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2020-12-19 騰訊網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我們都知道,在那個時期,我國的軍隊武器裝備非常落後,並且時刻都存在著彈盡糧絕的窘迫境地。子彈打沒了,自然就會選擇與日軍拼刺刀。而當時日本士兵也是非常的配合,眼看我軍子彈打光了,日本人就放棄使用衝鋒鎗,直接與我軍展開白刃戰術。可即便是這樣,在最開始的白刃戰中,我軍也依然沒有撈到好處,難道日軍是處於公平的考慮嗎?顯然並不是這個原因。

因為當時日本士兵非常重視對使用刺刀的訓練,而在近身搏鬥中使用刺刀,既可以展示該國的武士道精神,又可以節約子彈。而日本軍人也在長期的訓練中,把拼刺刀的技巧練的爐火純青。而當時我軍士兵也是因為常常吃不飽飯,身體素質永遠無法與日軍相比,所以在使用白刃作戰中,也在體力上面吃了大虧。

並且按照相關資料記載,在最初我軍與日本士兵展開白刃戰,期間往往需要犧牲三個人才能幹掉一名日本鬼子。這也說明,即便是拼刺刀,日本軍隊也佔據極大的優勢。而我軍之所以會吃虧,主要訓練方面也跟不上。畢竟當時每一場戰爭下來,我軍士兵都會感到精疲力盡。所以展開白刃戰的時候,一般都是用蠻力,根本沒有什麼技巧。

而日本兵就不一樣了,他們本身就非常的嗜血,而殺人甚至會讓他們體驗一種快感,所以當時的日本兵,也特別喜歡與我軍展開肉搏。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也是非常的無奈的。當時日本雖然武器裝備精良,但該國的資源畢竟有限,所以在近身作戰中使用機槍,會讓日本人感到心疼。畢竟每一顆子彈都是錢,而戰爭看起來似乎距離解釋還很遙遠。

但我國軍人卻憑藉一腔愛國的熱情,在每次拼刺刀過程中,雖然會出現大量的傷亡,但卻依然越戰越勇。在每一場戰爭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吸取經驗,並且對白刃戰進行訓練,直到後期,與我軍拼刺刀竟然成為了日本軍隊的噩夢。從一開始的傷亡慘重,變成遍地都是日軍的屍體。如今那一時期已經過去,而現在我軍再也不會因為缺乏彈藥而產生更多無謂的傷亡。

