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創智:納米銀線改變觸控格局 「屏聯萬物」時代還有多遠?

2020-12-14 21世紀經濟報導

編者按:從11月17日開始,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計劃連續推出十期。該系列報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策劃執行。

該系列報導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成長企業,我們試圖通過深入的一線採訪和實地調研,呈現活躍在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的「瞪羚」企業的群體故事,挖掘大灣區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的探索、發現和努力,也試圖呈現他們的奮鬥、選擇和思考。

第4期報導,讓我們聚焦新材料行業,聚焦華科創智。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編輯 李豔霞)

2012年離開比亞迪之後,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開始了創業生涯。摸爬滾打了兩年後,一個偶然機會,他結識了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溫維佳。一番深聊之下,兩人對納米銀線商業化有了高度共識,一拍即合,在2014年9月創辦了深圳市華科創智技術有限公司。

時代浪潮對個人人生軌跡的促動妙不可言。

同樣是在2012年,從中科院化學所碩士畢業後,曾西平赴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如今,身為華科創智首席技術執行官的曾西平談起當年的行業情景記憶猶新。當時,正處在手機行業大變局的轉折點,智慧型手機取代功能手機箭在弦上。而生產智慧型手機屏的關鍵材料ITO(氧化銦錫)很長時間裡只有日本的日東和積水兩家公司才能生產,市場上貨緊的時候一天一個價。曾西平跟隨他的導師溫維佳教授在港科大讀博士,主要的研究課題就是ITO的替代材料納米銀線在顯示技術中的應用。2014年,溫維佳團隊的納米銀線材料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技術+市場」的組合推動下,華科創智從最基礎的銀納米線原材料的合成生產開始,目前已經實現了柔性透明電極、大尺寸電容屏和PDLC智能液晶調光膜的產業化,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閉環。

而通過6年多的探路,華科創智也摸索出一套在技術引領下如何將新材料應用到實際中的經驗。

「技術如何走出科研機構,在風險投資的推動下,實現產業化市場化,我們摸索出了一套經驗。」喻東旭說,「華科創智的發展歷程是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創新企業的一個縮影。」

喻東旭表示,未來華科創智還會在CPI(無色聚醯亞胺)、電致變色等領域進行更多的孵化。

華科創智65、75、86英寸納米銀電容屏產品實現大批量出貨。 資料圖片

因應「卡脖子」:納米銀線走出象牙塔

ITO在觸控手機誕生後至今都是觸控屏幕材料的主流,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積水化學、日東電工等企業對ITO材料市場的壟斷,成為中國手機廠商「卡脖子」的難題。

在2012年前後,中國市場上多次出現ITO緊張的情況。儘管市場上的觸控螢幕供貨商都擴大了產量,但ITO薄膜的供貨商數量卻非常有限,而當時國際廠商以供應蘋果訂單為主,使得中國出現高端ITO薄膜緊缺的局面。

喻東旭對此印象深刻。在聯想工作的13年裡,他一直與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打交道;後來在比亞迪負責代工業務,也是幫諾基亞等手機品牌做OEM生產。

「當時從日本進口的ITO材料一旦斷貨,整個珠三角的生產線都要停工,」喻東旭說。

這同樣給曾西平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我當時就在想,要是我們自己能夠做材料來替代ITO,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自主權,是不是有助於提升國家製造業的競爭力?」

目前,ITO的主要替代材料有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此外還有納米碳管、石墨烯等。就目前市場化情況來看,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暫居頭籌。第三方機構迪顯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交互大屏電容市場中,智慧黑板市佔率達到95%,其中納米銀觸控佔據市場份額約59%,金屬網格觸控佔據市場約41%。

曾西平當初也沒想到,自己的博士研究課題最後成了創業項目。「當時學術界都在研究,但都沒有了解透徹機理是什麼,我研究出了表面活性劑對納米銀線生長機理的影響。」曾西平說。

