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的「萬歲衝鋒」無力招架?美軍用塹壕鐵掃帚將其擊潰

2021-01-14 大國將令視頻

在二戰中日本以軍國主義教育給民族進行洗腦,給士兵輸入武士道精神來提高士兵為國犧牲的血性,並且培養士兵的嗜殺感。日軍在戰場上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由於裝備上落後於美軍,日軍常常採用「萬歲衝鋒」來進行反撲,面對美軍強大的火力,日本士兵用身體衝鋒,靠著近身白刃戰縮小雙方的裝備差距。面對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會產生心理恐懼,僅管在裝備上壓制日軍但是近身日軍的瘋狂,美軍常常無力招架。因此在戰爭後期的奪島戰中美軍利用一款一戰武器塹壕鐵掃帚,溫徹斯特霰彈槍,來壓制日軍,輕鬆將其擊潰。

在二戰時美軍的自動化武器程度已經很高了,對於近身白刃戰的訓練就逐漸減少了。可是在嘗試過日本的板載後,美軍為了應對開始了近身白刃戰的訓練,但是由於美國少爺兵在面對板載時日軍玩命的瘋狂,充滿恐懼的他們依然在日軍刺刀下不斷的吃苦頭。在戰鬥中日軍會利用地道以及特殊的地形藏在美軍的周圍,隨後逐漸的包圍美軍。在距離足夠近的時候就會進行「萬歲衝鋒」。這樣美軍的火力優勢沒有辦法發揮,只能和日軍近身肉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開始在軍隊中裝備專門由於近戰的裝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溫徹斯特霰彈槍。

這種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的武器,在二戰的戰場上面對日軍卻有著不錯的效果。一戰中溫徹斯特霰彈槍主要是用於對敵軍塹壕清掃,這款武器給德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可以在歐洲戰場,由於雙方的軍備自動化程度都比較高,這款老式武器也就沒有裝備部隊。可是日軍裝備中自動火力面對美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才會有這樣瘋狂的舉動,也是如此溫徹斯特霰彈槍在二戰中也有了用武之地。

在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後,美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開始了跳板戰略,對日本佔領的島嶼逐步奪取,在利用奪取的島嶼作為前線基地進行打擊。因此奪島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隊,面臨死守的日軍會瘋狂的發動「萬歲衝鋒」而這時裝備了霰彈槍的美軍,已經有了足夠的作戰經驗,面對日軍的衝鋒美軍會先用火力讓減少日軍的衝鋒人數,近戰後用霰彈槍對付。所以美軍在後期傷亡逐漸減少,有著和日軍豐富作戰經驗的士兵增多。

在戰爭的後期,日軍已經是一頭野獸在死前只剩下最後的瘋狂了。身為島國的日本,面臨著後勤補給的嚴重不足,很多守島的部隊被美軍包圍。在美軍的打擊下,日本節節敗退。但是由於武士道精神的洗腦,日軍不會選擇投降,守島士兵會在最後發起自殺性攻擊。但即使這樣依然無法改變日本最後戰敗的命運。

