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書畫語言對西方風景油畫的影響!

2020-12-19 美術研究

內容摘要:西方人的審美思想在發生著變化,畫家們更是敏銳地察覺到中國書畫語言在繪畫中的作用。以西方人的視角與方式解讀中國文化,形成了有別於傳統西方繪畫的審美思想與實踐方式。對中國書畫語言的運用,表現出西方畫家對中國審美情趣的吸收運用,並逐漸形成新的藝術思想與形式。

關鍵詞:中國書畫 語言 西方 油畫

中國元素在西方藝術史上,無疑是一抹不可磨滅的絢麗色彩,是西方繪畫史中重要的轉折點。其中,中國書畫語言之於西方風景油畫更是如此。從最初的時期,風景油畫作為背景陪襯,到文藝復興之後,其作為獨立的畫種漸漸發展,從古典繪畫形式的描繪,到印象派開始的大肆革新,中國書畫語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觀念的學習、審美情趣的轉變、題材色彩技法等的借鑑,都對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

一、色彩影響

色彩,即不同波長的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經過不同程度的反射吸收,所呈現在人眼中的一種視覺效應。是光、物體、人眼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但是,在繪畫領域,色彩所展現的卻是另一番面貌,它有時是一種客觀表象,有時卻是一種精神內涵,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面貌也在不斷變化發展,愈加豐富。就色彩而言,中西方畫家的理解,以及在中西方傳統繪畫中的運用和表現力都是差別極大的。

在中國傳統書畫中,畫家對色彩的理解十分寬泛,在他們看來,色彩本來就是宇宙中的重要元素,是傳統文化、思想觀念的一種集合,其自身就具有重要的內涵意義,並不是僅用於描摹表現的中介載體,它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是一種人與自然的交流方式。因而,有「五色說」「隨類賦彩等色彩觀念。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畫面中,畫家們對色彩的處理是獨立且主觀的,「捨棄一切色相之表」卻「柔和一切色相之質講究氣韻生動,重視對意境的描繪與表達,極少使用豐富濃鬱的色彩,大多是白紙黑墨,或是一些淡雅素麗的墨色,運用墨的濃淡粗細來表現形象意境。

而在西方傳統繪畫中,在最初時期,色彩從屬於素描,主要表現固有色和明暗關係,畫家更注重科學性,將色彩作為表現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媒介,是一種視覺經驗的再現,依附於事物表面,而非獨立的具有自身品性的主體。他們客觀地描繪事物的色彩,用色豐富濃鬱,質感醇厚,注重的並非意境的表現,而是形象主題的傳達。

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觀者對於一幅畫的第一印象,奠定一幅作品的情感基調。在中國傳統書畫中,色彩是獨立且主觀的,呈現在畫面中,黑白是主要的語言,運用不同濃度不同面積的黑白墨色,或表示明暗、陰陽,或表現山川河流、天空白雪等。以及一些淡雅的顏色運用,畫面整體素淨雅致。色彩雖不豐富,但畫面卻不單調,傳達出多層次的意境和深刻的意味。這樣的色彩理念和用色系統隨著絲綢之路的連通,漸漸滲透西方繪畫領域。許多風景油畫家從中汲取經驗,開始嘗試運用黑白兩色以及素雅清麗的色調。

洛可可時代,華託的作品滲透著中國書畫的影子,他大量運用淺色調,以表現大氣煙霧迷濛的狀態,整個畫面沉靜和諧,如同講究意境的中國山水畫一般。他透過簡單的色彩表達大自然複雜的光影關係,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尊敬,與中國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謀而合。荷蘭風格派畫家蒙德裡安的作品《灰色的樹》中,只採用黑色和灰色兩種色調,同一些中國水墨畫只使用不同濃度的墨色樣,畫面抽象,意境陰鬱,並沒有如實描繪事物的顏色,而是對畫面中樹木及背景的色彩進行了主觀的意象化處理,與傳統西方寫實風景油畫大相逕庭,反而更似運用了中國傳統的書畫語言。

