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鵬:搭上「人工智慧」聰明大腦 深圳這條巨龍將完全騰飛

2020-10-14 金臺資訊

南方

「群體智能」、「麒麟」機器人、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無人駕駛車……在日前落下帷幕的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AIRS)首屆科技節裡,一大批人工智慧黑科技和機器人首次向公眾亮相。這也是AIRS首次向外界展示其研究成果。

人工智慧產業已被列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其作為引領未來的技術,也已全面賦能各行各業,而教育與基礎研究是其持續高速發展的核心要素。AIRS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深圳市政府設立的十大基礎研究機構之一,其在人工智慧及機器人領域開展廣泛基礎研究。

「AIRS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多個世界頂級研究機構,以全新的模式設立」,「我們希望解決一些卡脖子的技術,推動人工智慧領域向前發展……」在科技節盛會上,李世鵬對外介紹AIRS的現狀與夢想。

2020年對李世鵬來說意味著新的起點。這一年5月,他從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的職位轉身履職AIRS首任執行院長。20年前,他與李開復、張亞勤、沈向洋等人一起創建了微軟海外最大的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2015年,他從微軟離開創業;2018年,他加入科大訊飛出任集團副總裁。

從企業高管回歸基礎研究,從北京來到深圳,李世鵬將帶領AIRS駛向何處?對於深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他又有何研判和建議?日前,AIRS執行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接受南方 專訪進行詳解。

「深圳是個特別有活力、有創意的城市」

南方 :為什麼想來到深圳?又為什麼選擇來AIRS?

李世鵬:2014年,我還在微軟工作。當時微軟的一些高管們,不理解深圳為何發展迅速,於是就組團在深圳考察了一個星期,我也是其中一員。我們參觀了深圳很多企業、工廠以及創新孵化器,發現深圳是一個特別有活力、有創意的城市,「深圳速度」名副其實。不僅在科技創新領域,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管理上,也很有創新意識。

所以當我想從企業換到基礎研究工作,深圳自然是我的下一步選擇,而恰好深圳也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就來到了AIRS。

「很多『卡脖子』的技術,解決核心在基礎研究」

南方 :在企業與在研究機構做研究,體驗會有何不同?

李世鵬:很不一樣。企業的核心目的是賺錢,所以它做研究,一定是看它能不能馬上用到產品裡去,也就是說它看的是今天的技術對今天的產品帶來的效益。稍微有點財力或規模較大的公司,可能會看明天或頂多看後天。所以企業只能在一些短期或中期的研究上投資,特別長期的研究實際上不屬於企業的責任,也很難做起來。而現在很多「卡脖子」的技術,核心在於基礎研究。

中國企業對基礎研究非常缺乏,基礎研究通常是交給學校、研究機構來做。所以我便萌生了到專業研究機構做基礎研究的想法,希望能推動人工智慧領域基礎研究向前發展。

「AIRS要做『四不像』研發機構,成果普惠更多企業」

南方 :AIRS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希望關注、解決什麼問題?

李世鵬:高校也在做基礎研究,但其還是以培養人才為主,且在評估教授時,會從論文發表而非實際應用去考量。傳統國家研發機構,主要責任則是承擔一些國家大的科研任務、項目。

AIRS是一個新型研發機構,我們不單要做好基礎研究,還要在研究成熟後做技術落地,這樣才能對經濟發展以及某個領域真正起到推動作用。我們跟企業研究院也會不同,他們的研究主要是服務自己,而AIRS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我們的研究成果要儘可能去普惠更多的企業。用AIRS院長徐揚生院士的話來說,我們要做一個四不像的(不像大學、不像企業、不像傳統科研院所、不像事業單位)、新型的研發機構。

「最怕為做研究而做研究,為寫論文而寫論文」

南方 :把基礎科研和應用創新更好結合,有何好的經驗可以借鑑?

李世鵬:從全球來講,看創新主要還是看美國矽谷。矽谷能有這麼多創新企業,因為它有一套產學研結合機制。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們一開始做研究,就以應用為導向,清楚自己的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所以研究成果很容易產業化。所以做研究最怕的為了做研究而做研究,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

在微軟時,我們經常會說「做研究就要吃肉,不要啃骨頭」,因為如果啃別人啃剩的骨頭,可能會有一些小的改進,但影響力沒那麼大。如果去找一個新的領域研究,情況就會不同。所以說做研究要勇於進入無人區。

「AIRS是國際化平臺,探討最前沿的技術」

南方 :目前AIRS科研團隊情況如何?

