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翻了!蘇東坡22封最美手札,「書卷氣」爆棚

2021-01-08 中華網文化頻道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極具個性意趣的風格,滿紙都是濃濃書卷氣。

蘇軾《致季常尺牘》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

行書,30.3 X 4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是蘇軾謫居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時寫給朋友陳季常的信札。陳季常是蘇軾老長官陳希亮的兒子,喜談佛法,晚年隱居在黃州、光州之間,因為與當時謫居在黃州的蘇軾時有往來,便成了好友。在這封信札中,蘇軾託陳季常向王君轉達:王君所索取的黃居寀畫龍已暫借給曹光州,一旦曹光州還畫以後,他便馬上還給王君。 原文: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才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蘇軾《歸安丘園帖》



蘇軾《歸安丘園帖》,又名《致於厚宮使正議尺牘》。書於元祐元年(1086)。紙本。行書,信札一則。凡十行,計90字。25.6釐米×31.1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軾啟。前日少致區區,重煩誨答,且審臺侯康勝,感慰兼及。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脫否爾?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為恨。人還,布謝不宣。軾頓首再拜子厚宮使正議兄執事。十二月廿九日。

蘇軾《尊丈帖》



蘇軾《尊丈帖》 約書於1093年(元祐八年)

釋文:尊丈不及作書 近以中婦喪亡 公私紛冗 殊無聊也 且為達此懇 軾又白

蘇軾《邂逅帖》


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東武帖》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東武小邦 不煩牛刀 實無可以上助萬一者 非不盡也 雖隔數政 猶望掩惡耳 真州房緡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軾又上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手札。衝和自然,輕鬆自如,筆墨揮灑之間,別有一種書卷氣息和超塵脫俗的筆情墨韻。

蘇軾《覆盆子帖》



蘇軾《覆盆子帖 》,紙本,行書,信札一則

凡六行,計44字,27.7釐米×44.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覆盆子甚煩採寄,感作之至。令子一相訪,值出未見,當令人呼見之也。季常先生一書,並信物一小角,請送達。軾白。

此札乃一便條,末二行似代替箋封之言。如是,則此札便是給陳季常的了。觀《季常帖》,亦乃近似此帖之便條,且書體頗相近。

蘇軾《京酒帖》



釋文:京酒一壺送上 孟堅近晚 必更佳 軾上道源兄 十四日

蘇軾《京酒帖》,書於1080年(元豐三年),行書。

蘇軾《廷平郭君帖》


蘇軾《廷平郭君帖》,書於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軾啟 辱教 具審孝履支持 承來日遂行 適請數客 未得走別 來晨如不甚早發 當詣見次 梅君書寫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賚書去 且為致懇 酒兩壺 以飲從者而已 不宣 軾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蘇軾《令子帖》



蘇軾《令子帖》,約書於紹元年(1094)。

紙本。行書,尺牘一則。凡4行,計50字。

30.3釐米×25.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令 子 所 示專在意來日相 見即達之 但未必有益也 輒送十緡 省 為一 莫之用 患 難流落中 深 愧不能 展 毫末 也 不罪 不罪 軾 手 啟

蘇軾《寶月帖》



蘇軾《寶月帖》 書於1065年(治平二年) 行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編人《蘇氏一門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態,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靈變無常,神採飛揚。行間氣脈貫串,全幅氣韻生動。筆法精嚴,但不拘束;姿態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無法之間。作者的學問才氣發於筆端,與書札的蕭散風格相吻合。

釋文:大人令致懇 為催了禮書 事冗 未及上問 昨日得寶月書 書背承批問也 令子監簿必安勝 未及修染 軾頓首

蘇軾《北遊帖》


蘇軾行書《北遊帖》又名《致坐主久上人尺牘》。書於元豐元年(1078)。紙本。信札一則。凡9行,計61字。26.1釐米×29.5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職事帖》



蘇軾《職事帖》 書於1083年(元豐六年)

蘇軾《職事帖》 書於1083年(元豐六年),《職事帖》又名《致主簿曹君尺牘》。

釋文:軾啟。袞袞職事,日不暇給,竟不獲款奉,愧負不可言。特辱訪別,惋悵不已。信宿起居佳勝。明日成行否?不克詣違,千萬保重、保重!新酒兩壺,輒持上,不罪浼瀆。不一一。軾再拜主簿曹君親家閣下。八月十九日。

