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長詩《餃子歌》全詩500餘行,讀完就一個感受:還是寫小說吧

2020-12-17 解憂文史

莫言自201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竟一下子沉寂了五年,直到2017年才開始重新發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莫言不再追求單一的小說創作,而將筆端伸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接連發表了包括小說、詩歌、劇本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其中,莫言對於詩歌的突然熱愛引起了不少關注。

他曾在微博裡高調宣布將著手學習古詩詞知識,並結識到一位古詩詞高手作為自己的老師。其後,他相繼發布了多首原創古詩,但收到的評價都不甚了了,水平提升空間較大。爾後,他又將興趣轉移到了現代詩歌上來,相較于格律嚴謹的古詩詞,現代詩就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了。那麼,莫言寫得咋樣呢?

於是,莫言創作了《餃子歌》,一首敘事性詩體小說,全篇共五百多行,幾乎全部是由對話形式展開的。《餃子歌》發表於《北京文學》雜誌,還因此獲得了中國長詩獎,一時引起了讀者的熱議。由於這首詩實在太長,為了不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小解只好將其附於文章最後,如有需要先讀一遍者直接拉到最後賞析。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的組成部分是幾段對話,分別出自於男生、女生、老莫,以及充滿了魔幻色彩的動物語言,包括神鴉、校貓、鼠皇等。其中「老莫」這個角色就是莫言自己,所以不少評論稱,這首詩是莫言的自省,是他潛藏已久的內心獨白,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回應了社會上對他的誤解。

即便《餃子歌》消耗了莫言巨大的心血,承載著他的精神寄託,但人們對它的評價大多偏於貶,就像先鋒文學給傳統文學造成的衝擊一樣,大部分讀者很難接受這個樣子的「詩歌」:雖然長得像詩歌,但其本質還是小說。具體幾個爭議點是:一、沒有詩意,二、冗長不凝鍊,三、主題不鮮明。

詩意是詩歌的第一特徵,這是毋庸置疑的,詩歌的語言必須能引起讀者心靈的顫抖才行,而讀這首《餃子歌》卻沒有這種感受;莫言是寫小說的,所以即便他寫起詩歌來還是不知節制,不顧詩歌凝練精簡的特點而使其過度冗長,顯得勞贅不堪;主題是餃子,但莫言真正想表達的卻是對種種社會現象的批判。

尤其「主題」這一點,看得人云裡霧裡。小解看到有人總結出了莫言諷刺的幾項內容:人性醜惡,學術不端、社會積習、造假販假行為和歷史虛無主義。可能我水平欠缺,並沒有讀出這些東西。至於《餃子歌》能夠獲得中國長詩獎的問題,的確使人難理解,難道天底下那麼多的好詩沒暴露出來,偏偏要選一位小說家的詩來評?

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清楚了,莫言的名人效應自然是在的,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次,莫言將小說創作於詩歌體裁合而為一,使用了非常冷門的「詩體小說」,這是對現代詩歌的一次橫向擴散,可以視為一種貢獻。所以,這個獎給莫言雖然令人意外,但也並非非常不合理。

長詩獎給《餃子歌》的頒獎詞是這樣說的:體量宏大、氣勢沉潛、品質精良,充滿哲理命題、思辨色彩和批判精神的優秀詩篇,閃耀著莫言大智若愚的另類詩性光芒。這……果然不愧為頒獎詞,適合在正式場合說的官方套話。看了這段話,不禁使我後怕:難道真是我水平太低、領悟能力不夠,才看不到這首詩的這麼多光芒?

小解倒覺得,體現詩意的方式並不一定就要通過詩歌,小說也可以充滿詩意啊。像《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等的優秀小說,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之外,還能令人感受到那散發在字裡行間的詩意。所以,莫言還是挑拿手的來寫吧,不管體裁如何,只要是能夠觸及靈魂的好作品,我們的詩意儘管可以拿去。