偶然機會下,喻東旭認識了溫維佳,被他研究的納米銀線材料吸引,而恰巧溫維佳也希望有一個具有產業背景的人將實驗室的納米銀線市場化。

於是,華科創智應運而生。

飛躍「創業死亡谷」:技術打造硬實力

但要在納米銀線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並非易事,國際中早有先行者。

成立於2004年的Cambrios是目前全球擁有最多納米銀線專利的企業,目前已獲得326篇以上全球專利,是全球首家量產納米銀線並成功商用化的公司。在2018年6月,其與中國企業蘇州諾菲納米科技就納米銀相關專利完成交互許可,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喻東旭也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內,納米銀線的市場都被Cambrios壟斷,要想打破這種格局,就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在總結華科創智過去幾年的發展歷程時,喻東旭表示,在2014年到2016年是技術從實驗室孵化的階段。

有了納米銀線的技術後,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擴大產量,為進一步的商用打下基礎。喻東旭指出,材料技術能否市場化,這一步是關鍵,隨著反應的放大,理化條件也發生了變化,一開始做3升到5升不會太難,但突破到50升的反應釜就是一個難題。

曾西平也記得在創業之初,為了擴大產量,即把納米銀線懸浮液先做到50毫升。自己常年往返於香港與深圳之間,到2015年底,經過上萬次的實驗,才將納米銀線商業化技術的難題攻克,進而投產。

華科創智在2016年生產了第一代納米銀墨水,直徑為32-35納米,長度在30-40微米,此後每年都實現技術的突破,到2020年的第五代納米銀墨水,直徑已做到8納米,長度達10-15微米。這大約是從頭髮絲百分之一的橫切面,縮小到了五百分之一。

喻東旭表示,目前華科創智合成的納米銀線的平均直徑小於20納米,長度30微米,柔性透明導電膜表面電阻最低小於10Ω/sq,相較國際同行目前30直徑量產標準,華科創智的納米銀線合成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當然,中國企業在納米銀線領域起步較晚,發明專利不多。但喻東旭表示,公司在研發創新上後勁十足,每年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例都超過40%,不斷有新專利湧現,並在積極進行國際專利申請(PCT)。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華科創智通過實質審查或授權的專利已有49件。

有了技術還不夠。喻東旭表示,在創業的路上,人才、資金、產品、市場,樣樣都是關口。6年多的時間裡,公司從最初8個人的創始團隊,如今已有近500人。

讓喻東旭記憶尤深的是,2016年公司的資金鍊一度緊張,帳面上只剩下幾萬塊。好在當年有了深創投領投的A輪融資,解了燃眉之急。

從2016年起,華科創智相繼獲得了深創投、國科瑞華、蘭石創投及大灣區基金的投資,目前投資華科創智的有23家風投,融資6個億,獲得國家及政府的資助2億元。

2020年8月,華科創智與中信證券、大信會所、德恆律所等機構正式籤訂合作協議,啟動IPO計劃。

探索技術孵化之路

對華科創智來說,2017年是一個關鍵時點。經過前期小規模市場化,視源股份在2017年時推出的會議平臺MAXHUB採用了華科創智的銀納米電容屏。基於該合作,市場對華科創智的產品有了更多認知。

目前華科創智已與美的、華星光電、海信在家庭人工智慧設備上試水觸控顯示屏;在教育領域,與希沃、鴻合、艾博德、創維等企業聯合產出會議及教育觸控一體機;在商業數字顯示領域,華科創智也與康佳、TCL展開深度合作。

而更廣泛的應用也將展開。2018年,三星、華為和柔宇等紛紛推出摺疊屏手機,至今迭代至第二代;OPPO等廠商近期也發布了一款採用OLED柔性捲軸屏的手機。更多玩家正在入局柔性屏。

「目前柔性屏手機市場還需要像蘋果等頭部廠商的引領。從蘋果申請的一些專利可以看到,其已有採用納米銀作為方案之一。」喻東旭認為,這也正是華科創智的機遇——在做好自己的情況下,等待市場的引爆;更在等待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儲備。

此外,華科創智亦展開了多方合作。喻東旭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公司與中山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藝緊密合作,在CPI方面已有2項專利獲得獨家授權。

此外,在2019年6月,華科創智與華南理工大學的曹鏞院士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柔性OLED照明技術。

通過這些合作,喻東旭希望能夠拓寬華科創智的技術路線,將更多的科研成果帶出實驗室。

喻東旭表示,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熟的資金、人才和產業的優勢為像華科創智這樣的硬科技企業提供了創新的土壤。

