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對付日軍刺刀,沒有花哨!粗暴三稜刺刀,另加工兵鏟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風千裡

Nootherarmytrainedsomuchonthebayonet.Ironically,theJapanesebayonetfightersdidnotdowellagainsttheirAmericanadversaries.Numerousafter-actionreportstellofthepoorperformanceoftheJapaneseinclosecombat.」

沒有哪支軍隊(像日軍這樣)如此重視刺刀訓練。但諷刺的是,日軍的刺刀戰術並不如美軍。很多戰場報告顯示日軍在近身肉搏時表現低劣」——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印發的戰術手冊《怎樣如鬼子那樣戰鬥》中對日軍刺刀戰術的評價

抗戰初期,日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手中長長的刺刀,成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橫行最顯著的象徵之一。日軍企圖用現代化的飛機,坦克和大炮不斷摧殘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還妄圖以兇猛的刺刀戰術消磨著中國士兵的作戰勇氣。抗戰初期,日軍憑藉三八式步槍和長刺刀,以及銃劍術訓練功底,無論是重大會戰還是局部戰役,經常能打出一邊倒的傷亡比。甚至出現了兩三名日本端著刺刀背靠背負隅頑抗,十幾名國軍士兵圍上來束手無策的情景。

抗戰時期,利用沙袋練習刺殺的日軍士兵

面對無論武器裝備,身體素質還是格鬥水平都不如自己的中國軍隊,日軍士兵的氣焰愈發囂張,對中國軍民的生命與尊嚴也極端輕視。在戰鬥間隙,殘暴的日軍甚至拿中國戰俘和平民百姓來訓練拼刺技藝,這種視人命若草芥的殘忍行徑,足見日軍野蠻的獸性。

不過,就在日軍為自己高超的刺刀術沾沾自喜時,在接下來的戰事裡,真正的考驗接踵而至。此時的日軍似乎沒有想過,他們的白刃格鬥技能之所以能夠在抗戰初期鮮逢對手,完全是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中國特定的作戰環境和作戰能力較弱的中國軍隊。首先給日軍迎頭一擊的,是蘇聯紅軍

裝上三稜刺刀的莫辛納甘M91/30式步槍比三八式步槍還要稍長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輕而易舉佔領整個東北地區,並開始和北面的蘇聯對峙。日本陸軍對蘇聯遠東一帶的國土早有野心,從1932年起就開始擴充關東軍與偽滿軍隊的規模,並屢次派遣小股部隊在邊境地帶進行襲擾。為應對遠東地區日軍越來越明顯的軍事動向,蘇聯也開始大規模調兵遣將,到1934年遠東的蘇軍規模已經達11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兵力在日軍和偽滿軍之上。雙方在邊境上的小規模衝突終於引發了邊境戰爭。

1938年7月30日,在毗鄰中朝蘇邊界線的張鼓峰一帶,日本第19師團一個步兵聯隊率先發起進攻,張鼓峰戰役爆發,在該地附近從哈桑湖到圖們江的狹長地帶,雙方先後投入五個師的兵力來往爭奪,打到最後竟成僵局。雖然最終是日方提出議和,但此戰蘇軍吃了大虧,以傷亡4000餘人的代價只殲滅日軍1500人,此戰中,日軍爐火純青的白刃戰令蘇軍吃盡了苦頭,甚至出現了1名日軍對抗20多名蘇軍的不堪場面。

1937年在遠東進行刺殺訓練的蘇軍士兵

1938年使用莫辛納甘步槍進行拼刺訓練的蘇軍士兵

這一戰果讓史達林極為震怒,前線指揮官布柳赫爾被撤換並被處決,遠東戰區的邊防部隊進行了大規模調整。事後蘇軍從備戰狀態,訓練強度和指揮調度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進,經歷大清洗以來渙散的軍紀和士氣逐步恢復。而被張鼓峰中的優勢衝昏頭腦的日本陸軍高層,則樂觀地認為蘇軍戰鬥力不堪一擊,於是在1939年在諾門罕地區再度挑起戰事,但這一回恢復元氣的蘇軍讓日本關東軍大吃一驚。

實際上,蘇軍部隊一旦組織嚴密,其戰鬥力絲毫不遜於日軍。在諾門罕一帶蘇軍憑藉大口徑榴彈炮形成的火力優勢,與大批T-26和BT-7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推進,多次將日軍的攻勢粉碎。到近距離時,雖然蘇軍此時還未裝備日後揚名的PPsh-41衝鋒鎗,但依靠火力旺盛的DP輕機槍卻能很好地阻擋日軍的大規模衝鋒。貼身肉搏時,日軍發現蘇軍的拼刺刀水平居然也不落下風。當時蘇軍已經普遍裝備了莫辛納甘M1891/30型步槍,這種步槍威力遠在日軍的三八式之上,而且其長度雖然比三八式稍短,但加上駭人的三稜長刺刀,其整體長度還比後者長出幾毫米,是非常適合短兵格鬥的利器。

