也逐漸進入主流文化視野,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網絡文化現象。
  • 中國表情包讓老外崩潰,這些外國表情包你也未必懂
    如今,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最常見的網絡交流方式,無論在哪個國家的社交媒體上,都一定會有表情包的身影。人們以時下流行的形象為素材,有時還會配上一系列有趣的文字製成表情包,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地傳遞特定情感。不過,表情包並不像emoji符號那樣全球通用。
  • 玩轉輸入法-表情包和表情符號信手拈來
    最開始人們網上聊天多用表情符號,後來越來越生動都是動圖表情包。現在搜狗、百度等輸入法主推表情包,其實在聊天窗口表情包還可以,發個表情鬥個圖還可以,寫文章冷不防出來個表情包很難受,表情符號就不一樣了,哪裡都可以支持,文藝青年首選φ(゜▽゜*)。
  • 別再吐槽四六級難了,看看外國人做的中文試題,心裡好受多了!
    外國人做我們中文考卷到底有多難?哈哈哈,就看我們中國人玩不玩套路了!不開玩笑了,上試捲來:嗯,小編看了都有點難度啊。那我先自己來做一做。這個「羈絆」對「自由」應該可以,「墨守成規」對「除舊布新」也應該可以,難就難在這個「出淤泥而不染」怎麼對?想了好久才想出一個「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句子來,但這恐怕不是正確答案!
  • 這些真的不是亂碼,是漢字!竟然一個都不認識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使用輸入法的時候,總是會在翻閱他們的時候看到各種各樣自己從來沒見過的字體,甚至有有時候我們都開始懷疑這些文字到底是不是還是一些一起拿我們所不知道的符號,但是講道理,自從小編聽過《生僻字》這首歌以後,才知道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進擊的日語表情包!中國表情包加上日語,頓時就高大上起來了!
    進擊的日語表情包!中國表情包加上日語,頓時就高大上起來了! 你知道中國的表情包加上日語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畫風嗎?一起來學習一下,我覺得大家都會比較佩服這些表情包的製作者,真是太有才了,不懂日語都不配用表情包了!知道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雙語:各國外國人都喜歡用啥表情包?
    通過統計各個國家推特用戶們最喜歡的表情,就可以看到這些國家存在著這樣的傾向。   在巴西、哥倫比亞和阿根廷這些以喜好音樂而出名的國家,人們最喜歡的是音樂符。   本周早些時候,谷歌發布了一系列新表情包,以此來更好的吸引其多樣化的用戶群。
  • 漢語複雜難學,美國專家:外國人的漢語試卷,中國人亦不會做
    "播音腔"熟練背誦古詩文,在2018年11月26日,俄羅斯甚至將漢語納入本地"高考";這些都彰顯了漢語,正在被國際社會認同並學習。漢語是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使用漢語的人口,超過了全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其實中國的漢語與漢字,並非完全一樣,漢字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那時就有符號般的文字;根據《禮記》記載,在周朝時期就已經統一了天下文字,後來先秦諸子百家達成共識,用"雅音"作為漢語共同語言,其中大家熟知的《詩》、《書》都是"雅音";到了秦朝漢字才開始完成統一規範
  •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有沒有哪兩個漢字,相似到難以分辨?
    實際上這兩個詞都不能進行組詞。左側的「袛」是短衣的意思而「祗」這是恭敬的意思。與「神」組詞的是「祇」,另外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衹」,這樣4個字放在一起,你還能分清嗎?不信下面我再說出幾個:「胄、冑」他們的讀音都是「zhóu」區別在於下面一個是「月」一個是「冃」;再比如「柿、杮」,一個是柿子的「柿」,一個則是削下來的木頭「杮」(f èi)。這樣的雙胞胎兄弟姐妹實在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 表情包使用登上熱搜,微笑表情代表不禮貌?
    「我們有一個詩歌討論群,大家每天都在裡面發自己最新的詩歌作品,社員們還會互相鼓勵,有的發豎大拇指表情,有人發鼓掌,微笑表情也是經常發的。」王阿姨說,經常會在一句話末尾加上一個微笑表情,表達高興,感覺很活潑。「發表情包就是為了活躍氣氛,和冷漠、『呵呵』沒什麼關係吧。」街頭採訪中,不少「媽媽輩」的受訪者均表示了對「發微笑表情就是不禮貌」的不理解。
  • 表情包使用引發大討論,我們該時刻注意「表情管理」嗎?
    60 後阿姨群裡,表情包使用很頻繁 " 我們有一個詩歌討論群,大家每天都在裡面發自己最新的詩歌作品,社員們還會互相鼓勵,有的發豎大拇指表情,有人發鼓掌,微笑表情也是經常發的。"
  • 外國人直呼中文難學,為此發明了漢字鍵盤,網友:無從下手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 二戰結束後,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提高,文化交流的頻繁,影響力的加大。有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的人被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所吸引,他們有的來遊玩美麗的風景、有的來工作、有的來留學、有的甚至是定居。
  •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中國人
    潛心收集漢字資料 廿年努力修成正果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國人  2011年一元復始時節,當《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顯示屏播出,用笑容形象詮釋中國國家新形象的時候,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另一種古老的形象代表——漢字,也正通過網際網路引起廣泛關注,向世界悄然傳遞著中國的聲音
  • 甲骨文版表情包出爐——單身狗、白富美可以這樣寫!
    把甲骨文變成表情包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單身狗、白富美、有沒有等是這樣寫的。表情包一經上線就在網絡上火了起來,漢字起源於甲骨文,是由象形表義發展而來的圖形符號文字,造字開始就有』表情包』的魅力,一經動畫激活,就更活靈活現。
  • 外國專家直言:除了中華民族之外,誰也別想弄懂漢字的精髓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的發展,在許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成就,因此外國人也對中國許多方面的發展非常看好。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國旅遊,有的人有選擇在這定居,所以在我們國家看見外國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這不就有外國專家直言:除了中華民族之外,誰也別想弄懂漢字的精髓,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是怎麼回事吧。其實在民國時期,有很多的大師都說過,中國之所以這麼落後,就是因為以前的思想導致的,是受以前思想的拖累。
  • 「|」、「丶」、「灬」原來都是漢字
    N海都網記者 翁海霞 海都網訊以漢語為母語的我們,對博大精深的漢字恐怕也時常遇到卡殼的情況,如「|」,是筆畫中的「豎」?還是數字中的「一」?日前,@驢小毛Mo就在微博上發布了對這個字的解讀,被數萬網友瘋狂轉發。 「剛剛才知道,『|』竟然是個漢字。」@驢小毛Mo說,隨後附圖,將「|」的幾種讀法、寫法等都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