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中國長詩獎」詩歌《創海歌》改編,環境戲劇《大海》跨年上演

2020-12-27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12月31日,由海南大學教授、海南省人藝話劇院藝術總監鄧菡彬導演,改編自李少君長詩《闖海歌》的話劇《大海》,將在海南的天涯海角遊覽區上演。這首獲得「中國長詩獎」的詩歌將化成環境戲劇,從2020年演到2021年,舞臺從室內搬到在半露天外,觀眾能吹著海風,聆聽戲劇中大海的故事,一起跨年。此前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評價:「在國外,很多詩都變成了劇。但在國內很少。《闖海歌》大氣磅礴,今天推出尤其有巨大的認識價值。」

「返璞歸真」,尋找長詩與環境戲劇的內在聯繫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十萬人才下海南」,「闖海」的說法由此誕生,而劇中人物就是「闖海人」的代表。榮獲2019「中國長詩獎」的《闖海歌》就講述了主人公從登上火車下海南到最終在海南站穩腳跟的闖海經歷,主人公是一位「闖海」歌手。

在導演鄧菡彬看來,長詩改編成環境戲劇,其實有內在聯繫。「有觀眾可能會認為,戲劇是要有情節,有矛盾衝突的,詩歌好像離戲劇的距離還有點遠,但其實詩歌、戲劇在很早以前,是以節慶的形式共同存在,相互聯繫。」話劇《大海》就是想通過這種寫意的形式,將這種人們對於大海的感情和生生不息的眾生相描摹出來,重新融入到節慶中。「讀詩的時候發現,雖然文字是傾向於個人化、私人化的個性表達,其中的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用戲劇敘事的方式來看,就像是舞臺上的『浮世繪』。」 鄧菡彬說道。

《大海》是鄧菡彬創作的第三部闖海題材話劇。前兩部分別是騎樓老街三部曲之一的《中山路夜雨》和入選了「2018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海南站)」的音樂劇《我們這一代》。鄧菡彬任教的腳步踏過了紐約大學、英國華威大學等高校,先後師從曹文軒、餘秋雨、著名戲劇大師理查·謝克納,如今他在海南紮根,試圖解鎖環境戲劇的新玩法。

李少君對此也有感觸。他認為《闖海歌》雖然不是遠古格薩爾王式的傳統英雄主義敘事,但每一位平凡人物的典型故事,也有大時代下的另一種值得被關懷的史詩。「所以詩歌能夠實現戲劇方向的轉化。」李少君透露,目前《闖海歌》也接到了電視劇方向的合作橄欖枝。

9個樂章開啟奇幻之旅,融合搖滾、電子、民謠元素

更多的新生創作力量加入進來,讓《大海》豐富而立體起來。在《大海》中,融入了音樂劇、話劇、相聲劇、影戲、偶戲、舞蹈劇場、電影劇場等不同手法,從歌劇、山歌小調到電子迷幻、嘻哈說唱的多元又統一的原創音樂,營造9個樂章的奇幻之旅。著名作家韓少功說:「這部戲形式上非常創新,用了很多的手段,而且題材很接地氣,讓我們在海南生活的人感到非常親切,我覺得特別感人。這次雖運用形式更多樣,但形式都是有內容,有依據,有經驗與情感與思想的,因此有力量,不光是玩形式了。打電話與方言尤妙。歌也好。」

這其中離不開新生代創作人吳宜瞳,現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2018-2019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歌手冠軍。2019年7月參與多媒體戲劇《庭石》的錄製。2019年11月參演環境戲劇《大海》,並擔任其原創音樂的創作及製作,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初讀長詩《闖海歌》,吳宜瞳感到「語言風格很樸素,也很有力量」,被父輩們的故事深深感動,在師兄、海南大學教授鄧菡彬的引薦下,她參與到《大海》的音樂製作。鄧導身為當代「闖海人」,對詩中描述的經歷感同身受,決心把它搬上舞臺。

對應《大海》這部劇採用的不同手法——音樂劇、話劇、相聲劇、影戲、偶戲、舞蹈劇場、電影劇場等,Yiti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風格多元的音樂——從山歌小調到迷幻電子、再到流行搖滾、嘻哈說唱、民謠......

