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蘇軍突然停火,接下來一幕令日軍終生難忘

2020-12-27 網易

  引言

  「願與人民同患難,誓拚熱血固神州」,朱德元帥的這句詩慷慨激昂,表明了要為人民清除敵寇,保衛祖國山河的雄心壯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不可否認,抗日戰爭是古中國千年歷史中最濃黑的一段長夜,舉目皆是血腥,四顧沒有光明,然而,再漫長的黑夜也終究有過去的一天,再猖狂的敵人也有威視消解,窮途末路的那麼一天,關東軍曾經被稱為「皇軍之花」,一直以日軍的王牌部隊自居,

  然而,再王牌的軍隊也阻擋不了歷史的大勢,在蘇聯紅軍加入東北戰場之後,關東軍也只有節節敗退。

  

  在1945後,戰場大局已定,但是盤踞在我國東北的關東軍部隊依舊負隅頑抗,在強勢的蘇聯紅軍面前甚至不惜採用自殺式的襲擊來阻緩己方戰敗的速度,

  然而,面對日軍窮兇極惡的反撲,蘇聯卻停止了射擊,採用了日軍意料不到,卻也永遠不願回想起的一種戰術。

  那麼,當年的東北戰場到底是怎樣一個光景呢?

  一、兇徒的窮途末路

  1945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值得高呼歡慶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蔓延在全世界的戰火逐漸熄滅,和平的曙光再次照耀在滿目蒼痍的大地上,而一直在我國東北作威作福的日本關東軍部隊也終於要迎接他滅亡的命運了。

  1945年初,德國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場基本結束,而在全世界挑起戰火的三個惡魔元首隻剩下日本還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蘇聯在收拾完歐洲戰場之後,也騰出手來對付在中國東北盤踞的日軍了,而此時盤踞在我國東北的正是日本關東部隊。

  

  雖然此時日軍已經做好了與蘇聯紅軍決一死戰的準備,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蘇聯紅軍的實力,比如在空軍方面上,蘇聯方面的實力幾乎可以說是碾壓日軍,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戰術起到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在戰術安排上也犯了一些錯誤,比如關東軍曾經企圖用雷區來阻擋蘇聯紅軍前進的步伐,但是蘇聯的工兵排雷能力卻十分強大,日本的地雷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蘇聯紅軍突破防線。

  而且,從戰鬥兩方的狀態來看,此時蘇聯紅軍剛從歐洲戰場戰勝歸來,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而日方則籠罩在一片戰敗的悽風苦雨之中,氣勢上的強弱對比再加上戰術指揮和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異,導致日本關東軍在和蘇聯紅軍的對抗中節節敗退,曾經地王牌軍隊現在成了逃跑部隊,就連大本營,當時被日方稱為「新京」的長春也不得不放棄了。

  總之,邪不侵正是天道,呼喚和平是歷史規律和人民心聲,在浩浩蕩蕩的歷史大勢之前,曾經被日軍視為驕傲的日本關東軍也失去了往日的微風,在蘇聯紅軍的打擊一下一敗再敗,戰線全面潰敗。

  

  但是,日軍並不甘心承認他們的失敗,在勢如破竹的蘇聯紅軍面前,日軍想到了自殺式的襲擊方式。

  二、日軍的自殺襲擊

  戰爭就好像一頭醜陋而巨大的怪獸,瘋狂地吞噬著人性,在戰爭中,人命變成了可以隨意拋棄的東西,這裡的人命不僅僅時敵人的命,甚至還包括自己的性命。

  白刃戰鬥是抗日戰爭中,日軍經常採用的一種戰鬥方式,先用密集的火力壓制住對方,然後上刺刀拼殺,在抗戰初期,日軍的這項戰術給我國造成了不少的麻煩,而且刺刀戰刀刀見血,比槍炮更加能激起士兵的血性和戰鬥力,因此在對戰我軍時,日方總是頻頻使用,屢試不爽。

  所以,在面對蘇聯紅軍之時,日軍很自然地又想到了這套老戰術,並且再次把他擺到了戰場之上,但是,時境變遷,現在戰場上早已經不是日軍佔優勢了,而且對面的敵人也不是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而是蘇聯紅軍,所以,當這一套昔日裡屢試不爽的戰術再次出現在戰場上時,卻變成一種不折不扣的自殺式襲擊。

  

  在戰鬥中的時候,日方指揮官下達命令,讓所有人換上刺刀,發起衝鋒,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拉進與蘇軍的距離之後,在進行白刃戰,好讓蘇軍措手不及,看起來,蘇軍也特別配合,主動停止了射擊,但是在日軍衝擊到蘇軍戰壕之前的時候,讓日軍無論如何也沒有意料到的一幕出現了。

