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 大灣區是硬...

2020-11-21 騰訊網

「隨著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許多過去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的應用場景將會『無觸不在』,通過採用觸控屏將現在很多的場景智能化,實現萬物互聯。這將是納米銀線的機遇」,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曾先後在聯想、比亞迪工作過的喻東旭,深耕PC、手機領域近20年,經歷了功能手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行業大轉折。其中,最具顛覆性的是ITO(氧化銦錫)材料在手機上的應用,按鍵被觸控螢幕所取代。

也正是這一時期,日本積水化學、日東電工等企業對ITO材料市場的壟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對中國手機廠商「卡脖子」的難題。在2012年前後,儘管市場上的觸控螢幕供貨商都擴大了產量,但ITO薄膜的供貨商數量卻非常有限,而當時國際廠商以供應蘋果訂單為主,使得中國出現高端ITO薄膜緊缺的局面。

「材料短板的問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一直希望尋找其他的材料來替代ITO,解決材料『卡脖子』的難題」,喻東旭在採訪時表示,華科創智目前生產的納米銀線電容屏應用到終端,畫面效果更好、觸控反應更靈敏。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喻東旭認為,華科創智6年多發展歷程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型新材料創新科技企業的縮影,把握著關鍵核心技術的華科創智在大灣區的科創沃土中成長,這也是未來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力所在。

納米銀線有望引領物聯網時代

《南方財經》:在新基建中,納米銀線有哪些應用?

喻東旭:新基建的發展,尤其是通訊技術的發展給納米銀線等材料的應用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其實在2005年至2006年間,聯想、黑莓和夏新等公司都投資了觸屏手機,但受到通訊技術的制約以及觸控屏材料的限制,整體的體驗都不好。隨著5G時代到來,其高速率、高帶寬和低延時的三大特性令我們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過去在3G、4G時代,很多應用場景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現在則有很多物品也能夠成為觸屏互動的載體,茶几、鏡子和電視機等都可以在採用觸控屏之後進行交互,實現智能化。

在物聯網時代,屏連萬物,很多的屏幕不再只是顯示屏,而是接入網際網路的一個埠。智能家居、會議屏、電子黑板、車載屏幕的廣泛應用,都會隨著5G等通訊技術的升級而普及。

這也是納米銀線的機遇。ITO材料阻值高且易斷,目前在小尺寸的觸控屏上應用比較廣泛,在ITO替代材料技術當中,納米銀線則是大尺寸觸控屏和柔性屏幕最好的選擇,其兼具低阻值和柔性的特性,能夠讓傳統的顯示終端升級為智慧終端。

《南方財經》:從國際層面看,目前納米銀線技術路線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喻東旭:從3.5寸的小屏到50寸以上的屏幕是目前主流的顯示尺寸,在21寸以下ITO的應用比較廣泛。在10寸到21.5寸之間金屬網格技術的應用也在增加,市場上主要是日本的松下、富士等企業提供金屬網格材料,但金屬網格最大的問題是製作成本較高,良率較低,到了43寸以上良率則會進一步下降,此外,採用金屬網格材料的觸控屏會存在摩爾紋,這令其應用會更多地局限在10寸到32寸的屏幕應用中。

納米銀線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在43寸以上尺寸的屏幕中也能夠維持較高良率,並且具有銀優良的導電性,優異的透光性、耐曲撓性,為實現超大尺寸觸控、柔性觸控、摺疊屏等提供了可能。納米銀線雖產業化程度不如金屬網格,但規避了摩爾紋的問題,相比其它如納米碳管、石墨烯等材料,在導電性、透光性或成本方面擁有更多優勢。

總體來說,儘管納米銀線有一些競爭對手,但在大尺寸屏幕的應用上優勢明顯。

「無觸不在」:技術走向深水區

《南方財經》:公司的產品未來應用場景有哪些?

喻東旭:公司的觸控屏產品是對原有產品的「革命」和升級。目前摺疊手機還處起步階段,但未來摺疊手機成為市場的主流後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我們還研發了電致變色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汽車玻璃、幕牆玻璃等之上,採用電致變色玻璃的幕牆能夠降低室內空調的能耗30%-40%以上,還能夠減少光汙染。

康寧曾經做過一個電視廣告片,廣告中每一塊玻璃都是可觸控的。用華科創智的技術,這種場景在未來就能夠實現。

當然,目前公司能夠產生收入的主要還是納米銀導電膜、納米銀觸控屏,以及採用納米銀觸控屏的終端等。其他技術還處於研發當中,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南方財經》:目前公司是如何規劃市場發展路線的?