如果說,日軍的刺刀術以強悍著稱,那蘇軍的白刃戰水平就是以粗暴聞名,他們沒有日本銃劍術那些複雜的技戰術,只強調發揚三稜刺的優勢,以各種方式完成直刺的動作。汲取張鼓峰教訓的蘇軍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強化了單兵格鬥的訓練,優化了士兵編組,使得戰鬥力急速恢復。在短兵格鬥時,除了步槍刺刀,蘇軍會拿起任何趁手的物件進行拼殺,比如工兵就被專門教授如何用工兵鏟來破解敵軍的刺刀。

諾門罕戰役時,伴隨BT-7坦克前進的蘇軍士兵

教授工兵如何使用工兵鏟對付刺刀的蘇軍宣傳畫

諾門罕一戰,蘇軍雖然依然傷亡較大,但從戰略到戰術全面失敗的卻是日軍,以往氣焰囂張的日本陸軍在這一戰被打出了心理陰影,在見識到蘇軍強大戰鬥力後再也不敢提及北進之策。日本侵略的目光開始轉向盛產石油的南洋地區。在海軍偷襲珍珠港美海軍基地得手後,陸軍也披掛上陣,在珍珠港的硝煙尚未散盡時就開始對英美等國在南洋的殖民地下手。

12月8日,山下奉文率領兩個師團輕裝簡從侵入英屬馬來亞,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憑藉「自行車閃擊戰」席捲整個馬來亞,直取新加坡。同日,本間雅晴的第14軍在菲律賓登陸,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將美菲聯軍打得潰不成軍,連總司令麥克阿瑟都被迫乘潛艇逃走。在馬來亞和菲律賓之戰中,日軍精銳將刺刀戰發揚到極致,而他們的對手,亦是曾經的老師,英美等國軍隊卻如張鼓峰之戰前的蘇軍一樣,戰鬥意志消沉,士氣低落,在面對日軍的自行車和長刺殺時經常不堪一擊。這也讓日本陸軍普遍對這些白人老爺,特別是美軍產生了「少爺兵不堪一戰」的印象。

在菲律賓戰役中,日軍俘虜了大批美軍

然而僅僅一年之後,這些少爺兵旺盛的戰鬥力就讓日軍開始懷疑人生。與蘇軍一樣,二戰時期的美軍非常善於在失敗後總結經驗教訓,學習敵人的長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美軍就根據日軍編寫的《1915劍術教範》和前期戰場上的經驗,編纂了一本名為《怎樣如鬼子那樣戰鬥》(HowtofightlikeaJap)的戰術小冊子並印發全軍,書中對日軍的格鬥技巧和破解辦法有非常系統的描述,並特別指出,日軍的刺刀戰術其實並不高明,完全可以在刺刀對刺刀的肉搏中找到破解之法,比如改進突刺力度和角度,直刺敵人肋骨間隙,以充分發揚美軍加蘭德步槍刺刀的優勢,加上美軍士兵充足的營養令其體能和體格全面優於日軍,在硬碰硬的白刃戰中也絲毫不吃虧。

在《怎樣如鬼子那樣戰鬥》一書中,對日軍刺刀戰術的幾個致命招數有詳盡的描述

太平洋戰爭期間練習刺刀戰術的美國陸軍士兵

更何況,在和日軍面對面拼刺刀之前,美軍就有好幾種辦法讓日軍死得很難看。在慘烈的瓜島戰役中,日軍在正面向美軍防線展開集群衝鋒,美國陸軍手上的速射武器依然是陳舊的白朗寧M1917重機槍和裝備50發彈鼓容易卡殼的湯姆遜M1928A1衝鋒鎗,普通士兵依然手持M1903栓動步槍。但就是這樣的裝備,依然在前線成片地掃倒來襲的日軍,其中約翰-巴斯隆率領兩個重機槍小隊持續抵抗日軍長達兩天,在變換陣地時甚至端起滾燙的機槍槍身掃射敵軍,最後獲得嘉獎。