吳宜瞳樂於嘗試多種多樣的曲風,平時聽歌不拘於某類風格,「雖然常被前輩們給出建議說應該瞄準一個方向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會比較好,但現階段還不想受到風格上的局限。」正如每種語言中都有其他語言無法直譯出來的詞句,她執迷於不同音樂風格不可替代的特性,並試圖在交融互鑑中建構自己的風格,「我比較喜歡的作曲家有幾位風格跨度也非常大,但作品裡又都有著可以稱之為自我標誌的東西在裡面。」

回到最初,原著作者李少君也是「闖海人」之一。他坦言,《闖海歌》中主人公形象,凝結著自己個人經歷和身邊朋友訴說的人生體驗。「它是當時眾多闖海人的代表,是一代年輕人自我尋找,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李少君長詩變身音樂話劇北京上演,再現一代「闖海人」的理想情懷
    2020-12-30 20:17:14 來源: 今生星座緣 舉報   改編自李少君長詩
  • 天涯海角跨年夜:半詩意文藝、半人間煙火(圖)
    為跨過2020這一特別的一年,天涯海角遊覽區「且以詩意共遠方」,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將戲劇、音樂、演講、電影、露營、美食等融合在一起,給市民、遊客、粉絲、書友、影迷等呈現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天涯·吟春」主題跨年晚會。
  •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追求美好生活 詩歌可以作為精神力量
    詩人,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李少君 李少君表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了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詩歌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源泉,酒是中國物質文明的成果,讓詩酒溫暖每個人李少君認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正是伴隨著中國進入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對追求美好生活的響應。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詩人用腳步丈量路途,用詩歌把脈時代。李少君認為,偉大的詩歌都與時代密切相關,詩人和作家需要真正深入第一線,深入和紮根人民之中,體會社會巨變,才能寫出打動人心、體現時代走向的作品。
  • 四川日報|《詩刊》主編李少君:在陳子昂家鄉將新時代詩歌推向高潮
    11月3日,遂寧市射洪市,第五屆遂寧國際詩歌周暨《詩刊》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頒獎典禮活動間隙,《詩刊》主編李少君接受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當談到陳子昂詩歌獎下一階段計劃時,李少君說:「未來5年,我們想在陳子昂家鄉射洪,以詩歌周和詩歌獎為載體,將新時代詩歌逐漸推向高潮。」  記者:今年陳子昂詩歌獎的獲獎作品,和前四屆相比有何不同?
  • 「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首發儀式暨「詩讚清鎮」詩歌朗誦會舉行
    12月26日,「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首發儀式暨「詩讚清鎮」詩歌朗誦會在清鎮市舉行,著名文化學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總顧問白庚勝,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總指導葉延濱,著名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
  • 中國百年新詩中的軍旅詩歌丨挑燈看劍詩如鋒(上)
    即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創作上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對這一革命史歌《北伐軍軍歌》的再現與表演,則說明這首後來被改編成歌曲的軍旅詩歌,正是軍旅新詩與史同在、為史而生的發軔之作,而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員鄺鄘烈士。他不僅寫了這首詩歌,而且用生命踐行了這首詩歌的精神。
  • 莫言長詩《餃子歌》全詩500餘行,讀完就一個感受:還是寫小說吧
    爾後,他又將興趣轉移到了現代詩歌上來,相較于格律嚴謹的古詩詞,現代詩就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了。那麼,莫言寫得咋樣呢?於是,莫言創作了《餃子歌》,一首敘事性詩體小說,全篇共五百多行,幾乎全部是由對話形式展開的。《餃子歌》發表於《北京文學》雜誌,還因此獲得了中國長詩獎,一時引起了讀者的熱議。
  • 李發模: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主要作品:詩集《初戀的歌》《鷹翅與太陽》《身份》《火焰與詞語》《我,雪豹……》《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獻給媽媽的二十首十四行詩》《吉狄馬加的詩》《大河》(多語種長詩)等。
  • 《詩刊》主編李少君:生態詩歌與自然寫作必定大有作為
    《詩刊》主編李少君:生態詩歌與自然寫作必定大有作為 李少君   何為新時代詩歌?什麼樣的題材,怎麼樣的寫法,將會成為新時代詩歌的重點發展方向乃至主要潮流?
  • 《詩刊》主編李少君談中國新詩百年特點:人民性、英雄性、自然性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圖片來自受訪者)李少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既在經濟上面領先,在文化上也有引領的作用,「拿四川來說,實際上中國的地域裡面文脈幾千年沒斷過的,恐怕也就是山東和四川這樣的地方。」
  • 100多位詩人相聚武漢詩歌節:為城市生機寫下一份詩意證明
