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說起法治,你說那麼遠那麼高,接觸不到。實際上,每項執法的改革、每次的法律服務、每份的法規政策,都包含著法治的溫情和力量,讓你我更切身感受到法治如陽光、如雨露、如空氣,就在我們周邊!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司法局和全市人民一道,以法治之名,匯法治之力,聚焦依法抗疫、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暖企安商等,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下面,請跟著小編來,江門市司法局十大法治實事逐個看!!
項目一
「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項目被評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江門法治政府建設史上最亮的一道顏色
8月21日,中央依法治國辦在人民日報刊登《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江門市「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項目名列其中。這標誌著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取得「國字號」認證,成為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這是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法治領域第一個國家級榮譽,反映了我市法治土壤厚植加深、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態勢。
項目二
全省率先推廣行政執法「兩平臺」
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有了平臺和抓手
率先部署應用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以信息化手段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助推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兩平臺」推廣應用上,我市在全省做到了「四個率先」:率先出臺實施方案啟動省市一體化建設、完成本地化部署、召開推進會、實現市、縣、鎮三級全覆蓋。11月16日,《廣東省行政執法「兩平臺」推廣應用專報(六)》提出「江門市循序漸進、靶向發力的工作經驗成效顯著,為全省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兩平臺』全覆蓋樹立可複製的標杆案例」作為工作亮點向全省推廣。目前,全市232個(含所轄73個鎮街)行政執法主體全部上線應用行政執法「兩平臺」,實現網上執法辦案、公示和全流程監督。
項目三
疫情下的公共法律服務
以法為綱,聚保障之力
市委依法治市辦名義全市法律工作者發出公開信,號召全市廣大法律工作者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律師行業推行掃碼聯繫,在官網公開118名律師聯繫方式,為80多家企業開展全面「法治體檢」,開展法治宣講活動250多場,向公眾、企業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和其他相關法律服務2500多次。推出法律援助「全域通辦」,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申請人可以就近向市及各市(區)共7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援窗口(受理點名單附後)提出法律援助申請,打破了原來異地不能辦的限制,真正實現了申請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市公證協會向社會各界發出「穩企安民倡議十條」,推出涉疫情公證事項的綠色通道、容缺受理,承諾減免公證收費。新會區、鶴山市建立工業園區公共法律服務綠色通道,護航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五邑公證處為我市5670萬電子消費券發放辦理公證,保障電子消費券公平發放。江門市中心醫院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積極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累計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15萬餘例,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21例。
項目四
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在家門口解決意見分歧
以臺山臺城、端芬2個鎮(街)為試點,推動各市(區)建立1-2個特色涉僑糾紛調解室。相繼成立了創繼、小梅、蘇俊權、鋒叔、恆叔、志鋒等個人品牌調解室,和成立商會、醫療、旅遊、涉僑、智慧財產權等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加強訴調對接,與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推進我市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實施意見》人民調解室全進駐各市(區)人民法院;建立訪調對接機制,與市信訪局聯合下發了《江門市「訪調對接」化解信訪矛盾糾紛工作指引(試行)》,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調解室主動對接同級信訪部門,化解信訪矛盾糾紛案件;修訂「一案一補」、「以案定補」管理辦法,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積極性。
項目五
健全普法宣傳矩陣
「典」亮法治江門晴空
繼續開展第三個「憲法宣傳周」活動,以「法治燈光夜」為開啟,全市接連100多場法治專題活動點燃宣傳周活動。組建民法典普法55人講師團,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統籌組織民法典「六進」宣傳活動,在江門市萬達廣場打出「民法典—新時代的人民法典」、「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標語,照亮城市上空。承辦了省司法廳「學法誦典」原創朗誦詩會,舉辦「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會。大力推進《社區矯正法》的學習宣傳,推出頗具特色的社矯法手繪漫畫系列微信和主題微視頻等。
項目六
建立政府立法基層聯絡點
社情民意匯入政府立法中
乘著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確定為廣東唯一的基層立法聯繫點的東風,選取市總工會、臺山市司法局、鶴山市司法局鶴城司法所、蓬江區人民政府環市街道辦事處、新會區會城街道南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江門市律師協會等單位為首批政府立法基層聯繫點名單。通過發揮政府立法基層聯絡點背靠群眾、植根基層的優勢,原汁原味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有效提高政府立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項目七
公證+區塊鏈/電子證書
公證服務更智能
市司法局與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建設銀行江門分行開展深度合作,打造了「公證+不動產」政銀區塊鏈核驗查詢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動產公證業務辦理實時對接核驗查詢。數據核驗查詢應用通過政銀區塊鏈打破數據壁壘,辦理過程實時上鏈,讓公證處直接通過政府部門業務系統獲取到相關信息,從而減少群眾在辦理公證時提交的材料,真正實現「減證便民」。同時,全市8家公證處在籤發紙質公證書同步籤發電子公證書。電子公證書將納入省電子證照庫,作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助推實現全省、全國"一網通辦"。
項目八
創新行政複議應訴形式
更好化解行政糾紛爭議
持續推動行政複議庭審,出臺《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辦公室關於在網際網路公布行政複議文書的規定》,目前公開我市政府本級審結的行政複議文書6宗。加強府院聯動,聯合市中級法院草擬出臺《關於依法推進我市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實施意見》。建立敗訴案件和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通報制度,副市長鄭曉毅於12月17日代表市政府出庭應訴,參與市中級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開平市某村訴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受理糾紛一案,為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項目九
完善合法性審核制度
政府法律服務更加精準高效
疫情吃緊時期,組建法律服務團隊,24小時在線為江門市政府疫情防控和依法處置重大應急事件提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及時出臺文件審核指引機制,進一步簡化流程,允許容缺辦理,即辦即出。建立完善「1+N」抗疫系列制度體系,深度參與制定《關於實行疫情管控「九個從嚴」措施的通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等指導性抗疫文件。出臺《市政府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工作規則》,加強對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力度,及時推動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發展、重點企業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等等政策相繼落地,助力搭建區域發展政策體系。
項目十
法治直通車開到了各市(區)
直擊靈魂的法治業務培訓
為促進司法行政系統由「物理整合」到「化學反應」,補強提升隊伍知識能力短板,市司法局從8月中旬起,每周堅持舉辦「法治直通車」大講堂。法治直通車」採取視頻會議形式,開到各市(區)司法局,組織各市(區)司法局中層以上幹部、具體業務部門同志和局機關幹部共同參與學習。每周確定一個業務主題,由局機關各科室負責同志進行業務授課,講述工作開展情況,分享工作心得體會,針對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