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關於手機用戶信息監聽的訴訟,因為被訴對象是百度,而引起廣泛關注,也正如百度方面人士對雷鋒網所訴——整條信息產業鏈上,因為百度是規模最大、用戶認知最深的一環,因此用戶每次都「想當然地」將「鍋」甩在百度身上。
同時,百度方面概要回應稱:
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系統,根本不可能向軟體開發者提供能監聽用戶通話的接口或權限。
百度的 App 既沒能力、也不會進行所謂的「監聽通話」。
百度相關應用獲取任何用戶權限時,都會在安卓系統規定的合理使用範圍內,彈窗提示用戶是否同意授權以獲得相應服務。
為何單批百度?
這場糾紛的跨時雖長,但歸納起來很簡單——
2017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對市場上用戶量較多的27款手機APP進行調查,發現普遍存在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
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
為什麼約談27款手機APP之後,單拎出百度進行訓誡?
去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結合手機應用市場上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對用戶較多且具有一定行業代表性的27家APP所屬企業進行了調查和約談,包括12306、愛奇藝、去哪兒旅行、騰訊視頻、蜻蜓FM、百度瀏覽器、手機百度等。
不久後,江蘇省消保委表示,大部分企業都按時提交了實質性整改方案,從刪除不必要敏感權限、增加消費者提示框、提供消費者權限選擇界面、完善非註冊用戶信息保護等方面對APP進行了優化,其中18款APP基本整改到位。
而針對於百度,江蘇省消保委用「拒不整改」形容其態度,並隨即請求法院依法判決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停止其相關侵權行為。
對此疑問,百度方面向雷鋒網回應稱,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百度與江蘇省消保委已經就手機APP的隱私保護和用戶權限管理機制問題進行了多輪溝通,百度也對江蘇消保委方面的疑問進行了多次說明和澄清。百度表示:「我們會繼續與江蘇省消保委積極溝通,與消保委一起讓個人信息安全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在網際網路及其他行業得到更充分的保護。」
百度獲取的這些權限究竟有何用?
網友的普遍反應是,如果不涉嫌侵犯隱私,百度、以及其他有相關操作的APP,為何要獲取用戶通訊錄、簡訊等信息?
手機百度高級經理田彪對此向雷鋒網做出相應說明,手機百度獲取權限方面(上圖左側):
存儲:主要是用來下載一些圖片和離線看小說與視頻時會用到
讀取通訊錄:是在社交和手機充值場景下的授權
攝像頭:拍照搜索、掃碼的時候使用
麥克風:用於語音搜索
簡訊權限:在方便用戶使用登錄和註冊過程中自動讀取簡訊,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
此外,百度瀏覽器主要核心權限與手機百度差不多(上圖右側),只是增加讀取日曆以及設置日曆提醒服務,方便用戶使用。以及,如果用戶對所授權權限仍有疑慮,是可以回到「隱私條款」選項,進行查看和更改的。
百度有「監聽電話」這一功能嗎?
對於此次爭議的核心——「監聽電話」一點,田彪對雷鋒網表示, 谷歌在設計安卓系統的時候,從保密用戶隱私角度出發,不會開放或者設計「電話監聽」這樣的API接口,且百度App敏感權限均需用戶授權,用戶可自由關閉 。同時,田彪解釋稱,「電話權限是一個大的權限,包括手機識別碼、直接撥打電話、通話記錄等,但無法做到監聽電話。手機百度獲取其權限,主要用於讀取手機狀態(READ_PHONE_STATE),觀測手機還剩多少電量之類的。」
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表示,很少有人真的這麼做,因為太容易被發現了。「這種數據監聽,然後上傳的行為很容易被發現。這個過程需要APP有調用錄音的動作,APP代碼就能識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手機端的安全軟體就能發現,任何一個會程序逆向分析的人都能發現。」
此外,百度方面特別指出,百度手機瀏覽器和手機安全衛士均有一個騷擾電話攔截功能,但小米手機把這個功能翻譯成了「監聽電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產業鏈問題如何防範
百度方面簡單解釋了黑產行業的運作流程:首先,不法分子利用運營商漏洞,非法獲取用戶的手機號;然後,再開發出訪客手機號記錄工具;最後,將工具和用戶手機號等信息進行轉賣。
也就是說,因為這些網頁早就購買了黑產惡意代碼,並植入在網站內,當你的手機處在4G網絡下,只要進入網頁,哪怕沒有輸入手機號或者註冊登錄,也能夠被竊取信息。然後,這些不良的網站再僱傭客服,向消費者進行推銷。
百度方面表示,很多上網用戶通常不會記住網站域名,大多數人會選擇在搜尋引擎上搜關鍵詞,從而進入網站,當收到不法分子的來電後,自然會聯想到網站的入口——百度。百度方面表示對此很冤屈,「這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但鍋卻由百度一個人來扛。」
指掌易移動安全專家劉蘇此前在接受雷鋒網採訪時曾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手機,無論是安卓機還是蘋果機,對獲取麥克風權限的 APP 都會有明確的列表,這種應用也不在少數。在手機被 root 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竊用麥克風行為,但這只是少數,大多數手機並沒有被越獄。另外一種情況是,移動終端環境下會存在系統層面的漏洞,如果被利用導致植入了木馬或病毒,竊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這也不適用於大部分手機。
如此來看,百度在主觀上是沒有意願竊聽用戶信息,但當用戶手機被惡意攻擊、平臺遭遇不可抗力時,消費者的隱私安全仍舊無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