  迎接衝鋒日軍的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衝鋒鎗口,而且這種衝鋒鎗是蘇聯研製出的一種特殊款式的衝鋒鎗,叫做波波沙衝鋒鎗,這種衝鋒鎗能夠在5秒鐘之內打出70多發子彈,換言之,這一排排波波沙衝鋒鎗能夠將衝鋒上來的日軍全部覆蓋,

  這一波人頭被蘇聯的特殊武器輕鬆收割,給日軍留下了一個永世難以忘懷的噩夢。

  其實,在蘇軍面前,日本指揮官未必期望白刃戰能夠發揮多大的優勢,只是希望能夠稍微拖延一下蘇軍前進的步伐罷了,反正在日軍面前人命是輕賤的,但是,日軍指揮官始料不及的是,在蘇軍面前,這種衝鋒竟然完全演變為了自殺,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

  那麼,為何當初行之有效的戰術在蘇聯紅軍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呢?

  

  三、自殺式襲擊失敗的原因

  這世界上不存在永遠好用的戰術,所有戰術都要根據時間和情境改變,否則,只能一敗塗地。

  日軍的白刃戰術能在戰爭初期取得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雙方的武器懸殊,哪怕是號稱正規軍的國民黨中央軍隊武器裝備也完全不能與日軍相提並論,但是在面對蘇聯紅軍的時候,情況卻完全倒轉過來了,這時候,日軍還指望自殺衝鋒能夠發揮作用就完全是痴人說夢了。

  而且,在戰爭初期白刃戰術能夠我軍造成較大傷害,多少有些出其不意的因素在裡面,但是,對抗蘇聯紅軍時,已經到了戰爭的末期,日軍的戰術早就被研究透了,這時候再把白刃戰拿出來,被蘇軍的武器克制就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情了。

  總之,日軍的失敗是必然的,在窮途之中,日軍還想通過自殺式的襲擊來進行困獸之鬥,簡直是瘋狂到了極致,其實,哪怕日軍的自殺式襲擊取得成效,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更何況,日本的自殺式襲擊根本就沒有起到日軍想要的效果,這是戰略戰術所致,也是歷史大勢,天道之下的必然結果。

  

  結語

  其實,如果把眼界放寬,從整個戰場大局來思考,就會發現日軍的失敗其實早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中國戰場上日軍被打的節節敗退,無還手之力,如同喪家之犬;德國無條件投降;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給日本軍方造成了巨大的威懾,這時候已然了清楚看見日本關東軍除了失敗之外,已經沒有其他的退路了。

