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一周健身訓練計劃

2020-12-21 騰訊網

對於剛進入健身房的新人,如何開始訓練是最關鍵的,看著健身房繁多的器械,很多人無從下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剛進入健身房應該安排的訓練!

以下是給各位的注意事項!

1、不要著急訓練

如果你是第一次進入健身房,而且之前沒有訓練基礎,那我建議你不要著急訓練,你至少要熟悉健身房的環境吧,健身房的器械都在哪裡,健身房有哪些器械,然後去逐個了解它的用途,不可盲目使用!

2、熟悉健身房的器械

現在健身器械的種類是很多的,針對同一部位的健身器械也有很多種,熟悉健身房的器械,清楚其訓練的部位。掌握訓練器械的使用方法,估計最快也,要一周的時間,如果再加上一些自由器械的使用,那時間至少要一個月,比如啞鈴、槓鈴的使用,是比較難的動作,前期是建議新人訓練以訓練使用技巧為主,不要盲目去使用大重量!

3、使用重量的問題

這是很多朋友會問到的,使用多大的重量呢?個人認為兩個方面,如果你是想去減脂的,可以按照這種方法進行嘗試,比如你是用10KG的啞鈴推肩,做了20次感覺比較吃力,那恭喜你,這個重量你是可以使用一段時間的,按照健身計劃的執行規律來說,應該是6周的時間。如果你是去增肌的,10KG的重量做了8次比較吃力,好吧,這個就是你的增肌重量了。但增肌和減脂是有區別的,能超則超,能做8個就不要做6個。增肌的過程更要提升你的最大重量。如果是提升力量的話,10KG如果只能做2-4個,那這個就是目前最合適的重量。

4、每周訓練的次數

健身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步到位的。建議前期一周維持4次的頻率,有氧訓練每周4次即可。後面隨著身體狀態的改善,可以適當的增加訓練的頻率,但不要忽略休息,可以連續兩天訓練休息一天,或者隔一天訓練隔一天休息。