一直以來日軍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大多數都是端著刺刀,現在看來他們也是有所考慮的。只不過他仗著自身的強大就放鬆了警惕,等到我軍士兵訓練成功,他們即使端著刺刀也打不過中國軍人。隨著我國發展的日益強大,目前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而我國也不僅為了尋求和平的發展,不會輕易與其他國家開戰。同時也為了維護區域性的和平,乃至全球的和平而做著努力。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期,與日軍拼刺刀有多艱難?抗日神劇是什麼東西?
    要知道,在整場抗日戰爭中,我軍與日軍的傷亡比可是高達6:1,是白刃戰的兩倍,而白刃戰的傷亡比已經是能夠選擇的方法中算得上是最低的一種的了。但是一般情況之下,雙方展開的白刃戰,傷亡不應該都是1:1麼,怎麼到了抗日戰場之上就如此慘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這支部隊誕生於抗日烽火中,打破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神話
    這是著名電視劇《亮劍》中的經典臺詞,像這種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有很多。通過這些電視劇,我們能親身體會到當年戰爭的慘烈。在眾多抗日題材電視劇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當我軍發起衝鋒,與日軍拼刺刀的時候,電視上的演員總是一個人打三四個日本兵,這一點其實是有違事實的。
  • 抗戰時中國軍隊和日軍拼刺刀,日軍真的退子彈嗎?其實是你想多了
    在我們平常看的很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場景。那就是中日兩軍在短兵相接的時候,日軍會主動的退掉子彈,和中國軍隊拼刺,因此很多人對日軍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大肆褒揚,那麼事實情況真是如此嗎?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全長1.28米,如果加上刺刀,全長接近1.7米,比很多日軍士兵的身高還要長。在白刃戰的時候,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所以日軍大規模的使用三八式步槍,會讓他們在肉搏戰中佔盡優勢。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一方沒有子彈後,雙方都默認要拼刺刀?
    一戰時,超過8成的陣亡士兵是死於火炮和重機槍,白刃戰已經成為非主流作戰方式;到了二戰時期,近戰利器衝鋒鎗開始大量裝備部隊,蘇軍的波波沙、德軍的MP40、美軍的湯姆遜等,這讓白刃戰、肉搏戰更加邊緣化,成為過去式。只有一處戰場發生了意外,那就是中國戰場,白刃戰、肉搏戰在抗日戰爭中仍屬於主流。這是為什麼?
  • 二戰日軍刺刀術,在中國戰場上橫行無忌,為何碰到美軍就不行了?
    拼刺刀這種東西在二戰本身就已經落伍於時代,在當時世界上的主流軍事思想中,白刃戰都是屬於被摒棄的戰術。 據統計,二戰中日本的刺刀產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多達680萬把。其不僅步槍上會裝刺刀,連機槍上面都會裝一把。很顯然,抱著機槍去拼刺刀不太現實,著更多的是心理暗示。美國人曾開玩笑說,如果大和號戰列艦能夠開到陸地上來,那日本人也一定會給它裝上刺刀的。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蘇軍對付日軍刺刀,沒有花哨!粗暴三稜刺刀,另加工兵鏟
    很多戰場報告顯示日軍在近身肉搏時表現低劣」——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印發的戰術手冊《怎樣如鬼子那樣戰鬥》中對日軍刺刀戰術的評價 抗戰初期,日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手中長長的刺刀,成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橫行最顯著的象徵之一。日軍企圖用現代化的飛機,坦克和大炮不斷摧殘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還妄圖以兇猛的刺刀戰術消磨著中國士兵的作戰勇氣。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刺刀是軍人勇武精神的體現和象徵,它雖是正宗的冷兵器,卻是在步槍這種熱兵器誕生後出現的,而且通常都是與槍配合使用。從出現至今的400餘年中,刺刀一直都是軍用步槍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而且在戰場上經常使用。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日軍的裝備在東亞對付中國和東南亞小國綽綽有餘,步槍、輕機槍加上小山炮,直接打下了半個中國。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用強大的火力給日本人上了一課,無論單兵火力還是火炮數量,日本都被美國完全碾壓。日本二戰時也在研究單兵自動武器,但是進度很慢,直到1940年才成型,那日本二戰時期到底裝備了多少衝鋒鎗呢?一、日本人的步槍,是一種信仰要了解日本軍隊為何裝備簡陋,首先要研究日軍的作戰理念。
  • 真實戰場上,大刀真能拼得過刺刀嗎?老兵:一個排被一個班挑翻
