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深圳經濟特區即將迎來40歲生日。
40而立的深圳特區,被國家賦予了探索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作為民營經濟主體,中小企業成為完成這一使命的關鍵。隨著雲、AI、5G、IOT、大數據發展,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據、算力等核心生產要素將引發產業變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變革也勢在必行。如何用數位化賦能助力中小企業騰飛也是深圳面臨的新課題。
為更好的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數位化賦能,8月28日,深圳市將舉辦「雲上深圳 智慧中小 深圳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賦能進行時」高峰論壇。智慧城市建設賽道的核心骨幹企業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等也將同臺論劍,分享數位化賦能實踐。
數字政府: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深圳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沃土和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與高度重視經濟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深圳市一方面通過制度創新,為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另一方面依託智慧城市建設,為營商環境打造提供智力支持。
2018年,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深圳將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的發展目標。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標杆市之一,深圳智慧城市建設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以智慧城市為抓手,以科技作為支撐,構建數字政府和智慧政務。
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企業,中國平安依託自身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和是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深厚積澱,成立了專注於智慧城市建設的科技公司——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智慧城市」),構建了「1+N+1」智慧城市一體化平臺解決方案。
2018年,中國平安與深圳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展開合作,幫助深圳市各級政府提升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務的能力。
以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企業服務平臺」為例。通過打造統一服務門戶,整合企業服務的各類應用系統,實現統一入口、統一界面、統一帳號,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務、政務服務、政企互動、融資服務、資金扶持、創新創業、企業培訓等全方位服務體系。
同時,平安智慧城市基於「商事信用大數據分析平臺」方案,在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落地了「深圳市商事信用信息全視通」。全視通歸集全市商事主體登記、納稅、信貸、訴訟等信用信息近4500萬信用數據量,實現了智能預警防範、智能聯動監管、智能聯合獎懲的「寬進智管」新模式。
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深圳市深構建起數字政府和智慧政務體系。
如今深圳市實現了98%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4%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零跑動」,商事登記等近 200 個事項實現「秒批」,辦稅事項平均耗時下降 40%。
地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深圳市用科技的手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中小企業能夠輕裝前行,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發展中。
智慧園區,企業成長的「沃土」
深圳中小企業的發展史,也是深圳園區經濟一步步壯大的縮影。
1979年,全國改革開放前沿基地——也是平安誕生地的深圳蛇口工業區建立,正式拉開了園區經濟序幕。40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工業區、工業園、產業園、專業園、科技園、產城融合體等階段。深圳園區經濟的發展,秉承了這個城市開拓、創新基因,走出一條獨特發展之路。目前,深圳各類產業園多達7200多家,深圳75%以上規模企業集中在園區,園區經濟對深圳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可想像而知。
在過去40年的發展過程中,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平安,為深圳園區經濟的建設功不可沒。平安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結合30餘年積累的產業分析以及不動產領域的運營管理經驗,協助政府、園區運營者全面智能科技賦能園區建設,並與多家國內領先園區運營開發商一起,共建國際一流的智慧園區。
平安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打造了園區數字孿生平臺、園區服務平臺、園區運營管理平臺、園區智慧招商平臺、園區金融服務平臺、園區智慧支付平臺和園區智慧機器人七大業務平臺,並以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平臺和業務集成平臺三大基礎平臺為底座,實現產業園區招商選商精準化、運營管理智能化、園區服務標準化、園區金融便捷化和專業應用差異化五大核心價值。
未來,平安智慧園區將持續以科技為深圳園區賦能,助力園區實現精準化招商和智能化運營,提升園區招商籤約率和降低運營成本,並且助力園區打造標準化服務、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產品,以滿足不同種類園區的差異化需求。
人才「強磁場」:為企業提供「智力」
智聯招聘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顯示,在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中,深圳位列第2,僅次於上海。2016-2019年,深圳人才處於淨流入狀態,人才數量逐年增加。
深圳對人才的「強磁場」效應,為中小企業成長與深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深圳之所以能夠成為吸引人才的強力磁場,一方面是因為深圳的軟實力。深圳市以及各個區都出臺了各種人才獎勵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另一方面,為了留住人才,深圳也在不斷的提升「硬實力」。例如,應用平安智慧城市的技術方案幫助企業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競爭力。
對企業而言,幫助人才更好的成長,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為此,平安智慧城市為企業打造了一套智能培訓綜合解決方——知鳥企業培訓綜合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培養人才。「知鳥」包含AI做課、AI推薦、AI考試、AI直播、AI陪練、AI問答和AI培訓管家七大創新應用。
例如,AI陪練機器人為用戶提供互動式學習測評工具,讓用戶通過與虛擬機器人對話問答的方式進行學習測評,改變原有的枯燥單調學習考核方式。有效的解決了企業傳統培訓人員分散、人力成本高,或有培無訓等問題。
知鳥企業培訓綜合解決方案,能為企業節省15%的培訓成本。而且智能化的培訓和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員工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實現員工能力和忠誠度提升,促進企業整體效率提升。最終幫助企業激發人才的活力,在留住人才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
不僅如此,平安智慧城市還為企業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和一體化解決方案——Askbob企業員康,幫助企業留住員工。Askbob企業員康提供員工健康檔案、健康管家、疾病預測、心理諮詢等服務,幫企業實現員工關懷和員工健康管理,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有了「軟實力」的吸引和「硬實力」的保障,深圳成為了吸引人才的「強磁場」。智慧城市建設人們在深圳能夠安心和舒心地生活和工作,人來了自然也就留住人才。
智慧財產權:為創新保駕護航
創新,是深圳的基因。「生於改革,源於開放,成於創新」是企業成長的「深圳基因」。而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智慧財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構成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與核心競爭力。
2019年,深圳在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一。2019年,深圳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和PCT申請量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06.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
作為一個在創新中發展的城市,深圳始終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法律和技術雙重賦能智慧財產權保護,讓創新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為給創新保駕護航,深圳深入開展智慧財產權領域特區立法改革,持續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金融創新,支持企業海外維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之路。
除了藉助法律的力量為創新保駕護航,深圳還藉助智慧城市建設,利用科技手段為智慧財產權保護賦能。
深圳市南山區就藉助平安智慧城市打造了南山智慧財產權服務先行示範區,承建綜合智慧財產權服務管理平臺,在全國率先建立了6+4+N的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中心,。該平臺建設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營「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模式,實現智慧財產權保護業務「一網通辦」、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一站協同」以及智慧財產權數據「一鍵感知」。
平安智慧城市不僅利用科技賦能幫助政府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服務能力,還推出為企業提供法律、合規、風險管理的智能化產品方案。依託平安集團30多年的法律事務管理經驗和科技能力,推出了包含合同全線上智能管理、訴訟案件全流程管理、智慧財產權一站式管理的專業複合型的管理工具——「平安智慧法務」。
其中,智慧財產權一站式管理是平安智慧法務最大的亮點。可以為企業智慧財產權申請、代理申請協同、智慧財產權管理、侵權風險監控、維權策略推送、智慧財產權案件管理等多項服務。從法律手段和技術賦能層面,高效支持了企業的科技創新。
作為民營經濟的主體,中小企業是經濟肌體的「毛細血管」,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依託智慧城市建設,深圳為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構建了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人才成長環境和一流的創新環境。中國平安作為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成長起來的企業,必將會為深圳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騰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