喻東旭:政府扶持對我們公司開拓市場起到了較大作用。通過這些試點,很多大客戶了解到了我們的產品,今年我們拿到了很多代工訂單,這與前期試點分不開。

我們希望以納米銀材料為核心,做最大的商顯領域的OTM工廠。華為、科大訊飛、海爾、海信等都進入了商顯領域市場,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些品牌對軟體、集成、品牌、渠道方面有很強的能力,但在材料領域沒有進行太大的布局,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所提出來的OTM工廠就是給這些品牌做代工。這不是純粹代工,而是原創技術的加工。

未來我們可能成為很多品牌的材料提供方或者代工方,手機、電視屏、智能家居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客戶。

《南方財經》:未來市場的引爆點在哪?

喻東旭:我覺得未來的智能電視會走向觸摸電視,假如海信未來出廠的電視有30%-40%採用觸控螢幕,那市場規模就很可觀的。觸摸電視目前只是市場剛剛興起,明後年會有大的起色。

還有摺疊手機的推廣。目前摺疊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還是比較小的,等摺疊手機的產業鏈成熟了,成為市場的主流,那麼我們也能夠佔據很大的市場。

我的判斷是,在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說智慧黑板,這已經是行業的標準,目前主流品牌的出貨量預估是明年能夠翻倍。此外,還有會議屏,這能夠替代傳統的投影儀。

未來,市場的引爆還需要蘋果等頭部廠商的引領,行業引領者將會帶動整個市場的發展。

大灣區是材料創新企業的沃土

《南方財經》:你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喻東旭:我們在納米銀的相關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另外,華科創智進入了材料製造的深水區,將材料應用到了產品之中,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未來華科創智會進行更多的孵化。

《南方財經》:目前公司盈利情況如何?

喻東旭:我預期2021年公司能夠實現較大的盈利。原計劃今年就能夠實現,但受疫情影響總體盈利情況有所削減。

《南方財經》:公司創辦到現在遇到過哪些您印象比較深刻的困難?

喻東旭: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產品關、技術關、資金關和人才關等等,可能我們今天的對話是比較輕鬆的,但實際上回憶起來每一關都不容易。比如說材料技術的突破,在把反應放大之後,理化條件發生了變化,如何突破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難題。

此外,還有將納米銀墨水塗到基膜上,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全球跑,去尋找合適的設備,後來我們發現一些上市公司有這樣的設備,只是不是應用在塗納米銀墨水上,我們就上門溝通,希望他們幫忙。

在尋找客戶的時候我們也曾遇到難題。過去我們遇到很多的公司採用的是老技術,對新技術會有牴觸。我印象最深的是視源在2017年推出了會議平臺MAXHUB,當時他們接受了我們的材料,給了我們將材料上市成功的機會,後來鴻合採用我們材料製作了智能交互黑板,這些合作幫助我們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

資金支持也很重要。有技術沒資金的話不可能走到今天。一些項目申報都解決了我們一些資金問題,在2018年時我們獲批成為技術改造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這在當年深圳僅有五家。此外,還有一輪接一輪的風險投資。在2016年深創投投資之前,公司一度資金鍊緊張,帳上只剩下幾萬塊錢。後面不斷地融資,才讓公司有了目前的發展規模。