野獸派的馬蒂斯在色彩的運用上也與中國韻味不謀而合,並非寫實,而是將色彩從自然事物中解放出來,具有極強的表現意味。其作品《舞蹈》與中國古代陶瓷器上的圖案和配色方式極其相似。這就像馬蒂斯在談到繪畫創作時所說的:「創作必然要能夠反映出你自己的感受,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也是人內心靈魂的反映。而感情需要『營養',這種『營養』就得益於你對外界的觀察。」這與中國傳統書畫的色彩觀極其相似,通過觀察感受,按照不同的對象,根據不同的認識以及主觀修養,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它們的精髓與實質,同時表述畫家的自我情感,這是一種人與自然的溝通互動,交流表達,而不是將色彩僅僅作為視覺經驗的復刻依附於物象表面,生氣寥寥,缺乏生命的脈搏與情感的濃度。

二、技法影響

技法二字,「技』者,巧也,『法』者,尺度,準則也」。即所運用技巧方法的尺度與準則。在繪畫中,技法就像是「骨」,對一幅畫的氣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情感、物象,加以不同的線條、筆法、用墨,會在畫面上產生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與心理感受。在中國傳統書畫中,無論是書法的韻律,還是繪畫的寫意,都講究線條的節奏,唐代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也曾說過「無線非畫也」,線條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線條的起承轉合、粗細長短剛柔曲直以及組合方式,在表現不同形式感的同時,表達畫家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內心感受。在西方繪畫中,最初時期,畫家們重視繪畫的科學性,在作品中弱化線條,代之以明暗色彩,充分尊重客觀,追求再現真實,而後,畫家漸漸意識到線條的藝術性,開始重視線條與筆法,以表現不同的肌理情感,如挫、拍、揉、線、掃、跺、擦、砌等,並且由於油畫顏料的特性,畫家們可以按照意圖不斷修改,並不似中國的「意在筆先」,一氣呵成,因而所呈現的畫面效果也大相逕庭。

中國傳統書畫與眾不同的技法形式為西方畫家開啟了繪畫道路上的另一扇門。比如比亞茲萊的《莎樂美》,對人物的髮型進行概括表達,注重對線條的利用,流暢有力,以表現出衣服的垂順感和質感,並且非常重視描繪圍繞在人物周圍的事物,在極大程度上簡化甚至弱化背景,這與吳道子的《八十七仙人圖卷》有許多的相似點馬蒂斯在繪畫中以簡單的色彩平塗於畫布上,並不似傳統西方繪畫的厚重質感,有些甚至透出畫布的顏色質感,猶如中國書畫中墨色通透,輕盈飄逸的美感,意趣無窮。

巴爾蒂斯作為一個中國書畫的狂熱愛好者,在其風景畫中,借鑑了大量的中國書畫語言,比如,其作品《有牛的大風景》中,對樹的描繪,就運用了書法中草書的筆法,狂放不羈,灑脫自由,不求形似,但求傳神,就像中國傳統書畫中「重心略物」「不滯於物」一樣,注重表現樹木生長頑強的生命力以及畫家心中對這種堅忍品格的熱愛敬佩忽略對樹木形狀的真實再現,進而使情感不受客觀的桎梏,掙脫外形的束縛,盡情揮灑噴薄。畫面抽象奔放,寫意多於寫實。

三、構圖影響

構圖,即在一幅畫面中,每個物象所在的位置,所佔的面積,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將這些要素適當地組織起來,協調完整,以表達作者的意圖。「構圖」一詞來自西方美術,在中國傳統書畫中,並沒有構圖這稱謂,畫家往往稱其為「布局」或者「布置」。比如宋代學者郭熙提出的「三遠」布局,顧愷之畫論中的「置陳布勢」以及「謝赫六法」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也提出經營位置是畫的第一要務。雖然提法不同,但所強調的內容卻大抵一致,即構圖的重要性。

一幅畫作的境界或高或低,氣勢或磅礴或溫婉,個性或奇特或平庸,都與構圖息息相關。中國傳統書畫講究畫面的虛實關係,強調留白的重要性。虛與實相互穿插,錯錯落有致,相得益彰,加以適時恰當的留白,使畫面得以延伸,營造出一種空間感層次感,意境悠遠,給人想像的空間。畫面的布局章法主要是畫家主觀經營的結果,以達到最適合的畫面效果來直抒胸臆,表達感情。