蘇軾《陽羨帖》


蘇軾《陽羨帖》 書於1085年(元豐八年)


釋文:軾雖已買田陽羨,然亦末足伏臘。禪師前所言下備鄰莊,果如何,託得之面議,試為經度之。景純家田亦為議過,已面白,得之此不詳雲也。冗事時漬高懷,想不深罪也。軾再拜。

蘇軾《久留帖》


蘇軾《久留帖》 書於1085年(元豐八年)


蘇軾《屏事帖》



蘇軾《屏事帖》 書於1085年(元豐八年)

釋文:

宣猷丈丈計已屏事齋居 未敢上狀 至常乃附區區 軾惶恐

蘇軾《歸園帖》



蘇軾《歸園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歸園帖》下筆嚴謹,書法風格敦厚淳樸,是蘇軾一件難得的書法精品。

釋文: 此確雲同歸院,亦不雲宿於院中,不知別有文字謬得?是宿學士院為復。只是此家傳說如此?乞更批示。軾白。今嘗改云:宿學士院為復,且只依舊雲宿待漏舍,幸,批示。

下面請手機橫屏,以便觀賞——

蘇軾《治平帖》卷



蘇軾《治平帖》卷,宋,蘇軾書

紙本,行書,縱29.2cm,橫45.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軾啟:久別思念不忘,遠想體中佳勝,法眷各無恙。佛閣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數年念經,度得幾人徒弟。應師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頭橋、堋頭兩處墳塋,必煩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頻與提舉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歸去,相見未間,惟保愛之,不宣。軾手啟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師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治平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容主要是委託鄉僧照管墳塋之事。根據帖後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當是蘇軾於北宋熙寧年間在京師時所作,時年約30餘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徵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流韻勝」,並譽之為「世間墨寶」。

蘇軾《渡海帖》



蘇軾《渡海帖》,行書,元豐三年(1100)

紙本,28.6X40.2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符三年(1100),蘇軾被詔徙廉州(今廣西合浦),路過澄邁(今海南澄邁)時未遇趙夢得,便留下此札。為其晚年書跡之代表,如同東坡自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全作信筆寫來,渾然天成。此札用筆勁利,結體斜向右上,時人認為頗有李邕(北海)之風,如黃庭堅語:「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

釋文: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雲。恐已到桂府。若果尒。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尒。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忽忽留此帋。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

蘇軾《春中帖》



《春中帖》頁,宋,蘇軾書,紙本

行書,縱28.2cm,橫43.1cm

本帖鑑藏印有「奎章閣鑑書博士」、「柯氏清玩」、「柯九思鑑□真跡」、「江恂」、「王禹卿氏」。

此帖是蘇軾寫給範純粹(德孺)的信札。範純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的第四子。宋神宗元豐年間,共有五路軍團出兵討伐西夏,其中包括由高遵裕率領的環慶軍和由劉昌祚率領的涇原軍。《宋史》卷三一四《範純粹本傳》記載,北宋元豐末年,範純粹因調和討伐西夏的遵裕、昌祚兩路軍的矛盾有功,神宗將他由陝西轉運判官進為轉運副使,這與帖中德孺之官銜「運使金部」是一致的。據此可知,此信札的書寫時間應為元豐末年,即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蘇軾年約50歲左右。帖中「二哥」是指範純仁(範仲淹次子)。

此帖筆法自然流暢,寓巧於拙,儀態淳古,有渾厚凝重之韻致。雖有缺字、殘損,仍不失為蘇軾中年時期的上乘作品。

蘇軾《獲見帖 》


蘇軾《獲見帖》,紙本,行書


縱27.7釐米,橫38.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亦名《致長官董侯尺牘》,信札一則。書於北宋神宗元十五年(1082)六月二十八日。

釋文:軾啟。近者經由。獲見為幸。過辱遣人賜書。得聞起居佳勝。感慰兼極。忝命出於餘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會未緣。萬萬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軾冉拜。長官董侯閣下。六月廿八日。

蘇軾《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



《新歲展慶帖》與《人來得書帖》二帖合裝為一卷。卷後有董其昌跋。鑑藏印有「御府書印」、「御府寶繪」、項元汴諸印、安岐諸印等。此二帖均是蘇軾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新歲展慶帖》是相約陳慥與公擇(李常)同於上元時在黃州相會之事;《人來得書帖》是為陳慥的哥哥伯誠之死而慰問陳慥所作。