相關焦點

  • 老照片:當日軍「萬歲衝鋒」遭遇美國重機槍
    圖為二戰後期,在衝鋒路上被美軍擊斃的日軍。這在二戰末期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一再上演:日軍會用最後一顆手榴彈引爆自己,或用刺刀捅進自己的腹部剖腹自殺,也會揮舞著最後一件武器,衝向美軍,尋求與他的同歸於盡。
  • 關於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我當時害怕地給了他們一梭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愛拼刺刀,由於日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訓練格鬥拼刺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謂是吃了大苦頭,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一個日本兵可以和中國三個士兵同時進行拼刺。日軍的「萬歲衝鋒」在一戰和沙俄的交戰中就開始運用了,當炮兵覆蓋敵人陣地後,步兵便立即展開進攻,衝上去和敵人進行肉搏戰,想必這也是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二戰後期由於日軍在與美軍的作戰中頻頻失利,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更是顯而易見。
  • 美軍第一次遭遇「萬歲衝鋒」,士兵毫無準備,慘遭日軍「屠殺」
    美國作為如今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大家對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先進和高科技的軍事裝備,而並不是士兵的英勇善戰。其實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已經有了揭示,但凡美軍與敵人交戰,勢必會先用優勢火力對敵軍進行猛烈的打擊,隨後就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步兵的協同作戰。
  • 日軍喜歡萬歲衝鋒?面對瘋狂的日本人,美軍如何做出應對?
    眾所周知,二戰中日本的戰鬥力不俗,特別是日本軍人在戰場上的拼刺刀精神,不要命的衝鋒可以說是日軍在戰場上的常規操作,而在日美戰爭期間,對於在白刃戰毫無經驗的美軍而言,面對瘋狂的日軍,美軍士兵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 「玉碎」塞班——史上最大規模的萬歲衝鋒
    美國大兵以為日軍來襲,紛紛扣動機槍扳機,朝著黑暗之中亂打一氣。然而,萬歲衝鋒還沒有開始,這只是日軍針對前沿陣地發起的一次火力偵察行動!日本人仔細觀察了夜空中呼嘯而過的彈道,發現了美軍1營和3營之間有一片長約300碼的區域沒有任何防禦力量。於是,他們便將最精銳的陸軍士兵和坦克,集中朝這個方向發起衝擊。
  • 美軍強壯牙醫「手撕」鬼子:陣亡時身上76處傷口,幹掉98名日軍
    那麼,在真實的二戰歷史上,醫護人員當中究竟有沒有能做到"手撕"日軍的"硬漢"呢?答案是有的。此君便是我們本文的主角——來自美國陸軍第27步兵師第105步兵團第2營的上尉軍醫:班傑明·劉易斯·所羅門(Benjamin Lewis Salomon)。 1914年,所羅門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市的一個猶太家庭中。
  • 二戰日軍刺刀術,在中國戰場上橫行無忌,為何碰到美軍就不行了?
    所以,二戰日本所謂的刺刀術,並不是什麼神乎其技。其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戰場上橫行,主要是咱們落後的軍事水平,給予了日軍刺刀用武之地。 二戰中的日軍確實是非常熱衷於白刃戰,在那個以遠程火力進行殺傷的熱兵器時代,日軍依然是刀不離身。其不管軍事裝備如何發展,都會為白刃戰留有一席之地。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文/商學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之中,日軍的裝備水平其實是非常低的。雖然在中國人的印象當中,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打仗火力很猛,但那是因為彼時的中國比日本更弱罷了。其實,若和二戰時西方的強國比起來,日軍的裝備可以用簡陋來形容。
  • 如何對付躲在坑道裡負隅頑抗的日軍?火焰噴射器就是日軍的剋星
    然而M.16火焰噴射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種對峙,德軍士兵手持火焰噴射器釋放出了火焰,將塹壕裡的法國士兵都變成了法國烤肉。這一結果震驚了英法兩國,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火焰噴射器,其結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主流軍事強國都開始研發火焰噴射器了。
  • 擲彈筒,二戰日軍引以為傲的武器,讓美軍傷亡慘重,到底有多厲害
    二戰時期,日軍的大多數士兵,會攜帶一種裝備,這種裝備的名字叫做擲彈筒。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憑藉著擲彈筒,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即便是實力強橫的美軍都吃了虧,可見擲彈筒的作用有多大了。實際上這種武器,也是日軍引以為傲的一件裝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戰日軍所使用的擲彈筒到底有多厲害。
  • 二戰曾被忽視的戰鬥,科科達小徑之戰,澳軍與日軍的戰略對決