「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在布局上,畫家的眼界寬廣而深厚,打破了時間、空間等物理限制,所畫或許並非所見,與其說畫的是眼前之景,不如說畫的是心中之境。在這一點上,西方傳統繪畫與之有著極大的差別。就像潘天壽先生所說的「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理;西方繪畫之基礎,生科學」。西方畫家秉持著科學的態度作畫,致力於將三維的物象與空間感復現於二維的平面上。西方大多的風景繪畫源於對景寫生,畫家選擇好一個時間地點,從某角度對景物進行描繪,經常採用焦點構圖法,加以光學、透視學等方法,理性嚴謹,則明確。畫面飽滿豐富,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將真實與美感相統一。

隨著中西往來愈加密切,以及科技的進步,攝影術的發明,西方畫家們開始求變求新,將中國書畫中的布局理念與構圖法則慢慢運用到創作中,從而達到了另一種讓人驚嘆的畫面美,開創了繪畫史上的新格局。野獸派的馬蒂斯曾這樣談論過構圖:「構圖就是為表現自己的情感有意識地使種種不同的因素依照裝飾的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藝術。」這一理念與西方傳統寫實類構圖法則相區別,而與中國傳統的「經營布局」相似。

在馬蒂斯的作品《考利烏爾的山》中,遠處的山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近處的水面平靜深沉,畫面中的景物有大面積的概括,有取有舍,適當留白,可以看出畫家的用心思索與經營,給人一種中國詩詞「此時無聲勝有聲」般的震撼,「無中生有即以無物生有情,給人極大的想像空間產生充沛的情緒感受,並與中國詩情畫意的韻味不謀而合。巴爾蒂斯是一位對中國文化、中國書畫極其熱愛的畫家,他的風景畫在構圖上借鑑了許多中國書畫的經營理念與布局。

比如,在其作品《格特隆》中,採用了「高遠」構圖,與其欣賞的中國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有相似之處,畫面中以山為主體,並未過多描繪其他物象,主次虛實得當,從山腳看山頂,氣勢恢宏,高聳幽暗的山給人壓迫窒息的感受。而在其作品《拉爾尚》中,畫面有虛有實,佔據畫面三分之二的天空以淺色調大面平塗,遠處天空中的雲霧,天地接壤處若有若無,隱隱約約,虛幻縹緲。而畫面下方三分之一的地面充實飽滿,真實細緻,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地、山坡以及房子。虛實對比結合,留白適度,悠遠飄逸,舒緩空靈,很好地將中國書畫的布置理念與構圖原則融合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

四、結語

中國書畫語言隨著絲綢之路進入西方世界,早已踏上了「全球化」的道路,對西方油畫的影響不單單指的是畫面效果,語言語彙的借鑑,更主要的是思想意識,文化審美的傳播、理解與運用。中國傳統書畫獨特的色彩觀,筆墨線條等技法,主觀的經營布局,以及中國書畫中的似與不似,虛實結合,氣韻生動,等等,其實是中國「禪」「道」等一系列傳統文化的外顯,具體化形象化,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