而在日軍衝入火力網後,美軍又拿起衝鋒鎗,步槍,戰壕霰彈槍進行射擊,火力持續不斷。等到與美軍貼身肉搏時,美軍又祭出一件利器——M1911手槍,在太平洋戰爭前,美國陸軍已經普遍裝備了這種性能優異的半自動手槍,從士官一級開始就標配M1911作自衛武器,而普通士兵也允許自行購買,當時全美的工業都投入到戰時生產,導致普通人都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購得。在太平洋的奪島戰役中,美軍的M1911普及率已經相當高。在日軍僥倖逃過機槍,衝鋒鎗和手榴彈構築的火力網,與美士兵正面對抗時,美軍第一反應並不是端起刺刀應戰,而是從腰間拔出M1911用一陣暢快的點射將來襲的敵人撂倒。等到美軍終於想起要插上刺刀格鬥時,日軍已經所剩無幾。

進行手槍射擊訓練的美國陸軍

到了中後期,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M3衝鋒鎗和BAR自動步槍的加入讓美軍的單兵火力再上一個臺階,而相比之下日軍的速射武器只能用可憐來形容,日本孱弱的工業生產能力根本無力提供足夠的衝鋒鎗和槍彈,而其裝備的南部十四式和94式手槍,火力貧弱,性能低劣不說,生產數量還嚴重不足,根本不足以壓制美軍火力。無奈之下,日軍只得一次又一次拿出白刃戰的看家本領不顧一切地衝向美軍陣地,最終在一次又一次慘痛的傷亡後走向失敗。

