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機,需要深入到東南亞當地市場進行調研,並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把握市場需求,現在許多商機都蘊藏在網際網路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健說。
11月28日下午,以「電商新機遇 賦能雙循環」為主題的2020中國—東協絲路電子商務論壇在廣西南寧成功舉辦。在「應對疫情新挑戰、絲路電商新機遇」的主題演講環節中,王健帶來了《從跨境電商到貿易數位化:企業轉型與貿易增長新機遇》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數位化、服務化以及網絡化是數字貿易的基本背景,數位化帶來了新的商業實踐,網際網路和數位化是推動全球貿易增長的技術手段之一,數位化給全球貿易產生的影響為三個方面:創造了新的數字產品和服務、賦能市場主體和賦能市場客體。王健指出,大數據現在也變成了新的能源、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要素。未來,企業要把精力放在運用數位化技術提升客戶的體驗,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上面。
王健還說,RCEP剛剛籤訂,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成立,東協以及中國和東協之間的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以下為專訪實錄:
問:請您簡單評價中國—東協絲路電子商務論壇的舉辦,對全球經濟變化下的跨境電商發展有何作用和意義?
王健:對於國內來說,「絲路電商」隨著2014年海外購物狂潮而興起,中國逐漸衍生出自己的跨境電商體系,跨境電商進入到尋常老百姓的家中,更多中國消費者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對於國外說,全球的中小企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東協國家的企業也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實現經貿往來。全球跨境電商平臺帶來的影響是雙向,雙方處在一來一往的互惠互利之中。近年來,中國與各國在「絲路電商」合作不斷深化,電商領域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斷加強,「絲路電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問: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如何,需要在哪些方面尋找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機?
王健: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已打破地理局限,發展模式由「野蠻增長」變成「精耕細作」,電商正在深耕市場,文化上的親近性與地理位置的緊密性在跨境電商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廣西獨特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與東協國家存在天然的「文化紐帶」,這將有利於中國與東協開展經商合作。
我們目前處在宏觀環境最好的時代,RCEP剛剛籤訂,中國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市場需求旺盛,消費潛力巨大,中國跨境電商想要尋找商機,應該深入到東南亞當地市場進行調研,並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把握市場需求,現在許多商機都蘊藏在網際網路中。
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王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傳統貿易受到衝擊,傳統線下購物的消費者轉移到線上消費,電商與跨境電商的貿易額實現了逆勢上揚。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人們對於線上的消費的依賴也會進入常態,對於跨境電商發展來說不失為一種機遇。目前,跨境電商在全球面臨的挑戰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全球的供應鏈物流運輸體系遭遇衝擊,第二是傳統的貿易監管方式不適合當下的碎片化貨物貿易。當前WTO、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海關組織都致力於出臺相應標準進行規範化管理。
問:數字經濟時代給全球商業帶來重大機遇,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涉足跨境電商,電商企業要如何適應國際規則,保障在對外貿易中的權利?
王健: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在全球貿易中首先要做到符合規則,尤其是在進出口的環節。儘管當下的監管方式相對滯後於貿易業態的發展,但合規是電商企業需要守得住的底線。現在很多跨境電商平臺逐漸創新,市場給企業帶來了很多機遇,企業也在不斷地跟跨境國際環境和法規環境、文化環境、市場環境相互適應和調整。在商業實踐不斷變化的時代,政府應該對企業創新探索行為採取包容審慎的態度,並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做規則制度也做出相應的調整。
來源:新浪廣西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