  但是大局已定的前提下,戰術戰略發揮作用的空間並不大,無論如何僵持,最後戰敗的結局是躲避不了的,天下大勢,浩浩蕩蕩,

  舉起屠刀的惡魔永遠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猖獗的侵略者也必將走向毀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軍上校脫掉上衣,騎著坦克發起衝鋒,一番激戰後被打成肉醬
    當年4月底,墨索裡尼被遊擊隊處死,希特勒自殺;5月,歐洲戰事宣告結束,德、意兩國戰敗。而蘇軍也由此可以抽出兵力,專門針對遠東地區。這,便是「八月風暴」的由來。8月15日,裕仁天皇發布終戰廣播,要求所有還在抵抗的日軍放下武器,馬上投降。然而,駐守北方四島的8萬日軍卻並未這麼做。8月18日凌晨2時,日軍第11戰車聯隊收到上級指示,馬上向登陸的蘇軍發起反擊作戰。
  • 蘇軍對付日軍刺刀,沒有花哨!粗暴三稜刺刀,另加工兵鏟
    雖然最終是日方提出議和,但此戰蘇軍吃了大虧,以傷亡4000餘人的代價只殲滅日軍1500人,此戰中,日軍爐火純青的白刃戰令蘇軍吃盡了苦頭,甚至出現了1名日軍對抗在諾門罕一帶蘇軍憑藉大口徑榴彈炮形成的火力優勢,與大批T-26和BT-7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推進,多次將日軍的攻勢粉碎。到近距離時,雖然蘇軍此時還未裝備日後揚名的PPsh-41衝鋒鎗,但依靠火力旺盛的DP輕機槍卻能很好地阻擋日軍的大規模衝鋒。貼身肉搏時,日軍發現蘇軍的拼刺刀水平居然也不落下風。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蘇軍200架飛機在6月22日空襲日軍陣地,日本戰鬥機和蘇軍空戰三天,日本空軍損失慘重,最後退出戰場。 朱可夫帶領的第57特別軍在7月1日向日軍進攻,在哈拉哈河用重炮和轟炸機打擊日軍第23師團,日軍被蘇軍的火力壓得喘不過氣,在堅持十天後宣布撤退修整。僅在哈拉哈河邊,日軍就遺屍4000具。
  • 老照片:當日軍「萬歲衝鋒」遭遇美國重機槍
    日軍的強悍,冷酷和所信奉的「不投降主義」為世界各國熟知。在戰鬥中,日軍以實施進攻,衝鋒為第一原則,「白刃戰」和生還概率極低的「肉彈攻擊」,成了日軍的拿手好戲。
  • 日軍大佐半輩子教別人裝甲戰,卻不聽天皇要求,騎著坦克玉碎衝鋒
    伊藤大尉報告蘇軍已經逼近國端崎以南的要點四嶺山,正與獨立步兵第282大隊激戰,從望遠鏡中已經可以看到蘇軍士兵已經登上山頂。求戰心切的池田聯隊長不待其他中隊趕到,於5時30分下令進攻,日軍坦克在步兵配合下猛衝蘇軍陣地。首批登陸的蘇軍沒有攜帶反坦克武器,無力抵抗日軍坦克的衝擊,暫時退卻。
  • 諾門罕戰役真的是蘇軍大勝嗎?其實不然,蘇軍的傷亡比日軍大
    5月28日清晨日軍第64聯隊向蒙軍發起進攻,但是此次作戰日軍的對手多了蘇聯軍隊,百分之二十的日軍傷亡,指揮官東八百藏戰死。 到了6月18日蘇聯命令朱可夫為蒙古作戰的總指揮,也許在當時日軍眼中朱可夫只是一個蘇軍將領,但其實在日後的德軍眼中,朱可夫就如同一個屠夫一樣,一路攻入柏林。朱可夫來到蒙古進行前期的偵查之後就開始準備作戰,集結軍隊、修建機場、運輸軍需物品。
  • 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世界形勢可能會怎樣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指揮官朱可夫(右一)那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世界形勢可能會怎樣?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形勢走向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假如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被日軍打敗,那遠在西方的納粹德國很可能在1939年攻下波蘭後,直接就與日本配合夾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時間可能會提前兩年。
  • 日軍大佐騎坦克衝鋒,被衝鋒鎗打成漏勺
    文/周洪新日本在二戰初期開發一款中型坦克,其設計指標,技術性能在當時世界上都是比較優秀的,這就是日軍的97式中型坦克,日本人自豪地稱其為"快心之作",也就是得意之作的意思。在二戰中這款坦克隨著日軍的鐵蹄四處殺戮,欠下累累血債。
  • 浴血302高地:五百名勇士血戰三千日軍,逼得日軍指揮官當場自殺
    一切布置妥當,就等日軍的到來了。 下午五點,前哨搜索偵察部隊在前方5裡處的山僻小路發現日軍前衛尖兵,日軍大部步騎炮聯合部隊隨後,以密集部隊湧進。雙方隨即發生戰鬥,日軍猝不及防,山路狹窄,前衛尖兵被擊斃甚多,但我方偵察隊人數較少,只得退回陣地。
  • 世界首次多兵種協同戰役:哈勒欣河蘇軍痛擊日軍
    ■ 在哈勒欣河前線的蘇軍BA-6裝甲車原標題:哈勒欣河戰役:蘇軍裝甲車痛擊日軍也許是由於國土遼闊,自沙俄時代起,俄軍就對機動能力格外重視。上世紀30年代,蘇聯紅軍擁有的裝甲車輛更是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其中基於卡車底盤研製的BA-6輪式裝甲車最受歡迎。
  • 80年前日軍在諾門罕慘敗?其實蘇軍傷亡更大,名副其實的慘勝
    從結果來說,日軍難敵持有現代化裝備和壓倒性兵力優勢的蘇軍,損兵折將,慘敗而歸,對於向來驕狂的日本陸軍而言,諾門罕成為不堪回首的魔咒,同時也對日本陸軍內部的戰略選擇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並大幅改變了作戰計劃。
  • 日軍躲進要塞不認輸,蘇軍想出兇狠方法,14000日軍只活下100人