在人才關上,光有美好的願景是不夠的,創業的戰友們能否同甘共苦,困難時能否一起扛下去都是考驗。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公司骨幹既是將又是兵,很多部門都是從1個人做起。目前公司已經有一支穩定的隊伍,相信未來會更加順利。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
    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 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大灣區是硬科技創新沃土
    這將是納米銀線的機遇」,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曾先後在聯想、比亞迪工作過的喻東旭,深耕PC、手機領域近20年,經歷了功能手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行業大轉折。其中,最具顛覆性的是ITO(氧化銦錫)材料在手機上的應用,按鍵被觸控螢幕所取代。
  • 華科創智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突破!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
    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   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 華科創智:納米銀線改變觸控格局 「屏聯萬物」時代還有多遠?
    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 華科創智六年磨一劍!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自己也能造了
    2017年,深圳市龍崗區華科創智18000平方米的TP生產基地一片繁忙,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銀透明導電膜自此起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意味著,我國解決了柔性觸控材料技術難題和國產化問題,成為繼美日之後掌握ITO最佳替代材料納米銀自主生產技術的國家,全面提升了我國透明電極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有效保障我國新材料高端製造的安全。
  • 同行共智,華科創智與雲蝶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次戰略合作將依託雙方核心技術優勢,發揮雙方科研團隊協同聯動作用,積極促進高科技材料技術與智慧教育行業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智慧教育創新應用合作,攜手打造「智慧教育生態圈」,形成全面、長期和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記者觀察丨專家、投資人點評華科創智:「市場+技術」協力
    新材料的研發是一門基礎學科,為更高精尖的技術打下基礎,以技術起家的華科創智掌握著納米銀線和CPI的關鍵技術,在6年有餘的時間裡發展迅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兩處提及新材料,其中一處提出將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壯大為大灣區「新支柱產業」,對該行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基石資本是柔宇科技的投資人之一,對該行業有著自己的前瞻性理解。
  • 科技抗疫|龍崗區張勇書記一行蒞臨華科創智視察「五道」抗疫產品
    3月4日,深圳市龍崗區區委書記張勇等領導一行蒞臨華科創智龍崗智慧家園總部,調研公司復工復產情況及科技抗疫產品。此次參與視察的領導還有區委(府)辦常務副主任胡程萬、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趙妍妍、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劉少文、寶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旭光、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朱雲以及區城投集團董事長蔡志偉。
  • 海爾教育與華科創智達成戰略合作再度擴容學聯網生態圈
    在發布會上,海爾教育學聯網與華科創智舉行了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基於相互良好的信任關係,積極推動產品、方案、內容、服務在智慧教育領域內的全方位發展,積極布局智慧教育在全球領域內的深入發展。海爾教育學聯網中國區總裁張立凱,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華科創智副總經理董遂武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華科創智納米銀科技成果亮相財智薈交流峰會,引發頻頻關注!
    12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和壹私行主辦的100@財智薈科技創新英雄峰會在深圳南山舉行,峰會匯聚了100名科創企業領袖、投資人、知名企業高管等各領域精英,共話未來發展,華科創智攜HKT系列產品亮相,引發頻頻關注。
  • 華科在線 | 專訪胡杰:華山醫院功能神外亞專業發展概況
    術前評估定位是癲癇外科的關鍵環節和難點,非常需要癲癇內外科和電生理等多學科的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儘量準確地定位致癇灶和取得最好的療效。開展腦解剖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於正確分析癲癇發作症狀學,指導定位致癇灶。 神外前沿:癲癇最重要的還是術前評估,有專家認為術前準確定位到致癇灶是關鍵,您是怎麼看的?
  • 全能「防疫」新材料 銀納米線的AB面
    (放大40000倍的納米銀)華科創智作為國內納米銀領域的領軍企業,充分挖掘納米銀新材料潛在價值,積極開拓納米銀在透明電極及醫療衛生兩大領域應用市場,先後推出了(納米銀的優勢)華科創智自主研發的納米銀具備導電性好、透光性佳、彎曲性優異、成本低、穩定性好、無摩爾紋等優勢,是新一代人機互動的關鍵材料,已廣泛應用於摺疊消費電子產品和大尺寸觸控終端兩大領域
  • 董事長專訪 | 海目星趙盛宇:突破「卡脖子」雷射技術助力智能製造
    海目星董事長趙盛宇在接受專訪時直言。  亮相科創板,是海目星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突破「卡脖子」,加速國產替代  「非常具有挑戰性。」談起進入寧德時代供貨商體系,趙盛宇直言,挑戰來自用新技術和理念突破關鍵技術屏障,更來自大量仿真實驗之後成功落地。  據介紹,在多機耳電芯電池製造過程中,傳統採用機械模切,而每個電芯需要多套組合磨具,換模以及頻繁的修刀,這成為製造過程中成本最高的環節。
  • 東旭光電突破「卡脖子」難點 實現關鍵顯示材料產業化新布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寫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當中。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內循環+雙循環」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底層邏輯,要疏通影響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必須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
  • 【韓正: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增強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
    【韓正: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增強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能力】9月14日至15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湖北省武漢市就復工復產、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進行調研。他指出,要加大新技術、新產品商業化應用力度,提升產業集成水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增強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能力。要堅持問題導向,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為企業技術進步、開拓市場提供有效保障。*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澳門舉辦「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
    12月9日上午,由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主辦,廣東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協辦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在澳門舉行。
  • 助力構建大灣區人才生態圈
    灣創智策將全面打造大灣區科技人才服務平臺 大灣區中心從今年6月14日起,啟動敏捷型組織的打造,公司項目制、人才標籤化、打破組織和人才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