相關焦點

  • 莫言跟著好友學寫七律,寫完後網上一曬,網友:您還是寫打油詩吧
    身在詩歌的國度裡,不管是古代的才子們,還是當代的作家們,沒事都愛寫上幾首。小美這話說的是「當代的作家們」,就不只包括現代詩人,還包括寫雜文的、寫散文的、甚至寫小說的。雖然他主業是寫小說,但在咱們這詩的國度裡從事文字工作,他自然也是愛寫詩的。莫言寫過不少詩,2019年底他甚至嘗試用長詩的形式寫了詩體小說《餃子歌》,可見他對詩的熱愛。《餃子歌》太長了,而且是首現代詩,要看出莫言寫詩的水準不容易。
  • 莫言、王振共書長詩《鯨海紅葉歌》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好友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共書莫言創作的長詩《鯨海紅葉歌》,並發表在書法公眾號「兩塊磚墨訊」上。據悉,「兩塊磚墨訊」由莫言與王振共同推出,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目前已推出十四期。
  • 天水詩人汪渺萬行長詩《白馬史詩》出版
    該詩感情真摯,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想像奇特,語言鮮活,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發人深思,魔幻與現實結合,小說的故事性與詩歌的抒情性兼融,是一部自然天成、氣勢磅礴的鴻篇巨製。在百年現代長詩創作中,該詩獨闢蹊徑,將民間性與現代性融為一體,形成了雅俗共賞、風格鮮明的獨特文本,具有開拓意義。 汪渺,天水市藝術研究院院長、《天水文學》主編。在《十月》《飛天》《北京文學》《詩選刊》等發表百餘首詩歌。
  • 莫言:鯨海紅葉歌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共書長詩《鯨海紅葉歌》。莫言、王振共書長詩《鯨海紅葉歌》(莫言題鯨海紅葉歌)莫言書《鯨海紅葉歌》前半部王振書《鯨海紅葉歌》前半部鯨海紅葉歌莫言東瀛曾作長歌行,
  • 小說《豐乳肥臀》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會讓莫言備受爭議?
    對他的批判主要是兩個方面:首先是 「豐乳肥臀」這個書名挑戰了大家的審美,在1995年這個明目張胆的書名帶著很重的情色意味;其次,小說中寫了一個戀乳狂,小說結尾還是漫天的乳房,從讀者的審美的角度看,也是很難接受的。其實,莫言是想用豐乳肥臀來比喻一個強大的母親,比喻生殖能力對農耕社會的重要性。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的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雖然他知道他的直率可能會得罪人——他曾跟身邊的朋友說:「為什麼我一到中國大家都會圍著我問莫言,我說了我的觀點,他們又不高興。」  但作為一個學者,他在談到莫言時還是會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顧彬不掩飾他對莫言作品的不喜歡,就像他不掩飾對魯迅的熱愛一樣。  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小說,這個學神學出身的德國學者,不喜歡任何寫故事的小說,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丨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
    回過頭來看,如果我們把老莫的回鄉和魯迅的回鄉再比較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對於魯迅來說那個相距兩千餘裡,隔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幾乎是被我們的現代所拋棄的一個宇宙的盡頭,是一個停滯在那裡的東西,這是魯迅的回鄉。而老莫的這個故鄉不是一個停滯的東西,它在老莫的圖景裡幾乎代表了現實中所有龐雜的力量,繽紛、快速、變化、前進。
  • 大作家莫言和半文盲妻子:寫信靠畫圖,白首不相離
    畫面上,一個胖胖的漢子,穿著厚厚的襖子,正大口啃著白面饅頭。畫紙右下角,寫著一個小小的「蘭」字。也許別人看了不知所云,但莫言讀罷卻會心一笑,一股暖意在胸間浸漫。他知道,這張用畫寫的書信,蘊含著女友杜勤蘭對他的牽掛和囑咐。她是說,你在外面要吃飽穿暖,把自己養得胖胖的、壯壯的。莫言的回信也是一幅畫。他畫的是,一男一女坐在炕上吃餃子,窗外正鳴放鞭炮。
  • 文學家的美食趣事:梁實秋執著碳水,莫言拿了諾獎都要吃餃子
    汪曾祺是美食家,眾人皆知,但汪曾祺的廚藝如同他的小說,是小巧騰挪的功夫,螺螄殼裡做道場,沒有盛宴氣象。「汪氏家宴」的緣起,是高郵的一位官員品嘗了他做的「塞餡回鍋油條」——老油條塞上肉末、榨菜做的餡,入鍋回炸,再樸素不過的一個小菜,跟「宴」可謂天壤之別。