就像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所說的「藝術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交流的不斷加深,中國文化在西方世界逐漸傳播,有了生長的土壤,這樣的時代與環境,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中國傳統書畫語言在西方繪畫領域,尤其是風景油畫中產生的化學反應不僅對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更是開啟了世界美術史又一華麗震撼的篇章。作者:白羽;劉爽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摘 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 當代藝術表現為對藝術的汲取、 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形勢。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 論風景油畫創作中構圖法則的重要性,世界著名風景畫欣賞
    構圖規律在繪畫科目中具有普遍適用性,風景畫也是如此,但相對於其他繪畫科目,風景畫的構圖具有一些特殊性。構圖的運用貫穿繪畫創作的始終,掌握好構圖知識對繪畫藝術創作非常重要。所謂風景畫就是以風景為題材在特製的畫布上用油畫顏料繪製的畫種,作品的開始都基本採用線的組合來進行構圖,但這並不代表,打好草稿以後構圖就算完成了,在給作品上顏色時,同樣要注意色彩的構圖,顏色的搭配、互補也會影響到一幅畫的構圖效果。 構圖是一幅畫的靈魂它和寫文章的謀篇布局是一個道理,是為它的內容服務的。一幅畫如果有一個好的構圖,再加上其他繪畫因素的幫助,那就能打動人們的心。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二,繪畫材質的重新構建在本人油畫創作中的應用本人的油畫創作在學習多年的油畫之後陷入了困境,不管是在題材內容還是表現形式方面。在收集論文資料的過程中,對當今油畫家的繪畫材質的探索創作出語言豐富、風格鮮明的繪畫作品所吸引,啟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於是,就開始了筆者的實踐與探索之路。
  • 論油畫對中國民族藝術的影響和價值,世界人體油畫中絕世美女欣賞
    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對西方油畫的學習、模仿和超越,在不斷的學習、反覆的模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民族性的油畫特色。 隨著改革的深入,「油畫創作回歸正宗」、「油畫西洋化」成為許多畫家追逐的時尚,一時間西方各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成為畫家競相崇拜、模仿的佳作。
  • 唯見長江天際流——裴維敏風景油畫賞析
    編者按:中國油畫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多元態勢,國際及國內畫廊的繁榮興起,藝術收藏的逐步升溫,讓中國油畫創作家在油畫當代化和民族化的道路上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油畫語言。作為一位油畫家,裴維敏先生在藝術變革的道路上,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並在油畫民族化的徵途堅毅地前行著。
  • 中國畫和油畫,同屬於繪畫藝術的不同風格、語言的畫種
    李宏徐油畫寫生作品中國風景油畫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湧現出對中國山水畫元素借鑑的藝術家,他們沐浴在傳統文化的陽光裡,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創作出了大批獨具個性的中國風景油畫油畫和中國畫,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審美習慣不同、材質不同,同屬於繪畫藝術的不同風格、語言的畫種。油畫發源於西方,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西方風景油畫與中國山水畫都取材於自然景觀,但由於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又各有特色。
  • 油畫服裝秀、光影藝術秀,第四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突破畫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可見之詩」——第四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2020)系列大展於12月26日晚20:00在山東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開幕,將於12月27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本屆展覽將延續其專業化、品牌化的展覽格局,作品高端,規模龐大,共計展覽展出詹建俊、靳尚誼、全山石等30多位當代油畫名家作品30餘幅,以及包括本次展覽學術獎獲獎作品10幅,優秀獎獲獎作品10幅等在內的精品油畫作品280餘幅。本屆展覽由中國油畫學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展現當代中國油畫的風採,促進中國油畫市場的興旺繁榮,推動中國油畫事業發展。
  • 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6日訊 由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山東油畫學會、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於2020年12月13日在浙商銀行(山東)美術館開幕。
  • 線條的魅力——試論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方法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線條是最基本的造型語言,也是最富有魅力的藝術表達形式。線條的元素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西方的油畫作品當中。油畫藝術始於西方,與中國傳統的國畫藝術看似南轅北轍,毫不相干,其實從東西方藝術的發展過程來看,二者正在將不同的文化精神通過藝術這種語言方式進行滲透與融合。不論是在中國畫中,還是在油畫中,線條的運用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審美視覺。