談及未來,喻東旭說,華科創智的願景是,成為像美國杜邦、德國巴斯夫、日本住友化學等全球知名的材料公司。

(作者:周智宇 編輯:李豔霞)

(責編:李劍華 實習生

相關焦點

  • 華科創智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突破!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
    目前,ITO的主要替代材料有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此外還有納米碳管、石墨烯等。就目前市場化情況來看,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暫居頭籌。第三方機構迪顯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交互大屏電容市場中,智慧黑板市佔率達到95%,其中納米銀觸控佔據市場份額約59%,金屬網格觸控佔據市場約41%。   曾西平當初也沒想到,自己的博士研究課題最後成了創業項目。
  • 智慧黑板市佔率達到95%,從觸控技術看納米銀線技術優勢
    數據來源:DISCIEN納米銀線觸控技術納米銀線觸控技術是將預先合成的納米銀線墨水塗抹在塑膠或者玻璃基板上作為全球為數不多掌握納米銀核心技術的新材料高新科技企業,我司在多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納米銀線電容觸控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的道路,有效引領並推動產業發展。基於納米銀線的種種優勢,華科創智納米銀線電容觸控產品在觸控體驗、顯示效果兩方面優勢突出。
  • 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
    第4期報導,讓我們聚焦新材料行業,聚焦華科創智。這是一家從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起步的公司,因為看到內地關鍵材料行業被國外廠商「卡脖子」的現實,通過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術,實現納米銀線技術的突破;並通過6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條把新材料實驗室技術嫁接風險投資、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的「技術孵化」之路。未來已來,「屏連萬物」,希望關鍵材料「卡脖子」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 華科創智六年磨一劍!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自己也能造了
    2017年,深圳市龍崗區華科創智18000平方米的TP生產基地一片繁忙,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銀透明導電膜自此起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意味著,我國解決了柔性觸控材料技術難題和國產化問題,成為繼美日之後掌握ITO最佳替代材料納米銀自主生產技術的國家,全面提升了我國透明電極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有效保障我國新材料高端製造的安全。
  • 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 大灣區是硬...
    「隨著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許多過去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的應用場景將會『無觸不在』,通過採用觸控屏將現在很多的場景智能化,實現萬物互聯。這將是納米銀線的機遇」,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 專訪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打破關鍵材料「卡脖子」大灣區是硬科技創新沃土
    「隨著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向物聯網時代,許多過去局限在手機、平板上的應用場景將會『無觸不在』,通過採用觸控屏將現在很多的場景智能化,實現萬物互聯。這將是納米銀線的機遇」,華科創智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喻東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曾先後在聯想、比亞迪工作過的喻東旭,深耕PC、手機領域近20年,經歷了功能手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行業大轉折。
  • 納米銀線電容屏,憑什麼成為大尺寸觸控螢幕最佳選擇方案?
    華科創智是全球較早專業從事納米銀線技術研究開發的團隊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家將納米銀線成功應用於大尺寸電容屏領域並實現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除了擁有納米銀產業上遊到下遊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外,華科創智出品的納米銀線電容屏憑藉品質及成本優勢,得到廣泛的應用。
  • 同行共智,華科創智與雲蝶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2日,華科創智與雲蝶科技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雲蝶科技有限公司舉行。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首席營銷官高顯一、首席技術官曾西平、智慧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高奕奕、供應鏈總監黃少平等公司高管團隊,雲蝶科技總裁田雪松、副總裁劉麗麗、趙清、陳天,生產部總監譚亦鐮等相關領導出席此次籤約儀式。華科創智首席營銷官高顯一與雲蝶科技副總裁劉麗麗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啟雙方合作新篇章。