  • 為了吃上餃子開始寫作,45年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莫言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說來心酸,莫言的作家之路和餃子有關。在《我是怎樣走進文學的》一書中,莫言提到了這個故事。1957年,他家隔壁搬來了一個大學生作家,這個人每天都有三頓餃子可以吃,在那個經濟匱乏的年代,一個能夠每天吃上三頓餃子的作家成了莫言的偶像。他也想當作家,也想每天三頓都有餃子吃。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夢想,他從此踏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 《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魯迅從文也是湊巧」竟然有人敢這樣公開調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事情是這樣的,在前些天的某個訪談中,被採訪者笑著說道:「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生死疲勞》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寫完了。所以不要當真。」
  •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作為幾十年前就已經去世的莫言母親,她更是如此。莫言記得有一次過年,家裡好不容易包了一次餃子。一年到頭,其樂融融一回,也讓饞得不行的莫言痛快吃一次。可是一個乞丐的到來,讓他很掃興,為了打發乞丐,莫言拿出了平常吃的東西給了乞丐,可是乞丐「也想過年」,顯然他是看到了桌上的餃子。
  • 率性之美:莫言的文與字
    三個當代最為著名的大作家一下子就集於一體了,這使我對文學和書法產生了很直觀的感受。進了館,除了參觀三層樓豐富的各類藏品、圖片,我更加注意莫言關於書法的觀點和他信手寫成的書法作品,無論毛筆字還是鋼筆字,都各有特色,值得一探究竟。    莫言最早對書法產生興趣是在小學時期。他的繁體鋼筆字和作文一再受到語文老師的表揚,這增強了他對文字、文學的興趣。整體看來,莫言的毛筆字不如鋼筆字。
  • 六盤水本土長詩集《娘,在娘娘山》獲「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
    12月26日,由貴州省扶貧辦,清鎮市委、市政府主辦的「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首發儀式在清鎮市舉行,六枝特區文聯工作人員張仕慧創作的長詩集《娘,在娘娘山》獲得「詩寫脫貧攻堅」創作獎。為認真落實「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的總要求和文藝家「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創作目標,2019年9月,由貴州省扶貧辦主辦,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人民出版社承辦,貴州省詩人協會協辦的20部「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活動在清鎮啟動。活動開展以來,張仕慧深入盤州市娘娘山脫貧攻堅一線蹲點採訪,收集了大量關於娘娘山發展變化和扶貧英雄陶正學艱辛創業的素材。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在日本廣島的一個山村長大,山村的生活經歷正是他與莫言結緣的重要因素,這讓他對莫言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共鳴,對莫言作品中蘊含的共通的人性有著很深的體會。在通過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認識莫言之後,吉田富夫便開始投入到翻譯莫言作品的工作中,截至目前已翻譯並出版了7部莫言主要的長篇作品,第8部《天堂蒜苔之歌》剛於10月底翻譯完畢,即將出版。
  • 網上熱議莫言演講 否定者稱深度不夠像中學作文
    而且莫言始終是個有爭議的作家,獲獎前是,獲獎後也是,不可能通過一篇演講詞解決所有的質疑。 綜 合  網上褒貶  有人說像中學生寫作文 有網友建議莫言「惜言」  儘管瑞典和中國有7個小時的時差,但還是有不少人熬夜守在網上觀看了莫言的演講。對這篇演講,網友們可謂是褒貶不一。
  • 諾獎後莫言要求家人低調:沒什麼了不起的
    莫言大哥  莫言就是一個老百姓出身  在莫言舊居門口的書攤上,成都商報記者發現一本莫言的大哥管謨賢寫的書,書的名字為《大哥說莫言》,封面是莫言大哥與莫言的合影。對於莫言大哥的這本書,莫言二哥極力向記者推薦,「有的《莫言傳》都是沒有授權的,不真實,有點編造了,莫言就是一個老百姓出身,並不是他們說的文曲星下凡,天有異常。這本書是權威性的,從這本書你可以看到莫言的成長軌跡。」記者購買此書,莫言二哥在上面籤上他的名字,並寫了一句推薦語:「尋莫言足跡,看成才之路。」
  • 莫言《晚熟的人》新解:「晚熟」為什麼是智慧的象徵
    每次讀完名家的作品之後便寫不出任何感想來,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像是吃了一頓美味,回味無窮,卻又說不出哪裡好吃,講不出任何由頭來。面對一部好的作品總是有一種敬畏之心,仿佛面前站著一位老者,有很多話想說卻突然間失語,不知從何說起。讀這本莫言的《晚熟的人》便有此感受。
  • 有關翻譯的爭議:馮唐譯作被指不雅 莫言小說被大改
    在回應翻譯莫言作品的質疑時,美國翻譯家葛浩文曾引用了這句義大利諺語。在他看來,自己的翻譯是「用中文讀,用英文寫」。近日,詩人、作家馮唐重新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引來了不小的爭議。有評論指其文字不雅,「逾越了翻譯的底線」,甚至是對泰戈爾的「褻瀆」。不過也有人認為,馮唐「有自己的語言系統」。事實上,因翻譯而起的爭論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