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華為的原因,近日關於美國科技公司英偉達收購ARM的事情,被迅速送上了熱點,當然除了華為的因素外,英偉達收購ARM,也確實是科技領域的大事件。
因為ARM是手機晶片的重要IP提供者,而英偉達是GPU領域的領頭羊,兩者的結合,將會誕生一個超級的半導體巨無霸,這無疑是半導體業界的大地震。
雖然ARM的東家軟銀集團,在周一的時候宣布,同意了英偉達400億美元的收購,但這筆交易要達成,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這筆交易的達成,還需要通過相關監管機構的同意,其中就包括中國和英國,而就在軟銀宣布同意40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後,ARM創始人赫爾曼 · 豪瑟很快便以公開信的方式置信英國首相。
在信中,豪瑟表示了對英偉達收購ARM的擔心,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其中豪瑟明確指出,美國總統利用技術的優勢為所欲為,這無疑捅開了窗戶紙,把一個公開的秘密大白於天下。
但同時,也讓天下人看穿了美國,這主要是兩點:
第一,看穿了美國的謊言
這次英偉達收購ARM之所以被關注,其中還因為,ARM的眾多客戶中,有很多啟示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因此如果ARM被英偉達收購,能夠保證英偉達可以對這些客戶公平對待嗎?能夠保證像ARM那樣持續供貨嗎?
儘管英偉達表示會繼續保持ARM的中立性,但豪瑟指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OFAC法規的約束,未來ARM可以和誰做交易,不是由唐寧街決定,而是由白宮來決定。
其實通過華為的事情來看,如果美國政府干預,美國的科技企業真的可以保持中立性嗎?真的可以保持自主性嗎?
第二、看穿了美國科技的套路
似乎談到科技,很多人就想到在這方面,美國是最強大的。我們並不否認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先發優勢,但如今的先進科學技術,卻並非全部誕生於美國。
例如拿蘋果來說,其A系列晶片最初的GPU技術,是購買了英國公司Imagination的技術授權;而高通的GPU技術,也是購買自加拿大當年的ATI;美國AMD如今的GPU技術,也是收購了ATI而來。
所以我們就看到,美國科技的強大,與其不停地買買買有很大的關係,最近的例子,還有高通收購恩智浦,但最終因為中國監管機構沒有同意而作罷。
現在英偉達收購ARM其實可以說,與當年高通收購恩智浦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收購智慧財產權。
當然,這還只是美國科技的套路之一,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起碼這是在一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範疇內,另外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美國的行政幹預。
如果公平的市場競爭不行,那麼美國就會採用行政手段和科技霸權,也就是豪瑟所說的,利用技術優勢為所欲為。
之前則有法國阿爾斯通的典型案例,而豪瑟也給出了當年美國卡夫收購英國吉百利的案例,並稱之為前車之鑑,這就是美國。
美國永遠要做第一,如果第二已經太過強大,美國就要實施打擊,例如阿爾斯通,例如吉百利。
但豪瑟不想讓ARM成為這樣的犧牲品。
事實上我們也經常看到,包括中國、歐盟等在內,往往發出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對象都是美國公司,而豪瑟也指出,英國市場已經被谷歌、Facebook、亞馬遜、Netflix 和蘋果等美國科技公司支配著。
然而這一切,就是美國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取來自全球的智慧財產權,但獲取方式很多時候並不光彩。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美國不斷地利用技術優勢獲得市場,並利用市場優勢獲取更多的智慧財產權,並利用這些智慧財產權繼續鞏固它們的技術優勢。
豪瑟更不想讓英國成為犧牲品,就像豪瑟所說的,這將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
總之,豪瑟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美國已經被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