釋文:

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遊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註)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餘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文閣下。正月二日。   另紙行書:子由亦曾言(此字旁註),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相關焦點

  • 美術觀察|淺議書法中的書卷氣、金石氣和廟堂氣!
    在書法品評中,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這幾個概念是經常遇到的,所反映的是三種不同的藝術範疇,各自包含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語言和主體精神。書卷氣「書卷氣」是在宋代文興武廢的社會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翰墨寫心、書畫寄情所產生的一個藝術概念,之後一直沿用至今,總體風格表現為優美、流美、柔美,具體可包括人格精神和技法特點兩重含義。首先,它是一種文人精神的釋放。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其實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審視的話,衡量一件書法境界高下的標準僅有一條,那就是「書卷氣」。有著「書卷氣」的書法韻味無窮,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書法並非單純的技法體現,一件書法作品,能夠體現出的是書法的內在涵養,其情緒的變化,其內在性格的寫照,而某些「館閣體」或者「工藝美術字」書法其首要目的是閹割自己的性格和情感,通過大量重複的機械練習,變成機器一般的書寫工具,這樣最終迷失了自己。
  • 《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兼得書信書法之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最近讀《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裡面有影印手札,可以呈現書信的原貌,讓人能領略文字之美時兼得書法之佳,可謂一「讀」兩得。眼下拍賣市場上文人書信價格節節看漲,早年30萬包全場的傳奇早已不再,現在名人一通書信簡單一頁,寥寥幾行,動輒上萬起,夏承燾作為一代詞宗,近年來,他的書信行情也節節看漲,早就破萬,《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書中收錄了夏承燾的手札73封,算算這個行情,手捧的這本書除了實物真的重以外,心裡也覺得這本書很有份量。
  • 這才是蘇東坡最好的書法,字字神鬼莫測,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
    這一年是宋神宗元祐八年,這一年蘇東坡58歲,是他去世的前六年,在蘇東坡晚年的時候,他徹悟人生,人生境界以及人格修養和學問高度已經是他人生中的最佳狀態,而這時候他的書法,更是入神坐照的境界。這一年他寫下了這件著名的《李白仙詩卷》。
  • 價值千金的書法手札墨跡
    其中各類信札多達四千七百八十餘封,包括張佩綸與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陳寶琛等重要歷史人物的往來信札,內容涉及晚清的政治、外交、人事等方方面面,可謂洋洋大觀。可以想見,這批信札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多麼重要的價值,有不少第一手資料、重要線索可以發掘和研究。就書法價值、典藏價值而言,也是不可低估的,更不要說拍賣市場價值了。
  • 她是法學博士,書法洋溢著古雅濃鬱的書卷氣,名叫郭雅君
    在女書法家中,郭雅君可以是一位佼佼者,她是法學博士,她的書風凝重提煉,骨格筆力渾厚,書法作品洋溢著古雅濃鬱的書卷氣息,欣賞她的書法,賞心悅目。郭雅君,北京人,法學博士,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主任、篆刻委員會主任,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等。
  • 總書記引用蘇東坡名典知多少!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五、學習類腹有詩書氣自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文章以華採為末,而以體用為本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六、
  • 馥鬱書卷氣,清雅茶點香——安怡然
    氤氬書卷氣,瀰漫茶點香是"書茶香"書店的特色,亦希望能成為您在背負生活壓力,大踏步前行途中的驛站。卸下包袱,暫時忘卻,遠離高速運轉的網絡或通訊設備,一品茶香,一憶書墨,回到"書茶香",追憶初心,尋找本我。
  • 《蘇東坡傳》第一章 文忠公