    相信很多軍迷朋友們都非常愛看抗日影視作品,在這些場景中看到最多的就是大刀霍霍向敵人砍去,看到敵人慘叫的樣子,實在是大快人心。但是影視劇作品中展現的是真實的場景嗎?真實情況並非是這樣。在現在的一些影視劇中我國軍人每每和日軍展開白刃戰的時候都是手持大刀與其戰鬥,而且戰爭中,個個都是英勇神武,甚至一個人能打翻幾十個人。僅靠手中的一把大刀,就能對付好幾個鬼子。日本兵往往見到這樣的陣仗,還沒打,就全部都嚇跑了。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些導演和編劇過度美化造成的,因為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在真正的戰場上,大刀真的能拼得過刺刀嗎?
  • 與日軍拼刺刀有多危險?自幼習武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虎口
    抗日戰爭時期,少不了要拼白刃戰,據說中國士兵單挑一個日本兵,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三條人命。三個中國人,才能換掉一個日本兵,出自著名抗戰司令員楊成武。 日軍白刃戰為何那麼厲害,無非有兩點,首先是技術好,其次是體力好,所以長期營養不良的八路軍損失巨大。
  • 日軍拼刺刀退子彈是因為武士道?錯!其實日本人根本就不退子彈!
    如果留心觀察的話,影視劇中總是會有這樣的畫面,就是日軍在戰場上與我軍戰士拼刺刀的時候,總是提前將步槍中的子彈全部清空,電視劇的解釋是怕誤傷到自己的戰友。還有人說是因為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沒子彈之後,他們也會出於武士道精神而退下子彈,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 高級軍官在戰場上使用什麼武器作戰?用小手槍的都可列入抗日神劇
    抗戰爆發以後戰場犧牲的第一位軍長,是衛立煌第14集團軍下轄的第9軍軍長郝夢齡中將,在忻口會戰中,為了督率所部獨立第5旅向日軍反擊,郝夢齡戴鋼盔持衝鋒鎗,帶著隨從人員冒險通過被敵人火力封鎖的一條小路,遭到日軍四挺機槍的交叉射擊,身中十幾彈當場陣亡,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 為啥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刺刀磨得越亮,自己死得越快
    一、打磨次數太對會損壞刀身 刺刀本身是步槍的一個配件,一般使用在近戰搏鬥,只有在近距離作戰的過程中,刺刀的作用才能顯示出來。刺刀磨的越是鋥光瓦亮,就說明刺刀打磨的時間就越久,對刀身的影響也就也大,刺刀本身就是由精鋼壓合而來,要兼顧鋒利和堅硬,如果打磨的次數太多,雖然提升了鋒利程度,但也會降低硬度,不利於刺殺格鬥。再加上刺刀的製造需要專門的工業機器,普通手工無法打造出質量上乘的刺刀,尤其在中國敵後抗日戰場上,缺乏製造刺刀的機器,對刺刀也就更加愛護了。
  • 她39歲和兒子同上黃埔,常德會戰中和日軍拼刺刀
    「人不分男女老幼 得不分南北西東 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這其中也有不少巾幗英雄,他們有的和男人一樣走上戰場和敵人直接拼殺;有的在敵後搜集情報;有的在後方努力生產節衣縮食支援前線。她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抗戰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全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抗戰奇女子周詠南。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在抗戰中,由於我軍的裝備物資匱乏,經常會尋求白刃戰的機會,和日軍展開肉搏戰。不過,即使是在肉搏戰中,我軍也很難佔到便宜。日軍的白刃戰有多強?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 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 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日軍的白刃戰很強,為何在太平洋戰場上就不管用了?原來是這原因
    日寇除了對我們擁有遠遠領先於我抗日軍民的武器裝備外,在單兵的作戰素養上,也要遠遠強於我們。因此,很多時候,抗日將士為了減少損失,都儘量地試圖和日寇展開肉搏戰、大刀戰,也就是發揮我們的人數優勢。儘管我們使用冷兵器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面對著擁有強大武裝的日寇,他們也是非常嫻熟的使用大刀或者刺刀這種冷兵器。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 彈藥打光拼刺刀的時候,為啥敵人會主動配合,而不是拿槍掃射?
    刺刀是一種冷武器。刺刀存在的原因必須有其含義和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國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期。此時,國軍與日軍激戰,刺刀在此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刺刀的戰鬥方法在抗戰中非常普遍,因為日軍經常使用這種刺刀與我們的士兵進行戰鬥。
  • 九旬老兵:解放軍陸地上打仗,真正的天下無敵,鬼子拼刺不退子彈
    王儒林身子一側,讓過敵人刺刀,順勢抓住對方槍桿,緊跟著踢襠、打喉,將日軍打翻在地。當然,說起來似乎很囉嗦,現實中卻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戰場上不能有半秒遲疑,事後英雄也曾後怕,但並不畏懼,因為八路軍的日常生活為他樹立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