  • 淺析中國油畫本土化的審美理念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國的藝術大師董希文就曾講過,從繪畫風格來說,我國油畫的最高目標就是將中國的意象理論融入油畫的創作當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藝術.在之後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油畫發展正是以此為基礎進行著本土化的探索和創作.
  • 美術研究|晚清時期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
    他曾在一幅上海風景畫上署名,作風與新呱相若。周呱的作品,以描繪細緻見勝。」[10]我們在《黃浦江外灘風光》中能夠看到畫家對這個殖民城市風景的異常關注。在上海這個城市,徐光啟的受洗入教影響了很多人,漸漸徐家匯成為天主教集中的區域。
  • 淺談油畫風景寫生,世界頂級風景油畫賞析,美的不像畫!
    油畫風景寫生既體現了藝術家們對自然的欣賞,又體現了藝術家們對自然的創造,對大自然的內容與色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運用,讓人們對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作為油畫創作的基礎,風景寫生在油畫繪畫學習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秉承傳統之外,作為繪畫者更加應該與時俱進,在思想觀念、繪畫理念、繪畫技巧技法上,勇於嘗試和創新,在表現形式上也要嘗試不同的表達。
  • 提香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他擅長以神話題材為主
    提香·韋切利奧出生在義大利威尼斯北部風景秀麗的卡多萊,12歲時父親帶他遊歷威尼斯,後來提香再次來到威尼斯便進了喬凡尼·貝利尼工作室學畫,與喬爾喬內是同學,從此幾乎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威尼斯。1576年的威尼斯大瘟疫,人們在北部海岸提香的別墅中找到了他,他在86歲時終於向死神屈服了。
  • 51幅全國美展入選油畫的「毒舌」點評以及油畫中國化問題
    油畫如何中國化細想油畫中國化概念,理應是條中國油畫甚至是條中國藝術的出路。但先要搞明白的是,油畫中國化的內涵及其要核是什麼。首先,油畫作為一種舶來的藝術語言門類被中國人所接受,對其的中國化改造便只能是對這一語言自身的改造而不是對訴求、形式或者其他。語言是什麼?文化的縮影!
  • 雲田畫論_淺論傳承中國山水畫之現實意義
    畢竟,咱們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基因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身上流淌著,咱們不能守著金山銀山而不知道獲取,而對於中國山水畫的深入學習與創作相當於獲得了一把能夠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大門金鑰匙,使古人的思想精華在現代社會再放光芒。可能有人要問,中國的山水畫不就是西方的風景畫嗎?都是畫一些山山水水這樣的一些景物,只不過是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而已。
  • 大師風景油畫作品欣賞,超美山水風景油畫作品
    大家喜歡油畫嗎?油畫的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所以受到很多畫家的喜愛。我們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風景油畫作品,專供油畫愛好者欣賞!作者:Dean Bradshaw風景油畫主要是以自然景物為描繪對象,它的主要技法是挫、拍、揉、線、掃、跺六個步驟,想要學好風景油畫,需要好好揣摩。
  • 美術研究|論區域性民族文化對油畫人物塑造的影響分析
    一,色彩表現方面的特徵色彩是油畫重要的表現手段,是油畫創作中重要的表現語言[6]。雲南佤族油畫人物色彩主要是以黑色為主,這與佤族人民的莊重和渾厚是分不開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色彩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物的喜怒哀樂,人物的感情表達,人物的精神傳達都能通過色彩對其進行必要的渲染,讓油畫更加形象,對人物塑造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二,人物形式語言表現方面的特徵繪畫是一種形式語言,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其情感通過色彩和形式進行全面的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形式語言成為其中的重要形式[7]。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但當代重彩以色彩為中心的形式語言具有足夠開放性和包容性,在新的語境下,東方和西方、古典與現代就可以實現共存和對話。一、當代各種思潮的碰撞五四運動時期,大規模的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傳入國內,以 「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為旗幟逐漸影響中國畫變革。其後的85思潮"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術的繁榮。
  • 「可見之詩——第四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2020)」將亮相十笏園
    12月16日,記者採訪了解到,作為第十屆中國畫節·第十三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的重要板塊之一,受中國油畫界矚目的「可見之詩——第四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2020)」系列大展,將於12月27日至明年1月26日在十笏園文化街區舉辦。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淺論東方審美意蘊在油畫中的體現
    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意蘊和民族性讓世界矚目。泔畫源於西方,油畫學習者最初是向西方大師學習,通過臨摹學習基本的技法、色彩關係,觀摩對象也是形成於西方文化背景、人文環境中的作品。而當代的油畫語言不再與過去完全一致,中國的油畫在發展中走出了西方語言體系,成為帶有東方傳統精神和審美意蘊的精神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