相關焦點

  • 日軍自認「白刃戰」無敵,為何跟蘇軍拼刺刀就慫了?看傷亡比例就懂了
    二戰時期,有些時候因為缺乏武器裝備,同時補給也被斷,前線的士兵要想和敵人對戰,唯一的辦法只有拼刺刀,不然的話就主動投降成為俘虜。通常拿刺刀的一方必定是很虧的,因為只要敵人不靠近,你就沒有辦法,只能默默的挨打,連反抗都沒法反抗。這種情況是最憋屈的,咱們很多戰士都是如此犧牲的。
  • 56式衝鋒鎗列印立功,三稜軍刺為何無緣戰鬥?老帥:趕緊配刺刀
    圖片:「56衝」的原型AK-47裝備的是匕首式刺刀。 在仿製蘇制卡拉什尼科夫AK-47步槍時,並沒有對其配套的匕首型刺刀進行仿製。 蘇軍副總顧問表示,如果「56衝」裝刺刀則更加強了槍械的使用效能,並建議撤編56式半自動步槍,全部換成裝刺刀的「56衝」。就和蘇軍一樣全部AK。
  • 被誤讀的三稜軍刺,低成本裝備殺傷力不如刺刀,不開刃因為含砷
    這部電影中,李連杰手持三稜軍刺8秒制服數倍敵人的場面堪稱經典。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熱映,許多人對三稜軍刺這種武器心有餘悸。甚至有網友表示,三稜軍刺殺傷力遠高於普通刺刀。然而這個世人皆知的「道理」,卻是不折不扣的誤讀。事實上三稜軍刺並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甚至都有些簡陋。
  • 一把比三稜軍刺更恐怖的國產刺刀,只要被刺中,絕無生還的可能!
    關於56式三稜軍刺的傳說,一直存在,它是中國軍工技術沿襲繼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兵器的巔峰之作。 除了奇異的外形,56式三稜軍刺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它的致死率。56式三稜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癒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無法包紮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應急處理)。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後來,美軍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軍也不敢隨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二戰結束後,日本陸軍大將岡村寧次(日本戰犯)曾認為敢與日軍拼刺刀的只有中國軍隊。但是,有一點讓人不解,為什麼單單就是中日軍隊之間產生頻繁的白刃戰?
  • 為何對越反擊戰後,「三稜刺刀」被禁用?這是為什麼?
    而今天小編要來同大家講的冷兵器卻有著同其他冷兵器不一樣的威力,那就是三菱刺刀。「對越反擊戰」過後,三稜刺刀就被禁用,這是為什麼?說出來你都不一定信! 三菱刺刀在戰場上也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由此可見,三菱刺刀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了。三菱刺刀不同於別的刀,其刀型便像名字所描述的那樣,是菱形的。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日軍兇悍武器好不假,但我軍國民也不是怕死鬼,在日軍的屠刀下我國軍民的確傷亡二千多萬,但日軍也死亡近二百萬,難道那百萬日軍是自已死的?如果沒有我國軍民用土槍土炮土大刀等等武器與日軍抗爭之基礎,抗戰能堅持八年嗎?日軍會滾出中國去嗎?無數抗日軍民流血犧牲了,但他的英雄之魂永存。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一方沒有子彈後,雙方都默認要拼刺刀?
    一戰時,超過8成的陣亡士兵是死於火炮和重機槍,白刃戰已經成為非主流作戰方式;到了二戰時期,近戰利器衝鋒鎗開始大量裝備部隊,蘇軍的波波沙、德軍的MP40、美軍的湯姆遜等,這讓白刃戰、肉搏戰更加邊緣化,成為過去式。只有一處戰場發生了意外,那就是中國戰場,白刃戰、肉搏戰在抗日戰爭中仍屬於主流。這是為什麼?
  • 八路軍拼刺刀不如日軍?未必!此人一場戰鬥連續刺死二十七個鬼子
    老八路軍戰士,都是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拼刺刀上不遜色於日軍。但老紅軍畢竟是少數,八路軍擴軍後入伍的當地青年農民,拼刺上的確是不如日軍的。在抗戰的早期,由於華北戰場上的鬼子都是日軍精銳,他們訓練有素,決心頑固,戰鬥力比較強。而八路軍大發展,兵力從四萬人增加到了四十多萬,單兵素質上肯定是良莠不齊的。
  • 56式半自動槍軍用刺刀
    「56式」三稜刺刀,純中國造。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熱處理時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體皮膚則傷口很難癒合。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式全自動步槍上。
  • 世界上最「變態」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
    導語: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已被國際禁用,比中國56式刺刀還「狠毒」大家都知道,軍刀是一種在戰場上常見的冷兵器。隨著時代的發展,軍刀種類越來越多,在戰場上使用過的軍刀,成為現在的收藏品。世界上最變態的軍刀,也是刀迷們的熱愛品,但有的軍刀太過於毒性,已被國際禁用,有這麼幾把變態軍刀,比中國的56式刺刀還「狠毒」。1. 巴斯魔甲M戰鬥砍刀:這是美國產的一把軍刀,這把刀具有毒性,且鋒利。是美軍用來清理戰場的武器。在戰爭過後,為了查看有沒有敵軍假死的情況,就用這把刀在死去的屍體再刺上一刀保證死得透透地,不怕有詐屍現象出現。
  • 日軍拼刺刀前為啥先退掉子彈?與武士道精神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你看過《亮劍》這部電視劇的話應該都會這樣的情節有印象,那就是當我方戰士舉著大刀衝上去的時候,日軍也用刺刀應戰,而且他們在拼刺刀以前都會先把子彈退膛,似乎是在向我方表示自己會遵守白刃戰的規則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日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蘇軍突然停火,接下來一幕令日軍終生難忘
    1945年初,德國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場基本結束,而在全世界挑起戰火的三個惡魔元首隻剩下日本還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蘇聯在收拾完歐洲戰場之後,也騰出手來對付在中國東北盤踞的日軍了,而此時盤踞在我國東北的正是日本關東部隊。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 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抗戰時中國軍隊和日軍拼刺刀,日軍真的退子彈嗎?其實是你想多了
    那就是中日兩軍在短兵相接的時候,日軍會主動的退掉子彈,和中國軍隊拼刺,因此很多人對日軍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大肆褒揚,那麼事實情況真是如此嗎?很多人之所以宣傳這個東西,是因為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近距離穿透力強。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 與日軍拼刺刀有多危險?自幼習武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虎口
    日軍白刃戰為何那麼厲害,無非有兩點,首先是技術好,其次是體力好,所以長期營養不良的八路軍損失巨大。在短兵相交中,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即一寸長一寸強。我軍步槍加上刺刀後,槍身可達1.68米,而日本三八式步槍卻能夠達到誇張的1.8米。
  • 侵華戰爭時,八路軍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
    導語:侵華戰爭時,八路軍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侵華戰爭時期,日軍仗著自己有武器裝備以及戰鬥力上的優勢,對咱們發動侵略,還放話三個月之內就拿下。初期登陸東北的時候,前後沒有超過一個月就獲勝,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此才讓其有如此膨脹,後來本土軍隊放下芥蒂共同抗敵,從而進入長久的持續作戰階段,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為止。期間軍隊手中的資源有限,拿的武器裝備跟日軍不是一個檔次的,都是些土槍土炮,不管是威力、射程、精度都遠遠不如對方,因此造成巨大的傷亡。
  • 為啥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刺刀磨得越亮,自己死得越快
    常說「臨陣磨刀三分利」,那麼作為近代伴隨步兵作戰上百年的步槍刺刀,很多老兵卻會告訴你並不需要將刺刀磨的特別快特別鋒利,因為刺刀磨得越亮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那這種經驗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