相關焦點

  • 初階健身者與高階健身者之間 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很多健身多年的人,練出了一身發達的肌肉就經常以高階健身者自居,殊不知最多也就算中階健身者。如何判斷和分辨高階健身者不是以健身的時長為標準,也不是以肌肉發達為唯一標準,而是要看初階與高階之間存在的根本差別。那麼,初階健身者與高階健身者之間 最大的差距是什麼?一、肌肉圍度與形體的差距初階健身者與高階健身者最大、且最直觀的差距在於肌肉圍度。
  • 新手健身增肌,一周高效省時的訓練計劃該怎麼做?
    經常會有朋友問我怎麼做健身計劃,這其實讓我挺為難的。做一個健身計劃並不難,但每一個人的健身時間長短不一樣,體能不一樣,年齡不一樣,所以計劃肯定也不一樣。並不存在一種所有人都適合的計劃,我要是隨便丟一個計劃出去,會感覺很不負責。
  • 一周健身減肥計劃:最合理的訓練步驟,你學會了嗎?
    新手剛開始健身減肥,怎麼定製一個科學的健身計劃呢?對於減肥新手來說,他們的體能素質是比較差的,無法適應大強度的訓練,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從低強度的運動入手,這樣才能逐步提升體能素質,運動也更容易堅持下來,不容易放棄。
  • 新手初入健身房,應該怎麼安排重量訓練?附:一周健身訓練計劃
    很多人去健身房鍛鍊,也想要進行重量訓練,提高肌肉線條,卻不知道從哪些動作入手,去健身房鍛鍊的時候一臉迷茫,沒有一個科學的健身計劃,健身效率就會低下。新手初入健身房,我們應該怎麼安排力量訓練項目呢?我們要遵循這幾個健身原則:1、力量訓練的時候從大肌群開始訓練,讓大肌群帶動小肌群發展,我們的背肌、胸肌、大腿屬於大肌群,而腹肌、手臂、肩部、小腿屬於小肌群。
  • 一周的巨石強森訓練計劃,女生受得了嗎?美女健身博主給出答案!
    周末不聊訓練,和大家分享健身圈一些有趣的事情。作為好萊塢巨星中行走的健身宣傳板,巨石強森一向以強悍的肌肉示人,關於他的訓練計劃和訓練餐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不但很多男生想要遵循強森的訓練計劃,一些女生也躍躍欲試。那問題來了:女孩能否像強森一樣安排訓練計劃呢?
  • 一周健身計劃·入門
    對於剛剛進入健身房的新人,如何開始訓練是最關鍵的,看著健身房那麼多的器械,很多人無從下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剛剛進入健身房應該安排的訓練。遵照下表就可以了。
  • 健身減脂減肥,一周計劃如何安排?
    這時候很多人往往就會尋找這麼減肥減脂了,從此就走上了健身這條路。可是,作為健身新手,到底要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周減脂計劃呢?如果你下定了決心減肥,那麼小編給你帶來一周減脂計劃。(可能不是適合你的計劃,但可以參考一下)先來講一下,總體訓練的安排。時間:安排在早上和晚上。
  • 健身一周練幾次是最佳的訓練頻率?保持肌肉量最低一周要訓練幾次
    健身,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想要看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你需要保持每周有規律的訓練,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周進行幾次訓練是最佳的?如果我要保持體內的肌肉量,一周最低要進行幾次訓練呢?
  • 如何安排力量訓練,一周訓練幾次,才能提高健身效率?
    越來越多人開始加入到健身隊伍中來,他們知道堅持健身可以帶來更加健康的身體,強健的體魄,以及出色的身材線條。 健身訓練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進行有氧運動,更不能忽略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以鍛鍊自身肌肉,提高身材線條,提升自身的曲線魅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學的安排力量訓練,才能提高健身效果。
  • 健身如何安排訓練計劃?選對計劃少走彎路
    剛接觸健身,我們都有疑問,該練哪裡,做什麼動作,練多久,要全身都練一遍嗎。沒有一個明確的健身計劃讓許多新手看不到進步,這期讓帶你們走出誤區,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健身目標,是增肌還是減脂,還是想提升力量。
  • 一天練2次,一周練6天,這種健身計劃怎麼樣?
    「一天練2次,一周練6天,每次一個小時多。」「旺旺,你看看我的健身計劃怎麼樣?」一個玩家問了我一個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沒有想過一天練兩次、一周練6天的人,他對健身的興趣就不夠濃厚。因為貪練、多練,才是一個熱愛健身的人的原始衝動。但是一天練2次、一周練6天的健身計劃科學嗎?先來看一下這位玩家的計劃我來簡單複述一下這位玩家的健身計劃,高頻率的健身計劃。
  • 健身計劃實施一周總結
    健身計劃執行了一周,基本百分百完成,對於還要上班,確實好累。測了下身體各項指標,幾乎沒變。脂肪並沒有下降,看來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吃。吃的幾個問題還是很難解決,下班去健身完的晚餐比較麻煩,吃了似乎又成了長脂肪的,不吃,對於高強度健身又得不到補充,的確讓人糾結,下周嘗試就用蛋白粉和快糖類食品解決(蛋白粉加香蕉)。早餐減掉了一個饅頭量,的確對大重量有一定影響。本著所有大重量都退了一級來進行,安全第一。記得在健身房看到一個大神,他說一頓吃6個饅頭,力氣很大,但沒有腹肌,這個世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簡單實用的一周健身計劃,了解一下!
    小編記得剛開始去健身房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健身教練教什麼,什麼都記不住,練什麼動作也是一點都不標準,一周去健身房四五次,都沒有明確的規劃好自己應該練什麼,每次看見那些練得比較好的,都很羨慕同樣也有點害怕被小看。
  • 渡過新手訓練強度,如何規劃新健身計劃?什麼增肌計劃最有效
    很多人在進行健身的時候,沒有制定一個嚴格的健身計劃,導致自己不是很明確自己應該適應哪種強度的訓練,就算走進了健身房看到無數的健身器材,也不知道自己該做哪一種訓練。還有很多人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嚴格的健身計劃,並每天堅持完成屬於自己的健身計劃,堅持發現自己的身材更完美了,但是訓練強度還是在新手階段,導致自己的肌肉和身材得不到更多的提升。
  • 新人健身第2步:制定訓練計劃的原則
    上一期,我們對為什麼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做了說明,要實現目標,一個可行的計劃是十分基礎與必要的,那麼如何去制定一個符合自己的健身計劃呢?今天,我們來講一如何制定訓練計劃。1、訓練的幾個基本概念。
  • 新手如何制定自己的一周健身計劃,附動圖!
    那麼新手初入健身,該怎麼制定自己健身計劃呢?說的具體點,每周幾該鍛鍊部位什麼肌肉、是肌肉群還是孤立鍛鍊、怎麼安排一周七天的時間、該鍛鍊什麼動作、重量幾何、組數幾何、強度幾何等。今天就給新手推薦如何制定自己周計劃,都是乾貨,如果你剛好是有這方面困擾,那麼收藏本文章,相信會給你健身初期,避免少走許多彎路。
  • 拉扎爾公布一周5練的健身計劃,果然大神級
    他身高為183CM,體重為88KG要知道拉扎爾在成為世界頂級健身男模之前有著4年的職業籃球生涯!16歲的他加入了保加利亞國家青年隊。18歲的他參軍後一年半,在那裡他發現了他的職業 - 健美。於是健身就成了拉扎爾的生活中的一部分!退役後他考取了他的第一個由國家體育學院頒發的私人教練證書。拉扎爾開始了他的健身人生!通過他的健身方案他幫助更多的人開發自己的身體達到最大的潛力!
  • 如何安排一份合理的健身計劃?
    很多網友都有問過我關於如何訓練的問題,包括增肌該怎麼練啊、減脂該怎麼練啊之類的,似乎有不少人對訓練計劃的安排還有些迷茫,今天我就簡單地跟大家說一下,該如何安排健身計劃?健身計劃的安排,主要是根據個人的訓練目標、訓練頻率、訓練水平以及個人情況來定。
  • 啞鈴健身計劃一周表介紹分享一套啞鈴最佳健身計劃
    以下分享的這份啞鈴健身計劃一周表,要求練習者在一周的時間裡鍛鍊三次,可以選擇一、三、五或者二、四、六進行鍛鍊。啞鈴可以說是健身神器,因為用啞鈴幾乎可以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練到,並且用啞鈴鍛鍊的健身效果也很好,所以現在很多愛好健身的朋友們都用啞鈴在家裡練。
  • Keep產品分析,「智能訓練計劃」能否實現自律健身?
    Keep四大業務線分為:健身指導、健身社交、運動產品電商、健康管理。(1)健身指導:健身指導是Keep的核心內容,專注於線上健身視頻教學,配合運動社區分享,達到「移動健身教練」的目的。課程打包方式:免費課程、收費課程、訓練營(智能訓練計劃)及挑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