李世鵬:我們定位AIRS是一個國際化的平臺,所以我們在世界範圍內去邀請著名專家跟我們一起合作開展研究。如我們跟英國愛丁堡大學的Vijayakumar教授合作研究人跟機器人如何更好地和諧生存在同個空間裡的項目;我們也在跟歐洲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Nelson教授,開展納米機器人研究。在國內,我們也在跟很多院士合作探討最前沿的技術。

AIRS目前的科研團隊很牛,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擔任AIRS的院長,他是著名的機器人專家。還有一些工業界的大咖,比如說田第鴻博士,他主持擴展現實研究中心。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走在前沿,帶動深圳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躍升。

「如果不重視基礎研究,深圳發展會後勁不足」

南方 :您如何看待深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李世鵬:深圳在人工智慧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發展速度也很快,但基礎研究比較薄弱。比如深圳很多工廠會生產機器人,但大部分的還是拿來主義,技術是去買來的或從別的地方許可過來的。所以如果不做一些更深層次的基礎研究,可能會導致發展沒有後勁,也會造成如果別人的技術不給你,你別無他法的局面。

但慶幸的是深圳市政府很早就意識到了上述問題,設立了很多新的基礎研究機構,包括AIRS,目前正處於良性轉變過程中。所以我們肩上擔負著重要使命,我作為執行院長也承擔著很大壓力。