    在音樂會現場,吟誦了李少君詩作《來自珞珈山上的春消息》表達戰勝疫情的欣喜,車延高作品《一個超負荷的群體》歌頌捨生忘死的白衣天使,謝克強詩作《堅守》致敬抗疫英雄張定宇,李強詩篇《喚醒》帶觀眾重溫武漢「甦醒」時刻的欣喜與感動。詩人、民謠歌手周雲蓬帶來歌曲《瓦爾登湖》《九月》,且吟且唱,如詩如歌,富有溫度的聲音仿佛帶著光,揮開陰鬱和迷茫,給生活帶來希望,帶人們重拾對詩和遠方的嚮往。
  • 四詩人縱論四重話題 武漢詩歌節演繹詩歌四重奏 星光滿天是留給...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現場,左起:主持人閻志、民謠詩人周雲蓬、詩人李少君、詩人楊克□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郭元芳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100多位全國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作為武漢詩歌節重頭戲的「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卓爾書店創始人閻志對話詩人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圍繞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四重論題暢談。現場氣氛歡快,詩人們才思飛揚,金句迭出,引得現場觀眾不斷會心而笑。著名詩人舒婷也受邀出現在觀眾席,活動結束後,為圍上來的讀者籤名。
  • 三亞市天涯海角舉辦跨年迎新派對:用詩和遠方迎接2021年
    天涯海角跨年迎新派對上管今樂隊帶來精彩演出 範勇攝  12月31日晚,《天涯·吟春》天涯海角跨年迎新派對在天涯海角遊覽區星空營地舉行,天涯海角遊覽區將戲劇、音樂、演講、電影、露營、美食等融合在一起,
  • 《新譯外國詩人20家》:呈現當代世界詩歌最新圖景
    他們中有首次在中國譯介的愛爾蘭詩人託馬斯·金瑟拉,葡萄牙語世界最高文學獎卡蒙斯獎得主曼努埃爾·阿萊格雷,兩度獲得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文學獎的法語詩人露易絲·杜普蕾,西班牙國家詩歌獎得主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以及不久前剛獲得法國著名阿波利奈爾獎的塞爾日·佩伊,德國文學最高獎畢希納獎的揚·華格納等,還有享譽世界的小說家保羅·奧斯特的詩歌作品。
  • 《詩刊》主編李少君:成渝日新月異變化激發詩人創作靈感
    川觀新聞記者 吳夢琳 攝影 向宇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11月1日在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作為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此次活動,匯聚了國內一大批知名詩人,齊聚成渝。李少君說,在當代,成渝兩地也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也有大批的詩人來到成渝,他們用新時代的詩歌書寫,展示了新時代詩歌的精神氣質和社會生活面貌。「包括我自己,從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來到成都,幾乎每次來到成都,都會忍不住想要寫詩,尤其是寫這裡的美食,因為這裡的美食對我來說感覺太有衝擊、太震撼了。而美食本身也是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個強烈的表徵。」
  • 草地詩人阿信的詩,如何能成為詩歌對疫情的一個回答?
    西部和草地遂成為阿信重要的身份標籤,而安靜也賦予了其詩歌獨特的質地,在當代詩歌中具有明晰的辨識度。在持續、踏實、不驕不躁的在生活和語言內部深耕下,阿信相繼收穫了徐志摩詩歌獎、西部文學獎、昌耀詩歌獎、《詩刊》陳子昂年度詩人獎等重要獎項的肯定。 日前,其三十年詩歌寫作精選集《驚喜記》由南方出版社出版。
  • 天水詩人汪渺萬行長詩《白馬史詩》出版
    該詩感情真摯,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想像奇特,語言鮮活,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發人深思,魔幻與現實結合,小說的故事性與詩歌的抒情性兼融,是一部自然天成、氣勢磅礴的鴻篇巨製。在百年現代長詩創作中,該詩獨闢蹊徑,將民間性與現代性融為一體,形成了雅俗共賞、風格鮮明的獨特文本,具有開拓意義。 汪渺,天水市藝術研究院院長、《天水文學》主編。在《十月》《飛天》《北京文學》《詩選刊》等發表百餘首詩歌。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戲劇中心上演
    昨晚,「大美晉江」文化惠民工程——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市戲劇中心木偶劇場上演,精彩的演出很受觀眾的喜愛。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根據元代劇作家紀君祥同名雜劇改編。該劇曾獲第14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文華舞臺美術獎舞臺設計、燈光設計,第五屆上海國際木偶節金玉蘭最高獎項最佳劇目獎、編劇獎、表演獎。值得一提的是,本出木偶戲是世界偶壇首部大型悲劇。泉州市木偶劇團藝術總監 王景賢:悲劇的情感它要靠很多的東西來表現,比如它的音樂,它的唱腔,比如它的臺詞,木偶的動作情感的表現。
  • 青年詩人王長徵:平原大鼓(長詩)
    醞釀血管裡不甘平靜的風暴精神被現實放逐在另一個世界裡緊緊抓住蓬鬆的稻草每一個豪傑都是新鮮的他們左右歷史,改變時代的軌跡或歌或泣燃燒的舌頭亮光可以與太陽媲美冬去春來,麥子綠了又黃河水幹了又漲喜愛熱鬧的農人一次次在樹蔭下聚集人生好比永不謝幕的舞臺重複上演的劇情
  • 紅星詩評|讓人隱隱撕心裂肺的詩——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今起,紅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紅星詩評」系列,以饗廣大詩歌愛好者。要說最近最火的詩,無疑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的最新500行長詩《裂開的星球》。此詩,在老牌文學名刊《十月》以詩歌頭條發表,迅速引起敬文東、燎原等多位著名詩歌評論家的熱議。吉狄馬加(工作照)「當下這一場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