    蘇德戰爭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交戰,由於它結束的時間早於抗日戰爭,所以蘇聯紅軍在成功擊敗德軍以後,就立刻趕赴中蘇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事實上,蘇聯會與日本關東軍交戰,僅僅是因為他們擔心日本拿下中國後,蘇聯就會成為日軍下一個侵略目標。而在兩軍交戰期間,日軍眼看著無法打敗蘇聯,就立刻躲進要塞並表示絕不認輸投降,結果蘇軍想出兇狠方法,導致14000名日軍僅存活100人。
  •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
    開始還比較順利,沒有什麼能擋得住他的,當他突進到蘇軍核心陣地時,一下子驚呆了,面前是一堆堆蘇軍的坦克和一排排的大炮,而蘇軍的坦克都特別厚實,和他們一比,日軍的坦克就如同紙糊的一樣。東八百藏後悔了,但是都到這個地步,不打也不行,他硬著頭皮發起了進攻。
  • 二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戰,已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聯丟了大臉
    而這8個戰車中隊麾下有19輛97式中型坦克、25輛95式輕型坦克和20輛95式改中型坦克,下屬兵力為750人。 可見,當時北千群島的日軍守備力量還是非常足的。
  • 太平洋戰場最慘烈一幕,20000日軍全餓死也不投降,令人不寒而慄
    1942年8月,美軍開始進行反擊,這也是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發起反擊的開始。在日本佔領下,瓜島嚴重的威脅了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物資供應線,瓜島上的日軍便成為了美軍的眼中釘,為了去除這個釘子,美軍決心攻打瓜島。日本軍隊當時認為,美國在中途島海戰之後不會很快增加兵力發起反擊,因此瓜島上的日本駐軍只有三千餘人,這些駐軍還多是以工兵為主。
  • 二戰日軍的「萬歲衝鋒」無力招架?美軍用塹壕鐵掃帚將其擊潰
    日軍在戰場上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由於裝備上落後於美軍,日軍常常採用「萬歲衝鋒」來進行反撲,面對美軍強大的火力,日本士兵用身體衝鋒,靠著近身白刃戰縮小雙方的裝備差距。面對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會產生心理恐懼,僅管在裝備上壓制日軍但是近身日軍的瘋狂,美軍常常無力招架。因此在戰爭後期的奪島戰中美軍利用一款一戰武器塹壕鐵掃帚,溫徹斯特霰彈槍,來壓制日軍,輕鬆將其擊潰。
  • 關於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我當時害怕地給了他們一梭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愛拼刺刀,由於日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訓練格鬥拼刺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謂是吃了大苦頭,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一個日本兵可以和中國三個士兵同時進行拼刺。日軍的「萬歲衝鋒」在一戰和沙俄的交戰中就開始運用了,當炮兵覆蓋敵人陣地後,步兵便立即展開進攻,衝上去和敵人進行肉搏戰,想必這也是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二戰後期由於日軍在與美軍的作戰中頻頻失利,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更是顯而易見。
  • 日軍自認「白刃戰」無敵,為何跟蘇軍拼刺刀就慫了?看傷亡比例就懂了
    同時再加上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加持,日軍覺得自己在白刃戰上是無敵的,誰也無法在這個領域上戰勝他們。但打臉的是,二戰中後期面對蘇軍時卻慫了。 蘇聯士兵對拼刺刀也有一定的研究,技術也比較高,當年蘇軍攻打關東軍的時候,跟日軍也打過幾次白刃戰,然而自那之後,再也沒有勇氣跟蘇軍拼刺刀了。
  • 近2萬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少將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在抗日時期,有不少日軍高級將領死法窩囊,如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飯冢國五郎,在擺拍照片的時候被中國士兵擊斃,死法讓人想起都好笑,還有另一位死法特別窩囊的日軍少將。更可悲的是他的運氣還很差,1939年7月1日,岡本德三跟隨日軍小林少將一起到了中國蒙古的哈拉哈河東岸,當時日軍為了在這裡防禦蒙古軍隊和蘇軍,小林少將率部近2萬人。當時日軍在東岸駐紮和蒙古軍和蘇軍在西岸,一次在巡視過程中出現矛盾,雙方開火,當時蘇軍在坦克偵查,在交火過程中佔了便宜,殺了不少日軍士兵,日軍小林少將不甘心吃虧。
  • 美軍第一次遭遇「萬歲衝鋒」,士兵毫無準備,慘遭日軍「屠殺」
    其實對於二戰的日本士兵大家都是知道其作戰悍不畏死的特點的,並且往往會在絕境時使出自殺式襲擊,這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給美軍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比如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就第一次領教了日本自殺式襲擊「萬歲衝鋒」。在當時日軍佔領了阿拉斯加附近的兩座荒島阿圖島和基斯卡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