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Joy和Amelia戴著心形眼鏡,準備參加北極灣(ArcticBay)周五晚上的舞會。這個因紐特人居住的地方,十分重視集體,並且構建了十分牢固的社交網絡。這種古老的分享型經濟,讓他們得以在數千年中的困難環境下存續至今。
攝影:ACACIAJOHNSON
撰文:GulnazKhan
攝影:AcaciaJohnson
11月初,北極灣的太陽沉入地平線下,天空呈現出一抹藍紫色。在接下來三個月的時間裡,太陽都不會再次升起,周圍的一切都將陷入無盡的微光之中。
努勒維特(因紐特語,意為「我們的土地」)位於苔原和大海之間,是加拿大最大且最靠北的領地,該國大多數因紐特人都聚居在領地內邊遠的沿海地帶。攝影師及富布萊特項目受助人AcaciaJohnson在那裡度過了一個地球上最冷、最黑暗的冬季,記錄下了因紐特人與環境不斷變化的關係,並匯集成了極具夢幻感覺的系列作品:《同一片星光下(UndertheSameStars)》。
她說:「北極風景中最永恆的事物,就是它處在永恆的變化當中。我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風景項目……但我到了之後發現,現實跟我想像的差異太大。所以我就轉而關注那裡的文化變遷,這似乎對我更重要一些。」
滿月之下的Tatatoapik一家人。他們身穿的每一件棉襖都是家裡的女人縫製的。
KigutikarjukShappa在她母親的草泥牆房屋裡凝視著窗外。這種草泥牆房屋是一種傳統住所,有一半在地下,利於保暖。
北極灣一個村落在象牙白的風景中閃耀著溫暖的光。這個村子的名字在因紐特語裡是Ikpiarjuk,翻譯過來是「口袋」。
在過去的50年裡,因紐特人經歷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飛速變革。這些變革與全球化和19世紀的同化政策密不可分,後者亦是全世界原住民所經歷的又一次暴力侵犯。
在如今這代人的記憶中,因紐特人被迫從自治的半遊牧民族轉向政府的安置地,不僅自己的身份認同被剝奪,又被西方文化滲入。後來,連加拿大政府也認為這是對權利、自主性和尊嚴的踐踏。
現如今,古老的生活方式與被強加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之間形成了一種複雜的關係,因紐特人繼續在其中徘徊著。在北極灣北巴芬島聚落的四個月裡,攝影師Johnson試圖通過一種獨特的視覺途徑,來接納這種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其歸於病態。
跨年夜,北極灣的人們聚集在街道上,進行一年一度的午夜遊行。幾輛車開上了亞當海峽(AdamSound)的海冰上,車燈和煙花照亮了汽車的尾氣。
Susan(11歲)和Sipporah(12歲)沉浸在電視螢屏的光芒之中。在全球化的浪潮當中,年輕人要在長輩們的傳統價值觀與現代科技的影響中尋找平衡點。
12月的微光中,8歲的Hilary四腳八叉地躺在海冰上,旁邊是一頭小北極熊的皮。漸漸融化的海冰,使得北極熊獲取獵物的難度越來越大,它們於是闖入了沿海的居民村落裡尋找食物。
攝影師Johnson表示:「我想做的是挑戰人們對北極圈的刻板印象。我想許多人都認為,那裡雪白、平坦而又空曠。」然而,《同一片星空下》系列作品則展示了一幅深冬中湧動著生機和色彩的圖景:年輕的女孩們被智慧型手機的人造光芒籠罩著,獵人們在棉花糖色的天空下徘徊,白雪與星光融為一色。
「當你長時間看不到太陽,眼睛就會對光變得更加敏感。」Johnson解釋道。在傳統意義上,黑暗並非生命體的宜居環境,然而實際上它卻強化了生命。「我感覺月亮和星星比我之前看到的大得多,它們的光線太驚人了。」
不過,Johnson最重要的經歷還要屬陪著因紐特人,進行傳統的捕獵海豹活動。她說:「捕獵的對象大多數是海洋哺乳動物,捕獵活動是他們文化的核心。但在那個地區,沒有什麼動物比環斑海豹還重要了。」
一張冰凍的海豹皮與北極灣廣闊的白冰形成鮮明對比。
拉伸、凍幹,是軟化環斑海豹皮的第一步。女人們會把動物毛皮加工成衣物、帳篷和睡袋。這是因紐特人中極為重視的技藝。
DarcyEnoogoo在北極灣附近尋找海豹呼吸的洞。因紐特人非常依賴傳統捕獵,然而,變暖的氣溫也使冰面變得危險,讓捕獵季節變得短暫。
因紐特人為生存而進行的捕獵,有別於加拿大備受批評的商業海豹捕撈。數千年來,原住民聚落依賴海豹獲取食物和衣物。如今,面對持續的食物短缺和進口貨物的通貨膨脹,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傳統的海豹捕獵仍然是他們維持生活的一種方式。
「我們應該認識到,風景地貌、富饒的海洋、人與海冰的關係,等等這些全都是活生生的,不應該被看作是原始的或者落後的。它仍然在向前進,而且令我迷戀。」Johnson說。
殖民化極大地侵蝕了傳統技藝,打斷了代際之間的知識傳承,氣候變化也在威脅著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科學家們如今已經證實了傳統狩獵者在過去幾十年裡所目睹的事實:北極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溫度升高和極端天氣正在加快沿海退化、永久凍土解凍;對於那些依賴自然資源的原住民而言,這些狀況都將對他們的生計和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海岸的海冰上散落著一地霜晶。
冬至這天,靛藍色的天空下,一座圓拱形冰屋發著微光。除非緊急情況,多數人都已經不再使用冰屋了,但是許多因紐特人仍然知道建造方法。
「海冰的穩定性是一切的中心。海冰基本上成為了兩個遙遠地區之間的超級公路。在我看來,氣候變暖和海冰的穩定性將會徹底衝擊居住在那裡的人們。」Johnson說道。
Johnson表示,她的攝影作品是致敬因紐特人身上表現出的適應力和堅忍不拔的品格。她認為這些品格將人們彼此連結在了一起,並將引導努勒維特領地走向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一個共享的未來。
她說:「即便那裡看起來是地球最偏遠的地方,但其實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星光下的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全都彼此相關。」
北鬥七星在北極灣上空靜靜地閃耀著。這是我們地球的燈塔,無論你身處北美、亞洲還是歐洲,都能看到這個星群。
(譯者:Mike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