「人工智慧是我們輸不起的競爭」

南方 :人工智慧對深圳發展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李世鵬:你會發現每一代工業革命出現,背後一定有個東西,會普適運用到各個領域。比如帶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是蒸汽機,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是電。可以說,人工智慧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驅動力,沒有人工智慧,就沒有一切。所以國家也把它提到戰略規劃層面,因為這是我們輸不起的一個競爭。所以無論是對深圳,還是國家來說,人工智慧不是說可做不可做,而是必須要做好,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深圳抓住機會做強人工智慧領域,一定會在第四個工業革命浪潮中走在前列,也會帶動很多行業的迅猛發展。深圳是一個技術跟產品結合最好、最緊密、也是最快的城市,具備很多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優勢。隨著政府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對包括AIRS在內的科研院所的投入,我相信不出三、五年,深圳的人工智慧領域應該會走在中國的前列。(策劃:甘雪明、統籌:孫穎、出鏡/撰文:蔡敏玲、視頻/攝影:謝昊燃 實習生 王瑋)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李世鵬院士、黃憲達教授和成生輝博士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李世鵬領銜諧星排行榜首 畫風百變逗比擔當
    在片中,由李世鵬飾演的男秘書王偉勝尤其受到觀眾的熱捧,他憑藉自然嫻熟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網絡諧星調查指數排行榜上,李世鵬領銜榜首。飾演過眾多角色的李世鵬,每一部戲中的畫風都不一樣,堪稱逗比擔當。早已對生活、對戲劇有自己獨到的認知和把控。
  • 科大訊飛李世鵬:答AI技術的當下戰局,給AI創業者的九條建議 | CCF...
    在CCF-GAIR 2019的「中國人工智慧四十年專場」論壇上,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兼訊飛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博士發表了《人工智慧技術大規模應用的挑戰和機遇》的主題演講,介紹了當下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和行業布局的機遇和挑戰,並就人工智慧該如何走下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深圳交通、氣象藉助人工智慧實現這些升級
    隨著人工智慧(AI)、雲計算、5G等技術的發展,在未來3到5年內,城市的早晚高峰將不再擁堵。這是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徐煒給出的預判。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徐煒介紹,深圳交警正在將人工智慧和5G技術全面運用到交通執法、治堵、指揮等方面。深圳交警和華為雲合作,基於AI、大數據等技術推出的紅綠燈配時方案,已部署到全市約200個路口。初步成果顯示,在高峰期路口通行能力可提升約10%。計劃未來幾年內,將深圳2000多個路口接入系統,全面提升全市路口的通行能力。
  • 濮陽高鐵站內部效果圖首次曝光,彰顯「巨龍騰飛」的氣質
    站臺雨棚效果圖濮陽東站旅客進出站採用天橋進站、地道出站的上進下出方式。濮陽東站房外立面主要採用明框玻璃幕牆,鋁板、花崗巖石材外牆面。站房總建築面積為25998平方米,站房採用線側平式布局,建設規模為"3臺7線」,站臺長度為450米;車場內共2條正線、5條到發線。
  • 華為雲 TechWave 人工智慧專題日帶來答案
    隨著人工智慧產業實踐的深入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標誌,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根據相關研究機構估算,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270億美元。
  • 人工智慧想變「聰明」 亟待算力升級
    「聰明」亟待算力升級  最新一份有關人工智慧的報告——《2020-2021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近日出爐。報告預測,到2024年中國在全球人工智慧市場的佔比將達到15.6%,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和中堅力量。  這一報告由國際數據研究機構IDC與浪潮集團聯合發布,這也是人工智慧計算力系列報告自2018年起連續第三年的發布。
  • 專訪百度大腦技術團隊 當"最強大腦"遇上人工智慧
    至於如何從72個點的信息裡總結出128種特徵,並將每種特徵與人臉的特點一一對應,這是由深度學習從海量數據裡自動學到的。換句話說,工程師並不知道這種特徵究竟是「獅子鼻」,還是別的某種甚至沒有詞彙形容的特徵。   計算機辨認人臉原本就非常困難,但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又增加了時間跨度。
  • 太原這個人工智慧小團隊!他們給網際網路裝上智慧「大腦」!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產業網際網路的「中央處理器」。「也就說,人工智慧的作用就是讓網際網路聰明起來。」張旭華對記者說,比如龐龐塔煤礦,傳統的網絡架構根本無法滿足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化建設要求。
  • 人工智慧想變「聰明」亟待算力升級
    最新一份有關人工智慧的報告——《2020-2021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近日出爐。報告預測,到2024年中國在全球人工智慧市場的佔比將達到15.6%,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和中堅力量。這一報告由國際數據研究機構IDC與浪潮集團聯合發布,這也是人工智慧計算力系列報告自2018年起連續第三年的發布。
  • 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滅絕-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
    超人工智慧也正是為什麼人工智慧這個話題這麼火熱的緣故,同樣也是為什麼永生和滅絕這兩個詞會在本文中多次出現。現在,人類已經掌握了弱人工智慧。其實弱人工智慧無處不在,人工智慧革命是從弱人工智慧,通過強人工智慧,最終到達超人工智慧的旅途。這段旅途中人類可能會生還下來,可能不會,但是無論如何,世界將變得完全不一樣。
  • 見證北京奇蹟,東方巨龍騰飛 周末專享
    見證北京奇蹟,東方巨龍騰飛。 周末專享,2022冬奧會專場,馬上搶~
  • 2019年「最聰明的大腦-最強大腦」挑戰者都來自哪裡?
    江蘇衛視推出了《最強大腦》節目,給國內外的優秀人才的競技,提供了平臺。最強大腦智慧在這裡啟航,天才在這裡誕生。他們最終在這裡決出中國「最強大腦」。那麼這些優秀的人才來自哪裡呢?這些人有來自社會各界的精英,更多的有來自不同知名學院的學生。有大學生,甚至還有高中生。
  • 人工智慧將走向何處?深圳舉行全球峰會,大咖這樣說
    8月7日-9日,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在深圳正式舉行,該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
  • 江西這一市「搭上順風車」,迎來一座機場,未來發展要騰飛!
    江西這一市「搭上順風車」,迎來一座機場,未來發展要騰飛!交通運輸是我國近年來重點建設的項目,自古以來就說「財富,想先修路」,這句話一直非常適用,我國扶貧項目開展的基礎也是各地區的交通運輸,現在國內還有很多 這些地區想發展的最大制約是交通運輸不方便,所以我國在各種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上也不遺餘力,這幾年來公路、鐵路、機場等等在我國數量都是大增。
  • 智慧城市賦能「雲」上深圳,數位化助力中小企業騰飛
    8月,深圳經濟特區即將迎來40歲生日。40而立的深圳特區,被國家賦予了探索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作為民營經濟主體,中小企業成為完成這一使命的關鍵。隨著雲、AI、5G、IOT、大數據發展,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據、算力等核心生產要素將引發產業變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變革也勢在必行。
  • 佛山禪城:借鑑杭州、深圳、上海等地「大腦」建設經驗
    據了解,城市數據大腦可將散落在政府、公用事業單位、運營商、網際網路等行業和領域數據即時匯聚,形成海量數據資源。城市數據大腦作為城市級別人工智慧的開放創新平臺,建成後將使城市具備類似人類大腦的功能,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讓城市的各個「器官」協同工作,有利於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決城市治理突出問題。
  • AI做「大腦」車站變「聰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專題統籌/石善偉廣州地鐵21號線天河智慧城示範站提供著技術帶來的奇妙體驗:智能語音購票、刷臉刷指靜脈過閘、智能人包過安檢、站臺門智能信息屏自動顯示等車時間與車廂客流密度……AI企業將智慧賦予這個車站,並正努力讓廣州更多新建車站變得同樣「聰明」起來。
  • 阿里雲ET大腦頻落川渝,未來它將成「智慧機場」
    阿里雲的人工智慧正在加速川渝騰飛。8月24日雲棲大會·重慶峰會上,重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與重慶江北機場分別宣布正與阿里雲進行合作,將人工智慧運用到城市交通管理及智慧機場建設上。 據悉,重慶市城管委在停車領域已與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將藉助ET城市大腦匯聚全市實時全量的停車資源信息,進行區域泊位信息監控和預測,並結合城市動態交通信息與交警聯動,提供出行規劃、流量引導、停車誘導等多種服務,為政府進行區域泊位規劃優化提供輔助支撐
  • Neuralink將於下月分享連接人類大腦與人工智慧的進展
    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的初創公司Neuralink表示,在8月份分享該公司連接人類大腦與人工智慧的任務進展。 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8月28日進度更新 -伊隆·馬斯克(@elonmusk) 2020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