  • 記者觀察丨專家、投資人點評華科創智:「市場+技術」協力
    新材料的研發是一門基礎學科,為更高精尖的技術打下基礎,以技術起家的華科創智掌握著納米銀線和CPI的關鍵技術,在6年有餘的時間裡發展迅速。基石資本合伙人黃依群認為,現在大家都在使用不同技術路線來發展屏幕材料,比如,很多公司會尋找繞開三星OLED屏專利的技術路線,也有像華科創智這樣的企業利用新材料來做更多的嘗試。但新技術、新材料都需要市場對其進行檢驗,而不是企業管理者、核心團隊進行「孤注一擲」的實驗。黃依群認為,華科創智發展至今,一個成功之處便是「將技術和市場很好地結合起來」。
  • 華科創智納米銀科技成果亮相財智薈交流峰會,引發頻頻關注!
    12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和壹私行主辦的100@財智薈科技創新英雄峰會在深圳南山舉行,峰會匯聚了100名科創企業領袖、投資人、知名企業高管等各領域精英,共話未來發展,華科創智攜HKT系列產品亮相,引發頻頻關注。
  • 大尺寸觸控:納米銀線,IN-CELL攜手前進
    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雲辦公」、「網絡教學」,還是未來5G+時代的多元互動大屏,大尺寸液晶交互顯示設備都是「現場體驗」的中心。這極大的促進了「電容觸控」產品大型化的市場發展。 據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大尺寸電容觸控顯示產品的市場規模是2017年10倍。
  • 科技抗疫|龍崗區張勇書記一行蒞臨華科創智視察「五道」抗疫產品
    3月4日,深圳市龍崗區區委書記張勇等領導一行蒞臨華科創智龍崗智慧家園總部,調研公司復工復產情況及科技抗疫產品。此次參與視察的領導還有區委(府)辦常務副主任胡程萬、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趙妍妍、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劉少文、寶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旭光、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朱雲以及區城投集團董事長蔡志偉。
  • 海爾教育與華科創智達成戰略合作再度擴容學聯網生態圈
    在發布會上,海爾教育學聯網與華科創智舉行了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基於相互良好的信任關係,積極推動產品、方案、內容、服務在智慧教育領域內的全方位發展,積極布局智慧教育在全球領域內的深入發展。海爾教育學聯網中國區總裁張立凱,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華科創智副總經理董遂武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摺疊屏|摺疊手機|三星|觸控|工程師|顯示屏|面板|華為mate xs|...
    柔性觸控材料之爭則更火熱。目前主流陣營分別主張用金屬網格(MetalMesh)、納米銀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柔性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對傳統ITO(氧化銦錫)是傳統觸控屏導電材料的替代。傳統ITO剛性強,不耐彎折,限制了其柔性化發展。其次是阻抗高,ITO是150歐,納米銀線可以做到10歐左右。當前較可能先形成量產規模的是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
  • 光阻式納米銀線材料生產商邦得凌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光阻式納米銀線材料生產商邦得凌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本翼科技領投,某產業資本跟投。本翼科技是本翼資本旗下專注於智能製造領域的早期股權投資基金。本輪融資將主要用在基於黃光工藝的光阻銀線產品研製及其透明導電膜、觸控sensor的量產方面。
  • 觸控材料優劣勢:石墨烯/納米銀線/金屬網格對比分析
    且隨著觸控螢幕行業的發展,對ITO材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作為稀有金屬的銦,不但價格隨之不斷上漲,而且將會有告罄的危險,所以在此進行分析的烽煙四起的觸控材料,主要為替代ITO的石墨烯、Metal Mesh和納米銀。  東莞市鑫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文珍表示,三種材料中,納米銀線是唯一一個具有現實應用前景的。
  • 邦得凌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從事光阻式納米銀線材料生產
    投資界5月28日消息,據36氪報導,光阻式納米銀線材料生產商邦得凌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本翼科技領投,某產業資本跟投。本翼科技是本翼資本旗下專注於智能製造領域的早期股權投資基金。本輪融資將主要用在基於黃光工藝的光阻銀線產品研製及其透明導電膜、觸控sensor的量產方面。
  • 光刻新材料「光阻納米銀線」為產業發展和升級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接上篇《邦得凌:突破技術難關,世界領先新材料橫空出世》本篇為大家介紹邦得凌核心專利產品「光阻式納米銀線複合材料」的「三低三高」優勢。光阻納米銀線複合材料以其「三低」(低能耗、低成本、低資產)以及「三高」(高性能、高效率、高收益)的優勢為產業化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光阻納米銀線複合材料具備柔性可摺疊、低電阻方值、高可靠性等特點,在功能、性能、環保和投資成本方面遠優於其他傳統工藝,是世界觸控產業的一次重大突破。