    二戰期間,為了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日本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侵略之路。"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不久,太平洋戰爭正式打響,在日軍勢如破竹的進攻下,東南亞與太平洋大部分地區都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在軍國主義的"鼓舞"下,日本將下一個目標選擇在了澳大利亞。
  • 二戰中日軍登陸過美國本土?是的,日軍還因此捧紅了一個名詞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2年春天,這裡卻成了全世界的焦點,因為這是二戰時期唯一一次被日軍侵佔美國領土的戰事。上一次外國軍隊侵佔美國領土,應該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事兒。所以,美軍對此非常重視,羅斯福總統暴跳如雷,下了死命令必須收復失地!其實,日寇並沒有完全佔領阿留申群島,他們只是佔領了其中的兩個小島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日寇為什麼要千裡迢迢的攻佔兩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呢?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在戰役開始前,慄林忠道召集了各級軍官,向他們下達了「擊殺十個敵人,才能夠擁有『萬歲衝鋒』的權利」。這一條看起來頗為奇怪的規定,卻在後來的戰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戰爭開打後,美軍依照老規矩,開始利用海空的強大優勢,一頓狂轟濫炸。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人海戰術」,美國老兵印象深刻,並非密集衝鋒
    「人海戰術」的目的在於彌補自身火力不足,在儘可能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消耗敵人,絕非簡單的密集衝鋒。對此,曾參與過韓戰的美軍187空降團老兵科爾曼有深刻的體會。該團曾參與過太平洋戰爭中的萊特島和呂宋島戰役,與日軍有過激烈交鋒,因表現優秀被美軍稱為「箭頭」。
  • 二戰日軍噴火器性能有多強?趕超美軍水平,曾和盟軍上演火之戰
    太平洋戰爭中駐守各島嶼要塞中的日軍經常成片被美軍噴火器燒死,也使日軍成為二戰中被噴火器刷分的頭號人選,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的日軍也曾熱衷發展此類武器並研發出多種型號用於實戰。一戰中日本注意到德軍戰鬥工兵噴火器打破了塹壕戰僵局,英法士兵們要麼在慘叫聲中被燒死要麼瘋狂逃走放棄機槍陣地,而日軍自己也在一戰後出兵蘇俄西伯利亞時首次接觸了該武器,並最初模仿德國產品少量生產了1式噴火器,但該噴火器存在較多不完善之處。直到上世紀30年代,日本才真正在噴火器研發方面取得進展,最終用93式噴火器取代了1式。
  • 二戰德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MG系列機槍,日軍步兵班的火力核心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戰爭的經驗教訓,使得日軍認為,為了應付可能要面對的塹壕戰,需要一種射程比手榴彈遠,同時可以像迫擊炮一樣打擊障礙物後目標的步兵支援武器。
  • 二戰日軍畸形的眼鏡兵:鏡片反光被當活靶子,指揮官眼裡就是廢物
    但是,如果你看看戰爭史,你會發現,20世紀的一個亞洲軍隊,軍人戴眼鏡是很正常的,留下的各種形象裡都有「眼鏡兵」,那就是二戰時期的日軍。二戰期間,日軍是一支「眼鏡兵」比例很高的軍隊。在後來的照片中,日本士兵戴眼鏡的比例幾乎達到50%,每張照片中一定有幾個士兵戴眼鏡。為什麼有那麼多日本軍人戴眼鏡,這個特點給日軍帶來了什麼影響?第一,全民掃盲的副作用。
  • 二戰中令日軍無比恐懼的火焰噴射器,現代戰爭中為何越來越罕見了?
    眾所周知,日軍非常善於構築戰壕、工事和掩體,但這根本擋不住美軍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烈焰。 到了戰爭中後期,一部分日軍躲藏在山洞中與美軍對抗,這時火焰噴射器更大顯身手,它不僅能夠燒死洞穴中的日軍,還能迅速耗光洞穴中的氧氣,即使日軍士兵沒被燒死也會窒息而死。在日本戰後對老兵進行的採訪中,火焰噴射器超越了戰列艦的406mm主炮與白朗寧機槍,榮登「日軍最害怕武器榜」榜首。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但是要注意,常設師團中只有第3、第6、第11、第20師團直到1945年還保留著騎兵聯隊,其他師團都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將騎兵聯隊改制為「搜索聯隊」。而日軍的搜索聯隊已經沒有戰馬,編制為2個輕裝甲車中隊(共裝備94式輕裝甲車10輛) 和2個乘卡車的步兵中隊。尤其是調往太平洋戰場的各師團,不改制也確實不行,島嶼作戰騎兵沒啥用武之地,並且美軍速射武器較多,騎兵衝鋒跟送死沒有區別,日本人再二桿子也明白這個道理。從這一層看,騎兵在二戰時期的作戰能力確實被誇大了。
  •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為何頑固到不要命的程度,一度令美軍瘮得慌
    面對日本的入侵,中國軍民鐵了心的抗擊侵略者,無數英雄不惜身家性命,奉獻了熱血和青春。太平洋戰場上,風水輪流轉,日軍若是扛不住美軍,被毀掉家園的就變成了他們。美軍有龐大的艦隊,完全可以直達日本本土,這是日本國民無法接受的。因而參戰日軍大部分陷入了瘋狂,動不動就端起刺刀大喊大叫地發起自殺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