    雷電擊毀石碑一事,使蘇東坡身後的名氣越來越大。他死後的前十年之間,凡石碑上刻有蘇東坡的詩文或他的字的,都奉令銷毀,他的著作嚴禁印行,他在世時一切官銜也全予剝奪。當時有作家在雜記中曾記有如下文句:「東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崇寧大觀間,海外蘇詩盛行。是時朝廷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
  • 《蘇東坡傳》: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蘇東坡
    你永遠想不到,這就是那個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北宋文壇盟主蘇東坡。他從韓愈手中接過北宋文壇領袖的接力棒,用詩詞、用文章、用才華,更是用無限的人格魅力徵服眾人。林語堂先生赴美之時,在大宗行李中,特別帶上蘇東坡著的珍貴古籍,讀過他的札記、七百首詩詞,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
  • 一起讀古詩詞丨「河東獅吼」,源自蘇東坡「嫉妒心」爆棚的名作
    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捶打牆壁,一度弄得陳慥很是尷尬,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慥。《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忌妒心爆棚的蘇軾,在詩中調侃了好友陳慥,也留下了「河東獅吼」的成語,為後人留下了一段幽默風趣的笑談。
  • 蘇東坡與佛印燒豬的不解之緣
    夜半時分,蘇東坡甦醒過來。窗外,江月低垂,濤聲陣陣。床是寶覺的禪塌。他知道自己又喝多了。酒醒之後的蘇東坡,再也睡不著了。他便索興在房間雪白的牆壁上,筆舞龍蛇:《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這樣的場景究竟發生多少回了,蘇東坡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 康震教授書法蒼勁灑脫,富有書卷氣,專家卻說:沒有靈魂!
    筆者也以為,康震書法運筆自如,蒼勁灑脫,又流暢自然,清幽俊逸,富有書卷氣,讓人看著很舒服,也折射出了他豐富的學識和卓爾不群的才氣。亦有人這樣稱讚他的書法:意之所至,隨形賦體,常行於不可不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已臻收放自如、隨心所欲之境也。
  • 蘇東坡遇上佛印,每天都是愚人節
    蘇東坡有許多朋友,也有多位出家好友,其中與佛印禪師交往最密。佛印是江西饒州人,俗家名叫謝端卿。年幼時讀儒書,通古今之蘊。學問與蘇東坡不相上下。有一天,謝端卿到京城應舉,東坡學士聞其才名,邀他談論。兩人從此互相敬愛,經常在一起談詩飲酒,最後成了莫逆之交。真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學問相當志同道合。
  • mhy:帳號手札給你自己查吧!
    問題在於現在很多商家開始使用外掛腳本來刷取初始號,而這樣的號我們就稱為科技號,被封禁的概率很大。我們下面就來講講怎麼看是不是科技號。原神初始號怎麼防封?mhy:帳號手札給你自己查吧!想要驗證初始號是否是科技號,目前最穩定和精確的方法就是查看米遊社APP中記載的帳號手札,在手札中玩家們能夠選擇查詢建號當天的原石獲取記錄,從開局第一個傳送點解鎖獎勵開始算起,如果第一個傳送點到第三個任務獎勵20原石獎勵的時間小於8分鐘,那麼基本上都是腳本號,是不安全的。如果這個間隔時間超過15分鐘,那麼基本上都是真正的手刷號了。
  • 妙妙Style教你《迪士尼美圖妙妙貼》創意旅行手札
    想在旅行時擁有難忘回憶和感動,迪士尼全新美圖應用《迪士尼美圖妙妙貼》為你輕鬆打造專屬旅行手札。DIY式圖文美化功能,讓每一個沿途風景都成為你的獨家記憶。足跡:專屬「妙妙」明信片由迪士尼官方出品的 《迪士尼美圖妙妙貼》擁有DIY式美圖編輯、專屬文字手札兩大特色功能。
  • 一生通透,蘇東坡卻將人生答案放進了《枯木怪石圖》
    是直率氣,是凌雲氣。東坡和米芾米芾在一旁看傻了,上前問,為什麼不分竹節來畫呢?東坡笑答:「竹生時,何嘗逐節生?」進而,東坡又畫竹葉,以濃墨為竹面,以淡墨為竹背。這一招,正是跟文同學的。他與文同,同為「湖州畫派」。一竿竹,見性情。文同與蘇東坡,一個迂迴柔軟,一個爽直磊落。
  • 蘇東坡與佛印的較量,蘇東坡每次刁難,佛印應對堪稱神回復
    一、東坡吃草這則故事佛印沒在場但也頗為有趣,說有一次蘇東坡去金山寺,小沙彌開門,蘇東坡就想著佔佔便宜,問道:「禿驢何在?」沒成想這個小沙彌對道:「東坡吃草。」讓蘇軾尷尬不已,本來想嘲笑佛印是個禿驢,沒想到被人作驢,而且還沒法還口。
  • 蘇東坡與揚州的故事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寫道:「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但這些也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 《劍與遠徵》命運困境2泛黃的手札怎麼獲取 泛黃的手札獲取方法
    導 讀 劍與遠徵命運困境2泛黃的手札怎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